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雪夜商谋,新路初定启新程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22 09:03 字数:5410
第237章 雪夜商谋,新路初定启新程
清溪村的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推开客栈大门时,天地间已是一片素白。檐角垂著的冰棱晶莹剔透,阳光一照便折射出细碎的光,落在门前扫出的青石板小径上,倒让这冬日的清晨多了几分灵动。
许朗裹紧了身上的水绿色袍——这是苏晚上个月刚做好的,里子填了新弹的,外层用的还是云锦缎,虽厚却不笨重。他踩著积雪往码头走,脚下的雪“咯吱咯吱”响,远处的清溪河结了层薄冰,岸边的芦苇丛裹著雪,像极了苏晚绣品里的冬日景致。
刚走到码头,就看见建业正带著两个后生在扫雪。建业穿著件深蓝色的短打,头上裹著巾,额角还冒著汗,手里的竹扫帚在雪地里扫出一道乾净的痕跡。“许朗哥,你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不在客栈暖和著。”建业看见他,停下手里的活计喊道。
“过来看看码头的情况,”许朗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河边的铁桩上——这是上个月跟镇上铁匠铺订的,一共十根,牢牢钉在河里,“雪下得这么大,得把铁桩周围的雪扫乾净,免得客商来的时候滑倒。”
后生阿牛放下扫帚,搓了搓冻红的手:“许朗哥放心,我们已经扫了大半了,等会儿再把草蓆铺在铁桩旁边,保证安全。对了,昨天下午兰州商號的周鏢师派人送了封信,说他们的鏢队后天就到,还带了些西北的皮毛,想跟咱换些绣品和竹编。”
许朗心里一喜,这还是第一次有西北的客商主动来换货。“信呢?给我看看。”他接过阿牛递来的信,信封是用牛皮纸做的,上面还带著淡淡的墨香。信里写得简单,周武说鏢队这次要往江南走,特意绕路来清溪村,想多带些清溪村的货,还问能不能订一批竹编的马具,说西北的马帮用得上。
“竹编马具?”建业凑过来看了眼信,眉头微微皱起,“我之前没编过这个,不知道能不能成。马具得结实,还得贴合马的身子,要是编不好,容易磨伤马。”
“可以试试,”许朗把信折好放进怀里,“周鏢师既然开口,肯定是相信咱的手艺。你先找些结实的竹篾,编个小的样品,等他来了让他看看。要是行,咱再批量做;要是不行,再想別的办法。”
建业点点头:“行,我今天就试试。对了,许朗哥,你之前说要修通往镇上的路,我跟村里的后生们商量了,等过了年,天气暖和些,我们就动手。镇上的李铁匠说,到时候可以帮我们打些修路用的工具,还能让他的徒弟来帮忙。”
许朗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好了!有你们帮忙,这条路肯定能儘快修好。路通了,客商来的时候更方便,村里的货也能更快运出去,到时候大家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两人正说著,就看见苏晚提著个竹篮从村里走来。竹篮上盖著块布,里面冒著淡淡的热气。“许朗哥,建业哥,你们快歇歇,喝碗姜枣膏暖暖身子。”苏晚走到两人身边,掀开布,里面是三个粗瓷碗,碗里的姜枣膏泛著深褐色,甜香混著姜的辛辣,瞬间驱散了几分寒意。
许朗接过碗,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胃里,舒服得忍不住嘆了口气:“还是张奶奶熬的姜枣膏好喝,这么冷的天,喝一碗浑身都暖和了。”
苏晚笑著说:“张奶奶说,今天雪大,怕你们在外面冻著,特意让我多熬了些送来。对了,晓梅刚才来说,苏州的王掌柜派人送了批新的云锦缎,已经到村口了,让你们去看看。”
“这么快?”许朗有些惊讶,上次跟王掌柜约定的是下个月送货,没想到提前了,“我这就去村口看看。建业,你先在这儿忙著,我去去就回。”
许朗跟著苏晚往村口走,路上遇到几个早起扫雪的村民,大家都笑著跟他们打招呼。“许东家,苏姑娘,早啊!”村头的李大爷扛著扫帚,脸上满是笑容,“昨天我家小子从镇上回来,说咱清溪村的绣品在镇上卖得可好了,好多姑娘都抢著买呢!”
“托李大爷的福,”许朗笑著回应,“往后村里的货会越来越多,大家要是有想做的,都可以来跟我说。”
李大爷笑得更开心了:“好!好!我家老婆子手巧,会做些针线活,等过了年,就让她去绣坊帮忙!”
