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椎管狭窄症瘫痪,风痱(月票加更)
作者:
凤山鹤鸣 更新:2025-10-29 06:40 字数:4076
第1375章 椎管狭窄症瘫痪,风痱(月票加更)
听到方言说完后,患者重重地点头:“方大夫,您放心,这些我都能做到!作息、饮食、活动,还有心情,我都按您说的来,一定好好配合,早点好起来。”
现在他也相信自己的这个病,肯定是和他的作息还有生活习惯有关系。
如果不改变,接下来大概率还是会重蹈覆辙。
“好了,那现在你们去办理入院,药在后面会弄过来。”方言对着患者和患者家属说道。
几个人答应下来,对着方言告辞。
走的时候,患者的母亲还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虽然不捐楼,但是我们还是准备了一些东西,过几天就从香江那边送过来。”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行了,咱们先治病吧,那些事儿后面再说。”
现在出了汪真林这事儿,上头肯定有所动作,后面廖主任在收礼这事儿上,没准就不像是现在这么随便了,这既是对方言的保护,也是免得有些人在里面动手脚,把原来一件好事儿,搞成坏事儿。
接下来方言补全了医案。
然后叫下一个病人进来,同样还是坐在轮椅上进来的,这次是一个四十五岁的中年人。
穿着西装革履的,头发还是抹了发蜡,虽然已经得病了,但是依旧非常注重自己仪容仪表。
也不知道他穿着这些东西舒服不舒服,进屋后应该是他的助理把他推到了方言的诊台前。
“方大夫,自我介绍下,我姓王,昨天因为身体关系没有去参加宴会……”
方言点点头,对着对着他说道:
“王先生您好,我们还是说说,您身体是什么地方不舒服吧。”
王先生听到方言的话,到是也没再解释,他简单的说道:
“我是椎管狭窄症。”
方言一怔,这倒是说得相当简短了。
椎管狭窄症是指因椎管,也就是脊柱内容纳脊髓和神经的管状通道的管腔变窄,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迫,从而引发腰腿疼痛、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颈椎、腰椎部位最为多发。
这里面有先天和后天的两大类。
先天就是发育异常,年轻时可能无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轻微的退变就可能诱发症状。
不过这种比较罕见。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常见的后天椎管狭窄。
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这些组织会侵占椎管空间,是腰椎管狭窄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长期弯腰劳作、久坐、搬重物,或脊柱受伤后留下瘢痕、椎体移位,都可能挤压椎管,如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肿瘤或炎症,也可能间接导致椎管变窄。
这里面椎管狭窄又分成两个不同部位,一个是腰椎椎管狭窄,表现为下腰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坐下、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缓解,这个也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此外还会有小腿、脚部麻木、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
另外一个是颈椎管狭窄,表现为脖子痛,僵硬,活动受限,手臂麻木,拿东西容易掉,下肢无力,走路发飘,影响平衡,甚至出现瘫痪。
方言看到眼前这位王先生,他的表现就是坐轮椅了,可能是脖子也可能是腰,所以方言还得细问。
“说的具体点。”方言对着王先生说道。
王先生想了想说道:
“两个月前,我从马场刚出来,和生意伙伴在聊事儿,突然就感觉两只脚没力气了,然后就跌倒在地上了,不过马上感觉又像是正常了过来,所以当时没有注意,然后回到家里后就感觉腰酸腿软,脚没力气,锻炼的时候发现多走几步路就觉得浑身都下沉,像是踩在上似的,不容易保持平衡。”
“后来变得更严重了,站起来走两步就跌倒,后来就去医院里看病去了,当时是在神经科检查的……对了,这个是检查报告。”
说着他就让一旁的助理拿出了报告来。
方言打开看了看,是脊髓腔造影,有意思是依旧是第四五节腰椎出问题了,这里显示椎管狭窄,脊髓神经和下行纤维受到压迫。
王先生继续说道:
“然后我在那边治疗了半个月时间也没有好转,正好我们在和国内这边联系投资的事儿,中侨办的联系人告诉我,可以回来找方大夫看病,后来我也了解了一下您的事迹,就想着还是回来看看比较好!”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他说道:
“左手给我,我诊一下脉。”
王先生听话的把手交给方言,方言又说道:
“张开嘴,吐出舌头来看看。”
王先生闻言吐出舌头,方言发现他舌头颜色暗淡,苔黄薄。
接着方言一边诊脉一边问道:
“你平时会不会觉得腰后背发凉?哪怕穿得厚,也总觉得有股寒气往骨头缝里钻?”
