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坦克出炉
作者:浙东匹夫      更新:2025-10-16 23:48      字数:5455
  第171章 坦克出炉
  当晚的庆功酒宴,最终在宾主尽欢中顺利结束。希佩尔上将和巴登部长得到了鲁路修的支招点拨,全都心满意足。
  巴登大公发现了一条帮助自己姐夫、并且为帝国赢得更有利外交形势的新路子。
  希佩尔上将则得到了一个证明“全歼露沙波罗的海舰队的战略意义、远大于此前的预想”的机会。
  庆功宴结束后的次日,希佩尔就命令伯迪克中将立刻带领麾下的巡洋侦查舰队,北上波的尼亚湾入口,执行扫雷作业。一旦扫出一条可以安全进入波的尼亚湾的航道,就让巡洋舰继续北上搜索,寻找可能存在的敌国运输船队。
  另外,他们还提前预演了一下:如果遇到挂着露沙旗的敌船,该当如何应对处置。如果遇到的是挂着瑞典旗甚至挪威旗的船,又该如何处置。怎么做才能既摸底敌人的情况、又尽量不打草惊蛇。
  这些细节,希佩尔都请鲁路修大致推演了一下,把基本功课做扎实。
  交代完希佩尔这边之后,鲁路修算了算日子,距离南线计划开战的时间,只差不到10天了,他也就准备重新坐火车南下,去敖德萨找鲁普雷希特元帅报到。
  但是临走前,巴登大公却试图留住他,让他再多待几天。
  还说万一希佩尔上将那边很快就能抓到瑞典人违反中立法的证据的话,希望鲁路修到时候帮他跑一趟斯德哥尔摩,联络古斯塔夫五世。
  对此鲁路修不由很是好奇:“巴登阁下,您在想什么呢?这种事情哪有那么巧。伯迪克中将光是想扫雷扫出一条可以驶入波的尼亚湾的航道,就得好几天了,怎么可能一进入波的尼亚湾就撞见敌人的偷运船队?
  而且就算抓到证据了,您自己去一趟斯德哥尔摩不就好了么?您也说了古斯塔夫陛下是您的亲姐夫。这种事情,您以私人身份去就行了。”
  巴登大公却狡黠地摇了摇头:“我跟姐夫虽然有一层姻亲关系,但我毕竟是帝国的部长,还是国际声望和知名度比较高的部长之一。我这样的高层访问,动静太大了,容易引起别人注目。
  一事不烦二主,这个计策既然是你想出来的,到时候你帮我跑一趟。手续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向陛下申请的,陛下自然会给外交有关部门打招呼,肯定不会算你自作主张。
  到时候,也能让陛下意识到波罗的海之战的更多战略意义,帮助我们一起拉拢南北两线的将帅,对抗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
  鲁路修听得差点都翻白眼了:“我去难道就不引人瞩目了?我虽然地位比您低,可我是有军职在身的,又没有别的掩护身份。一个帝国第6集团军的准将参谋长去出使,还是战争年代,不被人解读为两军之间的交流就不错了。”
  巴登大公这才图穷匕见:“你也承认你地位比较低、国际上名声没我响,这就够了!至于掩护身份,我会帮你弄的,到时候你就不用以军方身份出使了——
  你看这样如何,你也知道的,我有两个姐姐,大姐是瑞典王后,二姐是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我吃点亏,帮你牵线,跟二姐说让你跟萝琳塔订个婚,或是至少假装交往,到时候你就可以不惹人注目地往返瑞典了,理由就说外甥女婿探望姨父姨母好了。
  你跟萝琳塔也见过好几次了,应该对她印象也不错吧。她对你印象也很好,尤其当初你联手法本化学的人发明了磺胺药,救治了那么多伤兵,对她们的工作帮助也很大。她跟随母亲管着全国女护士协会,这种身份又体面又清高,又容易赢得军队的好感,难道不好么。”
  卧槽!原来这老小子在这儿等着挖墙脚呢!
