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的征服者
作者:
浙东匹夫 更新:2025-10-23 02:40 字数:4545
第187章 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的征服者
“鲁路修长官真是把飞艇部队的潜力都压榨干净了。自从当初7月底西线对布列颠尼亚军港大空袭那一波、敌人想到用白磷高射机枪弹对付飞艇后,
帝国就再也没有新造飞艇,原本计划给飞艇用的产线、设备、资源,也都转产别的东西了。
当时帝国还有52条可用飞艇。如今又折腾了3个多月,执行了好几次危险任务,现在就只剩45条能动弹的了。鲁路修长官每次都要求‘特事特办’,说能无损轰炸敌人,但最后总要损失一两条。
这些可都是绝版货了,省着点用吧,以后对广阔海域的大洋侦查、搜索敌主力舰队动向、空中布雷,都还要用到飞艇呢。产线都已经拆了。”
阿尔伯特.凯塞林带着他的飞艇群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支援冯.博克攻城时,他本人一下飞艇,就如是跟博克感慨,希望博克省着点。
过去三四个月,白磷弹已经诞生了,但鲁路修总是在继续想办法发挥飞艇的空袭余热。找各种敌人没有防空力量或是防空力量来不及赶到的特殊场合,单方面殴打小学生白漂伤害。
就拿个把月之前的占科伊和特罗伊齐克半岛战役来说,为了让装甲部队一天之内突破天险打到特罗伊齐克、实现闪电战的快速突破,鲁路修就付出了被击坠两艘轰炸飞艇的代价。
不过相比于实现战役目标、趁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包围敌第6集团军主力,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冯.博克也很诚恳,开诚布公地交代凯塞林:“今天的风险也是值得的,敌人没有战斗机了,最多有几门大仰角的3吋防空炮。尽快拿下整个克里木半岛,对于战役全局有重大帮助。阿尔伯特,你就再辛苦辛苦。”
凯塞林这才没说什么,当天就按计划做准备:“行吧,我明天凌晨就可以做完一切准备工作并起飞,然后在天亮前进行纵深轰炸,可以配合地面部队的炮兵火力准备。
这座城市应该还有一些防御纵深,最外围10公里的阵地,还是靠地面炮兵轰击压制为主。我就负责压制敌纵深阵地、不让敌人的后续预备队快速投入回一线,你看如何?”
博克:“没问题,就这么配合。”
……
次日凌晨,一切就按照两人计划的那样拉开了序幕。
凌晨3点多,冯.博克组织就了一批重炮,对塞瓦斯托波尔城东北的外围防线进行了炮击。
火炮的数量不是非常多,也就两三百门,所以就靠延长炮击时间来增加总弹药投放量,一共轰了一个半小时。
凌晨5点,地面部队就发起了冲锋。露沙人的外围阵地上已经没什么活人了,持续的炮击已经让当地活着的人也都退到后面的二三线阵地。
只等炮停德玛尼亚人开始冲锋,露沙兵才试图重新回到阵地、组织近距离防御——其实露沙守将也知道这种重新投入是不可能夺回全部阵地的,最外围一公里的阵地肯定来不及回去,会被敌人夺走。
但实际情况却比他们预想的更糟,因为露沙部队重新回阵地的计划遭到了更多的火力阻击。
大约十艘飞艇飞临了二三线阵地上空,以50公斤一枚的小炸弹,甚至是刚刚研制出来的仅仅5公斤一颗的、给战斗机飞行员手动投掷的微型炸弹,天女散一般覆盖露沙人的反击阵地。
飞艇足足在五千多米的超高空上飞行(对1915年来说算超高空了),也完全不考虑轰炸精度,就是毛估估炸个大概。
但数量众多的小炸弹,也让精度变得不重要了。
原本自以为躲在炮击射程外、只等炮一停就反冲的露沙守军,一下子遭到了暗算,在出击阵地上被炸得人仰马翻。
空地配合之下,再加上突击营带着小型无线电搜索突破、遇到敌人残余火力点就呼叫精确炮火支援。仅仅一个上午,冯.博克就解决了塞瓦斯托波尔城东北侧外围大约7~8公里纵深的防御阵地。
战前,德玛尼亚军大约推进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和辛菲罗波尔之间一半路程的小镇巴赫奇萨赖,从巴赫奇萨赖到塞瓦斯托波尔的港口区,一共也就只剩30多公里纵深了。
一上午就打穿7~8公里,这进度不可谓不神速,等于是一下子削掉了敌人四分之一的防区厚度。
当天下午,冯.博克又乘胜追击,让攻城部队折往正南边,夺取了城市正东边的山区高地、露沙军原本布置岸防炮要塞的那片区域。
如此一来,攻城部队得到了城区附近的制高点,更加便于突前部署炮兵和火力观测。
