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展会备战融新意 电商拓路连全球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4 字数:7251
清溪荷韵·第356章 展会备战融新意 电商拓路连全球
非遗体验小店开业的热闹劲儿还未散去,清溪村的荷塘边已悄然升起新的忙碌气息。清晨的露珠还凝在荷叶上,荷染工坊的竹架下就堆满了待整理的布料,王婶正拿著捲尺量裁一块靛蓝色的坯布,阳光透过工坊的木窗,在布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匹布得裁成两米宽的幅面,做壁掛才够大气。”她抬头对身边的小张说,“上海展会的荷染作品得拿出咱们的看家本事,不仅要体现手艺,还得有清溪的灵气。”
许朗踩著晨露走进工坊,手里捧著一摞设计图,上面是陈阳连夜修改的荷塘全景纹样。“王婶,您看看这个图案怎么样?”他把设计图铺在竹桌上,指著上面的细节,“陈阳把咱们村的老桥、荷塘、青石板路都画进去了,用数码印机打底,再您手工叠印荷叶脉络,这样既有机器的精准,又有手工的温度。”王婶俯身细看,指尖划过图中亭亭玉立的荷:“这个构图好,比单纯的荷纹样丰富多了。不过叠印的时候得注意力度,不然纹路容易糊掉,我先试印一块小样看看效果。”
竹编作坊里,周师傅正和徒弟们围著刚成型的竹编屏风忙碌。屏风框架已用细竹篾缠牢,中间预留的空白处,阿明正试著编织荷图案。“师傅,您看这瓣的弧度是不是太尖了?”阿明停下手里的活,指著编织到一半的荷,“我总觉得不如荷塘里的自然。”周师傅拿起一根竹篾,在指尖灵活地弯折:“编荷得讲究『藏锋』,竹篾转弯处要留三分劲,別太生硬。你看荷塘里的荷,瓣都是带著柔劲的,咱们编的时候得把这份活气编进去。”说著,他接过阿明手里的竹篾,示范起编织技巧,细韧的竹篾在他手中翻转,一朵饱满灵动的荷渐渐成型。
苏晚抱著一摞宣纸走进村委会,刚进门就碰到陈阳背著相机匆匆赶来。“苏晚姐,我刚去荷塘拍了些晨景,您看看能不能用到明信片设计里。”陈阳把相机里的照片翻出来,屏幕上的荷塘在晨雾中若隱若现,荷带著露珠格外清新,“上海展会肯定有不少外地游客,咱们的明信片得让他们一眼就记住清溪的美。”苏晚滑动著照片,目光停在一张荷叶托露的特写的照片上:“这张好!把它印在明信片背面,再配上『清溪荷韵,非遗传香』的毛笔字,既有画面感又有文化味。对了,参展的文创產品清单我列好了,你再核对一下有没有遗漏。”
两人凑到桌前核对清单,荷染类有壁掛、围巾、方巾、书籤,竹编类包含屏风、篮、茶具收纳盒,还有李大嫂做的真空包装荷叶糕和荷酥。“是不是该加个跨界的新品?”陈阳突然开口,“我昨天看新闻,福建松溪的非遗传承人把宝剑铸造技艺做成了茶刀,卖得特別好。咱们能不能把荷染和竹编结合起来做个新东西?”苏晚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比如做竹编茶盘,盘面用荷染布料包裹,既实用又有特色,喝茶的时候还能闻到荷香。”她立刻拿起笔在清单上添上“荷染竹编茶盘”,“咱们下午找周师傅和王婶商量,看看能不能赶在展会前做几个样品。”
午后的阳光格外炽烈,荷塘边的凉棚下却透著清凉。周师傅拿著竹编茶盘的草图,王婶正用染料在小块布料上试色。“茶盘的竹编底座得做厚实些,不然放茶具不稳。”周师傅用手指比划著名尺寸,“边缘编上荷纹路,中间留空用来铺荷染布,这样既美观又实用。”王婶举起染好的土黄色布料:“这个顏色怎么样?不抢眼又耐脏,还能衬托茶具的顏色。等布料晾乾,我再用拓印的方法印上小荷,细节就更丰富了。”苏晚坐在一旁记录:“咱们先做三个样品,一个印荷,一个印荷叶,一个印荷塘全景,到展会上看看哪个更受欢迎。”
傍晚时分,许朗从镇上带回一个好消息,镇文旅局的李科长联繫了上海展会的主办方,特意给清溪村留了一个显眼的展位,还能安排非遗技艺现场展示。“展位在展厅的中厅,旁边就是文创区,人流量肯定大。”许朗把展位平面图铺在桌上,“我打算把展位分成两部分,一边放荷染和竹编的成品展示,另一边设体验区,让王婶和周师傅现场表演染布和编竹篾,再准备些小材料让游客体验。”苏晚点头赞同:“体验区得准备些简单易操作的材料,比如小方巾和细竹篾,让游客几分钟就能做出小作品,这样印象更深刻。对了,咱们要不要做个清溪非遗的宣传视频?用全息影屏播放,像松溪的数位化非遗馆那样,能让游客直观看到製作过程。”
