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学堂排练添童趣,客至村前起欢腾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3      字数:4789
  第248章 学堂排练添童趣,客至村前起欢腾
  周先生见孩子们劲头十足,便从书桌上拿起一本泛黄的《三字经》,翻开其中一页,清了清嗓子:“咱们先把《三字经》的歌再唱一遍,记得跟上节奏,把字咬清楚。”说著,他轻轻晃著头,哼起了简单的调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孩子们跟著一起唱,稚嫩的声音在学堂里迴荡。丫丫坐在第一排,小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著书本上的字,唱得格外认真。她昨天刚学会这一段,晚上还在灯下跟著林铁柱念了好几遍,此刻每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苏晚站在门口,看著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这些孩子就像清溪村的幼苗,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许朗走到周先生身边,低声问道:“周先生,《爱莲说》孩子们都背熟了吗?赏荷宴当天,要是能完整背下来,肯定能让客人们眼前一亮。”
  “大部分孩子都背熟了,就是有两个年纪小的,还不太熟练。”周先生指了指坐在最后排的两个小男孩,“不过没关係,还有五天时间,我每天多教他们半个时辰,肯定能背下来。”
  正说著,坐在窗边的一个小男孩突然举起手:“周先生,我能把《爱莲说》编成顺口溜背,这样更好记!”这孩子叫小石头,今年才六岁,脑子却特別灵活,学东西比別的孩子快不少。
  周先生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哦?那你背来听听,让大家也学学。”
  小石头站起身,小手背在身后,大声念道:“水上生莲,中通外直呀;不沾泥和沙,香远人人夸……”他编的顺口溜通俗易懂,还带著孩子特有的俏皮,其他孩子听了,都跟著笑了起来。周先生也忍不住点头:“编得好!这样记確实容易,你教教其他同学,咱们赏荷宴当天,就用这个顺口溜来背。”
  小石头听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立刻转身对著其他孩子,一句一句地教了起来。学堂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更热闹了,连之前有些害羞的孩子,也跟著小声念了起来。苏晚看著这一幕,转头对许朗说:“还是孩子们的想法多,这样一来,节目就更有意思了。”
  许朗笑著点头,目光落在丫丫身上:“丫丫学得真快,刚才唱歌的时候,就属她声音最亮。”
  两人在学堂待了一个时辰,看著孩子们把《三字经》的歌和《爱莲说》的顺口溜练得差不多了,才起身告辞。周先生送他们到门口,再三保证会好好督促孩子们排练,让他们放心。
  离开学堂后,许朗看了看天色,对苏晚说:“现在还早,咱们去池塘边看看吧,张叔说今天要在池塘边搭木桥,方便客人们赏荷。”
  苏晚点点头,两人並肩往池塘走去。刚走到池塘边,就看见十几个村民正在忙活——有的在扛木头,有的在钉钉子,有的在测量尺寸,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张叔是村里的老木匠,此刻正拿著墨斗,在一根木头上弹线,见许朗和苏晚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东家,苏姑娘,你们来啦!这木桥咱们打算搭在池塘中间,两边各留一个出口,客人站在桥上,能把整个池塘的荷都看完。”
  许朗走到池塘边,看著已经搭好的一部分木桥,满意地说:“张叔,辛苦你们了,一定要把桥搭结实,別出什么意外。”
  “放心吧东家!”张叔拍著胸脯保证,“这些木头都是我特意挑的硬木,能承重,我还会在桥两边装栏杆,保证安全。再过两天,这木桥就能搭好了,到时候再铺上木板,洒上些松针,又好看又防滑。”
  苏晚蹲下身,看著池塘里的荷,有的已经完全盛开,粉嫩嫩的瓣像小姑娘的脸颊;有的还是苞,鼓鼓囊囊的,像隨时会炸开一样。她转头对许朗说:“赏荷宴当天,咱们可以在木桥上摆几张桌子,放上茶水和点心,让客人们边赏荷边休息。”
  “这个主意好!”许朗立刻点头,“我这就跟张叔说,让他在木桥两边多留些空间,到时候摆上桌子和凳子。”
  两人在池塘边待了一会儿,又去了客栈后面的厨房。张奶奶正带著两个妇人揉面,准备做荷糕的馅料。案板上摆著新鲜的荷瓣、白和糯米粉,空气中瀰漫著淡淡的荷香。
  “张奶奶,馅料准备得怎么样了?”苏晚走进厨房,拿起一块揉好的麵团,轻轻捏了捏。
  “快好了姑娘!”张奶奶擦了擦额头的汗,“这荷瓣我已经用盐水泡过了,去掉了涩味,再跟白和糯米粉混在一起,做出来的荷糕又香又甜。今天先做二十块样品,你们尝尝味道,要是觉得哪里不好,我再改。”
  许朗拿起一块刚做好的荷糕生胚,上面印著简单的荷纹,看起来精致可爱:“张奶奶的手艺,肯定没问题。对了,赏荷宴当天,除了荷糕和荷酥,还要准备些其他的点心,比如绿豆糕、杏仁酥,再做些咸口的,比如酱肉包、葱油饼,这样客人们能有更多选择。”