  之前自己和巴登大公往来那么久,对方也有偶尔流露出招他当外甥女婿的暗示。
  但现在已经不是暗示了,这特么是明示了。
  不过鲁路修是不会为了仕途出卖自己的,他也不太喜欢萝琳塔小姐那种偏圣母向的职业人设,完全可以再观望一下。
  所以他立刻否决了这个提议:“这事儿您还是另请高明吧,我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秘密外交的事儿我演不好,应该找专业的人去。”
  巴登大公见他说的理由这么冠冕堂皇,也立刻收回了试探:“那倒是,那订婚的事情就暂时不提了,以后如果确有工作需要,假装一下还是可以的。
  另外,你可不可以在北线稍微多留几天,万一希佩尔那边有收获后,又需要你帮忙具体支招呢。”
  鲁路修算了一下时间,最终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这样吧,我返程时会先在布拉格处理一些事情。我会给你们留那边的电话的,有什么变故就电话找我,别发电报免得被截获。但我最多在那里住到15号,就必须回敖德萨了。”
  鲁路修来的时候,坐火车并没有经过布拉格,而是经过克拉科夫和波兹南,再转向但泽、柯尼斯堡。回程时去布拉格,会稍稍多绕200公里远路。
  不过去一趟布拉格也是值得的,因为前两天南线的鲁普雷希特公爵刚给他打了招呼,允许他回来时先去布拉格看看,看看保时捷筹划的坦克项目样车情况如何。
  按照之前的计划,9月下旬重新开始基辅罗斯大平原地区攻势时,装甲车就可以成建制投入战斗了,而坦克则要等到11月份。
  不过,坦克的量产也需要时间,11月能拿出首批量产型作战,9月中旬基本上也得出最终定版样车了。鲁路修回去时可以顺路看看有没有问题,也算是帮保时捷博士查漏补缺。
  ……
  鲁路修都没在柯尼斯堡住最后一夜,当天处理完事情后,傍晚就坐卧铺火车踏上了南返的征途。
  在火车上睡了一觉,次日醒来就已经抵达布拉格了。
  鲁路修也不浪费时间,直接让保时捷公司派车来接他,然后直奔公司的研发试车场。
  “保时捷”这家以保时捷博士个人名字注册的公司,也是这几个月刚刚成立的。目前总部还设在布拉格,但是过几个月,等初代坦克项目彻底完成后,就会渐渐搬迁去慕尼黑。
  之前没法搬,一来是留在布拉格更好做事,因为提前去慕尼黑,可能会受到德玛尼亚国内军工部门更多的监管,有更多保守派可能会对项目指手画脚,监管评估一多还更容易泄密。所以还是让新武器在战场上取得实战成果,证明了自己之后,再强势回归比较好。
  倒是在布拉格这边,之前鲁路修在挖保时捷博士前,就以巴里亚王室的名义跟奥国外交次长达成过默契。奥国现在一切军事上都要仰仗德玛尼亚,对于德玛尼亚人“寄养”在波西米亚的军工科研项目倒是不怎么敢监管。
  另一方面,保时捷博士刚开始搞坦克,还有很多前置技术,用到的是之前为斯柯达公司造半履带牵引车的技术储备。保时捷博士只是抓总的,下面的技术人员很多是奥国人,尤其是波西米亚人。
  鲁路修需要趁着这个项目,把技术人才团队磨合起来,让渐渐掺进项目团队的德玛尼亚本国人,尤其是那些受雇于大众公司和bmw公司的工程师们,也都把研发和设计、修改坦克的经验和手艺学扎实了,才好考虑搬迁公司,或者说在慕尼黑另起炉灶一个分部。
  上午十点,保时捷博士就带着鲁路修到了试车场,鲁路修也立刻就看到两辆原型车非常显眼地停在场地中央。
  车体的高度比鲁路修预想的还要稍微高一些,车体中部底下悬空比较多,看起来不太像是坦克。
  鲁路修走近细看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悬挂设计问题——保时捷博士显然还没琢磨明白如何高效地使用扭杆悬挂,所以最终选择了早就有的、从载重卡车那儿挪用过来的板簧悬挂。