走到村口,就看见两辆马车停在那里,马车上堆满了用布包裹的货物,旁边站著两个穿著绸缎衣裳的伙计,正搓著手取暖。“请问是许东家吗?”其中一个伙计看见许朗,连忙上前拱手行礼,“我们是苏州绸缎庄的,王掌柜让我们送新到的云锦缎来,一共三百匹,比之前约定的多了一百匹。”
许朗连忙道谢,让村里的后生帮忙把货物卸下来,运到客栈的仓库里。打开布,里面的云锦缎色彩鲜亮,有石榴红、天青色、月白色,还有几匹罕见的孔雀蓝,上面绣著的缠枝莲、双飞燕等纹样,针脚细密,格外好看。
“王掌柜真是有心了,”苏晚拿起一匹孔雀蓝的云锦,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纹样,“这顏色真好看,用来绣《清溪冬雪图》肯定合適。等过几天有空,我就试著绣一幅,掛在客栈的大堂里,让客人也看看咱清溪村的冬景。”
许朗点点头,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不如让绣娘们多绣几幅四季图,每个季节掛一幅,这样客人每次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另外,再绣些小的绣品,比如帕子、荷包,用这些新的云锦缎做底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苏晚笑著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晓梅和春桃已经在跟绣娘们商量了,等这批云锦缎整理好,就开始做新的绣品。对了,周先生刚才来说,他想在学堂里开一门算术课,教孩子们算帐,说往后村里做生意的人多了,会算帐肯定有用。”
“这个主意好!”许朗高兴地说,“周先生有学问,教孩子们最合適。我这就去跟周先生说,让他儘快开课,学堂里需要什么,儘管跟我提。”
两人正忙著整理云锦缎,就看见沈文轩骑著马从镇上赶来。马身上落满了雪,沈文轩裹著件貂皮大衣,脸上带著几分急切:“许朗兄!不好了!刚才在镇上听说,江南那边下了大雪,好多道路都被封了,苏州到这里的商船可能要晚几天才能到。”
许朗心里一沉,江南的商船要是晚到,不仅会影响货的运输,还可能耽误跟苏州客商的合作。“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通?”他连忙问道。
沈文轩翻身下马,拍了拍身上的雪:“镇上的货郎说,最少得等三四天,雪停了才能清理道路。不过大家也別太担心,我已经让伙计去江南那边打听了,一有消息就会回来报信。另外,我还带了个好消息,兰州商號的周鏢师,这次不仅带了皮毛,还带了个西北的商人,据说那人手里有批上好的玉石,想跟咱换些绣品和竹编。”
“玉石?”许朗有些意外,西北的玉石很有名,要是能跟这位商人合作,清溪村的货说不定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太好了!等周鏢师来了,我们一定要好好跟他谈谈。”
沈文轩笑著说:“我就知道你会感兴趣。对了,我还在镇上买了些年货,已经让伙计送回村里了,有、有肉,还有些布料,让大家过个好年。”
许朗感激地说:“沈兄,真是太谢谢你了。每次有事儿,你都这么帮著咱清溪村。”
“跟我还客气什么,”沈文轩拍了拍他的肩膀,“咱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再说,清溪村发展好了,我也能跟著沾光。对了,晚上我想在客栈摆桌酒,跟你和仇先生商量下修路的事情,再聊聊明年跟西北客商合作的计划,你看怎么样?”
