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920管饭 管烟
作者:
工具超人 更新:2025-10-27 12:36 字数:4457
第921章 920管饭 管烟
唐植桐听闻妹妹的言论,很想笑,但再看看她认真的表情,这孩子不是在作伪。
这种孝心可嘉的行为应该能载入《孝史》,成为第二十五孝了吧?
“用尿泡着养?那能吃吗?你们老师在学校就教这个?”听着闺女的孝言孝语,张桂芳停下手里的活,皱起了眉头,说她不孝顺吧,她把营养高的给自己,说她孝顺吧,营养高是用尿泡出来的,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
“能吃!老师说了,可好吃了!老师来说了,小孩子的尿不脏,是中药呢!而且,而且咱家种菜也用大小便啊,种出来的菜不一样吃吗?”凤芝振振有词,颇为认真的解释道。
“妈,养小球藻是上面提倡的,昨天报纸上还登了呢,估计用不了几天,街道就开始宣传了。”唐植桐这次笑出了声,不过不是大笑,大笑会挨揍。
见儿子也这么说,张桂芳才熄了对小球藻的质疑,不过她还是接受不了用尿液培养出来的东西:“要吃你吃,我不吃。”
“哼,不识好人心。”听闻母亲不吃,凤芝就有些生气,觉得自己一片好心都浪费了,气嘟嘟的改了口:“那我养给嫂子吃!”
“emm……这么好的东西,估计你嫂子不会跟你抢,等养大了,你先尝尝。”唐植桐见妹妹要把小球藻给小王同学,确定妹妹是听信了老师的话,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好东西,所以才会把她认为是最好的东西给她最亲近的人。
但唐植桐觉得小王同学应该是谢敬不敏的,一个闻到下水味都能吐的主,让她去尝小球藻?
太残暴了。
“哼,嫂子疼我,我也得疼嫂子。”凤芝有点点傲娇,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没错,亲哥在她眼里并没有那么亲近,毕竟他连唱歌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嗯,你嫂子没白疼你。咱家有罐头瓶,可小球藻去哪儿弄?”面对妹妹的固执,唐植桐没有再劝,打算把这个问题留给小王同学。
同样也没有再打击妹妹的积极性,怎么着都是心里挂着家人,甭管东西到底好不好,起码这份心是好的。
“老师让今天把罐头瓶刷好,明天带学校,老师会发。”凤芝的眼睛一眨一眨亮晶晶,明显是有了打算。
“行,去刷吧。”唐植桐挥挥手,把妹妹打发走,自家肯定是到不了需要吃小球藻的地步,养这玩意权当是培养凤芝的兴趣爱好,让她观察植物生长了。
小王同学对此有不同意见,回来听说小姑子要将小球藻特供给自己后,一脸幽怨的看着丈夫。
唐植桐嘿嘿直笑,直到小两口回了厢房,才说道:“尊敬师长嘛,到时候糊弄凤芝孝敬她老师去呗,还真能让你吃了啊?”
“暑假一个来月呢,小球藻都长一茬了,再说了,咱过几天就搬家,不能拿这边老师的令箭去糊弄那边的老师。”小王同学对小姑子的爱心有些头疼。
“那就到时候糊弄凤芝自己吃。”小球藻的细胞壁很坚韧,囫囵着吃就能囫囵着出,更何况这玩意因为培养液的缘故自带生人勿进的气味,反正唐植桐不打算碰这玩意。
“我们单位今天下午也有人说要养小球藻,不知道敬民会不会被要求养。”小王同学有点点担忧,都是很有孝心的孩子,若是敬民也拿小球藻孝敬母亲……
小王同学不太敢想象那个画面。
“保不齐。”唐植桐在旁点点头,由于小球藻好养活,不跟农作物争地、水、肥,会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直至大家都觉得这玩意没啥卵用为止。
“唉,到时候再看吧。你说,小球藻真的有宣传的那么好吗?”虚假信息看多了,小王同学现在看报纸学会了带脑子,很多时候都不禁先怀疑一下。
“我觉得应该不会。奶奶是经历过饥荒的人,她为了口吃的,能在义地点南瓜,却没有想着去护城河里捞小藻球。如果小藻球真有这么大的作用,我相信经历灾荒后幸存的老祖宗们早就开发出无数种吃法了。”
野菜、树皮,甚至观音土都有吃法,而小球藻却是空白。