  “我知道了东家!”张奶奶点点头,“我已经列好了菜单,明天就去镇上买材料,保证赏荷宴当天,让客人们吃得满意。”
  苏晚和许朗在厨房又聊了一会儿,確认了赏荷宴当天的菜品和点心,才离开厨房。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两人並肩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偶尔有村民路过,笑著跟他们打招呼,问赏荷宴的准备情况。许朗和苏晚一一回应,脸上满是笑容。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赏荷宴就快到了。”苏晚看著路边的稻田,稻穗已经开始泛黄,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了。
  “是啊,忙起来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许朗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捏,“不过看著绣坊、竹编坊越来越好,赏荷宴的准备也越来越顺利,心里特別踏实。”
  两人回到客栈时,晓梅正好从绣坊过来,手里拿著一块刚绣好的帕子。帕子上绣著一朵盛开的荷,旁边还有一只蜻蜓,针脚细密,顏色鲜艷,看起来栩栩如生。
  “苏姑娘,你看我绣的帕子怎么样?”晓梅把帕子递给苏晚,脸上满是期待,“这是我按照京城的绣谱绣的,用了盘金绣和打籽绣,了三天时间才绣好。”
  苏晚接过帕子,仔细看了看,忍不住讚嘆:“晓梅,你绣得真好!这荷的瓣绣得特別饱满,蜻蜓的翅膀也很灵动,比我想像中还要好。赏荷宴当天,咱们可以把这种帕子当礼物送给女客人,肯定很受欢迎。”
  晓梅听了,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明天就带著绣娘们多绣几块,爭取赏荷宴前绣出二十块,够送给重要的客人。”
  “好,辛苦你们了。”苏晚笑著说,“绣坊的工钱,我会多给你们加一些,就当是奖金。”
  晓梅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苏姑娘,咱们都是为了绣坊好,能为赏荷宴出份力,我已经很开心了。”
  送走晓梅后,苏晚把帕子小心地收起来,打算明天拿给许朗看看。许朗此时正在大堂里算帐,桌上摆著厚厚的帐本,他手里拿著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著赏荷宴的开支。
  苏晚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腰:“还在算帐呢?別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许朗停下手里的动作,转过身,把她搂进怀里:“快算完了,就是把买酒、买菜、请戏班子的钱匯总一下,看看有没有超支。还好,一切都在预算之內,等赏荷宴结束,咱们还能赚不少钱。”
  苏晚靠在他怀里,听著他沉稳的心跳声,心里格外安心:“赚不赚钱不重要,只要客人们吃得开心、玩得开心,咱们清溪村的名声能传出去,就够了。”
  许朗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放心吧,肯定能传出去。等赏荷宴结束,咱们就去你老家请媒人,把咱们的婚事定下来。”
  苏晚脸颊一红,轻轻点了点头。两人在大堂里又待了一会儿,许朗算完帐,便和苏晚一起去了西厢房。苏晚拿出晓梅绣的帕子,递给许朗:“你看,晓梅绣的帕子,是不是很好看?咱们赏荷宴当天,把这个当礼物送给女客人怎么样?”
  许朗接过帕子,仔细看了看,忍不住讚嘆:“晓梅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个帕子当礼物正好,既精致又有咱们清溪村的特色。明天我再去镇上买些漂亮的盒子,把帕子装起来,这样更体面。”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赏荷宴的细节,直到张奶奶来喊他们吃晚饭,才起身去了大堂。晚饭很简单,四菜一汤,但两人吃得格外香甜。吃完饭,许朗送苏晚回西厢房,走到门口时,苏晚突然想起一件事:“许朗哥,明天陈掌柜要来看竹编食盒的样品,你別忘了。”
  “放心吧,我记著呢。”许朗笑著说,“明天我一早就去竹编坊,把样品准备好,等陈掌柜来了,好好跟他谈谈,爭取再订些货。”
  苏晚“嗯”了一声,推开门走进屋里。许朗看著她关上门,才转身离开。苏晚靠在门板上,脸上还带著未褪的红晕,她走到桌边,拿起晓梅绣的帕子,轻轻抚摸著上面的荷,心里满是期待——期待赏荷宴的到来,更期待她和许朗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许朗就去了竹编坊。傻柱和几个后生已经把做好的竹编食盒摆在了院子里,一共有五十多个,每个食盒都编得精致美观,上面还刻著简单的纹。许朗仔细检查了一遍,確认没有问题,才让傻柱把食盒搬到客栈的大堂,等著陈掌柜来。
  苏晚则去了绣坊,晓梅和几个绣娘已经开始绣帕子了。见苏晚来了,晓梅连忙起身:“苏姑娘,我们已经绣好五块帕子了,你看看怎么样?”