“这个可以有!”陈阳立刻接话,“我这几天拍了不少工坊的素材,晚上就能剪辑。把王婶染布、周师傅编竹篾的过程拍进去,再配上荷塘的景色和竹笛伴奏,肯定能吸引观眾。”许朗补充道:“视频里得加上咱们非遗体验小店的地址和联繫方式,说不定能吸引游客来清溪村。”三人越聊越起劲,不知不觉夕阳已染红了荷塘。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掀起了赶製参展作品的热潮。荷染工坊里,数码印机不停运转,染好的布料掛满了竹架,王婶带著村民们手工叠印纹路,每一块布料都凝聚著匠心;竹编作坊里,竹篾剖丝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周师傅和徒弟们日夜赶工,竹编屏风的最后一片荷叶纹样也即將完成;陈阳忙著剪辑宣传视频、设计展位海报,还抽空把荷染竹编茶盘的样品拍了照,发给印刷厂製作宣传册;许朗则对接展会主办方,確认展位布置、设备租赁等细节,还联繫了物流公司,確保参展作品能安全准时运到上海。
这天上午,荷染竹编茶盘的样品终於完成了。竹编底座纹路精致,荷染布料色泽温润,两者搭配得恰到好处。苏晚拿著茶盘仔细端详,突然想到了什么:“咱们给每个茶盘配一张卡片吧,上面写清楚製作工艺,比如『竹编底座经十二道工序手工编织,荷染布料採用荷塘天然染料,经七次浸染而成』,这样能让游客更了解咱们的手艺。”王婶笑著点头:“这个主意好,让客人知道咱们的东西不是机器批量做的,每一件都来之不易。”
下午,村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张主任。他是听说清溪村要参加上海展会,特意来推荐电商销售渠道的。“现在非遗產品光靠线下展会还不够,得线上线下结合。”张主任打开电脑,展示著广西博白藤编的电商销售数据,“他们藉助阿里国际站,把藤编卖到了60多个国家,一年销售额上千万,还带动了上千村民增收。咱们清溪的荷染和竹编这么有特色,肯定能打开线上市场。”
许朗和苏晚听得格外认真。“线上销售会不会很复杂?咱们村民都不太懂电脑。”许朗提出疑问。张主任笑著摇头:“不难,咱们电商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培训,教大家开店、直播带货。博白那边也是从零基础开始,现在他们的村民都会通过直播卖藤编了。而且咱们可以先从淘宝、拼多多这些平台做起,慢慢再拓展到跨境电商。”他点开一个直播回放,画面里的手艺人正在展示藤编过程,弹幕里满是询问购买连结的评论。
“这个形式好!”苏晚眼前一亮,“咱们可以在非遗体验小店搞直播,让王婶现场演示染布,周师傅表演竹编,这样既能展示手艺,又能卖產品。李大嫂的荷叶糕要是做真空包装,还能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张主任点头赞同:“真空包装是关键,松溪的黄粿就是靠真空包装技术,保质期延长到半年以上,才打开了线上市场。咱们可以帮你们联繫厂家做包装设计,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许朗立刻拍板:“那就麻烦张主任多费心!等上海展会回来,咱们就组织村民参加电商培训,爭取儘快把线上店铺开起来。”张主任笑著说:“没问题,我回去就准备培训材料,再帮你们对接包装厂家和电商平台。咱们一起把清溪的非遗產品卖得更远。”
送走张主任,许朗和苏晚召集村民们开了个短会,宣布了电商计划。村民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担心学不会电脑操作。“大家別担心,电商服务中心的老师会手把手教咱们。”苏晚笑著说,“陈阳年轻,学得快,到时候可以当大家的小老师。以后咱们坐在家里就能把產品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多好啊!”李大嫂率先响应:“我报名!要是荷叶糕能通过电商卖出去,我就多做些,让更多人尝到清溪的味道。”其他村民也纷纷点头,脸上满是期待。
展会前一天,参展作品终於全部打包完毕。荷染壁掛用泡沫纸仔细包裹,竹编屏风套上了加厚防尘袋,文创產品分门別类装进纸箱,每个箱子上都贴好了標籤。物流公司的货车停在村口,村民们齐心协力把箱子搬上车。王婶看著装满作品的货车,眼里满是不舍又期待:“这些都是咱们的心血,到了上海可得好好展示。”周师傅拍了拍她的肩膀:“放心,咱们的手艺不差,肯定能让上海的客人喜欢。”
