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暑气渐浓,忙中有序盼荷开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3 字数:4795
第243章 暑气渐浓,忙中有序盼荷开
刘掌柜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眼底带著几分讚许:“这事儿在镇上都传开了,都说许东家有本事,把清溪村的绣品卖到了京城皇宫里,以后咱们镇上跟著沾光,说不定来往的客商还能多些。”他说著,指了指桌上的酱肉,“你別嫌这酱肉普通,我家老婆子用的是老方子,醃了半个月,蒸热了吃最香,你让厨房晚上给大伙加个菜,也算我给大伙添点劲。”
许朗心里暖烘烘的,连忙道谢:“刘掌柜您太客气了,每次都想著我们。正好最近大家都忙得厉害,晚上加个肉菜,也能让大伙补补。对了,您店里的丝线和布匹,最近价格真要涨吗?上次李记粮铺的伙计跟我提过一嘴。”
“可不是嘛。”刘掌柜放下茶杯,眉头微微皱起,“我昨天去县城进货,听绸缎庄的老板说,南方最近多雨,蚕茧收成不好,丝线產量少了,再过半个月,上好的绣线恐怕要涨两成。布匹也一样,漕运那边堵了几天,不少布料运不过来,价格也得往上走。你要是需要,最好赶紧囤些,免得以后多钱。”
许朗心里一紧——绣坊现在手上有三大笔订单:林婉清的嫁衣、江南客商的三百匹绣品,还有瑞祥斋的五十扇凤凰屏风,哪一样都离不开丝线和布匹。要是原材料涨价,成本会增加不少,更怕的是断货耽误工期。
“多谢刘掌柜提醒,我下午就安排人去您店里订丝线和布匹。”许朗连忙说道,“您看,我需要二十匹正红色云锦缎、五十匹素色丝绸,还有各色绣线各五十斤,能不能先给我留著?我让伙计现在就去付定金。”
刘掌柜摆摆手:“定金不用急,你要的这些货,我店里现在还有大半,剩下的我让县城的绸缎庄明天就送过来,保证不耽误你用。你让阿福下午来拉就行,帐咱们月底一起算。”
“那真是太谢谢您了!”许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刘掌柜总是这么爽快,每次都能帮他解决燃眉之急。
送走刘掌柜,许朗立刻叫来了阿福,让他下午去镇上刘掌柜的杂货店拉丝线和布匹,又特意叮嘱:“路上小心,要是拉不完,就分两次拉,別让马儿累著。对了,顺便去李记粮铺看看,问问李掌柜,下次送粮能不能多送些麵粉,张奶奶说要做桂糕,需要不少麵粉。”
阿福连忙应下,转身就去准备马车了。
许朗刚回到柜檯,就看到苏晚从楼上下来,手里拿著一本帐本,笑著说:“许朗哥,我把这半个月的帐算了一下,客栈的收入比上个月多了三成,绣坊和竹编坊的定金也收了不少,现在库房里的银子,足够咱们再添些工具了。”
“是吗?那太好了!”许朗接过帐本,翻开看了看,上面的字跡工工整整,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苏晚以前从没学过算帐,这段时间跟著仇先生学,进步得飞快,现在客栈的帐目已经能完全交给她打理了。
“对了许朗哥,仇先生刚才跟我说,园里的荷,有几朵已经打苞了,估计再过十天就能开。他说要提前准备灯笼,让我问问你,是买现成的,还是让绣娘们绣些灯笼面?”苏晚问道。
许朗想了想,说:“让绣娘们绣吧,咱们清溪村的绣品这么好,绣些灯笼面掛在园里,既能装饰,又能让客商们看到咱们的手艺。你跟晓梅说,让她找几个绣娘,绣些荷、蝴蝶的图案,顏色鲜亮点,掛在池塘边肯定好看。”
“好,我这就去跟晓梅说。”苏晚笑著点点头,转身去了绣坊。
许朗看著苏晚的背影,心里满是欣慰。自从苏晚来到清溪村,不仅帮他打理客栈的帐目,还经常帮著绣坊和竹编坊的人出主意,乡亲们都很喜欢她。他想著,等忙完这阵子,就跟苏晚商量婚事,让她风风光光地嫁过来。
下午的时候,阿福从镇上拉回了丝线和布匹,堆了满满一库房。许朗和几个后生一起,把丝线和布匹分类放好,正忙著,就听到客栈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门口,车帘掀开,林婉清走了下来,身后跟著两个丫鬟,手里还提著一个食盒。
“许东家,我又来打扰了!”林婉清笑著走进来,脸上带著几分雀跃,“今天天气好,我想著来看看嫁衣的进展,顺便给大家带了些苏州的点心。”
许朗连忙放下手里的活,笑著说:“林姑娘客气了,快里面请。晓梅她们正在绣坊忙活,我带您过去看看。”
林婉清跟著许朗去了绣坊,刚走进门,就看到晓梅和几个绣娘正围著一块红色的云锦缎忙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云锦缎上,上面的牡丹已经绣好了五朵,粉色的瓣层层叠叠,紫色的蕊点缀其间,旁边的蝴蝶也绣好了七八只,彩色的翅膀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起来。
“哇,这也太好看了!”林婉清忍不住惊嘆,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云锦缎,“这针脚也太细密了,比苏州最好的绣娘绣得还要好。晓梅姑娘,真是辛苦你们了!”
