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文创佳节聚客来,非遗捷报暖人心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4      字数:4701
  清溪荷韵·第343章 文创佳节聚客来,非遗捷报暖人心
  十一月的清溪村,秋意更浓。荷塘里的荷叶大多褪成深黄,却有几株晚开的荷仍立在水面,粉白的瓣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成了秋日荷塘里难得的亮色。蓝染工坊外,周师傅编的竹编灯笼掛满了院墙,灯笼上贴著林晓和李萌画的荷染图案,风吹过时,灯笼轻轻晃动,光影落在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苏晚姐,灯笼都掛好了!你看看还有哪里要调整?”周师傅擦了擦额角的汗,指著墙上的灯笼对苏晚说。为了即將到来的“荷染文创节”,他连续编了半个月,不仅有掛在墙上的灯笼,还有摆在民宿院子里的竹编屏风,屏风上还嵌著小块的秋荷染布,既有竹编的质朴,又有荷染的雅致。
  苏晚绕著院墙走了一圈,看著灯笼上的荷、莲蓬图案,笑著点头:“太好看了!尤其是这个嵌了荷染布的灯笼,晚上点亮后,布面肯定会泛著暖光,特別有氛围。”她转头看向工坊门口,那里摆著一个竹编的展示架,上面整齐地摆放著秋荷染的围巾、手帕、香囊,还有和文具品牌合作的笔记本、书籤,每一件都繫著小小的竹编掛牌,上面写著“清溪荷韵·手工製作”。
  “文创节的宣传海报,旅游平台已经推到首页了,”苏晚拿出手机,点开平台页面,“你看,这张海报用的是上次拍的荷塘秋景,模特穿著秋荷染连衣裙站在竹编观景台上,下面写著『亲手染一块秋荷布,尝一口荷酥,听一段清溪故事』,已经有很多游客预约了。”
  周师傅凑过来看了看,眼里满是期待:“要是文创节能热闹起来,咱村的『荷绿染』就更出名了!到时候我再编点小竹筐,让游客们装自己做的荷染作品,肯定受欢迎。”
  正说著,林晓和李萌抱著一摞画纸跑过来,纸上画的是文创节的活动流程表,还有各种互动游戏的设计图。“苏晚姐!你看我们设计的『荷塘寻宝』游戏,”李萌指著一张画纸,上面画著荷塘的简易地图,標註著几个“藏宝点”,“我们会在荷塘边的木栈道旁藏一些荷染小书籤,游客找到后可以兑换荷酥或者荷染香囊,这样能让他们更仔细地逛荷塘,还能增加乐趣。”
  林晓则指著另一张画纸:“这是『荷染diy』的流程,我们准备了小方巾、帆布包、笔记本封面,游客可以自己选材料,王婶和小雨会在旁边指导,还能在作品上绣自己喜欢的图案,比如名字缩写、小荷什么的,这样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苏晚接过画纸,仔细看著每一个细节,忍不住讚嘆:“你们想得太周到了!既有动手体验,又有互动游戏,还有文创產品展示,游客们肯定会觉得充实又有趣。对了,张婶的荷酥准备得怎么样了?要不要提前做一些样品,放在展示架上让游客尝尝?”
  “我已经跟张婶说了!”李萌笑著说,“她说明天就开始做,还会做一些荷形状的小饼乾,用荷叶汁调色,顏色和秋荷染特別搭,既能当零食,又能当拍照道具。”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张婶带著几个村民在民宿的厨房里忙碌,揉面、拌荷馅、烤荷酥,香气飘满了整个村子;王婶和小雨则在蓝染工坊里准备染料和白布,还特意染了一批浅色系的秋荷染布,方便游客在上面刺绣;阿杰和村里的年轻人则在荷塘边的空地上搭建舞台,舞台背景用的是秋荷染的布料,上面印著“清溪荷韵·荷染文创节”的字样,旁边还掛著竹编的荷、莲蓬装饰。
  文创节开幕当天,天刚亮,村口就来了不少游客。有的是看到旅游平台的宣传来的,有的是之前体验过“荷绿染”后特意再来的,还有的是被朋友推荐来的,大家都带著期待的笑容,手里拿著相机,准备记录下这一天的美好。
  苏晚穿著一件秋荷染的短外套,站在村口迎接游客,旁边的周师傅手里拿著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著刚做好的荷酥,给每位游客递上一块:“尝尝咱村的荷酥,用新鲜的荷做馅,甜而不腻!”