从城东南的那座山上部署火炮,既可以往西覆盖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又可以往东覆盖小城雅尔塔——没错,就是地球上后世开雅尔塔会议的那座小城雅尔塔。那地方距离塞瓦斯托波尔也就不到50公里。
两天后,随着重炮拉上高地,以及进一步的空地协同推进,塞瓦斯托波尔城内的守军终于崩溃了。
他们再也扛不住居高临下的炮击屠杀,最终有5个师编制的残余部队,在10月20日这天选择了投降。
冯.博克接收了7万5千人的战俘,加上此前攻城和围城阶段毙伤敌军累计约3万5千人,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也歼灭了11万露军、2个整编军。
整个战役期间,德玛尼亚军伤亡1万2千人,其中约5千人是此前持续两个月的围城小规模战斗中损失的,最后的7千人是在冯.博克强攻破城的过程中蒙受的。
不过这1万2千人里,至少还有4000多名伤员可以通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挽救回来,以后还能恢复劳动能力。就算不当兵了也可以回去当工人。一些不需要抗感染药的轻伤员则能慢慢自行恢复。
整个破城过程中,也确如冯.博克所料,并没有损失任何轰炸飞艇,塞瓦斯托波尔城内的守军完全组织不起有威胁的防空力量。
……
塞瓦斯托波尔城破之后,冯.博克也不急于撤军,而是向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元帅申请,暂时把攻城的这一个军挪到刻赤方向,协助伦德施泰特一起破城。
刻赤半岛过于靠近海峡,对岸的露沙占领区还有飞机,所以不能用飞艇攻城,但是却可以少量使用飞机。
冯.博克抵达时,伦德施泰特也已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部署建议。
博克来了之后,他就先简单汇报了一下:
“刻赤半岛的敌军占领区,比塞瓦斯托波尔那边还要更大一些。东西长80公里,南北最宽45公里,总面积接近3000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差不多是之前塞瓦斯托波尔敌占区的5倍大小了,但这里的地形并不如塞瓦斯托波尔险峻,基本没有高山,都是海岸冲积平原为主。
敌人能在这里长期固守,主要是因为地形太狭长了,可以层层设置防线,打穿一层还能退到纵深继续固守。
我觉得,或许不该跟敌人一直耗下去。如果利用我军掌握绝对制海权的优势,或许可以绕过敌人的防线,在背后重新登陆、夹击突进,把整个半岛后方搅烂。到时候敌人就算还掌握着几段断头路的防线筑垒地带,也只能投降了。”
如果有人能开上帝视角的话,就不难发现,1915年伦德施泰特的这个见解,竟与地球上1942年曼施坦因的见解大同小异。
只能说,面对刻赤半岛的地形,英雄所见略同吧。区别只是在于1915年还没那么多坦克来供突击部队快速推进,但德玛尼亚人却拥有了黑海的绝对制海权,这样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在敌后空虚位置穿凿。
最近这几天,伦德施泰特其实也一直在为这个计划准备渡船,所以才迟迟没有正面突破,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了。
冯.博克听后,也大加赞赏了这个计划,只是又略作补充:“沿着半岛南岸的敌后空虚位置渗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军的重炮难以快速跟进。
那么狭长的阵地,越打到深处,我军就完全没有炮兵掩护。敌人在后方纵深的炮兵虽然也不多,但有肯定是有的。我们不能让部队陷入‘敌军有支援火力,我军无支援火力’的劣势。
所以,需要学习鲁路修长官在占科伊突破战时的经验,引入一部分空中火力支援,来弥补炮兵的无法跟进。”
冯.博克这么说,也是先入为主了,因为一个月前鲁路修那套“空地协同”突破两座狭长半岛天险的打法,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而冯.博克自己又刚刚借助飞艇轰炸白漂伤害拿下了塞瓦斯托波尔。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飞艇不能用了那就换飞机。
伦德施泰特眼前一亮,不得不承认老上司想得很周到。
而冯.博克身边还有几个下属军官、都是本次战役前他刚刚招募到手下的老同学,也参加了这次讨论。
其中一个名叫京特.克鲁格的少校营长便逮住机会向老同学献策:“费德勒,既然刻赤半岛地势平坦又那么狭长,我军从南侧突破的话,靠战列舰炮击也一样的……能向海军借调到前无畏舰对岸支援么?”