晓梅抬起头,笑著说:“林姑娘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放心,剩下的四朵牡丹和蝴蝶,我们会儘快绣好,保证不耽误您的婚期。”
林婉清点点头,从丫鬟手里拿过食盒,打开说:“这是我从苏州带来的苏式点心,有桂糕、绿豆糕,还有松子,大家快尝尝,歇会儿再绣。”
绣娘们连忙停下手里的活,纷纷道谢。许朗看著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也跟著高兴——林婉清不仅大方,还很体贴,跟她合作很舒心。
从绣坊出来,林婉清又去了竹编坊。傻柱正坐在门口编竹编马具,看到林婉清过来,连忙站起身,憨厚地笑了笑。林婉清走到他身边,看到他手里的马具,笑著说:“傻柱,你编的马具真好看,比我在苏州看到的还要精致。我订的五十套马具,什么时候能做好啊?”
傻柱挠了挠头,说:“快了,已经编好二十套了,剩下的三十套,再过十天就能做好。”
“太好了!”林婉清高兴地说,“到时候我要把这些马具送给我的未婚夫,他肯定会喜欢的。对了傻柱,你编的小篮子,我送给我苏州的朋友们,她们都很喜欢,还让我再帮她们买几个,你能不能再给我编二十个?”
傻柱连忙点头:“能,能!我明天就开始编,五天內肯定给你做好。”
“谢谢你傻柱!”林婉清笑著说,让丫鬟拿了十文铜钱递给傻柱,“这是定金,你先拿著。”
傻柱推辞了几句,最终还是收下了,低下头,手里的动作更快了。
离开竹编坊,林婉清回到客栈,跟许朗聊起了苏州的情况。她说,苏州最近也来了不少客商,都是衝著清溪村的绣品和竹编来的,还有人托她帮忙订些姜枣膏,说听说清溪村的姜枣膏用的是纯天然的食材,对身体好。
许朗听了,心里很高兴:“林姑娘,要是您苏州的朋友需要,隨时跟我说,多少都能供应。咱们村的姜枣膏,用的都是自己种的红枣和生薑,没有添加任何东西,保证乾净卫生。”
林婉清笑著说:“好啊,我回去就跟我的朋友们说。对了许朗东家,下个月荷盛开的时候,你们不是要在园里摆酒席招待客商吗?我能不能也来参加?我想看看清溪村的荷,肯定比苏州的好看。”
“当然可以!”许朗连忙说道,“到时候您一定要来,咱们一起赏荷、吃酒,热闹热闹。”
林婉清高兴地答应下来,又在客栈里坐了一会儿,才带著丫鬟离开了。
晚上的时候,客栈的厨房飘出了阵阵香味。张奶奶把刘掌柜送来的酱肉蒸了,又做了红烧肉、燉鸡汤,还有炒青菜,满满一桌子菜。许朗让阿福把修路的工匠、绣坊和竹编坊的人,还有村里的长辈都请了过来,大家围坐在大堂里,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赵工头端著酒杯,站起身说:“许东家,咱们清溪村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路修通了,生意也红火了,这都是您的功劳。我敬您一杯,祝您以后生意越来越兴隆!”
许朗连忙站起身,跟赵工头碰了碰杯:“赵工头客气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修路,没有乡亲们的支持,清溪村也不会有今天。来,咱们一起乾杯!”
眾人纷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吃菜,一边聊著村里的变化,脸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二柱的娘拉著许朗的手,激动地说:“许东家,以前我家二柱只能靠砍柴为生,现在跟著傻柱学编竹器,每个月都能赚不少钱,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真是太谢谢您了!”
