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清庙学礼
作者:一叶青槐      更新:2025-07-15 03:39      字数:2147
  周砚秋擦去嘴角粥渍,自信一笑。
  “娘子多虑了。”
  “清扫庙庭是童子六艺中『礼』的功课,洒扫进退可正衣冠,观碑读碣能识古篆,何来那些怪力乱神之说?”
  窗外忽起晨风,古槐枝影投在窗纸上,竟似青衣人拱手作揖。
  “何况《周礼》有云,凡有道之木,皆可称社。”
  “青槐公受乡民香火数百年,论资排辈,倒比县学那尊泥塑文昌像还年长些。”
  李茹噗嗤一笑:“你这书呆子,拜神也能引经据典。”
  “是治学。”
  周砚秋轻咳一声,又道。
  “明日辰时三刻,劳烦娘子蒸笼桂糕——既是童子习礼,供品总要齐整些。”
  李茹白了周砚秋一眼,將空粥碗往案上轻轻一磕。
  “横竖说不过你这张嘴。”
  她起身挽袖,露出半截玉腕,指尖虚点丈夫眉心。
  “明日辰时三刻,桂糕必不误事。”
  “只盼你那些学生莫把香炉当蹴鞠踢了!”
  周砚秋闻言一滯:“……”
  ……
  日头西斜,私塾窗纸染上一层橘红。
  周砚秋合上《周礼》竹简时,王小虎正用口水粘纸团,往张二牛后颈上贴“王八符”。
  “肃静。”
  周砚秋轻咳一声,戒尺敲在案上。
  “明日停课一日。”
  满堂死寂。
  张二牛指尖的蟋蟀“啪嗒”摔在书页上。
  王小虎半截身子已探出窗外,闻言一个踉蹌险些栽倒。
  春妮颤巍巍举手:“先生……可是要考校《礼记》默书?”
  “非也。”
  周砚秋慢悠悠抿了口茶,瞥见檐角青影浮动,嘴角微翘。
  “明日辰时三刻,都去青槐公庙洒扫庭除,习洒扫进退之礼。”
  “嗷——”
  王小虎突然狼嚎一声蹦上案几。
  “给槐公扫地!不用背书啦!”
  私塾,顷刻炸了锅。
  张二牛把《周礼》捲成號角乱吹,春妮把蜂蜜罐往窗台一搁,就要翻出去报喜。
  连素来木訥的大牛,都举著竹帚当旗摇。
  “我爹说庙里供的枣泥糕,可比李婶蒸的香!”
  周砚秋的戒尺“啪”地劈开喧闹。
  “肃静!此乃习礼,非嬉游!《周礼》有云——”
  “知道知道!”
  王小虎躥到院中,学著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
  “凡有道之木,皆可称社……”
  “先生这话您今早说了三遍啦!”
  檐角铜铃忽地乱响,一阵怪风卷著槐叶扑进窗欞,似有人憋笑轻颤。
  “明日洒扫庙庭,需谨记三点:一不践踏供品,二不妄动法器,三……”
  话音未落,王小虎突然举起弹弓。
  “先生!我带这个打树上的灰!”
  满堂鬨笑中,周砚秋以简叩案。
  “三不携弹弓毽子蛐蛐罐!”
  “那带啥?”赵寡妇家的春妮怯生生问。
  “带心。”
  周砚秋指尖轻点胸口。
  “心诚则地脉通,地脉通则槐香盛,槐香盛则邪祟退!”
  窗外忽有青影掠过檐角,枝头槐叶无风自落。
  周砚秋佯装未见,却见王小虎猛吸鼻子:“咦?怎地突然满屋槐叶香?”
  “先生,那俺带枣泥糕成不?”大牛吸溜著口水举手。
  “准!”
  “耶……”
  夕阳余暉里。
  私塾先生的呵斥,蒙童的嬉笑,惊起满树昏鸦。
  村口老槐树下。
  林棲倚树轻笑,衣袖飘飘。
  “周先生这『治学』之道,倒比我的神通还唬人。”
  【宿主】:林棲
  【品阶】:九品土地
  【神通】:赐福、游神、入梦、青槐一式
  【辖地】:青槐村(23%)
  【香火值】:7
  【判词】:虽司一方风雨,然未列仙班,当勤修善果,以待天听
  【物品】:愿力结晶(白)x2
  林棲倚在村口老槐树下。
  望著手中两枚散发著柔和微光的愿力结晶,思绪翻涌。
  这两枚结晶的诞生,都源自有人诚心信服,且与他產生了紧密因果。
  如今,这两枚结晶在手中。
  其中浓郁、纯净的香火之力,远超以往收摄来的那些。
  林棲不禁想像,若是以这结晶催动青槐一式,那威能该何等恐怖。
  黑水河下的水鬼时常侵扰青槐村河滩,若以此为契机,定能让它们数十年不敢踏入半步。
  想到此处,林棲嘴角微微上扬。
  在成为九品土地后。
  每日他都会下意识地查看自己的香火值。
  起初,他对香火之力的消耗,並没有太过在意。
  直到最近,他发现香火值的减少竟如此规律。
  当看到每日维持神格,都要消耗1点香火之力时。
  林棲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本以为成为土地神后,能凭藉神位的庇佑,安稳度日。
  却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维持,竟也需要不断消耗香火之力。
  他尝试著不去施展任何神通,只是安静地待在辖地,可香火值依旧在缓缓减少。
  多次尝试后,他才知晓。
  除非自己神魂一直缩在神像中,哪儿也不去。
  便可进入一种沉寂状態,不消耗半分香火之力。
  简而言之。
  就是当个木头,不会消耗半点香火值。
  一旦神魂离开庙宇,无论施展神通与否,都是必然要消耗香火值的。
  他当然不可能一直躲在神像中。
  村子里还有诸多需要他守护的村民。
  那些顽童的嬉笑、农人的劳作,皆在他的牵掛之中。
  ……
  次日清晨,辰时三刻。
  青槐村的晨雾,裹著槐叶清香。
  金色的晨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
  周砚秋身著素色长袍,手持书卷,稳步走在前面。
  一眾学子们背著竹篓,拿著扫帚、簸箕等工具,跟在后面,吵吵闹闹地来到了青槐公庙前。
  王小虎第一个躥到庙门前,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嘴里嘟囔著。
  “咦,真怪,看著不大,可咋感觉里头藏著不少秘密呢。”
  周砚秋抬手轻轻敲了下王小虎的脑袋。
  “莫要莽撞,习礼之时当心怀敬畏。”
  说完,他率先走进庙中。
  学子们也赶忙收起嬉笑,有模有样地学著先生,双手交叠,恭敬地走进。
  一进庙门,眾人便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那青槐公的神像稳稳立在庙中。
  二十五盏翡翠莲灯明明灭灭,映得四周一片亮堂。
  虽年代久远,却依旧散发著古朴庄重之感。
  而整个庙宇,常年无人打扫,可地面、供桌皆一尘不染,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精心擦拭过。
  “尊神在上,周某向来守信,今日如约而至。”
  周砚秋微微頷首,將带来的槐糕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供桌上。
  又点上几炷香,裊裊青烟升腾而起,为这庙宇增了几分神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