王先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会!尤其是阴雨天,腰上像裹了块冰,得用热水袋敷着才舒服。之前医生说我是风湿,贴了膏药也没管用。”
方言又问:“除了脚软、走路像踩,会不会偶尔觉得腿麻?比如坐着的时候,小腿外侧突然一阵发麻,过一会儿又自己好?”
“对!”王先生连忙补充,“有时候开会坐久了,左腿外侧就麻,站起来走几步能缓解,但最近麻得越来越频繁,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会麻醒。”
他目光落在王先生的腰部:“你弯腰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腰上像有根筋拽着,弯不下去,还会牵扯着屁股疼?”王先生尝试弯腰,刚弯到45度就皱紧眉头:“就是这种感觉!弯腰捡东西都得慢慢挪,稍微快一点,腰就又酸又疼,还会往下窜着疼到大腿根。”
“那你晚上起夜次数多不多?比如一夜要起来两三次,每次尿量还不多?”方言继续追问。
王先生的助理在一旁插话:“王总最近确实起夜频繁,之前一晚上最多起一次,现在最少两次,有时候还会觉得尿不尽。”
王先生也点头:“而且早上起来总觉得没精神,眼皮沉,就算睡够8小时,也像没歇过来似的。”
“会经常久坐吗?”方言对着他继续问道。
王先生点头说道:
“我工作的时候确实坐的比较久一些。”
接着方言对着他问道:
“你自己按自己的腰椎,会有酸胀或者压痛的感觉吗?”
王先生一怔,说道:
“我试试……”
说完他就自己按了几下。
然后说道:
“是有点,但是感觉不太明显。”
“有长时间的熬夜吗?”方言继续问道。
“一般吧,很少,我感觉自己生活挺正常的。”王先生说道。
方言点点头说道:
“右手给我。”
接着方言又把王先生的右手脉摸了出来,确认为脉沉细。
方言收回手,对着王先生缓缓开口:
“你这情况,从中医来看是肝肾亏虚、寒湿痹阻,不是单纯的椎管变窄那么简单。”
“脉沉细、舌头暗淡,是肝肾亏虚的信号。”
“我们中医里有个概念叫:肾主骨、肝主筋,你常年久坐耗气血,之前腰伤又没养好,肝肾精气慢慢耗没了,脊柱和筋脉失去滋养,才会出现椎管退变、神经受压;腰后背发凉、阴雨天加重,是寒湿堵在腰里没散,这些寒湿像冰块一样,冻住了经络,气血走不通,才会又痛又麻。”
王先生听得认真,忍不住插了句:“那我晚上起夜多、没精神,也是因为肝肾亏虚?”
