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济寧城破
作者:
霸道总裁胖总 更新:2025-10-28 04:54 字数:3332
第462章 济寧城破
英和这次终於没能逃掉,徐州之战能够逃出生天,全在於天黑看不清,又拋下了数万八旗军作为诱饵。
这次却是大白天了,他已经没有可以拋下的八旗军了,就连准备作为炮灰的山东绿营,也都先他一步倒戈投降。
2000索伦营的出动,真就是英和的压箱底牌。
但这压箱底牌面对汉军的火箭弹和线膛枪,终究还是弱了不止一筹。对上枪炮轰射,再英勇的索伦勇士,都得变成血肉模糊的尸体。
哈达带著 1000汉军索伦营加入战局,成为打垮清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数倖存的索伦营勇士,见到杀进来的哈达,果断选择倒戈加入。
汉军索伦营如同一把尖刀,狠狠扎进了清军八旗大军的腹心,英和在亲兵簇拥下居然还想故技重施的逃跑。
但完全没用,面对悍勇无畏的索伦勇士,他的亲兵只是稍作抵抗,就纷纷选择放下武器投降。
勉强不投降的,也迅速散开,英和都没跑出北城门,就被一马当先的哈达,给挥舞快刀砍断了马后腿。
战马瞬间跑翻,巨大惯性下英和整个人都被摔飞出去。
摔得满脸是血,门牙都被磕掉,就这居然还没晕,只是摔得头脑发昏,浑身剧痛。
英和挣扎著想要爬起来,还没起来,哈达就下马压在了英和身上,还跟著用满语大喊道:“英和大帅已死!英和大帅已死!速速投降!速速投降!”
此话一喊出来,清军终於全崩,开始成片成片的跪地投降。
不投降的也有,但面对汉军团团包围,还推出了迫击炮封锁生路,敢继续冲的都已经变成了地上的尸体。
大战一直持续杀到了第二天早上才停。
战后统计,清军这边伤亡过万。
死的既有八旗兵,也有绿营兵。
八旗兵都是逃跑反抗被斩杀,绿营兵则纯粹是自己作的。见到汉军忙著追击八旗军,似乎没空管他们,居然趁乱烧杀抢掠。
杨芳得到消息,毫不意外的分出民兵营,过去弹压乱兵。
凡是烧杀劫掠的,不论是谁统统都砍了,直接给大街小巷杀了个人头滚滚。
狠狠杀了好几批,才终於把那些绿营降兵给嚇住。
济寧知州张体仁正在暗自庆幸,自己这次站队没有站错,还当机立断答应了汉军细作帮忙夺城的要求。
能有这样军纪严明、与民无犯的军队,这天下早晚都得是大汉的!
张体仁已经暗暗决定,就算清军再度大军杀来,他也不会再倒戈投降回去了,顶多就是把小妾和儿子送去南方。
这样,哪怕战死在济寧,也能在新朝给儿子换个荫庇。
济寧大战结束后,汉军又在济寧停留三天。
既是在安置休整,也是要忙著砍脑袋。
那投降的数千关外八旗,还有一千多青州八旗,全都要挨个砍脑袋的。
汉军可以接受投降,但从不接受八旗的投降。只要是八旗,不论满汉八旗,统统都要全砍了。
索伦部得以倖免,那属於大汉皇帝给的特例恩典。因为索伦部確实够惨的,名为八旗,实则就是满清的奴隶,地位上跟汉人都一般无二了。
几千八旗兵要砍脑袋,光是砍刀都砍卷刃了几百把,尸体全部提前挖好了万人坑,用於焚烧掩埋。
脑袋嘛,全部集中硝制,用快船分批运到山东各州府,告诉那些州府地方的汉人官绅,满清已经完犊子了。
这时候还不准备下船,那后面可就没机会再下船了。
汉军这边集中砍脑袋,就砍了快三天,刽子手都是汉军的民兵营轮流兼职。
既是节省时间力气,也是让民兵营见见血,好让民兵营能快速適应战场。
几千颗八旗兵的脑袋砍完,才轮到后面的那几条大鱼。
当英和被押送上空旷刑场,济寧城早已是万人空巷。前面的八旗砍脑袋虽然把他们有些看腻了,但这次砍的可是八旗的总督,还不止一个,就算再腻也得过来看看新鲜。
英和看著刑场周围全是看热闹的百姓,那一双双眼神如同在看猴戏。再环顾刑场一圈,刑场地上到处都是没洗乾净的斑驳血跡。
也不知道是砍头砍的太多,血跡压洗不乾净,还是汉军故意没洗乾净。
英和很想做个“八旗英雄”,来波慷慨赴死,但死到临头,看到身下的头筐,筐上还散发淡淡的血腥气。
“哪来的这么骚啊?我艹,这狗娘养的韃子尿了!”
负责押送的汉兵怒骂著,一脚就踹在了英和身上,把英和给踹翻在地。
再看英和下身,已经从中间湿漉一片,还冒著热气。
尼玛,居然嚇尿了!
“呜~呜~呜!”
