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起废神丹(
作者:凤山鹤鸣      更新:2025-10-29 06:40      字数:6501
  第1374章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起废神丹(二合一章)
  果然是有人在里面搞事情,方言就说怎么可能一个说捐楼,第二个还是说捐楼,就算是真的这么有钱,也不至于全都是同样的选择。
  汪真林这老小子这么做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我们这里从来都没有这个规矩,这个汪先生和我也没任何关系,你们不要听信流言。”方言对着患者的家属说道。
  这几个患者家属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年纪最大的那位还皱起了眉:
  “汪先生说……说您是京城最好的中医,治好过好多疑难杂症,之前有个周先生就是捐了东西才排上号、看好病的。他还说您不喜欢张扬,这种心意得提前表,不然怕您没时间顾及……”
  患者的妻子也赶紧补充:
  “我们本来也没多想,就是怕我先生这病拖太久,汪先生又说得特别肯定,说这是行内规矩……”
  方言听着,皱起眉头。
  汪真林这招够阴的,一边用“捐东西”给患者家属洗脑,让他们觉得“不捐就治不好病”,一边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只当“好心传话”;要是自己真接了,就坐实了“收楼治病”的名头,要是不接,家属说不定还会觉得是自己“嫌弃不愿意治”,里外都不是人。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放缓语气跟家属解释:“你们别慌,也别信汪先生的话。我这儿治病,只看病情急缓、患者配合度,从来没有捐东西才能治的规矩。之前周先生那是他自己愿意为医院捐设备,想帮更多人看病,跟治病本身没关系,你们家这病,只要你们愿意配合,我肯定尽全力治,跟其他的都没关系。”
  说着,他指了指费先生紧绷的身体:
  “现在最要紧的是先给费先生通腑排毒,再想办法醒神,别把心思放在那些没用的事上。你们要是信我,就按我说的来,明天开始先灌肠、做雾化,我再开中药鼻饲;要是不信,你们也可以再找其他医生,没必要被别人的话牵着走。”
  家属们这才松了口气,年纪最大的那位家属连忙摆手:
  “信!我们肯定信您!是我们糊涂,听了外人的话瞎琢磨,您别往心里去。我们家这位就拜托您了,您让怎么治,我们绝无二话!”
  患者妻子也跟着点点头:“之前真是急糊涂了,只要能让他醒过来,我们什么都愿意配合,再也不提那些有的没的了。”
  方言拿起笔开始写医嘱:
  “那行,我现在开灌肠和鼻饲的方子,护士会跟你们对接住院的事,稍微晚点先把肠通了,然后我去病房给他调理。”
  方言说完,就开始写起了方子来。
  方言用的是生大黄,枳壳,百合,滑石,茯苓,菖蒲,远志,知母,生地,竹叶,甘草这些药。
  方子的核心思路是“先通后清再补”:先用生大黄、枳壳通肠腑排毒素,再用石菖蒲、远志开窍清心神,最后用知母、生地等滋阴补津液,这样既解决了“毒邪堵”的急症,又避免了“只攻不补”导致的津液进一步耗伤,同时通过利尿药辅助肾脏排毒。
  不一会儿写好后,就交给了一旁的护士,让她带着患者一家人去办理住院手续,同时把这个药弄好先给费先生用鼻饲的方法喂下去。
  这边的事儿搞定后,方言出门对着剩下的三个人说道:
  “你们稍等一会儿,我去打个电话,几分钟就回来。”
  剩下的三个病人以及家属当然也是没啥意见,答应下来就让方言去打电话去了,这楼上本来就安装了电话,用起来就是紧急通讯的,方言直接用电话先给廖主任那边打了过去。
  电话刚接通就直奔主题:“廖主任,汪真林开始搞事了,刚才第二个患者家属说,是他撺掇着要捐东西治病,还造谣说周先生是靠捐设备才看好病的,这明显是想给我扣收礼治病的帽子。”
  听筒那头的廖主任沉默了两秒,语气瞬间沉了下来:“这人果然没安好心!我这边刚收到津门老中医协会的初步反馈,说四十多年前确实有个叫汪真林的年轻人跟着走街串巷的郎中混,但没几个人记得他正经行医,反而有人提过他当年常跟一些东洋商人打交道,至于投靠日本人、在日占区开诊所的事,还在找老辈人核实。”
  “还有那个约翰,天津那边也有消息,1953年前后确实有个美国商人叫约翰,主要做医疗器械进出口,至于和汪真林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廖主任补充道。
  “我们会尽快把他的底细查清,不然影响诊疗事小,要是让他借着侨商中医的名头接触到核心药方,麻烦就大了。”