  历史上扭杆悬挂的坦克里,最有名的就是t34之类了。
  那玩意儿和板簧悬挂一样,都是只能给非独立悬挂用的,也就是左右轮要用同一套悬挂。倒是后世轻型坦克用得比较多的丑式克里斯蒂悬挂,在灵活性方面有优势,可以做成左右独立的。
  不过眼下,左右独立的需求倒不是很明显,鲁路修看了这款初代板簧货,唯一的担心就是这车的底盘“裤裆”太高了,要是以后遇到敌人浑身绑满手榴弹,想钻进坦克底下,肯定很容易钻进去。
  鲁路修想到这儿,立刻给保时捷博士提了一个不需要怎么费事的微小整改建议:
  “还没搞定扭杆悬挂的问题么?也罢,板簧毕竟是现成的,卡车上就有可以直接抄。就先用板簧凑合一两年吧,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慢慢改。
  还有,既然这车底盘那么高,在车头上挂个铰接的附加装甲吧,垂下来尽量护住车底,轻薄一点就行。不追求挡子弹,只要别让人太轻松钻进车底就好。
  对了,我想起你之前造的装甲车,那玩意儿相比于坦克容易被打车胎,可以在两侧也加个轻薄的铰接悬挂装甲侧裙护住轮胎上半部分,能挡挡步枪子弹就行,近身后可以轻易掀起来那种,也不影响维修。”
  鲁路修看着这些防护漏洞太多的装甲战车,总觉得别扭,就用最小成本再强化一下防御。
  保时捷博士也是懂行的,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精妙,表示几天就能搞定。之前已经生产的,也不用改,只要再多生产一些附件,到前线后直接拧上去就行。
  解决了显而易见的防御漏洞后,鲁路修再看车子的动力系统和火力。
  动力没什么可以改良的地方,车子都造出来了,任何调整都是伤筋动骨的。而且帝国目前也只能拿出这么好的发动机了,想要升级就得指望引擎技术的进步。
  火力方面,克虏伯公司最终还是及时配合保时捷博士,把57毫米的短管炮弄出来了,弄了一个炮管只有0.9米长的低膛压低后座版,核算下来只有16倍径。
  之前现有的57毫米炮,至少也是25倍径以上的,炮管长度要1米5以上。克虏伯搞出了这个短管后,后坐力下降了约一半,难怪区区10吨重的小坦克,都可以扛起57毫米炮了。
  新炮的射程极近,最远抛射也就不到3公里,此前部队现役的57毫米野战炮至少也是5~6公里。
  但既然是装在坦克上,3公里也无所谓了,反正坦克扛得住一切机枪子弹,就顶到机枪碉堡3公里以内再开火也不迟。
  10吨型坦克,最终定型装备1门57毫米短管炮1挺重机枪。7吨型的就只装2挺轻机枪,都没有炮塔。一切都如原本的设计,落实得非常好。
  “鲁路修长官,您觉得这个项目结果还能让元帅满意么?”
  走马观地看完后,保时捷博士殷切地询问鲁路修的意见。
  保时捷博士身边,还有一群技术人员,也都殷切地看着他。那些人里有bmw公司的技术代表,那是负责为本项目提供引擎的。还有克虏伯和dwm公司的人,还有雨果.施迈瑟,这些人都是为坦克提供配套武器的。
  雨果.施迈瑟年初的时候,还隶属于伯格曼公司,负责继续优化mp15冲锋枪的项目。但现在随着冲锋枪彻底定型,施迈瑟也已经被鲁路修借调到了他自己的公司。
  鲁路修想了想,就对一众工程师说了自己的看法:“我对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很满意了,相信元帅也会满意的。
  不过凡事都要看远一点,要是这么成功的坦克都被我们造出来了,而且还会在东线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那你们估计,布列颠尼亚人需要多久才能仿制出来?”