唐植桐头摇的很坚定,祖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显著,但凡能留下吃法的物种,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那些没有被百姓口口相传的,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唉,是这么个道理,但还得养,起码要养给外人看。”小王同学叹口气,略带无奈。
“我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把瓶子、罐子啥的放墙根,离门窗远一点,受不了那个味。”唐植桐一想起小便的味道就上头。
眼下绝大多数家庭都用便盆,积攒一宿的小便,即便第二天一早倒掉,再用清水涮上两遍,那味道依旧挥之不去,如果留在罐头瓶内发酵几天……
即便是稀释过的,唐植桐相信那味道依旧让人记忆深刻。
“嗯,就这么定了,咱先看看信吧。”商议完小球藻,小王同学对丈夫驮回来的信件跃跃欲试。
丈夫前阵子因为《赤脚医生手册》收到了全国各地有志青年的来信,信中多是赞许之语,小王同学看了很开心,她想这次在文艺界再体验一把这种感觉。
事实也确实如此,听众来信中,不光有夸赞唐植桐的,还有夸赞小王同学的;甚至有人拐弯抹角打听两位的性别、年龄;更有甚者,直接莽开,冲着小王同学的姓名,就猜出她是位美丽大方可爱的女同志,上来就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意。
“啧啧,收获还真不小。”唐植桐看到直白的信件,直接递给小王同学。
“恶心!”小王同学搭眼一看,立马一撕两半,然后扔地上踩上两脚。
“悠着点,你肚子里还有一个呢。”唐植桐没想到小王同学反应这么大,吓得赶紧把她按住。
“不解气,一天到晚想什么呢!”小王同学被按住了,但脚没闲着,在信封上又捻了几下。
“对,确实不解气,咱直接烧了!”唐植桐顺着小王同学的意思,将信封捡起来,一根火柴烧了个干干净净。
“咱以后用笔名投稿吧。”有了这段插曲,小王同学也没了看信的兴致。
“行,那就用笔名。”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有笔名、化名,甚至艺名,但唐植桐对这玩意看的很淡,眼下的社会氛围还凑合,等再过几年,一个不恰当的笔名可能会被解读出大逆不道的含义。
小王同学不是什么女拳师、非主流,起的笔名都非常保守,最终,在小两口的商议下,文艺创作的笔名正式确定为梧桐、寒梅。
7月8日,星期五,晴。
吃过早饭,唐植桐带上咸菜和母亲蒸的窝头,跟小王同学一同北上。
“你过去吧,没几步路了,我自己去单位。”在大石作胡同口,小王同学停下车,督促丈夫去新家监工。
“也行,那你慢点。”唐植桐瞅了一眼自行车上的包袱,里面鼓鼓囊囊全是窝头,带着去北图确实有点扎眼。
看着小王同学骑上车拐过团城,唐植桐才推着自行车去了自己的新家。
新家的大门是蛮子门,有台阶,对自行车不太友好,得“力拔山兮”将自行车拎着跨过门槛,才能放到大门下面。
大门代表着居住者的脸面,“门面”一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四九城院落的大门大概能粗分为六种,等级最高的是王府大门,其次是广亮门、金柱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
广亮门和金柱门在以前都是官员的府邸才能使用的,七品以上用广亮门,七品以下用金柱门。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级别不同,门槛也不同,级别越高,门槛越高。
四九城酸人往往会说“你家门槛太高,我们高攀不起”,据说这句话里的“门槛”就是这么来的。
蛮子门大多是商人在用,兼具了低调和实用,门宽敞,内部空间也大,唐植桐很中意。
如意门和随墙门是普通百姓专用门,这两种门都是随着院墙建起来,最大的区别是大门上方有没有房顶。
唐家在铁辘轱把的宅子就是如意门,门面小,但里面能放不少东西,能遮风挡雨,很实用。
这边的大门是敞开的,台阶上垫了两块木板,有施工人员正用板车往里面拉建筑材料。
施工师傅都是风吹日晒的人,皮肤黝黑,脸上的汗珠子滴在地上摔成好几瓣,脸上也没什么笑容。
唐植桐借着台阶上的木板将自行车推了进去,为了不妨碍使用,他打算将自行车推进院子。
“祝局?您怎么过来了?”唐植桐刚推过影壁墙,就看到了祝局的身影。