  “你那边不用太担心,我已经让高寒加派人手盯着他了,他今天没去医院,跟着其他侨商去逛颐和园了,一举一动都有人跟着。”廖主任的声音透着笃定,“另外,我会跟打个招呼,让人提醒其他侨商,别轻信汪真林的话,免得再有人被他误导。你那边先稳住诊疗,别让他的小动作打乱节奏,有新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好!”方言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方言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警惕,汪真林的尾巴已经露出来了,现在就等调查结果落地,不管这小子想干啥,他肯定是没安好心。
  方言揉了揉眉心,转身往诊室走,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低低的交谈声,是剩下的患者家属在议论刚才的事。
  看到方言进来,家属们立马停下话头,其中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开口:“方大夫,刚才我们听说了,汪先生其实和您不熟是吧?”方言愣了一下,点头承认:“没错,我和他一点都不熟,你们也别信他说的。”
  “嗐,我就说嘛,这人昨天他也跟我们搭话,说您治病厉害,但忙不过来,要是想让您多上心,就得……”
  方言接过话茬说道:
  “就得捐楼是吧?”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方言摆摆手说道:
  “这完全就是在造谣,你们千万别相信。”
  其他人听到后,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来。
  接下来方言也不说别的了,招呼下一个病人进门就诊。
  这次的病人又是一个年轻人,男性大概20出头的样子。
  同样是被家里人用轮椅推着进来的。
  不过和上一个不同的是,他是非常清醒的状态。
  进屋后还和方言打了个招呼。
  “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方言对患者说道。
  患者能够自述的情况下,最好是让患者自己来诉说自己的情况。
  只有在患者不能说话的情况才由其他人代诉。
  “三年前到泰国去谈生意半个月,回到新加坡后就感觉自己的眼睑睁开的时候需要用非常大的力气才行,当时也没在意,认为可能是累的,但是休息了一周后发现情况更加严重了。”
  “然后我们就在新加坡当地的医院做了检查,当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我们在医院开始用西医治疗,治疗4个月时间没有效果,然后我们就去了美国,继续求治,当时检查出来同样为重症肌无力,治疗了8个月时间,眼睑虽然能够睁开了,但是其他地方更严重了。”
  “到现在走路大概走上20多米就需要休息,两只手提东西完全不行,坐久了感觉自己的腰像是要断了一样,并且吃东西吃不下去,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睡不好,老是做梦。”
  方言听完了点了点头,对着他说道:
  “来,我给你摸下脉。”
  这时候患者的家属还拿出来一个文件袋,直接放到了方言的诊台上。
  “方大夫,这个是几家医院的诊断结果和治疗过程。”
  方言点点头没有去看,他对着患者说道:
  “重症肌无力在我们中医里面叫做痿证,眼睑无力、肢体乏力、食少眠差的症状,明显是脏腑虚损的表现,你是不是还稍微动一下就要出汗,这会儿和我说了这几句话后,感觉也很累?”
  患者听到后,连连点头,说道:
  “对,我稍微和人说几句话就会觉得累,天气不热的情况下,稍微动一动衣服就湿了。”
  方言又让他张开嘴看舌苔,舌质淡白,舌苔薄而少,边缘还带着齿痕。
  “你在新加坡和美国治疗的时候,有没有用过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方言问道。
  患者说道:
  “用了,美国的医生给开了激素,吃了之后眼睑能睁开,但腿更没力气了,还总觉得饿,却吃不下多少东西。”
  这时候患者的家属已经帮着把治疗的文件抽了出来,展示到了方言面前。
  方言看了下,确实长时间在使用这些东西。
  接着方言继续诊断右手,继续对着患者问道:
  “你平时会不会觉得肚子胀?吃点东西就不消化,有时候还反酸、没胃口?”方言指尖搭在患者右手脉上,能更清晰地感觉到脉象的细弱,这是脾虚运化无力的典型表现。
  患者连连点头,声音带着疲惫:“会!尤其是早上吃了东西,到中午都觉得肚子沉,有时候反酸水,明明肚子饿,看到饭却没胃口,勉强吃几口就撑得慌。”
  方言又让患者抬了抬胳膊,患者咬着牙使劲,胳膊只抬到胸口就落了下来,额头上瞬间冒了层薄汗。“腰能稍微弯一下吗?”