  从保时捷到施迈瑟的一众工程师闻言都是微微一惊。
  “没那么容易抄袭吧?除非布列颠尼亚人也在搞这种东西?”
  鲁路修点了点头,也算是给一众工程师们先打个预防针:“没错,我有情报来源显示,布列颠尼亚人也在筹划这种装甲战车,应该已经做了一些前期储备了,也知道履带驱动和装甲防护。只是他们还有很多技术细节没想明白。”
  众人这才脸色凝重起来,保时捷博士作为总负责人,斟酌了一会儿后才慎重地回答:“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看到我们的启发,或许三五个月之内就能琢磨明白,最多半年也能量产。
  如果他们不追求对我们的高仿,只是借鉴我们的技术去解决他们原先的设计,先把车造出来,那研发周期缩短到两三个月也有可能。毕竟战时那么紧迫,一切都会事急从权的。”
  按保时捷博士的推演,这就相当于德玛尼亚坦克11月底投入实战后,明年2月底布列颠尼亚人应该就能完成他们自己的“马克1型”坦克的设计。明年上半年结束时,说不定就能仿造出跟眼前这款“德玛尼亚1号坦克”类似的东西。
  这个速度倒也合理,原本历史上布国的“马克1型”到1916年年中也已经完成了,然后到8月份参加索姆河战役时,已经累计生产了60辆,前期月产量30辆。
  现在被敌人抢先造出坦克,布国人受到启发,提前3~4个月完成研发,属于正常范畴。
  鲁路修点点头,认可了对方的判断:“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别刚造好三五辆样车就上阵显摆的原因。至少要攒出能装备一两个装甲团的坦克,才投入实战,才能把我军新装备的突然性优势发挥到极致。
  现在,我就要求你们按‘明年二季度、敌人就能造出他们自己粗制滥造的坦克、明年三季度、敌人就能造出和我们这款类似的坦克’的进度表,逆向推演一下,我们该如何改良现有坦克,才能确保‘击毁另一个自己’。”
  “您的意思是……用坦克打坦克?”一众工程师立刻反应了过来。
  鲁路修:“没错,就是用坦克打坦克。当然,你们得先拿出一款适合打坦克的武器,然后确保它们能被安装到坦克上。但是在解决安装问题之前,你们首先最好确保这些武器也能被步兵直接使用。”
  一众工程师立刻陷入了沉思,随后开始窃窃私语互相讨论。大家想到的最多的办法,还是把现有的战防炮轻量化一下,然后用来打坦克。
  鲁路修也没有干扰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先头脑风暴、百齐放,把各种可能性推演一遍,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呢。
  等他们基本讨论完后,也把刚才的头脑风暴全部用笔记记下来了,鲁路修这才进一步点拨:
  “你们刚才说的,对火炮兵器的改良方向,都很对。不过,我还想补充两点我个人的思路:
  我觉得,之前为坦克提供机枪的公司,可以考虑研发一款明显更大口径的机枪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枪,都只有8毫米左右的口径,都是多年来为了打人员目标而反复磨合过的最高效口径。
  我们现在的坦克装甲设计,就是考虑到免疫现有机枪弹为标准的。你们一开始想设计6~8毫米的装甲,还是我非要求你们加厚到10毫米、并且正前方装甲要20毫米。为的就是将来万一敌人把现有的7.7毫米机枪,换装钢芯甚至钨芯穿甲弹后,我们的坦克装甲仍然能确保免疫。
  而敌人如果没有预料到这点,他们的初代坦克装甲厚度,仍然有可能还是低于10毫米的,甚至就在6~8毫米。
  所以我们最好设计一款不需要特殊弹药,也能够实现对10毫米以下装甲直接穿透的机枪,我认为,新机枪的口径在12~13毫米是比较合理的。专门的钢芯子弹,也可以慢慢研究起来。”
  ——
  ps:9月30天一共36万多字,确保每天万更,总算拿了个小成就。
  感觉大脑绷太紧了,国庆有点应酬,请假两天降低到单更5千字(别人请假是断更,我是五千字都得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