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太空工业完全体
作者:节能自明灯      更新:2025-11-19 08:49      字数:3189
  第351章 太空工业完全体
  “您好,执行官阁下!”
  璃星,近地表宇宙空间,陆渊控制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在一架自產的小型空天飞机上“甦醒过来”。
  旁边是正在驾驶的管家,照旧是那身一丝不苟的黑白配色制服。
  身为机器人,不用穿太空衣就是方便。
  “你好我们这是要去哪?”
  “再过半个小时,新一轮的海军造舰將在同步轨道上启动,黑烟和摩托会主持开工仪式,星联各大势力也会派出记者参加,而您,会以我私人助手的身份出席。”
  “人类成为ai的助手?不会引起非议吗?”
  看样子,不管是现实还是《星海》里,ai先“抢走”的都是人类社会里那些相对高端的工作,而不是刷马桶、做清洁。
  “哦,还好。您的正式员工都觉得这没什么,在他们心中,我和我的助手都属於『游戏npc』。
  “至於璃星上的原住民,他们把我看做是您的某种意志外显,也对我僱佣人类帮手的行为毫无意见。我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应该还挺高的,有点类似宗教里神明的先知,哈哈。”
  管家立刻听懂了陆渊前一句提问的真正意思。
  这意味著他的智能比起几个月前,又有了巨大的提高,已经可以完美理解人类的各种暗示。
  陆渊话里的“非议”,真实意思是“不安”和“恐惧”。
  “好吧——那现在的璃星上,ai还有別的应用吗?”
  陆渊又问。
  “有!您还记得机械巢穴里的那些女王蛛吗?我给它们都进行了升级改造,保留处理器晶片和脑袋,更换了更容易被原住民接受的人形身躯。”
  “嗯,记得——”
  陆警了管家一眼。
  你小子,该不会改造成赛博后宫了吧?
  不过事实证明是他想太多了。
  管家自豪地介绍道:“现在,那些女王蛛都是优秀且富有耐心的教师,她们有些负责培训工人,有些负责给小朋友们上课,原住民很喜欢也很感谢她们!”
  沧源的同步轨道军工联合体,出现在了空天飞机舷窗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43座直径1公里的轨道光热电站组成的宏伟阵列,巨大的拋物镜面將阳光高效地反射到热电转换核心上,由於周围没有大气层,光能几乎没有损失。
  而且陆渊看到,与现实中不同,热电转换核心看上去並不特別明亮,说明技术相当先进,对的光的吸收效率很高。
  这843座电站为轨道工业综合体生產了大部分能源,电流通过超导线缆输送到其他设施里。
  来自小行星带矿船队正在附近卸货。
  工业无人机不断从货仓內取出装满了矿石的大型抽拉式货柜,送进超级工厂的治炼区,稀土矿石將在那里被粉碎、加工,成为製造电磁炮粒子炮加速导轨、超导电容、相控阵雷达组件的原料。
  另一支运输船队从璃星表面飞来。
  它们来自行星表面的各个矿產资源点,运来的是铝、鈦、镁、铁、镍、、钒等基础元素,用来製作战舰的主体结构和外部装甲。
  包括煤炭,这种人类最原始的矿物燃料,如今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被大量从地表玻璃层之下的地层深处挖出来,成为生產碳-碳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纤维的优秀原料。
  煤老板这个古老的职业,也因此重回钻石王老五宝座!
  最大的一支运输队伍,毫无疑问,来自自由商盟。
  他们带来的是经过预先加工的高纯度元素细粉,以及各种技术含量不太高的標准件,例如各种管道线缆、核燃料储藏罐、钨钢弹丸、核弹头、舱室內部的碳纤维饰板,还有船员生活区里面的各种家具,真空马桶什么的。
  元素细粉可以显著提高3d列印的速度,而进口的標准件可以节省璃星本地的珍贵產能,一切都为了儘量提高战舰的生產速度。
  陆渊看到,目前绿洲城上空的同步轨道上,已经有了两座与工业舰同等体量的超级工厂,此外还有两座正在建造,完成度分別达到了九成和四成。
  时不时地,还有几艘货船从月球和气態巨星的方向上飞来,它们运载的是目前大量需求的氦3和气燃料。
  最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座轨道造船厂也已经完工。
  那是一个跨度接近一公里的人造结构,拥有八座呈十字形排列的船坞,可以同时生產4艘400米级战舰,4艘800米级战舰。
  每座船坞上安装有多台可在轨道上移动的大型天车,天车上有容积巨大的3d列印物料仓。
  巨型列印头飞船就固定在天车的机械臂上,无需依靠自身动力前后飞行或调整角度,本体也经过改造,不再具有完整的飞船外形,核心列印头与船坞天车上的物料仓通过柔性管道直接相连。
  之所以这样改造,首先是为了避免工业无人机在列印过程中频繁补充物料,让列印头可以更加“专注”,將战舰列印速度在原基础上提高15%。
  每当需要造船的时候,一次加满原料,从头干到尾,极限压榨!