英和似乎想要求饶,但嘴已经被布团堵的死死,愣是一句话说不出来,只是不停挣扎扭动。
两个汉兵嫌弃的把人拉起来,想让他好好跪下,但压根跪不住,这傢伙腿已经完全嚇软了。
没办法,弄了半天,实在跪不下去,只能便宜他了,找来几个长枪兵,用枪直接戳死。
尸体拉下去割脑袋,临死前这傢伙的脸上表情,都还带著求饶和恐惧。
后面几个总算稍微好了些,东河总督王秉韜(汉八旗)、漕运总督铁保、江南河督康基田以及添头的青州副都统观明,全都挨个砍了脑袋。
(冷知识:歷史上的铁保自称自己是宋英宗越王赵偲的后裔)
每砍一个,底下围观百姓就会叫一声好。
这可是总督级別的地方大员,就这么一刀一个,可给济寧百姓们杀爽了。
……
曲阜县。
济寧被汉军攻破的第二天,曲阜县令就亲自开城请降。
济寧、兗州都没了,小小的曲阜县当然守不住,也没必要去守。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曲阜县里有个衍圣公府,而衍圣公府那可是连满清当年入关,都得礼敬客气的存在。
別看现在满清为了打仗,连衍圣公府都不放过。但就算英和跟衍圣公府要粮,那也得派个总督特使亲自去一趟曲阜县,拜祭一下曲阜孔庙,之后才能委婉提出要求。
而山东其他地方士绅,那可是官府直接要,敢不给的统统都杀了抄家。
歷史上的曲阜衍圣公府,愣是撑到了民国,后面还跟著光头一起逃到台湾。
所以,按照曲阜县令以及曲阜乡绅,甚至曲阜孔家的想法。不论谁来到曲阜,都是得礼敬一下他们孔家,更何况来的还是大汉王师,那更得爭取他们衍圣公府的支持。
负责攻打曲阜县的汉军將领为第二师第三镇指挥使鲍国端,本名是叫鲍老三,名字是钱找了读书人给专门改的。
汉军自从徐三郎开了个先例,给自己改名叫什么“徐元让”以后,诸多汉军將领都或多或少起了改名的心思。
比如陈有年就觉得自己名字不太行,去了广东以后就也学著改名叫“陈靖远”,寓意为靖边远略,正好贴合他在两广徵战。
何顺安则改了个何明韜,寓意简单粗暴,就是用兵如神,腹有韜略。
“总镇,曲阜县令领著曲阜衍圣公,求见將军!”
“什么衍圣公?让他们进来,不要来的太多,让那县令和那啥子衍圣公来就是了。”
鲍国端一脸茫然,他好像听过衍圣公是读书人里很厉害的人物,所以想了想还是把人都召进来。
因为提前说过,所以两个人被带进营帐,並没有下跪,而是拱手行礼。
“曲阜县令张体淦(衍圣公孔庆鎔),拜见將军!”
(註:乾隆时期,曲阜县令不再由孔氏担任)
“都免礼吧!咱也不是將军,咱叫鲍国端,只是白將军手下的一个指挥使,你们就叫咱鲍总镇吧!”
鲍国端摆了摆手,对此不是很在意。
年轻的衍圣公孔庆鎔有些不知所措,还是曲阜县令张体淦比较有经验,连忙说道:“鲍总镇哪里的话,鲍总镇军威让曲阜县上下沛然难当,將军之职不过早晚的事。而今总镇天兵已至曲阜,曲阜乡绅以及衍圣公府,特为王师天兵准备了粮食酒肉,还请总镇能够笑纳!”
张体淦说的漂亮话,確实让鲍国端颇为受用,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他当下点头温和说道:“你们这些曲阜的地主老財倒是有心了,不过俺们汉军有军规,这粮食咱就收下了,权当是借的,回头让文书官给你们打个欠条,至於酒肉你们自己拿回去吃吧!军中不许喝酒,也不许大鱼大肉的浪费。”
张体淦闻言,连忙又是拍马屁道:“王师军纪严明,不愧为我汉家天兵。衍圣公府对大汉由衷表敬,请求供奉大汉天子之龙位於孔庙,还请总镇能將此表文献於大汉天子!”
鲍国端有些疑惑:“孔庙我好像听说过,不是说在浙江吗?咋你们也有孔庙?“
旁边年轻气盛的孔庆鎔连忙解释:“那是浙江南孔,不是正宗,我曲阜才是孔门正宗。”
“哦,原来如此。”
鲍国端装模作样点头,其实一句都没听明白。
什么南孔、正宗啥的,搞得乱七八糟,但之前的供奉大汉天子龙位,他倒是听明白了。
鲍国端没有答应,只是接过了表文,隨意看了两眼,发现用的全是“之乎者也”的华丽辞藻,里面还有好多他不认得的生僻字。
看不懂,索性不管了,鲍国端当下收起表文:“本镇会转呈给陛下的,你们先走吧!咱回头还得去打泗水县,不能在曲阜这边待太久。”
一番鸡同鸭讲,孔庆鎔和张体淦心满意足告退。
在他们看来,汉军將领收下表文,那应当这事就算成了,回去就可以把满清韃子的牌位撤下来,换上已经准备好的大汉天子龙位了。
就是不晓得这位大汉天子,会怎么册封他们孔家,元朝的蒙古人给他们孔家封王,到朱元璋这个乞丐皇帝又削了王號,满清倒是慢慢给追封恢復,还隔几年就追封好几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