“我们局长昨天下班后就来勘察过,今天一早过来指导工作。”祝局旁边的小伙子见唐植桐认识祝局,还未等祝局开口,很有情商的先垫了句话。
“就你话多。”祝局板着脸在旁边点了手下一句,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很满意他掂的这句话,既体现了自己重视,也点明了自己过来的目的。
那小伙子嘿嘿一笑,往旁边退两步,转头跑了。
“哎呀,这事搞的,有这么多师傅操心我就很过意不去了,还耽误您宝贵时间。”客气话该说还是得说的,说罢,唐植桐又瞅了一眼那小伙子,是个懂事、会上进的人。
“哎~什么宝贵不宝贵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嘛。”祝局很和气的回应着,他昨天下午就将唐植桐赶集会的主意跟局长汇报了,局长很认可,打算近期就协调安排上,最终这出成绩的工作落到了他头上。
“我昨天挨个房间看了一圈,主体结构还是很稳固的,不过这么多年没住人只存货,房顶有些不结实,我让工人们把房顶翻修一下,还能再用个一二十年。”祝局领唐植桐的人情,昨天下班后确实过来转了一圈。
房管局的办事员在自己的授意下,将这个院子的估分打的低了些,昨天过来仔细看了一下,估分虽然有水分,但水分不是那么大。
这座宅子自打化工原料公司接过来后,一直当仓库使用,没有人气养着,房顶的苇箔早就腐朽,否则也不会被冰雹打穿。
正好唐植桐有意修缮,正好自己管着修缮,翻修虽然阵仗大一些,但能把估分的事情遮掩过去,至于人情嘛,到时候收个材料费就是了。
“谢谢祝局,有您把关,我一万个放心。”唐植桐对祝局的好意照盘全收,谁不想住的安生些?能趁这个机会消除安全隐患,那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销,祝局不提,唐植桐也不问,如果这次销比换房还大,就先拿空间里的存款补齐,反正不能让张桂芳知道,否则她该睡不踏实了。
“唐同志太客气了,我工作忙没时间在这边盯着,不过小万是个稳妥人,你有什么要求直接跟他说就行。”祝局说罢,朝那小伙子招招手:“小万,过来一下。”
“好嘞!”小万听到祝局召唤,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小万,万善。这是唐植桐同志,这次翻修,你听小唐同志安排。”祝局给两人做了简单介绍,抬手看看手表,就有了回单位的意思。
“你好,万同志。咱这次一共过来多少师傅?”唐植桐主动伸过手去,问道。
院子里人不少,来来回回挺忙碌的样子,唐植桐也没法细数,而且后面还存在临时调人过来的可能性,还是从当事人嘴里问人数最保险。
“一共二十六个,祝局对这次翻修很重视,要求我们必须三天内完工,所以都是抽调的精兵强将。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全力配合。”万善握着唐植桐的手,每句话都在为祝局表功。
“你们是行家里手,我不指手画脚添乱,我只负责做好大家的后勤工作。”唐植桐撒开手,指着自行车上的面袋子,自嘲道:“我没想到来这么多师傅,带的干粮少了,趁还没中午,我再回去拿一些。”
“小唐,我们房管局有规定,给群众维护房屋时是不许拿群众东西的。”万善还没说话,旁边的祝局插话道,现在粮食紧张,他瞅着自行车上的面袋子鼓鼓囊囊,如果是干粮的话,对一家人生计影响还是很大的。
“祝局,房管局上上下下都很尽心,我这个房主得懂事,不能干看着。家里条件有限,没有细粮,只有一点玉米面窝头和咸菜,希望师傅们别嫌弃。”唐植桐笑笑,撒开了万善的手。
规定是规定,但真正在维护时又是另一码事。
“哎呀,你这也太客气了,我代表施工师傅感谢你。”看唐植桐坚定,祝局就没有拒绝,人是自己召集的,这边提供午饭,自己脸上也有光彩。
“大家加把劲哎!中午管饭,窝头咸菜!”小万在一旁看两人达成默契,转头朝施工师傅吼了一嗓子。
“好嘞!”一听有吃的,师傅们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还管烟,不过得注意防火。”唐植桐在旁边又加了一把火,浇地就要浇透,这样他们才会尽心干。
“主家仁义!”果不其然,听唐植桐这么一说,无论是地面还是房顶的师傅更开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