冯.博克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路径依赖了,当即拍板:“对,是我的想法被空地协同局限了,我怎么忘了我军已经彻底掌握制海权了。战列舰短时间内不一定呼叫得到,不过别的军舰肯定可以。”
而冯.博克的另一位同学保罗.豪塞尔也趁机提出了另一项查漏补缺的建议:“我看了目前的战线态势,敌人的防线呈南北走向,从西到东有好几道,而我军之前的进攻,南线明显攻得更深一点,敌人的防线北侧已经形成突出部了。
以常理揣测,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先吃掉敌军在接触线北部的突出部,把防线拉平,然后再继续进攻。但既然我军打算彻底从南边绕、甚至登陆再开辟敌后阵地。
那么不如在正式主攻之前,先假装要佯攻北侧突出部,把敌人的防守重心都吸引过去,而实际上我军却不管北侧突出部,只求把南边的海岸线彻底占住,然后往北一线平推灭掉所有敌人。”
冯.博克听后,也没有独断专行,让大家都一起参详一下,最后伦德施泰特他们也都赞同,便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了。
或许也是天意凑巧,这个计划除了把“装甲突破”改成了“海军战舰沿岸炮击提供支援火力”以外,其他其实都跟地球上1942年曼施坦因的刻赤半岛战役思路大同小异。
(注:下图为1942年曼施坦因进攻刻赤半岛时的战术态势图,也是沿着南岸一路突破不管北边)
只能说德玛尼亚将领们的基础指挥素质还是过硬的,哪怕没有鲁路修直接手把手干预,只要这些将领、军官们吸收了鲁路修的军事思想,其余的细节他们自己就有能力完善。
……
计划充分之后,后续的攻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海军的施佩上将也非常配合,派出了一艘“维切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梅克伦堡号”,以及数艘装了150炮的老式巡洋舰,为陆军提供炮击火力。
10月22日,刻赤半岛上的德玛尼亚军假装要沿着接触线往东、往北进攻,吃掉露沙军防线上自然形成的北侧突出部。
露沙人也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把大约1个军的主力投入到接触线北侧的突出部,造成了南线的空虚。
然后,伦德施泰特突然掉头集中力量,从德玛尼亚人自己的南侧突出部继续往东进攻。
同时,组织小股登陆部队,沿着刻赤半岛南侧的几条小河进入内陆,出现在敌人前沿防线后方。并配合“梅克伦堡号”的240毫米主炮的炮击支援,立刻建立了小规模的登陆场。
随后,德玛尼亚军对接触线南段的露军前后夹击,那里的露沙人很快就崩溃了。
进入敌军没有严密防线的空虚地带后,德玛尼亚军便把“南侧突破”贯彻到底,靠着战舰一路掩护一路推。
虽然没有坦克,虽然是靠两条腿腿着去的,但部队基本上处在持续行军状态。
甚至如果前方十几二十公里有小河的话,他们还可以再搭乘一段路的小艇,用水运代替走路。
船虽然开得不如轻型坦克快,但也是每小时10海里以上,作为军队行军推进绝对够用了。
仅仅一天之内,刻赤半岛的南侧就被打穿了,一直打到海峡边。
次日,空虚的刻赤城也被德玛尼亚军占领了,因为露沙守军基本上都是守在正面防线,回防都来不及。
露沙人本就物资很短缺了,这下更是连据点城市都丢了,一堆军队被包围在野外筑垒防线地带,空守着一堆堑壕也完全没有价值。
于是最终刻赤半岛上的守军,在10月25日正式投降。露军前前后后被歼灭8万人,其中俘虏6万人,伤亡2万人。
德玛尼亚军甚至还趁着海军过来帮忙,在对岸的塔曼半岛尖端也建立了桥头堡,露沙人同样无力反抗。
如此一来,德玛尼亚军就可以同时控制刻赤海峡的两岸,然后扫雷舰就可以开始肃清已经被露沙人用水雷封死的刻赤海峡,过几天就能进入亚速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