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圣天子?虚伪的政治生物罢了!
作者:
一觉睡到下午醒 更新:2025-10-22 20:57 字数:2541
第365章 圣天子?虚伪的政治生物罢了!
午膳过后,刘辩正欲小憩片刻,一名绣衣直指在典韦的注视下缓缓进入寝殿内,将一张卷起的小纸条呈递到典韦手中。
从典韦手中接过小纸条,刘辩的目光迅速掠过上面几行简短的讯息,眉间微蹙。
随后便让典韦将其丢进殿内的火炉中,看着火苗迅速将其吞噬,化为一点灰烬。
打杀个内侍,在这深宫之中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在宫里身居高位的内侍和宫女,哪一个手上是真正干净的?
心慈手软之辈,早就被这吃人的地方啃噬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况且,刘辩也容不得高望心慈手软。
自刘辩掌权以来,便在雒阳郊外的皇家园林里,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作为内侍和宫女的养老院,年逾五十者皆可入内颐养天年。
当然,待遇自然也是根据个人过往的地位决定,但吃饱睡好又有人照顾的福利,却是能惠及所有人。
养老院里的宫女极少,宫中未被宠幸的宫女,年满三十便可选择离宫,还能得到一笔颇为丰厚的嫁妆。
离宫之时,宫中女官受命会为她们介绍家境殷实的夫家,譬如过往的北军和今时的中军,或是曾受赏但因伤退役的老兵,亦或是其他可靠的出路。
而那些年过三十仍留在宫中的宫女,几乎全部是各宫后妃身边的心腹,或是担任了职司的女官和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养老院里大多是年过五十的内侍。
内侍作为天子家奴,又是残缺之身,一旦入宫,生在宫里,死也得死在这里。
除非天子特旨开恩,准许一部分人归家养老。
天子大赦,往往也会释放一批年老的内侍出宫,但这些内侍归家后却是没有几个落得好下场的。
残缺之人受人歧视,哪怕是过往担任过职务、为家族带来实打实的利益的内侍,在不能为家里带来利益后,多是被骗光了宫里发放和往日积攒的养老钱后,就被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
告官?
那些个县官谁会愿意为个阉人主持公道呢?
不趁机落井下石,将其诋毁成过往作威作福,被家人大义灭亲的恶宦就算是县官仁善了。
正是因此,刘辩才特设了这个养老院,一应开销皆从内帑支取,不耗国库分文。
此外,他还将内侍与宫女的俸钱提升至刘宏光和年间时期的两倍,不过由于他登基后大力精简宫中冗员,大幅削减了新内侍与宫女的招收人数,实际上俸钱一项总开支与往年相差无几。
其余诸如延长探亲假时间,默许采买上的些许油水,就不必赘言了。
然而,总有人不识好歹,管不住自己的手脚。
管不住手脚倒还罢了,只要不是窃取文书,其余罪过皆按所窃物品价值,依《汉律》定罪,无非是杖刑或监禁,再赶出宫去。
最令刘辩厌恶的,是那些管不住嘴的。
总有人在归乡探亲时,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与宫外之人建立起传递消息的长期渠道。
宫中岂能没有绣衣直指的眼线?
从未有规定绣衣直指不招收宦官与宫女,无论是暗藏的绣衣直指,还是高望安插的人手,一旦查实有人胆敢泄露宫闱消息,一律杖杀。
当然了,作为万民心中的圣天子,这等血腥之事,自然不能由他出面。
脏活,自然是由高望来代劳。
刘辩抬手揉了揉眉心,不再纠结于此。
高望的杀心确实比以往重了些,手段也越发酷烈,但这又如何不是他希望的呢?
况且他这个皇帝,又何尝不是越来越虚伪了?
有时他都不禁自问,自己还算是个“人”吗?