  苏晚走过去,拿起帕子看了看,满意地说:“很好,跟晓梅你绣的一样好。大家再加把劲,爭取今天绣出十五块,明天就能装盒了。”
  “放心吧苏姑娘!”绣娘们齐声回答,手里的针线更快了。
  苏晚在绣坊待了一会儿,又去了学堂。周先生正带著孩子们排练节目,孩子们唱著《三字经》的歌,背著《爱莲说》的顺口溜,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丫丫看到苏晚来了,眼睛一亮,唱得更认真了。
  苏晚在学堂待了半个时辰,看著孩子们排练得差不多了,才起身离开。刚走到学堂门口,就看见林铁柱提著食盒走了过来,里面装著给丫丫的午饭。
  “苏姑娘,您也在这儿啊!”林铁柱笑著说,“我刚从竹编坊过来,傻柱说陈掌柜今天要来,让我早点来接丫丫,別耽误事。”
  “嗯,陈掌柜今天要来看看竹编食盒的样品。”苏晚笑著说,“丫丫在里面排练节目呢,学得可认真了,你进去看看吧。”
  林铁柱点点头,提著食盒走进了学堂。苏晚看著他的背影,心里替他高兴——自从林铁柱进了竹编坊,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丫丫也越来越活泼,这大概就是日子越过越好的样子吧。
  苏晚回到客栈时,陈掌柜已经到了,正和许朗坐在大堂里喝茶。陈掌柜穿著一身绸缎长袍,手里拿著一个摺扇,看起来气度不凡。见苏晚来了,陈掌柜连忙起身:“苏姑娘,好久不见,越来越漂亮了。”
  “陈掌柜客气了。”苏晚笑著说,“您快坐,我去给您倒杯茶。”
  许朗连忙拦住她:“不用,我已经给陈掌柜倒好了。陈掌柜,咱们先去看看竹编食盒的样品吧。”
  陈掌柜点点头,跟著许朗和苏晚走到院子里。五十多个竹编食盒整齐地摆放在地上,阳光洒在上面,竹条的纹理清晰可见。陈掌柜拿起一个食盒,仔细看了看,又打开盖子闻了闻,满意地说:“许东家,苏姑娘,这食盒编得真好,没有异味,做工也精细,比我上次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好多了。”
  许朗笑著说:“陈掌柜满意就好。这些食盒都是用咱们清溪村的竹子编的,新鲜又结实,您要是觉得好,以后可以多跟咱们订些货。”
  “一定一定!”陈掌柜连忙点头,“我这次来,本来是想看看样品,要是没问题,就把剩下的五十多个食盒订了。现在看来,不仅要订剩下的,还要多订一百个,我店里的客人肯定喜欢。”
  许朗和苏晚听了,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笑容。许朗连忙说:“多谢陈掌柜!剩下的五十多个食盒,五天后就能做好,您要是著急,我让傻柱他们加加班,三天就能做好。”
  “不用著急,五天后正好。”陈掌柜说,“到时候我让伙计来取,顺便把钱给你们带来。对了,赏荷宴当天,我肯定会来,到时候再跟你们好好聊聊合作的事。”
  送走陈掌柜后,许朗兴奋地抱住苏晚:“太好了!陈掌柜又多订了一百个食盒,咱们竹编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苏晚笑著说:“都是你和傻柱他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把竹编坊做起来,也不会有这么多订单。”
  两人在院子里又聊了一会儿,许朗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我昨天去镇上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一家布庄在卖好看的布料,顏色特別鲜艷,適合做赏荷宴当天用的桌布。我今天下午再去一趟,买些布料回来,让绣娘们在桌布上绣些荷纹,这样桌子看起来更漂亮。”
  “好啊!”苏晚点头,“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看看有没有好看的丝线,绣坊的丝线快用完了。”
  下午申时,许朗和苏晚坐著马车去了镇上。镇上比平时热闹了不少,街上挤满了人,有的在买东西,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看杂耍。许朗把马车停在布庄门口,两人走进布庄。布庄里的布料琳琅满目,顏色各异,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还有粉色的,看得人眼繚乱。
  苏晚走到一匹粉色的布料前,伸手摸了摸,布料柔软光滑,上面还印著淡淡的荷纹,正好適合做桌布。她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