第254章 木屋筹建绘蓝图,商会考察添新彩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3 字数:4462
第254章 木屋筹建绘蓝图,商会考察添新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清溪村的荷塘上,荷叶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撒了一地的碎钻。许朗刚走到客栈院子里,就看到张叔带著几个村民扛著捲尺、拿著木锯往荷塘边走,显然是准备开始丈量土地,筹建之前计划的荷塘木屋。
“张叔,等等我,我也去看看。”许朗快步追上,手里还拿著一张昨晚画好的木屋草图——图纸上画著三间临水的小木屋,屋顶盖著茅草,屋前有木质的露台,露台上摆著竹编的桌椅,旁边还留了一小块空地,打算种上几株垂柳,既遮阴又美观。
张叔接过草图,眯著眼睛看了半天,笑著说:“东家,你这图纸画得真好!三间木屋临水而建,客人住在里面,推开窗就能看到荷,肯定喜欢。就是这地基得打牢点,荷塘边的土软,別到时候出问题。”
“您说得对,”许朗点头道,“我已经跟镇上的木工师傅约好了,今天下午他会过来帮忙看看,教大家怎么打地基。咱们先把土地丈量好,划好界限,等木工师傅来了,就能直接开工。”
一行人走到荷塘边,选了一块靠近木桥、视野开阔的地方作为木屋的选址。林铁柱拿著捲尺,一边丈量一边喊著数字:“长十二步,宽八步,够盖三间木屋了!”其他村民则拿著石灰粉,按照丈量的尺寸在地上画出轮廓,白色的石灰线在绿色的草地和粉色的荷之间,勾勒出未来木屋的雏形。
苏晚提著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著刚做好的绿豆汤和荷糕,笑著说:“大家歇会儿,喝点绿豆汤解解暑。许朗哥,刚才周先生来说,学堂里的孩子们想帮忙捡些树枝和茅草,给木屋盖屋顶用,你看行不行?”
许朗接过一碗绿豆汤,喝了一口,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他笑著说:“当然行,让孩子们过来帮忙也好,既能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也能帮咱们省点事。不过得跟他们说,小心点,別掉进荷塘里。”
苏晚笑著点头:“我已经跟周先生说了,他会看著孩子们的。对了,陈掌柜刚才派人送来消息,说商会的李会长明天上午会来村里考察,让咱们做好准备。”
许朗心里一喜——商会会长亲自来考察,要是能得到他的认可,不仅能让清溪村的產品进入更多商户的视野,说不定还能拿到商会的扶持,让村里的產业发展得更快。他连忙说道:“那咱们得好好准备一下。张叔,您下午跟木工师傅沟通的时候,让他儘量把工具和材料整理好,別显得太乱;晓梅,你让绣娘们把最好的绣品都整理出来,摆在客栈大堂最显眼的位置;傻柱,竹编坊那边也一样,把最新做的竹编食盒和摆件都摆出来,让李会长看看咱们的手艺。”
“好嘞!”张叔、晓梅和傻柱齐声应道,各自忙碌去了。
下午的时候,镇上的木工师傅刘师傅如约而至。刘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手里拿著一把鋥亮的木锯,背上背著一个工具箱,看起来精神矍鑠。他走到荷塘边的选址处,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上的土,又看了看许朗画的草图,点头道:“许东家,你这选址选得好,视野开阔,通风也不错。不过荷塘边的土確实软,地基得用石头和青砖打底,再填上夯实的黄土,这样才能稳固。”
许朗连忙说道:“刘师傅,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需要什么材料,我们现在就去准备。”
“不用急,”刘师傅摆摆手,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张更详细的图纸,“我昨晚根据你说的想法,画了张详细的施工图,上面写著需要的材料和尺寸。你们先按照图纸准备材料,明天我带两个徒弟过来,教大家打地基。”