  “太香了!”一位穿著汉服的女生接过荷酥,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外皮酥脆,里面的荷馅还有淡淡的清香,比我在城里吃的点心好吃多了!”
  苏晚笑著说:“喜欢的话,等会儿可以去民宿的厨房,张婶会教大家做荷酥,自己做的吃著更有成就感。”
  游客们跟著苏晚往村里走,一路上,竹编灯笼、荷染布幔、荷塘秋景让大家不停拍照。走到蓝染工坊时,王婶和小雨已经准备好了“荷染diy”的材料,白色的帆布包、方巾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旁边的大盆里装著刚煮好的秋荷染染料,泛著温润的焦绿色。
  “大家好!我是王婶,今天教大家染『荷绿染』,”王婶笑著对游客们说,“咱们先用白布蘸染料,想要顏色深一点就多泡一会儿,想要浅一点就少泡一会儿,泡好后放在竹架上晾乾,还能在上面绣自己喜欢的图案。”
  游客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选择染帆布包,有的选择染方巾,还有的小朋友拿著小刷子,在白布上画起了小荷。王婶和小雨在旁边耐心指导,告诉大家怎么控制染色时间,怎么避免染料沾到手上。
  “王婶,你看我染的这个包!”刚才穿汉服的女生举著一个浅焦绿的帆布包,脸上满是兴奋,“顏色刚刚好,等晾乾了,我要在上面绣一朵荷,配我的汉服肯定好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王婶笑著点头:“真好看!你的手巧,绣出来的荷肯定漂亮。”
  另一边,“荷塘寻宝”游戏也热闹地开始了。李萌和林晓带著游客们沿著荷塘边的木栈道走,告诉大家藏宝点的大致位置。小朋友们跑得最快,眼睛盯著木栈道旁的草丛和石头缝,时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我找到啦!是荷染书籤!”
  一位带著孩子的妈妈拿著找到的书籤,对苏晚说:“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孩子玩得特別开心,还能让他仔细观察荷塘的景色,比单纯逛景点有意思多了。”
  中午时分,民宿的院子里摆起了长桌宴,张婶和村民们准备了满满的美食:荷叶包饭、清蒸荷塘鱼、凉拌藕片、荷酥、荷粥……每一道菜都带著荷塘的清香。游客们围坐在长桌旁,一边吃一边聊天,分享著自己染的荷染作品,欢声笑语迴荡在院子里。
  “这荷叶包饭太香了!”一位中年男士忍不住称讚,“米饭里裹著荷叶的味道,还有里面的莲子和虾仁,太鲜美了!”
  张婶坐在旁边,笑著说:“喜欢就多吃点!这些荷叶都是早上刚摘的,新鲜得很。等会儿吃完饭,我教大家做荷叶包饭,回家后也能给家人露一手。”
  下午,文创节的重头戏——“荷染文创展示会”在荷塘边的舞台上开始了。舞台上摆放著各种“荷绿染”文创產品,有和服饰品牌合作的秋荷染连衣裙、围巾,有和文具品牌合作的笔记本、书籤,还有村民们自己做的荷染香囊、手帕、布包。林晓和李萌站在舞台上,向游客们介绍每一件產品的设计理念和製作过程。
  “这是我们和服饰品牌合作的秋荷染连衣裙,”林晓指著模特身上的连衣裙,“面料用的是秋荷染的布,领口绣的是荷塘的叶脉纹路,裙摆像荷叶一样散开,既好看又舒服。”
  李萌则拿起一本笔记本:“这是我们设计的荷染笔记本,封面用的是手工染的秋荷染布,內页的页眉画的是荷叶,页脚印的是清溪村的荷塘地图,里面还夹著一张荷染书籤,特別適合当礼物。”
  游客们听得认真,不少人当场就下了订单。一位女生一口气买了三条秋荷染围巾,说要送给自己的妈妈和闺蜜;还有一位男士买了好几本笔记本,说要放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让同事们也感受一下“荷绿染”的魅力。
  展示会结束后,许朗带著他的团队,给游客们播放了之前拍的清溪村纪录片。短片里,暴雨后的村民们护堤、捡残荷,王婶煮染料、教染布,游客们体验荷染的欢声笑语,还有秋日荷塘的美丽景色,都被一一记录下来。短片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游客的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太感人了!”一位阿姨擦了擦眼角,对苏晚说,“没想到『荷绿染』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清溪村的村民们太可爱了,既坚韧又善良,能来这里参加文创节,真是太值了!”