许朗笑著说:“婶子,这都是二柱自己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肯干活,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对了婶子,周先生的成人夜校明天就要开课了,您要是有空,也可以去学学认字算帐,以后家里的帐目也能自己管了。”
二柱的娘连忙点头:“好,好!我明天就去报名,跟著周先生学学,也当回文化人。”
酒席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才尽兴而归。许朗和苏晚坐在客栈的门口,望著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感慨。
“许朗哥,你看咱们清溪村现在多热闹,以前晚上村里黑漆漆的,没几个人出来,现在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村里散步,孩子们还在学堂旁边的空地上玩游戏。”苏晚靠在许朗的肩膀上,轻声说道。
许朗握住她的手,笑著说:“是啊,以后会更热闹的。等下个月荷盛开,咱们招待完客商,就开始准备成人夜校的教材,让更多的乡亲们学认字算帐。再过阵子,咱们还可以在村里盖个医馆,请个大夫来,这样乡亲们看病也方便。”
苏晚眼睛一亮:“好啊!要是能盖个医馆就太好了,以前村里有人生病,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镇上看病,很不方便。许朗哥,你真是太为乡亲们著想了。”
许朗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心里知道,只有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清溪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第二天一早,许朗就去了学堂,帮周先生准备成人夜校的开课事宜。周先生已经把教室收拾好了,桌椅摆得整整齐齐,黑板上写著“成人夜校第一课”几个大字。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成人夜校今天开课,都早早地来了,男男女女坐了满满一屋子,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头髮白的老人。
周先生看著大家,笑著说:“各位乡亲,今天咱们成人夜校正式开课了。咱们先从最简单的字学起,比如『天』『地』『人』,再学些简单的算术,比如加减乘除。以后每天晚上,咱们都在这里上课,大家有什么不懂的,隨时可以问我。”
乡亲们纷纷鼓掌,脸上带著期待的笑容。周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天”字,然后慢慢地讲解:“这个字念『天』,就是咱们头顶上的天空,大家跟著我读,『天』——”
“天——”乡亲们跟著齐声读,声音洪亮,充满了热情。许朗站在门口,看著这一幕,心里很是感动——乡亲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他想像中还要强烈。
上午的时候,许朗接到了一个好消息——沈文轩派人来送信,说他介绍的几个江南客商,已经在路上了,明天就能到达清溪村,想跟他商量增加订单的事情。
许朗高兴极了,连忙让阿福去准备客房,又跟张奶奶说,明天要多做些点心和饭菜,招待客商们。
下午的时候,许朗去了绣坊,查看瑞祥斋订单的进展。晓梅正在绣屏风上的凤凰,红色的凤凰羽毛已经绣好了一部分,金线勾勒的轮廓闪闪发光,看起来格外华丽。
“晓梅,进展怎么样了?”许朗走过去,轻声问道。
晓梅抬起头,笑著说:“东家,您放心,五十扇屏风的框架已经做好了,现在正在绣凤凰的图案,已经绣好五扇了。两百条帕子,也绣好了五十条,剩下的我们会儘快绣好,保证在一个月內完工。”
许朗点点头:“嗯,辛苦你们了。对了晓梅,明天江南的客商要来,可能会增加绣品的订单,你跟绣娘们说,要是订单增加了,咱们就再找些人手,千万別累著自己。”
晓梅笑著说:“东家,您放心,我们能行。现在村里的妇人都很积极,听说能学绣品赚钱,都想加入咱们绣坊呢。”
许朗心里很高兴,又跟晓梅聊了几句,才离开绣坊。
回到客栈,许朗看到苏晚正在跟一个伙计交代事情,走近一听,原来是在安排明天招待客商的事宜。苏晚看到许朗过来,笑著说:“许朗哥,我已经跟阿福说了,明天早上让他去镇上买些新鲜的蔬菜和肉,张奶奶说要做些江南口味的菜,招待客商们。我还跟晓梅说了,让她准备些绣品样品,放在大堂里,方便客商们挑选。”
“做得好!”许朗笑著说,“有你帮忙,我放心多了。对了苏晚,明天客商们来了,你跟我一起跟他们谈生意吧,你现在对帐目和绣品都很熟悉,有你在,我更有底气。”
苏晚脸上泛起红晕,轻轻点了点头:“好,我跟你一起去。”
晚上的时候,成人夜校的第一堂课结束了。乡亲们都学得很认真,临走的时候,还拿著周先生发的生字本,互相討论著今天学的字。二柱的娘拉著许朗的手,高兴地说:“许东家,今天我学会了十个字,还会算简单的加法了,真是太谢谢你了!”
许朗笑著说:“婶子,这都是周先生教得好,您要是好好学,以后肯定能认识更多的字,算更多的帐。”
送走乡亲们,许朗和周先生坐在学堂里,聊起了成人夜校的未来。周先生说,等乡亲们学会了基本的字和算术,他还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