许朗接过施工图,上面不仅画著木屋的结构,还详细標註了地基的深度、木材的尺寸,甚至连门窗的位置都標得清清楚楚。他忍不住讚嘆道:“刘师傅,您这手艺真是太精湛了!有您帮忙,我们肯定能把木屋盖得又漂亮又结实。”
刘师傅笑著说:“许东家客气了,我就是个做木工的,能把活做好就行。你们清溪村的荷宴我早就听说了,村里的竹编和绣活也名声在外,能帮你们盖木屋,我也高兴。”
接下来的一下午,村民们按照刘师傅的图纸,忙著准备盖木屋的材料——林铁柱带著几个后生去后山砍合適的木材,张叔则去镇上买青砖和石头,苏晚和晓梅则带著几个妇人,把砍回来的树枝整理好,准备用来盖屋顶的茅草。整个清溪村都忙碌了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带著期待的笑容,盼著木屋能早日盖好,盼著清溪村能越来越好。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许朗就起来了。他先去竹编坊和绣坊转了一圈,看到傻柱和晓梅已经带著人把產品都整理好了——竹编坊的架子上,崭新的竹编食盒整齐地摆著,食盒上编著精致的荷瓣纹路,旁边还摆著竹编的小兔子、小荷等摆件;绣坊里,五顏六色的帕子、珠和香囊掛满了架子,最中间还掛著一件绣著满池荷的衣裙,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一看就让人眼前一亮。
“东家,您放心,都准备好了!”傻柱拍著胸脯说道,“昨天我还让师傅们连夜编了两个竹编屏风,上面编著『清溪荷韵』四个字,一会儿摆在客栈门口,肯定气派!”
许朗满意地点点头,又去客栈大堂看了看——大堂的桌子上,摆著用竹编食盒装著的荷糕和荷酥,旁边还放著一壶刚泡好的绿茶,空气中满是荷香和糕点香。晓梅带著几个绣娘,正忙著把绣好的桌布铺在桌子上,粉色的桌布上绣著淡绿色的荷叶,看起来雅致又温馨。
“许朗哥,都准备好了,就等李会长来了。”苏晚走过来,手里拿著一件新做的浅蓝色长衫,“这是我昨天让绣娘们给你做的,你穿上试试,一会儿接待李会长,显得精神点。”
许朗接过长衫,穿上身,大小正好。苏晚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笑著说:“真好看,比之前那件合身多了。”
两人正说著,村口传来一阵马蹄声——陈掌柜陪著一位穿著青色长衫、留著山羊鬍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不用说,肯定是商会的李会长。许朗和苏晚连忙迎上去,许朗拱手行礼:“李会长,欢迎您来清溪村,一路辛苦了。”
李会长笑著打量了许朗一眼,又看了看周围的景色,点头道:“许东家年轻有为啊!早就听陈掌柜说清溪村有位能干的年轻人,把村里的竹编和绣活做得有声有色,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清溪村的景色也不错,满池塘的荷,看著就让人心情舒畅。”
陈掌柜笑著说:“李会长,咱们先去客栈歇会儿,喝杯茶,再去竹编坊和绣坊看看?”
“好,”李会长点头道,“正好我也想见识见识清溪村的手艺。”
一行人走进客栈大堂,李会长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的竹编食盒和绣品。他拿起一个竹编食盒,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讚嘆道:“这竹编食盒做得不错,纹路细密,手感光滑,比镇上其他竹编坊做的好多了。许东家,你们这竹编的手艺,是祖传的吗?”
许朗笑著说:“李会长,我们这竹编手艺是村里的老人们传下来的,不过我们也做了些改进,比如在食盒边缘编上荷瓣纹路,既美观又结实,客人也更喜欢。”
李会长点点头,又拿起一块绣著荷的帕子,看著上面细密的针脚,忍不住说道:“这绣活也精致,顏色搭配得好,荷绣得跟真的一样。许东家,你们村里有多少绣娘啊?能供应多少货?”
