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晨光暖院融新客,巧手匠心绘锦程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3      字数:4780
  第245章 晨光暖院融新客,巧手匠心绘锦程
  天刚蒙蒙亮,清溪村的薄雾还没散尽,客栈后院就传来了轻轻的扫地声。阿福握著竹扫帚,仔细清扫著青砖路上的落叶,偶尔抬头望向柴房的方向,想起昨晚那个晕倒的中年男子和哭唧唧的小女孩丫丫,心里还带著几分惦记。
  “阿福,早啊。”苏晚提著食盒从厨房走出来,身上还带著淡淡的面香。食盒里放著两碗热粥、一碟咸菜和两个白面馒头,是特意给男子和丫丫准备的。
  “苏姑娘早!”阿福停下手里的活,挠了挠头,“您这是给柴房那父女俩送吃的?”
  “嗯,周先生说他需要多补充些营养,张奶奶特意熬了小米粥,还加了点红。”苏晚掀开食盒盖,热气裹著甜香飘出来,“你扫完地也去吃早饭吧,今天还要去镇上给周先生抓药,顺便把张奶奶要的荷酥材料买回来。”
  “好嘞!”阿福应了一声,手里的扫帚挥得更麻利了。
  苏晚提著食盒走到柴房门口,轻轻推开门。阳光透过柴房顶上的小窗,在稻草上洒下一片细碎的光斑。男子靠在墙角,脸色比昨晚好了不少,正低头听丫丫说著什么,看到苏晚进来,连忙想撑著身子坐起来。
  “您別起来,好好躺著就行。”苏晚快步走过去,把食盒放在旁边的矮凳上,“我给您和丫丫带了早饭,快趁热吃吧。”
  “多谢姑娘,多谢许东家……”男子声音还有些沙哑,眼里满是感激,“昨晚要是没有你们,我和丫丫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您別客气,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苏晚把粥碗递给丫丫,又给男子端了一碗,“您先喝点粥垫垫肚子,等会儿阿福去镇上抓药,喝了药好好休息几天,很快就能好起来。”
  丫丫捧著粥碗,小口小口地喝著,甜丝丝的小米粥滑进肚子里,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男子看著女儿满足的样子,眼眶微微发红,端起粥碗慢慢喝了起来,温热的粥水顺著喉咙往下滑,驱散了身体里的寒意,也暖了他的心。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苏晚坐在旁边的稻草上,轻声问起男子的情况。原来男子叫林铁柱,是邻村的农户,去年家乡闹了水灾,田地都被淹了,妻子也在水灾中没了,他只好带著丫丫四处奔波,想找个能餬口的活计,没想到走到清溪村就撑不住晕了过去。
  “您要是不嫌弃,等病好了,就在我们村留下来吧。”苏晚听完,心里更不是滋味,“我们村的竹编坊和绣坊都缺人手,您要是愿意,去竹编坊跟著学竹编,虽然刚开始赚的不多,但好歹能有个安稳的住处,丫丫也能在村里的学堂跟著读书。”
  林铁柱愣了一下,隨即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姑娘,您说的是真的?我……我没学过竹编,怕做不好啊。”
  “没关係,傻柱他们刚开始也不会,都是慢慢学的。”苏晚笑著说,“傻柱人老实,手艺也好,您跟著他学,肯定能学会。丫丫要是想去学堂,我跟周先生说一声,让她跟著村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不用交学费。”
  “谢谢姑娘!谢谢姑娘!”林铁柱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连忙挣扎著要给苏晚磕头,被苏晚连忙拦住了。
  “您快別这样,都是应该的。”苏晚扶起他,“您先好好休息,等许朗哥来了,再跟他商量具体的事。”
  正说著,许朗推门走了进来,手里拿著一件乾净的旧衣裳。“林大哥,感觉怎么样?”许朗把衣裳递给林铁柱,“这是我以前穿的衣裳,您要是不嫌弃,就先换上,你原来的衣裳我让阿福拿去洗了。”
  林铁柱接过衣裳,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地道谢。许朗又跟他说了让他留在竹编坊的事,林铁柱连忙答应下来,说以后一定好好干活,报答许朗和苏晚的恩情。
  许朗和苏晚离开柴房,刚走到大堂,就看到晓梅领著小兰来了。小兰手里拿著一个绣绷,脸上带著几分紧张,还有几分期待。
  “东家,苏姑娘,你们看,这是小兰昨天跟著我学绣的凤凰羽毛。”晓梅把绣绷递过来,语气里带著几分意外,“没想到这丫头学得还挺快,针脚比我预想中整齐多了。”
  许朗接过绣绷,仔细看了看。绣绷上是一小块凤凰的羽翼,金红色的丝线层层叠叠,虽然不如晓梅绣得那般精致,却也有模有样,尤其是羽毛的渐变光泽,处理得很到位。
  “不错,小兰很有天赋。”许朗笑著看向小兰,“继续加油,跟著晓梅好好学,以后肯定能成为绣坊的好手。”
  小兰听到夸奖,脸颊微红,用力点点头:“谢谢东家,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晓梅也笑著说:“东家,既然小兰学得这么快,我打算让她试著绣屏风上不太显眼的部分,比如凤凰的尾羽边缘,这样既能让她多练习,也不会影响屏风的整体效果。”
  “好,就按你说的办。”许朗点点头,“瑞祥斋的订单还有二十天交货,你们要是觉得时间紧,就跟我说,我再从村里找几个心灵手巧的妇人,跟著你们学,多个人手也能快些。”
  “不用了东家,我们现在有十二个人,只要每天多绣两个时辰,肯定能按时交货。”晓梅自信地说,“而且小兰学起来快,说不定还能帮上不少忙呢。”
  许朗点点头,又叮嘱了她们几句注意休息,別累坏了眼睛,才让她们回绣坊去了。
  刚送走晓梅和小兰,仇先生就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手里拿著一张画纸:“许东家,苏姑娘,你们看我设计的赏荷宴布置图!”