  其次,也大大减少了以3d印表机,复製更多3d印表机的时间。
  现在,如果只是拿来3d列印造船的话,只需要复製最核心的列印头部分就好。
  代价则是牺牲泛用性和一定的任务灵活性。
  很快,空天飞机停靠在了大型轨道空间站內部的码头上,配套空间站是整个工业区的控制核心,也是数万名来自璃星和星联各处的工人的太空住所。
  空间站自前正在扩建,漂浮在四周的施工船上刷的,都是安雅手下施工队的標誌。
  显然,它已经不能满足急速扩张的轨道工业规模。
  陆渊最开始的规划,还是严重低估了沧源扩张的速度!
  “当前轨道上的製造业產能,已经达到了璃星表面的170%。”
  穿过空间站主廊,去往开工仪式会场的路上,管家向陆渊介绍道。
  “特別是各种重型武器和反应堆,超过70%的部件,都可以在轨道上直接生產;至於剩下的那些部件,由於在重力环境下的生產效率更高,所以目前还离不开地面工业园的支持。”
  “很好。继续努力。”
  陆渊很满意,看向走廊一旁的屏幕。
  那上面正在用简洁的动画展示沧源造舰的新工序。
  未来,沧源的每一艘战舰,都会先在船坞里以3d列印主体结构,直到50%完工度,然后移出船坞,进行第一轮装,安装超级工厂里生產出来的主炮、雷达、反应堆等重要设备。
  之后返回船坞,继续3d列印流程,封闭所有大型舱室,完工度提升到85%。
  之后再移出船坞,进行第二轮装,安装维生设备、生活区家具,算力主机等小型设备。
  最后第三次进入船坞,封闭所有舱室,列印外壳和装甲,直到100%完工。
  每当舰体离开船坞3d列印区时,第二艘正在建造的同型舰就会进去,二者交替,如同在船坞中往復运动的活塞。
  这一通操作下来,便能进一步降低3d列印所需要承担的產能压力,让战舰的生產速度提高至上一轮生產高峰时期的1.8倍。
  换句话说,在与原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平均每两天就可以生產一艘“秦岭”或是“武夷”级巡防舰。
  “这是专门为星联媒体记者们製作的宣传动画。”管家为陆渊讲解道。
  “最近,由於帝国持续施加压力,星联各大势力都对沧源的势力產生了很大质疑。而现在,除了军事上取得击败第二队的成就外,后勤生產方面的先进之处,也要充分给媒体展示出来。”
  “嗯,思路是正確的。”陆渊给予肯定,“不过,我觉得星联那边一时半会可能根本接受不了。”
  两天生產一艘星联標准的驱逐舰,这个生產效率,达到了星联理事国的50倍以上。
  如同工业国的大工厂对比农业国的手工业作坊,已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状態。
  就算是超级民主帝国,恐怕也只能对这种军备竞赛的速度感到绝望。
  “物资的供应链路安全吗?”
  陆渊询问起自己最担心,同时也毫无疑问最脆弱的一个生產环节。
  与沧源这种强大產能相对应的,必然是庞大的原材料运输队伍,大到无法偷偷摸摸无法不引人关注。
  “目前大致上还是安全的。但是以沧源目前的护航战舰数量,肯定不能顾及到来回所有的商船,从数学角度,损失不可避免。”
  管家答道。
  “就在前几天,珈蓝的纳迪总理再次声称,要对沧源的运输补给线实施高效而凶狠的打击,要完全切断它们,让沧源一艘军舰也造不出来。”
  “结果呢?”
  “最近经常能在南方航线上见到珈蓝海军,而且,他们確实已经抢劫了一些小型商队。那些小商队因为想多赚点快钱,没跟我们签订军事租借协议,所以也就没有太像样的护航。”
  陆渊:“损失如何?”
  管家:“因为商队规模较小,损失不大。只不过——纳迪总理还是发表了电视胜利宣讲,感谢这批由沧源付钱的免费物资,他还说,虽然因为我们的军工標准很低,导致货品的质量不怎么样,但还是不介意我们送去更多。”
  “嗯——可以,干得不错。”
  陆渊轻声笑了笑。
  不得不说,在嘲讽这个领域,纳迪总理真是鲜逢敌手啊。
  这是他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