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卷证心
作者:一叶青槐      更新:2025-07-15 03:39      字数:2224
  见到周砚秋犹豫,林棲心中已猜中了个大概。
  对方应该是怕自己是邪神淫祀,捉弄世人。
  对此,他没有解释,只是伸手朝前一抓。
  手中白光一闪,驀然出现一策竹卷。
  隨后浮在周砚秋面前,徐徐展开。
  【青槐卷】
  青槐村顽童小虎子
  贪玩迷路,神念护佑,平安归家
  ……
  青槐村猎户王大胆
  山中遇虎,槐香驱兽,化险为夷
  ……
  青槐村土地林棲
  夜探荒冢,拂秽诛邪,神威初显
  ……
  青槐村货郎韩九章
  雨夜渡厄,槐叶救之,阴德昭彰
  ……
  青槐村铁匠张老汉
  失子生怨,几陷恶途
  护童念转,终得善路
  罚种槐苗,以赎前辜
  ……
  至此,於青槐卷记下,共得功德盏二十有五。
  “嗡!”
  那策竹卷上的字仿若被赋予生命。
  一个个振翅飞出,於周砚秋眼前,幻化成栩栩如生的画面。
  货郎韩九章在雨夜中惊慌失措,水鬼欲要將其吞噬,一片槐叶悠悠飘落,为他挡去了灭顶之灾。
  顽童小虎子在山林中慌不择路,天色渐暗,雾气浓重,他嗓子喊哑,精疲力竭、意识模糊时,一道熟悉气息笼罩,轻柔引他向山林外走去。
  猎户王大胆与斑斕猛虎对峙,恐惧让他的双腿微微颤抖。
  剎那间,槐香瀰漫,老虎竟呜咽著转身逃窜……
  这一桩桩、一件件尽入周砚秋心中。
  他看著这些画面,心中暗暗称奇。
  这些事在村里流传已久,他本半信半疑,如今亲眼得见,才知所言非虚。
  隨著画面流转,最后定格在张老汉的故事上。
  张老汉因丧子之痛,被怨念蒙蔽双眼,几近坠入恶途。
  却在关键时刻,因林棲的点化幡然醒悟,不惜捨身护童。
  事后,林棲罚他於河滩栽种槐苗。
  看似是罚,实则是给了张老汉和他的孩子相伴的机会,又能让他在劳作中消解心中的怨恨,重归正道。
  看到此处,周砚秋心中已有了定夺。
  能为张老汉做到这个地步……
  若这都是邪神,这世间怕是再无善良的神明了。
  邪神行事,向来以自身利益为上!
  若是偽装,也只会是浮在表面。
  怎还会如此用心地引导一个凡人走向正途,还兼顾亲情与救赎?
  “呼——”
  周砚秋深深吐出一口气。
  抬眼望向林棲,眼中的犹疑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敬重。
  “尊神大义。”
  话音落下,这一幕幕又化作金色小篆,重新倒卷回竹卷中。
  林棲收起竹卷,微微摇头道。
  “惭愧,沉睡数年,今朝甦醒,只为青槐村村民做下这二十来件小事。”
  他这话真假参半,也不算欺骗此人。
  只是自己的来歷,实在不適合现在说出口。
  周砚秋连忙拱手道:“尊神此言差矣!这些桩桩件件,皆是关乎性命安危、善恶转折的大事。”
  “货郎雨夜得槐叶救命,顽童落水蒙神念护持,铁匠张老汉在尊神点化下弃恶从善,这些岂是小事能比?”
  “砚秋生於世间,性命、善恶便是天大之事!”
  “尊神甦醒不久,便已恩泽四方,实乃青槐村之福。”
  他顿了顿,神色郑重,继续说道。
  “此前我多有疑虑,实在不该。如今亲眼所见尊神之善举,才知是我愚钝。”
  “我愿倾尽所能,召集私塾学子与村民,在青槐公庙举行小祭,让更多人知晓尊神之功,延续这难得的福泽。”
  林棲闻言,彻底放下心来。
  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说罢,郑重地向周砚秋鞠了一躬。
  就在周砚秋,还未从这突如其来的感谢中回过神时。
  林棲的身形,竟缓缓化作一片片槐叶。
  在微风中悠悠飘散,只留下丝丝缕缕的清香縈绕在四周。
  “尊神何往?”
  周砚秋下意识伸手去抓,却只抓到一把空气,手中的书卷也隨之滑落。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猛地惊醒,慌乱地俯身捡起书卷。
  再抬头望向窗外,恍惚间竟瞧见一袭青衫正渐行渐远。
  他使劲眨了眨眼,那身影虽有些模糊,却真实存在。
  此刻,他心中已信了大半。
  开始琢磨,该如何说动私塾之人,去庙宇小祭。
  “嘶。”
  回到神庙,林棲有些惊讶。
  只见一条信仰线从周砚秋的方向延伸而来,而且十分凝实。
  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迅速地选择相信自己。
  林棲心中感慨。
  果然,真诚才是必杀技嘛!
  ……
  第二日清晨,窗外的天色才刚刚泛起鱼肚白,周砚秋就起了个大早。
  他一边打著哈欠,一边来到桌前。
  看著李茹精心准备的早餐,心中泛起一丝愧疚。
  他踌躇片刻,有些尷尬地开口:“娘子,昨夜,是……我错怪你了。”
  李茹正將热粥摆上桌,闻言手上动作一顿。
  抬眸看向周砚秋,眼中满是疑惑。
  周砚秋深吸一口气,把昨夜梦中与青槐公相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从青槐公手中展开的神奇竹卷,到那幻化成一幕幕救人性命、导人向善的画面。
  再到其谦逊的態度,以及最后化作槐叶消散的奇异场景,全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
  “还有,青槐公有事相求。”
  说到此处,周砚秋脸上久违地泛起一抹意气风发。
  眼中闪烁著光亮,声音也不自觉提高了几分,整个人都透著別样的神采。
  李茹不禁有些惊讶,自从夫君庙堂受挫。
  跟著他来到青槐村后,还很少见到他这个样子了呢。
  周砚秋轻咳一声,扶著娘子坐下,才继续往下说道。
  “且听我慢慢道来。”
  “什么,青槐公求借三分信义……”
  听完所有,李茹眼中惊讶万分,口中不断呢喃著这句话,颇觉得有趣。
  “嗯!”
  “此事必要放在心上,马虎不得。”周砚秋正色道。
  隨后端起粥碗,轻轻吹散热气,而后小口小口地喝著。
  粥的香气在唇齿间散开,他的神情也逐渐放鬆下来。
  不一会儿,一碗粥见底。
  他伸手拿起桌上的布巾,將残留的粥渍擦去,又轻轻將布巾叠好放回原位。
  似是想到什么,李茹又微微皱起眉头,轻声问道。
  “夫君,你可想好了?准备如何说动私塾学子的父兄长辈们呢?”
  李茹深知,自家丈夫,虽是备受敬重的教书先生。
  可这种事太过离奇,贸然开口,让学子们去参拜神祇,实在不妥。
  她接著说道:“我知道你是一心为了延续青槐公的福泽,可就这么平白让大家去参拜,他们心里怕是犯嘀咕。”
  “就算人去了,心不诚的话,万一惹恼了青槐公,那可就適得其反了。”
  “况且,私塾讲的是圣贤书,若让县学督学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