当晚,村委会的灯亮到很晚。许朗和苏晚最后核对了展会的各项事宜,陈阳把宣传视频拷贝到u盘里,王婶和周师傅则整理著现场展示用的工具。“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爭取中午赶到上海,下午把展位布置好。”许朗看著大家,“这次展会是清溪非遗第一次走出本省,咱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態,让更多人知道清溪,喜欢上清溪的非遗。”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许朗、苏晚、王婶、周师傅和陈阳就带著简单的行李出发了。车子驶离清溪村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荷塘在晨曦中渐渐甦醒,荷迎著朝阳悄然绽放。“等咱们回来,荷肯定开得更旺了。”苏晚望著窗外,心里满是憧憬。王婶笑著说:“说不定从上海回来,就有很多客人跟著来清溪村呢!”车厢里的笑声伴著车轮声,朝著上海的方向驶去。
中午时分,车子抵达上海国际非遗文化展的展馆。刚走进展厅,就被浓郁的文化气息包围。各个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布置,有精美的刺绣、古朴的陶艺、灵动的剪纸,每一项非遗技艺都令人讚嘆。清溪村的展位位於中厅,位置十分显眼。几人立刻动手布置,先把竹编屏风立在展位后方,上面的荷塘全景图案格外引人注目;接著將荷染壁掛掛在两侧,靛蓝、土黄、淡粉的布料相映成趣;文创產品整齐地摆放在竹编货架上,荷染竹编茶盘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体验区铺好竹编桌布,摆上染料、白布、竹篾等工具;最后,陈阳把全息影屏调试好,循环播放清溪非遗的宣传视频。
布置完毕时,已是傍晚。夕阳透过展馆的玻璃幕墙,洒在展位上,竹编的纹路和荷染的色泽在光影中愈发动人。“咱们的展位真漂亮!”苏晚看著眼前的成果,心里满是欣慰,“比我想像的还要好。”许朗点点头:“明天开展,咱们分工合作,王婶和周师傅负责现场展示,陈阳负责拍照宣传,我和苏晚接待客人、介绍產品。”
第二天一早,展会正式开幕。隨著人流涌入,清溪村的展位很快热闹起来。宣传视频里,王婶染布的专注、周师傅编竹篾的灵巧、荷塘的秀美景色,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个竹编屏风太精致了!”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忍不住伸手触摸,“上面的荷编得跟真的一样,太有神韵了。”周师傅笑著上前:“这是我们用本地的毛竹编的,编这扇屏风了整整半个月。您要是喜欢,还可以看看我们的竹编篮,也是纯手工做的。”
王婶在体验区已经围满了人。她拿著白布,演示著荷染的基本步骤,从调配染料到浸泡布料,再到拓印图案,每一步都讲解得十分细致。“阿姨,我能试试吗?”一个小女孩仰著小脸问道。王婶笑著递过一块小方巾:“当然可以,来,阿姨教你拓印荷。”在王婶的指导下,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將荷印章蘸上染料,轻轻印在方巾上,不一会儿,一块带著稚嫩图案的荷染方巾就完成了。“太开心了!这是我第一次做非遗手作。”小女孩举著方巾,蹦蹦跳跳地跑向妈妈。
苏晚正在给几位游客介绍荷染竹编茶盘:“这个茶盘的竹编底座是周师傅手工编织的,荷染布料採用荷塘里的荷叶、荷做染料,天然环保。用它来放茶具,不仅美观,还能闻到淡淡的荷香。”一位来自杭州的茶商拿起茶盘仔细端详:“这个设计很新颖,既有非遗特色又实用。我能订一批吗?放在我的茶店里卖。”苏晚眼睛一亮:“当然可以!我们回去后就能批量製作,您留个联繫方式,我们做好了联繫您。”
许朗则被几位跨境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围住了。“你们的產品很有特色,特別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外很流行这种手工非遗產品,尤其是天然材料做的。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做跨境电商?我们可以帮你们把產品卖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许朗立刻来了兴趣:“我们正打算做电商呢!还请您多给我们讲讲跨境电商的情况。”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相留了联繫方式,约定展会结束后详谈。
陈阳拿著相机在展位內外忙碌,一会儿拍王婶教游客染布的场景,一会儿拍周师傅编竹篾的细节,一会儿又对著文创產品拍照。他把照片实时发到清溪村的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帐號上,配文“清溪非遗亮相上海,荷染竹编引关注”。不一会儿,就收到了不少评论,有人询问展会地址,有人打听產品购买方式,还有人表示想来清溪村体验非遗。