  苏晚笑著说:“谢谢阿姨的喜欢!我们希望通过『荷绿染』,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了解这里的荷塘和故事。以后我们还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欢迎大家常来。”
  就在文创节热闹进行的时候,苏晚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陈老师打来的。她心里一紧,赶紧走到旁边接起电话:“陈老师,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陈老师激动的声音:“苏晚!好消息!『荷绿染』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性项目了!刚刚评审结果公布,你们的『荷绿染』凭藉独特的工艺、活態的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全票通过评审!”
  苏晚的心臟“砰砰”直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带著哽咽:“真的吗?陈老师,太谢谢您了!太感谢您和评审专家们的认可了!”
  “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陈老师笑著说,“下个月会举行授牌仪式,到时候你们派代表来市里参加,还要准备一个『荷绿染』的工艺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
  掛了电话,苏晚忍不住对著荷塘大喊:“我们的『荷绿染』评上市级非遗了!”
  周围的游客和村民们都愣了一下,隨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老支书拄著拐杖快步走过来,紧紧握住苏晚的手:“晚丫头,是真的吗?咱村的『荷绿染』真的评上非遗了?”
  苏晚用力点头,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是真的!陈老师刚打电话说的,全票通过评审!下个月还要去市里参加授牌仪式!”
  王婶听到消息,激动得捂住了嘴,眼泪也流了下来:“我娘要是知道了,肯定会特別高兴!她一辈子都在做染布,现在咱村的『荷绿染』成了非遗,她的手艺总算传下去了!”
  游客们也纷纷围过来,向苏晚和村民们表示祝贺。“太厉害了!『荷绿染』能评上非遗,实至名归!”“以后我要跟朋友说,我亲手染过非遗手艺的布,太骄傲了!”“下次授牌仪式,我们能不能来观看?想亲眼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苏晚擦了擦眼泪,笑著对大家说:“谢谢大家的祝贺!『荷绿染』能有今天,离不开全村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位喜欢『荷绿染』的朋友的支持。下个月的授牌仪式,我们会邀请大家来参加,还会在村里举办一场『非遗庆功宴』,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文创节的最后,苏晚和村民们、游客们一起在荷塘边合影留念。照片里,大家都笑得格外灿烂,背景是金黄的荷叶、竹编的灯笼和写著“清溪荷韵·荷染文创节”的舞台,每个人的手里都拿著自己做的荷染作品,脸上满是幸福和骄傲。
  傍晚时分,游客们陆续离开,临走时都恋恋不捨,纷纷说下次还要来清溪村,参加授牌仪式,体验更多的荷染活动。苏晚站在村口送別,看著游客们的背影,心里满是温暖。
  回到民宿,村民们聚在客厅里,兴奋地討论著下个月的授牌仪式和庆功宴。老支书说要邀请市里的领导和非遗中心的专家来村里做客,让他们尝尝清溪村的特色菜;王婶说要准备一批最好的“荷绿染”作品,在授牌仪式上展示;周师傅说要编一个最大的竹编屏风,上面嵌著“荷绿染·市级非遗”的字样,放在村口迎接客人;林晓和李萌则说要设计新的文创產品,作为庆功宴的伴手礼,送给来参加的客人。
  苏晚看著大家热闹討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春天回村时的迷茫,到夏天暴雨后的坚持,再到秋天文创节的热闹和非遗申报的成功,清溪村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却也充满了希望。她想起父亲曾经说的话:“咱们村的人,就像荷塘里的荷叶,看著软,实则韧,再大的风雨也压不垮。”现在她终於明白,这份韧劲,不仅来自村民们对土地的热爱,更来自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夜深了,苏晚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著眼前的荷塘。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著银色的光泽,金黄的荷叶在风中轻轻晃动,偶尔有几声蛙鸣传来,格外寧静。她拿出手机,翻看白天文创节的照片和陈老师发来的非遗评审结果通知,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知道,“荷绿染”评上非遗,只是清溪村故事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要把“荷绿染”的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要开发更多有创意的文创產品,要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的荷塘和故事,要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风从荷塘吹过来,带著荷叶的清香,苏晚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她抬头看向天空,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是在为清溪村祝福。她相信,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像守护荷塘一样守护“荷绿染”,清溪村的未来,一定会像秋日的荷塘一样,虽歷经风雨,却依旧充满生机与希望,书写出更精彩的“荷韵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