  许朗和苏晚凑过去一看,画纸上画著荷池的布局:池塘边摆著二十张石桌石凳,每张石桌上都放著一个青瓷茶杯和一个小点心碟;池塘中央的小亭子里掛著两盏荷灯,亭子周围的水面上漂浮著十几个小莲灯;池塘边的柳树下掛著十个大灯笼,每个灯笼上都绣著不同的荷图案,有含苞待放的,有盛开的,还有带著露珠的,栩栩如生。
  “仇先生,您这设计得也太精致了!”苏晚忍不住讚嘆道,“尤其是水面上的莲灯,到了晚上肯定特別好看。”
  “那是自然!”仇先生得意地说,“我还打算在池塘边种些薄荷和艾草,薄荷能驱蚊,艾草能辟邪,而且气味清新,还能衬托荷的香气。对了,我昨天跟村里的妇人说了,让她们编些荷形状的竹篮,到时候用来装点心和礼物,既好看又实用,还能宣传咱们的竹编手艺。”
  “这个主意好!”许朗眼前一亮,“仇先生,您想得太周到了。竹篮的事,我让傻柱他们多编些,不仅赏荷宴上用,还能卖给来游玩的客人,又是一笔收入。”
  仇先生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有,沈公子说要带京城的王掌柜来,王掌柜是做绸缎生意的,咱们到时候可以跟他聊聊,看看能不能把咱们的绣品卖到京城去。要是能跟王掌柜合作,咱们清溪村的绣品就出名了!”
  “没错!”许朗心里也很期待,“到时候就麻烦仇先生多跟沈公子和王掌柜聊聊,介绍介绍咱们村的绣品和竹编。还有那些文人墨客,您也多跟他们走动走动,请他们多写几首诗,宣传宣传咱们的荷池。”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仇先生拍著胸脯应下,又兴致勃勃地跟许朗和苏晚聊起了赏荷宴的细节,比如该准备哪些点心、该请哪个戏班来唱戏,说得头头是道。
  聊完赏荷宴的事,许朗想起昨天陈掌柜订的竹编食盒,就跟苏晚一起去了竹编坊。刚走到竹编坊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傻柱和几个后生正坐在院子里编食盒,林铁柱居然也在其中,手里拿著一根竹条,跟著傻柱学编竹纹,丫丫则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拿著一根小竹条,有模有样地学著编小篮子。
  “林大哥,你怎么起来了?不多休息会儿?”许朗走过去,有些惊讶地问道。
  林铁柱连忙放下手里的竹条,站起身:“东家,我感觉好多了,躺著也不舒服,就想来跟傻柱兄弟学学竹编,早点熟悉熟悉,以后好干活。”
  傻柱也笑著说:“东家,林大哥学得可快了,刚才我教他编回字纹,他学了两遍就会了!”
  许朗看著林铁柱手里的竹条,上面的回字纹虽然还不够规整,但已经有了雏形,心里很是欣慰:“林大哥,你要是觉得累了,就赶紧休息,別勉强自己。学竹编不急,慢慢来。”
  “不累不累,我感觉浑身都有劲儿!”林铁柱笑著说,眼里满是干劲,“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我肯定要好好学,不能辜负东家的好意。”
  丫丫也举起手里的小竹条,笑著说:“大哥哥,你看我编的小篮子,虽然还没编好,但傻柱叔叔说我编得好看!”