“回李会长的话,我们村里现在有十五个绣娘,要是订单多,我们还能再招些人,教她们手艺。”许朗连忙说道,“我们不仅能做帕子、珠,还能做衣裙、桌布,只要客人有需求,我们都能做。”
李会长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了些关於竹编坊和绣坊的生產情况、销售情况,许朗都一一详细回答。陈掌柜在一旁补充道:“李会长,我跟您说,上次我订了清溪村的竹编食盒,店里的客人都很喜欢,说比陶瓷食盒轻便还好看。还有王掌柜、赵掌柜他们,昨天也来订了不少货,都对清溪村的手艺讚不绝口。”
李会长笑著说:“看来清溪村的產品確实受欢迎。许东家,我这次来,一是想看看你们的手艺,二是想跟你谈谈合作——商会打算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乡村產业,我看你们清溪村的竹编和绣活就很有潜力。要是你们愿意,商会可以帮你们联繫更多的商户,还能帮你们申请一些优惠政策,让你们的產品卖得更远。”
许朗心里一喜,连忙拱手道:“多谢李会长!要是能得到商会的扶持,我们清溪村肯定能发展得更好。我们愿意跟商会合作,以后一定好好做產品,不辜负您的信任。”
“好,”李会长笑著说,“那咱们回头就擬一份合作协议,把合作的细节敲定下来。对了,陈掌柜跟我说,你们打算在荷塘边盖木屋,发展旅游业?”
“是的,”许朗连忙说道,“我们已经选好了地址,也请了木工师傅,准备这几天就开工。木屋盖好后,客人可以住在里面,欣赏荷塘景色,还能体验我们村里的竹编和绣活,我们还打算推出『荷体验游』,让客人自己摘荷、做荷糕,增加乐趣。”
李会长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现在城里的人都喜欢去乡村旅游,体验田园生活。你们这『荷体验游』要是办得好,肯定能吸引很多客人。商会也能帮你们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
一行人又去竹编坊和绣坊看了看,李会长对村里的手艺更是讚不绝口,还当场订了一批竹编食盒和绣品,说要送给商会的其他成员,让他们也见识见识清溪村的手艺。
中午的时候,许朗在客栈摆了一桌饭,招待李会长和陈掌柜。饭桌上,李会长又跟许朗聊了很多关於乡村產业发展的想法,还给了他不少建议,比如可以把竹编和绣品结合起来,做一些更有特色的產品,比如竹编的首饰盒配上绣著纹的內衬,肯定更受欢迎。
许朗认真地听著,把李会长的建议都记在心里——这些建议对清溪村的发展太有用了,有了李会长的指导和商会的扶持,清溪村的未来肯定会更加光明。
吃完饭,李会长准备离开。临走前,他拍了拍许朗的肩膀,笑著说:“许东家,好好干,我看好你们清溪村。以后有什么困难,隨时跟商会说,我们会尽力帮你们。”
许朗连忙道谢,送李会长和陈掌柜到村口。看著他们的马车渐渐远去,许朗心里充满了干劲——有了商会的扶持,有了村民们的努力,清溪村一定能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让村里的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回到客栈,村民们都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期待。张叔连忙问道:“东家,李会长考察得怎么样啊?是不是同意跟咱们合作了?”
许朗笑著说:“同意了!李会长说商会会帮咱们联繫更多的商户,还会帮咱们申请优惠政策,以后咱们的產品能卖得更远了。李会长还夸咱们的手艺好,当场订了一批货,说要送给商会的其他成员。”
村民们听了,都高兴得欢呼起来。晓梅激动地说:“太好了!以后咱们绣坊的绣品再也不愁卖了,我要跟绣娘们说,让她们好好绣,做出更好的產品。”
傻柱也笑著说:“是啊,以后竹编坊的订单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得赶紧多招些人,好好教他们手艺,不能耽误了订单。”
许朗看著大家兴奋的样子,笑著说:“各位乡亲们,现在咱们有了商会的扶持,机会难得。接下来,咱们要好好盖木屋,把『荷体验游』办起来;还要改进竹编和绣品的工艺,做出更有特色的產品;另外,咱们还要把学堂办好,让孩子们多读书,以后成为有文化、有本事的人,为清溪村的发展出力。”
“好!”村民们齐声应道,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夕阳西下,荷塘里的荷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艷。许朗和苏晚坐在荷塘边的木桥上,看著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幸福。苏晚靠在许朗怀里,轻声说道:“许朗哥,你看,咱们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清溪村会越来越好的。”
许朗紧紧抱著她,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轻声说道:“是啊,会越来越好的。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把清溪村建设成最美的乡村,让这里成为每个人都嚮往的地方。”
夕阳的余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馨的轮廓。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守护著清溪村,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让清溪村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