他觉得自己倒是更像是个纯粹的政治生物。
至少此刻的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何有这么多皇帝到死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柄。
午后,刘辩洗了把脸,又接连召见了不少臣子。
午后被召见的第一人,是汝南郡守杨琦。
杨琦踏入殿内,步履略显迟疑,向御座上的天子行礼后,便微微垂首,目光谨慎地落在身前地面。
他心中着实惶恐,此前在军中消息闭塞,他也是刚刚才得知杨彪犯下大罪的消息。
虽说杨彪与他并非同一房,但终究同出弘农杨氏,难免会受到牵连。
不过令杨琦意想不到的是,天子不仅没有因为杨彪的事情而迁怒他,反而拜他为豫州刺史。
“公挺(杨琦表字)公。”刘辩的声音平和,道,“朕素知你为人,你是当世‘强项’,与杨彪那等人不同,不必忧心朕会因他而迁怒于你。”
刘辩安抚着杨琦,对于杨琦他还是颇为看重的。
杨琦是个直臣,心思纯正,没有太多杂七杂八的小心思。
与为了求虚名而进谏的所谓清流不同,杨琦虽刚直,进谏时却善于讽谏,所陈之理皆有据可循,且通晓人情,以至于连刘宏掌权时虽多次虽不悦于他的谏言,却仍旧愿意采纳,更遑论杨琦在庶务上的能力与这几年的政绩。
听得天子直呼“杨彪”之名,而非以表字相称,足见天子对杨彪厌恶之深,心中凛然,俯身行礼道:“国家圣明,唉,终归是他杨文先不识好歹……辜负圣恩。”
与杨彪被软禁的消息一同传开的,还有天子此前对杨彪三次“好为之”的警告。
头回是天子亲赴杨赐府邸吊丧时,当着众多吊丧宾客的面所言。
第三回是杨赐下葬之日,天子令御史中丞张昭主丧时,张昭散场时当着众多宾客的面对杨彪重申。
第二回虽是在宫中,外人不得而知,但太傅卢植对外透露了此事。
有了第一回和第三回的“好为之”,加之又是卢植这位太傅亲口言说,也没有多少人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三次“好为之”的警告啊!
杨彪所犯之罪,说其意图谋反亦不为过!
为窦武、陈蕃翻案,几乎等同于否定了太上皇皇位的合法性,也就动摇了当今天子继位的法理根基。
这世上怎会有如此蠢笨如猪的人!
饶是如此,天子本可在杨彪密谋之初就将其拿下,却仍顾念与故太尉杨赐的情谊,给了他三次机会。
这可是形同谋逆的大罪!
随着此事细节流传播开来,朝野几乎再无微词,反而众口一词盛赞天子仁德,指斥杨彪辜负圣恩。
至于内心仍怀念“三君”、同情党人者,有这般念头的早已随杨彪、黄琬一同下了大狱,哪里还有人敢有异议?
再者,汝南袁氏倒下了,不知喂饱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世家豪门。
而今,作为大汉开国功勋之后,底蕴之深厚远甚于汝南袁氏的顶级士族,不知又会有多少世家豪门会随着弘农杨氏的垮台,而如雨后春笋般冒尖,从弘农杨氏的尸体上分一杯羹呢?
刘辩面色平静无波,叮嘱着杨琦这位新任豫刺史,务必严厉打击不法豪强,并持续推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却忽然间话锋一转,没来由道:“然则,如今朝野流言纷扰,朕不希望你受其影响。此后,你便与杨彪分家吧。”
杨琦闻言一怔,脸上掠过一丝茫然和错愕,还未及回话,便听天子继续道:“朕闻公挺公昔日在河南尹缑氏界内立有精舍,门徒常有两百人。朕予你两月之期,将弘农的家产变卖,免赋税一年,将你这一脉的族人迁至绛氏吧。”
听着天子那全然不似商量,而是明确通知的口吻,杨琦心中虽仍有几分不舍,却也不敢有半分犹豫,俯身行礼道:“臣遵旨!”
(251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