“对。”方言点头,“肾主水液代谢,肾虚了就没法正常控制排尿,所以起夜频繁;肝肾亏虚还会导致气血不足,人自然没精神,哪怕睡够了也像没歇过来。”
“你这个病在中医里面叫做风痱。”
“说的就是突然或逐渐出现肢体痿软无力、行走不便,甚至瘫痪,后续可能还会伴随言语不利、吞咽困难,但意识多清醒为症状的疾病。”
“这病就是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风邪或痰瘀阻滞经络相关。”
“你这风痱不是突然得的,是常年劳损,寒湿入侵,肝肾亏虚慢慢攒出来的,从三个地方能看出来根儿。”
王先生听到后,表情还算镇定,示意方言继续说。
“首先是常年久坐埋下的祸根。你工作时坐得久,腰椎一直处于紧绷承重的状态,咱们的腰椎像根弹簧,久坐会让弹簧一直压着,时间长了,椎间盘容易突出、黄韧带会变厚,这些都是你腰椎管狭窄的直接原因。”
“更关键的是,久坐还会耗气血,你坐着不动,气血在腰背部流通变慢,慢慢就没法滋养腰椎和筋脉,等于给后续的寒湿入侵留了空子。”
王先生皱着眉点头:“开会坐一下午,起来时腰都僵了,之前以为活动活动就好,没想到是在耗气血?”
“没错,气血就是在这些时候不知不觉的被消耗的。”
“然后消耗过后,寒湿就趁机钻进来了。”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
“你之前说腰后背发凉,阴雨天更重,这说明至少两年前,寒湿就已经堵在你腰里了,可能是某次下雨没及时躲,或者夏天在空调房里腰对着风口吹,也可能是去马场时沾了露水。这些寒湿像小冰块一样,裹在你的腰椎周围,一边冻着筋脉,让气血走得更慢;一边还会加重腰椎的退变,让椎管狭窄的速度变快,这就是你为什么贴风湿膏药不管用,光祛表湿,没把骨子里的寒湿赶出去,也没补气血,自然好不了。”
王总点了点头。
一旁的助理突然插话:“王总去年去北欧考察,那边冬天特别冷,他为了赶行程,在雪地里走了半个多小时,回来后就说腰不舒服,当时没当回事。”
方言发现这个助理记得还挺清楚。
业务能力挺强的。
“这就是关键节点。”方言接过话,“雪地受寒,就是寒湿彻底扎根的导火索,从那之后,你腰里的隐患就开始慢慢冒头了。”
“最后是肝肾亏虚撑不住了。”方言话锋一转,点出根本原因,“你这个年纪,肝肾精气本来就比年轻时弱,再加上久坐耗气血、寒湿耗阳气,等于一边耗、一边漏,肾主骨,肾虚了,腰椎的支撑力就差了;肝主筋,肝虚了,腰上的筋脉就没弹性了。两个月前在马场跌倒,其实是身体在报警:当时你可能刚聊完生意,有点累,气血不足,再加上马场地面可能有点潮,寒湿又被勾了一下,肝肾没法再撑住腰椎和下肢,才会突然脚软跌倒。”
“我们中医经典里有句话叫做,痱者厥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意思是风痱看似是肢体突然痿软的‘厥症’,表面是精神萎靡、筋骨没法用,但根源不只是寒湿、痰瘀这些邪气在捣乱,更重要的是自身‘真气’也就是肝肾精气、气血衰败了’正好说中你的情况。”
“你之前总觉得生活正常,但常年久坐耗气血、雪地受寒伤阳气,其实是在一点点耗损真气。就像一棵大树,根系慢慢枯萎,哪怕没有大风大雨,枝叶也会慢慢蔫掉;两个月前马场跌倒,就是根系已经撑不住,再遇点潮气,枝叶直接‘折’了,这不是突然发病,是真气衰到一定程度,邪气才趁机爆发。”
王先生沉默了几秒,手指不自觉的抓紧了轮椅扶手问道:“那现在补‘真气’还来得及吗?我还能站起来走路吗?”
“当然来得及,您今年才四十多岁,身体机能还很强的,恢复过来不成问题。”方言说道。
听到这里王先生松了一口气。
只听到方言说道:
“咱们先‘祛邪’再‘补正’:把腰里的寒湿赶出去,打通经络;再补肝肾、填精气,把‘真气’养回来;最后让筋骨重新有滋养,就像给大树先除虫,再施肥,慢慢就能恢复生机。”
王先生听到连连点头。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五万九千字。
4000字加更大章更新完毕,今天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