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巧思备课忙昼夜,荷风迎客启新篇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4 字数:5157
清溪荷韵·第299章 巧思备课忙昼夜,荷风迎客启新篇
暮色彻底漫过清溪村时,荷塘里的蛙鸣渐渐热闹起来,蓝染坊的灯却比往日亮得更久。王婶把最后一把晒乾的蓝草归拢到竹筐里,指尖还沾著细碎的草屑,转头看见苏晚抱著一摞素色布走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上去:“小晚,你这布挑得正好,摸著手感软和,染出来顏色肯定匀。”
苏晚把布放在木桌上,顺手拿起一块之前染坏的手帕翻看:“王婶,我刚才在村里的小卖部问了,他们说下周能进一批细麻绳,到时候扎染用的工具就齐了。对了,许朗说他联繫了镇上的列印店,明天把体验课的流程表和注意事项印出来,咱们到时候贴在坊里显眼的地方。”
“好,好,都想得周到。”王婶笑著点头,目光落在桌角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上面密密麻麻记著她这两天琢磨的教学步骤——从怎么泡蓝靛、调染液,到如何用皮筋扎出不同纹,连“染布时水温要控制在三十度左右”这样的细节都標得清清楚楚。她拿起笔,又在“注意事项”那栏添了一行:“提前准备围裙和手套,避免染液沾到衣服上”。
正说著,周师傅提著一个竹编的小篮子走进来,篮子里装著几根削得光滑的竹条和一团彩绳。“王婶,小晚,你们看看我这小篮子的样品怎么样?”他把篮子放在桌上,伸手捏了捏竹条的弧度,“我琢磨著亲子体验课上,教大家编这种小提篮就行,工序不复杂,编好后还能让孩子用彩绳装饰,这样每个篮子都不一样。”
苏晚拿起小篮子仔细看了看,竹条之间的缝隙均匀,提手处还特意磨成了圆润的弧度,不会硌手:“周师傅,您这手艺没话说!我觉得可以在篮子底部编个小荷叶的图案,既简单又贴合咱们清溪村的特色,孩子们肯定喜欢。”
周师傅眼睛一亮,拍了下手:“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改改样式,爭取多编几个样品出来,到时候让客人有的选。对了,我还跟村里的李叔说了,让他帮忙砍些新鲜的竹子,咱们得多备点材料,万一报名的人多呢。”
几人正聊著,许朗拿著一叠文件走进来,额头上还带著点薄汗。“刚从村委会过来,跟镇上的文旅站通了电话,他们说可以帮咱们把清溪村的体验项目掛到镇上的旅游推荐平台上,还能给咱们派个摄影师,下周来拍点照片和视频,到时候咱们就能在网上宣传了。”他把文件放在桌上,抽出其中一张递给王婶和周师傅,“这是我整理的报名登记表,上面有客人的姓名、联繫方式和想参加的体验项目,咱们到时候按这个登记,也方便统计人数。”
王婶接过登记表看了看,上面还特意留了“特殊需求”一栏,忍不住夸道:“许朗,你考虑得太细致了。要是有客人对蓝草过敏,咱们也能提前准备別的体验项目,別让人家白跑一趟。”
许朗笑了笑:“应该的。对了,陈爷爷那边怎么样了?我下午路过老房区,看见他正带著人清理那栋百年老宅的院子呢。”
“別提了,陈爷爷比咱们还上心。”苏晚想起下午看到的场景,忍不住笑道,“我刚才去送流程表的时候,看见他正给那栋老宅的门框刷桐油,还拿著笔记本给帮忙的村民讲榫卯结构呢。他说要把老宅里的老家具都擦乾净,再摆上几件他年轻时做的木工活,让客人能更直观地感受老手艺。”
几人又商量了一会儿,直到荷塘里的蛙鸣渐渐稀疏,才各自散去。苏晚和许朗沿著荷塘往民宿走,月光洒在荷塘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光,晚风带著荷香吹过来,让人心里格外踏实。
“你说,咱们这体验课能受欢迎吗?”苏晚忽然停下脚步,看著荷塘里的荷叶轻声问道。虽然大家都在忙著准备,但她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毕竟这是清溪村第一次尝试做这样的体验项目。
许朗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目光落在不远处亮著灯的民宿:“放心吧,咱们用心准备,客人肯定能感受到。你看,张婶这两天都在民宿的厨房琢磨菜谱呢,她说要把『农家厨房』的体验项目做好,让客人尝到最地道的清溪村味道。还有村里的其他人,都在忙著打扫卫生、整理院子,大家都盼著能把清溪村的好东西展现给更多人看。”
苏晚顺著他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民宿的厨房还亮著灯,隱约能看见张婶忙碌的身影。她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也是,咱们这么多人一起努力,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清溪村就热闹起来。王婶天不亮就起床了,把蓝染坊里的染缸彻底清洗乾净,又把泡好的蓝靛倒进染缸里,用木棍慢慢搅拌,看著深蓝色的染液在缸里泛起涟漪,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周师傅则带著几个村民在竹编坊门口搭了个遮阳棚,还搬来几张长桌和小板凳,方便客人学习编竹篮。
陈爷爷也没閒著,他提著一个工具箱来到那栋百年老宅,先是仔细检查了门框上的榫卯结构,又拿出砂纸把家具上的灰尘和毛刺打磨乾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主动过来帮忙,有的擦窗户,有的整理院子里的草,不一会儿,老宅就焕然一新。
中午的时候,许朗和苏晚带著列印好的流程表和登记表来到各个体验点,把流程表贴在显眼的地方,又给每个体验点配备了登记表和笔。张婶则在民宿的厨房门口掛了一块“农家厨房体验区”的木牌,还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清单贴在旁边,清单上列著清溪村自產的青菜、土豆、玉米和刚从荷塘里捞出来的莲藕,都是新鲜又地道的农家菜。