中午时分,展位的人流丝毫未减。李大嫂做的荷叶糕和荷酥派上了用场,苏晚把真空包装的点心分给游客品尝。“这个荷叶糕太好吃了!”一位游客吃完讚不绝口,“清甜不腻,还有浓浓的荷香味,我要多买几盒带回家给家人尝尝。”陈阳立刻上前帮忙打包,不一会儿,货架上的荷叶糕就卖出了大半。
下午,展会主办方组织了非遗传承人交流活动。王婶和周师傅受邀参加,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分享经验。王婶讲述了清溪荷染的传承故事,从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到现在培养年轻传承人、开发文创產品;周师傅则介绍了竹编技艺的创新,如何將传统竹编与现代生活结合。其他传承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讚,一位刺绣传承人说:“你们把非遗融入生活的做法特別好,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就得这样走进大眾。”
交流活动结束后,一位来自央视的记者找到了许朗和苏晚,想要採访清溪村的非遗传承故事。“我们从展会上看到你们的產品,觉得特別有特色,而且你们的传承模式也很值得推广。”记者说,“能给我们讲讲你们是怎么让荷染和竹编重新焕发生机的吗?”许朗和苏晚详细介绍了清溪村的非遗发展歷程,从成立工坊、申请非遗基地,到开体验店、参加展会,再到即將开展的电商计划。记者认真记录著,不时点头称讚:“你们的故事太动人了,既有传承的坚守,又有创新的勇气。我们会好好报导,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非遗。”
展会的第三天,清溪村的展位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之前预订茶盘的杭州茶商带著朋友来了,一口气订了五十个荷染竹编茶盘;跨境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专业的摄影师,给文创產品拍宣传照,准备放在平台上推广;还有不少游客留下联繫方式,表示想来清溪村体验非遗。王婶和周师傅的现场展示更是吸引了大批观眾,体验区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想亲手做一件非遗作品。
傍晚时分,展会临近结束,几人开始整理展位。看著空空的货架和厚厚的订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笑容。“没想到咱们的產品这么受欢迎!”王婶手里拿著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光茶盘就订了八十多个,还有不少人问荷染围巾什么时候能补货。”周师傅也点头:“有几个年轻人说想来学竹编,以后咱们的手艺不愁传不下去了。”
陈阳翻看著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兴奋地说:“咱们的抖音视频火了!有个周师傅编荷的视频点讚过万,还有很多人在评论区问怎么买產品。”苏晚笑著说:“这多亏了张主任推荐的电商路,回去咱们得赶紧把线上店铺开起来,不然都赶不上大家的需求了。”许朗看著大家,眼里满是坚定:“上海展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咱们要把电商做起来,把清溪的非遗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展会结束的那天,几人带著满满的收穫踏上了归途。车厢里堆满了订单和获奖证书——清溪村的荷染竹编茶盘获得了展会“最佳创新非遗產品”奖。车子驶离上海,朝著清溪村的方向前进。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乡村的田野,几人的心早已飞回了那个满是荷香的小村。
回到清溪村时,已是傍晚。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下车,立刻围了上来。“怎么样?上海的展会顺利吗?”村支书急切地问道。许朗举起获奖证书,笑著说:“不仅顺利,还拿了奖!咱们的產品特別受欢迎,订了好多货。”村民们立刻欢呼起来,孩子们围著获奖证书嘰嘰喳喳地討论著。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再次陷入忙碌。荷染工坊和竹编作坊开足马力赶製订单,李大嫂的厨房也飘出了阵阵荷香,真空包装的荷叶糕和荷酥堆成了小山;许朗和苏晚忙著筹备电商培训,张主任很快带著培训老师来到村里,给村民们讲解开店流程、直播技巧;陈阳则负责线上店铺的装修和產品上架,把展会上拍的照片精心修图后上传,还剪辑了新的宣传视频放在店铺首页。