  患者尝试弯腰,刚弯到一半就皱紧眉头:“不行,腰像被什么拽着似的,还酸得厉害,稍微弯一点就撑不住。”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你这是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前用激素虽然暂时缓解了眼睑的问题,但激素偏燥,伤了你的脾阳和肾阴,所以越治越虚。”
  方言收回手,拿起笔开始在医案上写辨证要点,同时说道:
  “脾主运化,脾虚了就没法把食物变成气血,所以你食少、腹胀、乏力;肾主骨生髓,肾虚了就会腰腿无力、精神差;气血不足,不能固摄津液,所以你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说话都觉得累。”
  患者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的问道:
  “那我这个最开始是怎么回事?”
  方言对着他说道:
  “泰国那地方,气候又潮湿又闷热,这种湿热邪气容易侵入人体,停留在肌肉里,时间久了就会让肌肉变得没力气、没法正常活动,也就是咱们说的痿软没用。”
  “《黄帝内经》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湿热邪气在身体里排不出去,就会影响到筋脉,粗壮的筋会变得又软又短,细小的筋会变得松弛无力,最后导致肢体活动出问题。”
  “简单说就是当时你在那边出差,湿热环境会让邪气钻进身体、困住肌肉,再加上邪气排不出去,就会让肌肉和筋脉失去力气,出现肢体痿软、没法正常动的情况。”
  这时候一旁有人说道:
  “那我们新加坡的气候其实和泰国差不多啊?”
  开口提问的是患者的母亲,她攥着衣角,语气里带着困惑:“我们在新加坡住了十几年,那边也又潮又热,怎么之前没事,就去泰国待了半个月就犯病了?”
  方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给患者递了杯温水,等他喝完才缓缓开口:“新加坡和泰国的湿热看着像,其实不一样,新加坡是海洋性湿热,虽然潮,但海风多,湿气容易散;泰国是内陆性湿热,尤其是你去的曼谷、清迈这些地方,四面环山,湿气散不出去,还裹着暑气,像个闷蒸笼,这种郁积的湿热比流动的湿热更易伤人。”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两个简单的示意图:“你看,新加坡的湿热是湿随气动,哪怕潮,也有海风帮着带走一部分;泰国的湿热是湿困气阻,湿气闷在肌肉里,暑气又加速邪气侵入,再加上你那时候忙着谈生意,作息不规律、压力大,身体抵抗力弱,邪气自然就钻进去了。”
  方言放下笔,指尖轻轻点在医案上《黄帝内经》的引文旁,继续解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就是天地间的阴阳五行、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状态。”
  “放到地理医学里的九宫八风理论来看,不同地域的方位、地形、风气,会形成不一样的地域之气,对人的影响自然天差地别。”
  他指着纸上画的两个示意图,进一步拆解:
  “九宫八风理论里,风是天地之气的流动,也是邪气传播的载体。新加坡在东南滨海,属巽宫方位,这里的风是海风,带着水汽却流动不息,就像九宫里的巽风,能散湿,哪怕湿热重,流动的风气也能帮身体把湿气往外带,这就是气行则湿行,所以你在新加坡住十几年,身体能适应这种动性湿热。”
  “但泰国的曼谷、清迈在中南半岛内陆,属离宫偏南的方位,周围被山脉环绕,属于风不动、湿不散的地形,对应九宫八风里的虚风,这种风不仅带不动湿气,还会把暑气裹在湿气里,形成郁积之气。”
  “当在这种环境里,身体的卫气也就是相当于身体的保护层,会被郁积的湿热困住,没法正常抗邪,再加上那时候如果熬夜、喝酒,或者干了其他消耗精力的事儿,卫气更弱,湿热就顺着肌肉缝隙钻进去,堵在里面没法排,时间久了就伤了筋脉肌肉,这才出现了眼睑无力、肢体痿软的症状。”
  “你看他现在舌质淡白、脉象细弱,就是当年湿热伤了筋脉后,又因长期用激素耗了脾肾,导致气血不足。”
  “要是单纯的新加坡式湿热,哪怕侵入身体,也能随着海风带来的动气慢慢排出去,不会像泰国的郁积湿热这样,在身体里扎根伤筋脉。”
  “咱们中医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气不一样,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习惯了一个地方的气候,换了个地方,就算是看起来差不多……”
  方言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茶杯,往杯里倒了半杯水,又拿起另一个杯子,装满水后盖上盖子,才继续说道:
  “就像这两个杯子,一个敞口、一个盖盖,敞口的杯子就像是新加坡,水气会慢慢蒸发,哪怕环境潮,也有出口;盖盖的杯子就像是泰国,水蒸发不出去,时间久了还会滋生细菌郁积邪气。你在新加坡住了十几年,身体就像敞口杯,早就适应了湿气能散的环境,有自己的排湿节奏;可到了泰国,身体突然变成盖盖杯,排湿的出口被堵了,湿气散不出去,自然就出问题了。”
  “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藏着饮食、作息的适配,新加坡饮食偏清淡,多海鲜、蔬果,能帮着清利湿热;泰国饮食偏辛辣、油腻,冬阴功、咖喱这些,虽然能驱寒,但在本身湿热重的环境里,反而会助热生湿,你那时候谈生意,肯定少不了应酬吃这些,等于又给身体里的湿热添了把火,病自然就发得快。”
  患者听到方言这解释,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之前可没人给他讲过这个,现在经过方言这么一说,他突然一下就明白过来了,一切其实都有迹可循,但是自己完全没有串联起来,而方言这一番话说完,直接就把所有散乱的关系全都串起来了。
  “方大夫,您这么说我就全明白了!”