  许朗接过丫丫手里的小竹条,上面歪歪扭扭地编著几圈竹纹,確实像个小篮子的样子。他摸了摸丫丫的头:“丫丫真厉害,以后肯定能编出最好看的竹篮。”
  丫丫听到夸奖,笑得更开心了,又低下头认真地编了起来。
  许朗和苏晚在竹编坊待了一会儿,看著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干劲。离开竹编坊,他们又去了绣坊。绣坊里很安静,只有针线穿过绸缎的细微声响。晓梅正坐在窗边,专注地绣著凤凰屏风的头部,金色的丝线在她手里上下翻飞,凤凰的眼睛渐渐变得灵动起来。小兰则坐在晓梅旁边,小心翼翼地绣著凤凰的尾羽边缘,时不时抬头看向晓梅,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小声请教,晓梅也耐心地指导著她。
  其他绣娘也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著,有的绣帕子,有的绣屏风的边角,每个人都很专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给她们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看起来格外温馨。
  “晓梅,辛苦你们了。”苏晚走过去,给晓梅递了一杯凉茶,“要是眼睛累了,就歇会儿,別伤了眼睛。”
  晓梅接过凉茶,喝了一口,笑著说:“谢谢苏姑娘,我们不累。现在订单多,大家都想早点把活干完,好让东家放心。”
  许朗看著桌上已经绣好的十扇凤凰屏风,每一扇都精美绝伦,心里很是感动:“大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有你们在,我很放心。等这批订单交货了,我给大家都涨工钱,再放几天假,让大家好好歇歇。”
  绣娘们听到这话,都高兴地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小兰更是激动地说:“谢谢东家!我们一定会更努力的!”
  许朗和苏晚在绣坊待了一会儿,又去了村里的学堂。周先生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丫丫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她正拿著小本子,认真地跟著周先生读字,小脸上满是认真。
  周先生看到许朗和苏晚来了,连忙让孩子们自习,走了出来:“许东家,苏姑娘,你们怎么来了?”
  “周先生,我们来看看丫丫,她在学堂还习惯吗?”苏晚轻声问道,怕打扰到孩子们学习。
  “习惯,丫丫这孩子很聪明,学东西很快,跟其他孩子也相处得很好。”周先生笑著说,“刚才我教她认『荷』字,她一下子就记住了,还说要画荷给我看呢。”
  许朗和苏晚听到这话,心里很是欣慰。他们又跟周先生聊了几句,叮嘱他多照顾丫丫,才离开了学堂。
  回到客栈,已经快到正午了。张奶奶正带著几个妇人在厨房里忙碌,准备午饭。厨房里飘著阵阵香味,有红烧肉的香味,有醋鱼的香味,还有荷酥的香味。
  “张奶奶,您做的荷酥好了吗?我们能尝尝吗?”苏晚走进厨房,笑著问道。
  张奶奶从烤箱里拿出一盘荷酥,金黄色的酥皮层层叠叠,像一朵盛开的荷,刚出炉的荷酥还冒著热气,散发著淡淡的荷香。
  “刚做好,你们尝尝。”张奶奶拿起一个荷酥,递给苏晚。
  苏晚咬了一口,酥皮酥脆,里面的荷馅甜而不腻,还带著淡淡的荷清香,好吃得让她眼睛都亮了:“张奶奶,您这荷酥也太好吃了!比镇上点心铺卖的还好吃!”
  许朗也拿起一个尝了尝,点点头:“確实好吃,张奶奶,赏荷宴的时候就做这个荷酥,肯定能得到客人们的喜欢。对了,您再多做些,到时候装在竹编荷篮里,卖给来游玩的客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好嘞!”张奶奶高兴地答应下来,“我这就跟妇人们说,让她们多做些,不仅做荷酥,还做些荷糕、荷粥,让客人们尝尝咱们清溪村的荷味。”
  正说著,阿福从镇上回来了,手里提著药包和一大袋材料。“东家,苏姑娘,药我抓回来了,张奶奶要的材料也买回来了,还有,镇上的王记点心铺掌柜的听说咱们要做荷酥,还问能不能跟咱们进些货呢!”
  “哦?王掌柜要跟咱们进货?”许朗眼前一亮,“阿福,你跟他说,等咱们赏荷宴过后,就给他送些样品过去,要是他觉得好,咱们再谈合作的事。”
  “好嘞!我已经跟他说了,他还说要是样品好,以后就长期跟咱们合作呢!”阿福笑著说。
  许朗和苏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悦。没想到一个荷酥,还能带来新的合作机会,看来清溪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午饭过后,许朗去柴房看了林铁柱,给他送了药,又跟他聊了聊竹编坊的事,让他明天再正式去竹编坊干活,今天先好好休息。林铁柱感激地答应下来,说以后一定好好干活,不辜负许朗的信任。
  苏晚则留在大堂里,整理上午的订单帐本。刚整理完,就看到一个穿著绸缎衣裳的中年男子走进来,身后跟著两个隨从。男子看起来气度不凡,眼神锐利,四处打量著大堂里的凤凰屏风和荷,嘴角带著几分挑剔。
  “请问,这里是许朗许东家的客栈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