电商培训教室里座无虚席,村民们拿著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举手提问。“直播的时候怎么介绍產品才能吸引人?”小李问道。培训老师笑著回答:“要讲真话、讲细节。比如王婶染布,可以讲讲染料是用荷塘里的什么材料做的,染一块布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周师傅编竹篾,可以讲讲竹篾是怎么剖的,编一个篮要多长时间。这些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王婶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手机录下老师的讲解:“以后我也要试试直播染布,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荷染手艺。”
一周后,清溪村的非遗电商店铺正式上线。店铺首页放著上海展会的获奖照片和荷塘美景,產品分类清晰,每款產品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和製作过程的视频。上线第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订单,有买荷染方巾的,有订竹编篮的,还有不少人下单了荷叶糕。李大嫂看著订单信息,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坐在家里就能卖东西,太方便了!”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非遗体验小店整理订单,陈阳兴冲冲地跑进来:“苏晚姐,咱们的跨境电商帐號也开通了!刚才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订单,买了两个竹编篮和一块荷染壁掛。”苏晚惊喜地抬起头:“真的吗?太好了!咱们的清溪非遗真的走出国门了!”她立刻拿起手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正在工坊忙碌的许朗。
许朗赶到小店时,脸上满是笑容:“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海外客人喜欢咱们的產品。咱们得赶紧把英文介绍完善好,再优化一下包装,保证產品能安全送到国外。”他看著窗外的荷塘,夕阳正洒在荷上,泛起金色的光芒。“你看,荷塘里的荷一年比一年开得旺,咱们的非遗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苏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工坊。荷染工坊的竹架上,新染的布料在风中轻轻摆动;竹编作坊里,周师傅正带著徒弟们编织新的茶盘;村委会的方向,传来了村民们参加电商培训的笑声。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正如这荷塘里的荷,正在绽放出越来越绚烂的光彩,而这条路上,有坚守的匠心,有创新的勇气,更有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嚮往。
夜色渐深,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电商店铺的后台还在不停地收到订单提示。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悄然舒展,仿佛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小村祝福。苏晚和许朗站在小店门口,望著远处的灯火,心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清溪的非遗一定会走向更远的地方,照亮更多人的生活,而清溪村,也会因为这份坚守与创新,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