下午的时候,村里来了第一批諮询体验课的客人——一对带著孩子的年轻夫妻,他们是从镇上的旅游推荐平台上看到清溪村的体验项目,特意开车过来看看的。许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著他们参观了蓝染坊、竹编坊和老房区,王婶和周师傅还现场演示了扎染和竹编的基本步骤。
“这里的环境真好,空气里都是荷香,而且这些体验项目也很有意义,能让孩子亲手做手工,还能了解传统手艺。”孩子的妈妈看著蓝染坊里晾晒的蓝染布料,忍不住讚嘆道,“我们想报名明天的蓝染体验课和后天的竹编体验课,还想试试『农家厨房』的项目,让孩子亲手做顿农家菜。”
许朗连忙拿出登记表,帮他们登记好信息,又详细介绍了体验课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孩子的爸爸则拿著手机不停地拍照,笑著说:“我要把这里的美景和体验项目发到朋友圈,让我的朋友们也来看看。”
送走这对夫妻后,许朗和苏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悦。“你看,已经有人来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苏晚笑著说,语气里满是欣慰。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清溪村,有的是看到网上的宣传来的,有的是听朋友推荐来的,还有的是路过清溪村,看到村口的体验课告示后临时决定留下来的。蓝染坊里,王婶耐心地教客人们泡染液、扎纹,看著客人们拿著自己染好的手帕和围巾开心地拍照,她的脸上也满是笑容;竹编坊里,周师傅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编竹篮,孩子们的笑声和竹条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老房区里,陈爷爷带著客人们走石板路、看百年老宅,绘声绘色地讲著老房子的故事,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民宿的“农家厨房”里,张婶指导著客人们洗菜、切菜、炒菜,厨房里飘著饭菜的香味,客人们品尝著自己亲手做的农家菜,脸上满是满足。
这天傍晚,许朗和苏晚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看著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村里散步,有的在荷塘边拍照,有的在和村民聊天,还有的在体验点继续做手工。晚风带著荷香吹过来,拂过他们的脸颊,让人心里格外寧静。
“你看,现在的清溪村多热闹啊。”苏晚轻声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蓝染坊,那里还亮著灯,几个客人正在王婶的指导下给染好的布料拆线,“我从来没想过,咱们清溪村能吸引这么多客人来,还能让这么多人喜欢上咱们的传统手艺。”
许朗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道:“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王婶、周师傅、陈爷爷,还有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清溪村的发展尽心尽力。接下来,咱们还要继续完善体验项目,比如在荷塘边加个荷灯製作的体验项目,让客人晚上能放荷灯;再比如和周边的村子合作,推出一条『乡村手作之旅』的路线,让客人能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传统手艺。”
苏晚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啊,我相信咱们清溪村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人循著荷香而来,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夜色渐深,荷塘里的荷灯渐渐亮起,一盏盏荷灯在水面上轻轻飘荡,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客人们站在荷塘边,看著荷灯渐渐远去,脸上满是惊喜和感动。王婶、周师傅、陈爷爷和村里的村民们也来到荷塘边,和客人们一起欣赏著这美丽的夜景,欢声笑语在荷塘上空久久迴荡。
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体验传统手艺,倾听乡村故事,而清溪村也会在这些新的相遇里,变得更加热闹、更加鲜活,书写出更多精彩的篇章。
客人们渐渐散去后,许朗和苏晚还站在荷塘边,看著那些荷灯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会有更多客人来。”许朗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期待。
苏晚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回应:“嗯,咱们一起努力,让清溪村的明天更美好。”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荷塘里的荷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祝福。清溪村的夜晚,寧静而美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王婶就起床了。她来到蓝染坊,先检查了染缸里的染液,又把今天要用的布和工具整理好,等著客人们来上课。周师傅也早早地来到竹编坊,把昨天编好的竹篮样品摆出来,还准备了一些彩色的绳子,让孩子们能装饰自己编的竹篮。
陈爷爷则来到老房区,把昨天没讲完的老房子故事整理了一下,还特意找了几件年轻时做的木工活,摆在老宅的客厅里,让客人能更直观地感受老手艺。张婶也在民宿的厨房里忙碌起来,准备了新鲜的食材,等著客人们来体验“农家厨房”的项目。