  “之前吃的喝的,还有住的地方,全都能对上号了!”
  患者看起来有些激动。
  困扰他三年时间的疑惑,直接全解开了。
  其实方言还有一样没有说,那就是这小伙人本身的身体其实就出问题了,他就算是不去泰国,去其他地方一样会出问题,他去之前那时候肯定是已经脾肾两虚的初期了,只是症状轻,没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没察觉。
  泰国的湿热就像导火索,把这些潜在的问题引爆了,才导致病情一下子加重。
  这其实和他生活作息的方式有关系。
  接下来方言就要叮嘱他注意了。
  方言解释清楚后,这会儿就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医案来。
  大致来说,世间万物的特性都是,遇到热就会舒展放松,遇到寒就会收缩紧绷。
  肌肉没有力气,归根结底是肌肉萎缩无力、没法正常活动。
  本质是湿热邪气停留在肌肉里,导致肌肉萎缩、失去正常功能,所以用药可以三黄苦寒坚阴的药。
  方言开了方子。
  黄芩6g,黄连3g,黄柏9g,葛根12g,知母9g,防己9g,苡仁12g,桑枝12g,苍术9g,牛膝9g,甘草9g。
  然后再用一个游方医生用的方剂,记录在清代医学家赵学敏《串雅》里的起废神丹。
  这个丹是专为“痿症”而设,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无法行走、活动的病症都可以用他。
  方言开好了药之后,就叫来了护士,对着她交待让药房那边把药熬上,然后现做起废神丹。
  患者这边也是第一次听到“炼丹”这种事儿,好奇问道:
  “中医还真炼丹啊?”
  方言听到后哭笑不得,对着他解释道:
  “不是你想的那种‘炼丹’,你说的是用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丹炉烧朱砂、炼金石的那种,咱们中医里说的‘丹’,很多时候就是‘丸药’或者‘效果好的方剂’的叫法,跟‘丹药’不是一回事。”
  “你看这个‘起废神丹’,‘神’是说它对‘痿症’效果好,能帮着‘让废用的肢体重新动起来’,‘丹’其实就是把药材按比例配好,有的磨成粉做成丸药,有的煎成浓汁收膏,方便长期服用,跟你平时吃的中成药丸子本质上一样,不是什么‘仙丹’。”
  患者恍然大悟,摸了摸头笑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得用炉子烧呢,闹笑话了。”
  患者母亲也跟着笑:“我们也不懂这些,听着‘丹’就觉得玄乎,您这么一说就清楚了。”
  接着方言又对着他叮嘱到:
  “除了吃药,平日里的时候,你还应该注意下日常的生活习惯。”
  “首先是作息,你之前熬夜谈生意,把脾肾的气血都耗光了。现在得改,每天晚上10点半前必须躺下,早上7点左右起,哪怕睡不着,也别干其他的,闭目养神也好,脾肾在晚上需要休息来‘养气血’,你睡够了,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然后是饮食,这点特别重要。”方言继续说,“之前跟你说过,别吃辛辣、油腻的,像辣椒、咖喱、油炸食品这些,会加重体内湿气,等于跟药‘对着干’。平时多吃点红豆、茯苓、山药,煮粥或者蒸着吃都行,能帮着健脾祛湿;再适量吃点瘦肉、鸡蛋,补补气血,但别多吃,你脾胃弱,吃多了消化不了,反而胀肚子。”
  “还有活动,你别觉得没力气就不动,也别勉强自己。”方言笑着补充,“每天上午、下午各10分钟,坐在轮椅上慢慢抬抬胳膊、伸伸腿,幅度别太大,以不觉得累为标准。等后续力气恢复点,再在家人扶着下慢慢走几步适当活动能通经络,让气血流到肌肉里,帮着肢体恢复力气,但千万别累着,累了反而伤气血。”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九宫八风理论也真实存在于《灵枢·九宫八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