不一会儿,村里就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一家人,带著两个孩子,昨天在网上看到清溪村的体验项目后,特意开车过来的。许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著他们参观了各个体验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帮他们报名了蓝染体验课和“农家厨房”的项目。
蓝染坊里,王婶耐心地教孩子们泡染液、扎纹。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把染液溅到了衣服上,但在王婶的指导下,慢慢掌握了技巧,看著自己染好的手帕,孩子们开心得蹦了起来。
“农家厨房”里,张婶指导著孩子们的妈妈洗菜、切菜,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剥蒜、择菜,一家人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几道菜——清炒青菜、土豆丝炒肉、莲藕排骨汤,都是地道的农家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著自己亲手做的饭菜,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中午的时候,村里又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是一群大学生,听说清溪村的体验项目很有意义,特意组织了一次社团活动,来这里体验传统手艺。许朗带著他们参观了老房区,陈爷爷给他们讲了老房子的故事和榫卯结构的知识,大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还向陈爷爷提出各种问题。
下午的时候,大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去了蓝染坊体验扎染,一组去了竹编坊体验竹编。蓝染坊里,王婶教他们如何扎出复杂的纹,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意,扎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染出来的布料也格外漂亮。竹编坊里,周师傅教他们编竹篮,大学生们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笨拙,但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编出的竹篮也像模像样。
傍晚的时候,大学生们还在荷塘边体验了荷灯製作的项目。他们跟著苏晚一起,用彩纸和竹篾製作荷灯,然后在荷灯里放上蜡烛,轻轻放在荷塘里。看著一盏盏荷灯在水面上飘荡,大学生们开心地拍照留念,还纷纷表示,这次清溪村之行让他们收穫满满,不仅体验了传统手艺,还感受到了乡村的寧静和美好。
送走这批大学生后,许朗和苏晚来到村委会,整理今天的报名登记表。看著登记表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他们的脸上满是笑容。“今天又有这么多人来体验,咱们的体验项目越来越受欢迎了。”苏晚笑著说。
许朗点点头:“是啊,而且我刚才收到镇上文旅站的电话,他们说咱们清溪村的体验项目在网上很受欢迎,已经有很多人諮询下个月的报名情况了。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多备点材料,再找几个村民帮忙,別到时候忙不过来。”
“好,我明天就跟王婶、周师傅他们说,让他们多准备点材料。”苏晚说道,“对了,我还想在村里开个小小的手作集市,让客人们能把自己做的手工品拿出来展示,也能让村民们把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和做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卖,这样既能增加客人的体验感,也能给村民们增加点收入。”
许朗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和村里的干部商量一下,找个合適的地方开手作集市。咱们还可以在集市上搞点互动活动,比如手工品评选、有奖问答什么的,让集市更热闹。”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儿,直到夜色渐深,才各自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村里亮著灯的体验点和民宿,听著村民们和客人们的欢声笑语,许朗和苏晚的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清溪村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而他们会继续带著这份初心,把清溪村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把清溪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爱上这个充满荷香和诗意的小村庄。
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溪村的体验项目越来越完善,手作集市也顺利开了起来,吸引了更多客人前来。清溪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客人前来体验。而清溪村的村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穫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荷香的陪伴下,清溪村正以崭新的姿態,迎接每一个前来的客人,书写著属於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