“好啊!”许朗连忙答应,“我这就去跟仇先生说,让他晚上也来。再让张奶奶做些好吃的,咱们好好聊聊。”
下午的时候,雪渐渐停了。村里的后生们都拿著扫帚出来扫雪,把村里的小路和客栈周围的积雪都扫得乾乾净净。绣坊里,晓梅和春桃正带著绣娘们整理新到的云锦缎,大家拿著布料在身上比量著,討论著要绣什么样的纹样。
“我觉得这孔雀蓝的云锦,绣只凤凰肯定好看,”春桃拿著布料,眼睛亮晶晶的,“凤凰的羽毛用孔雀毛绣线,在阳光下肯定会泛光,比苏州的绣品还好看。”
晓梅笑著说:“春桃的想法真好!不过凤凰太难绣了,得先画好图样,再慢慢绣。我们可以先绣些简单的,比如清溪河里的鱼、岸边的桃,等熟练了再绣复杂的。”
绣娘们都纷纷点头,开始分工合作,有的画图样,有的准备绣线,有的整理布料,绣坊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竹编坊里,建业正忙著编竹编马具的样品。他找了些最结实的竹篾,先用热水泡软,然后小心翼翼地编出一个马嚼子的形状。傻柱在旁边帮忙,递竹篾、剪线头,忙得不亦乐乎。“建业哥,你编的这个马嚼子真好看,”傻柱看著手里的样品,忍不住讚嘆,“比我在镇上看到的木走马嚼子还精致,周鏢师肯定会喜欢。”
建业笑了笑,继续手里的活计:“好看没用,得结实才行。等编好了,我找村里的老马头试试,看看合不合適。要是磨马,还得改。”
傍晚时分,客栈的大堂里已经摆好了桌子。张奶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清溪河的冻鱼、后山的野兔肉、刚燉好的羊肉汤,还有糯米糕和姜枣膏,香气飘满了整个大堂。
仇先生早早地就来了,他穿著件青色的袍,手里拿著一捲图纸,是客栈扩建的设计图。“许朗,你看这图纸,”仇先生把图纸铺在桌子上,“客栈现在的房间不够用,我想在后面再盖几间,还得加个厨房和储物间。另外,大堂里的柜檯可以再扩大些,方便客人登记住宿和购买绣品。”
许朗凑过去看图纸,上面画得很详细,房间的布局、门窗的位置都標得清清楚楚。“太好了!”许朗高兴地说,“就按仇先生的意思来,过完年就动工。需要多少工匠和材料,我这就去准备。”
沈文轩也来了,他还带来了一瓶江南的好酒。“这是苏州最好的黄酒,冬天喝最暖身子,”沈文轩把酒瓶放在桌子上,“我们今天边喝边聊,好好商量下明年的计划。”
几人坐下,倒上黄酒,开始聊起来。仇先生先说起了修路的事情:“通往镇上的路,得先把路线定好。我看从村头的老槐树下出发,经过清溪河的小桥,再往东南走,就能到镇上。这条路比较平坦,修起来也方便。另外,路上需要建两座小桥,一座过清溪河的支流,一座过村后的小溪,这样下雨天也不用担心路滑。”
许朗点点头:“路线就按仇先生说的来。建桥需要的木材和石头,我去跟镇上的石匠铺和木匠铺商量,让他们儘快准备。村里的后生们都愿意帮忙,到时候再请些工匠,应该能很快修好。”
沈文轩喝了口黄酒,放下酒杯说:“修路的钱,我可以出一部分。另外,我还能帮你们联繫江南的商人,让他们多来清溪村进货。等路修好了,我想组织一支商队,专门往返於清溪村和江南之间,把清溪村的货卖到江南,再把江南的货运到这里。”
许朗感激地说:“沈兄,真是太谢谢你了。有你的帮忙,咱清溪村肯定能发展得更快。”
仇先生笑著说:“沈公子真是热心肠。不过,修路的时候也得注意安全,不能让大家受伤。另外,路修好了之后,得派几个人维护,免得下雨天路被冲坏。”
几人又聊起了跟西北客商合作的事情。沈文轩说:“周鏢师带来的那个西北商人,姓马,是兰州最大的皮毛商。他手里的玉石都是上好的和田玉,要是能跟他合作,我们可以用绣品和竹编换玉石,再把玉石卖给江南的珠宝商,肯定能赚不少钱。”
许朗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不过,我们对玉石不太了解,不知道怎么定价。到时候还得请沈兄帮忙看看,別吃亏了。”
沈文轩笑著说:“放心吧,我在江南认识几个珠宝商,对玉石很了解。等马商人来了,我帮你们看看玉石的品质,再跟他谈价钱。另外,我还可以跟江南的珠宝商联繫,让他们来清溪村收购玉石,这样我们就不用愁销路了。”
几人越聊越投机,从修路到合作,从客栈扩建到村里的发展,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外面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桌子上的图纸和酒杯上,格外温馨。
第二天一早,周鏢师的鏢队就到了。鏢队一共有十多匹马,每匹马上都驮著沉甸甸的货物,有皮毛、有玉石,还有些西北的特產。周武穿著件黑色的皮袍,骑在最前面的马上,看见许朗,连忙翻身下马:“许东家,好久不见!”
许朗连忙上前迎接:“周鏢师一路辛苦!快进客栈暖和暖和,张奶奶已经准备好了姜枣膏和羊肉汤。”
周武笑著说:“还是许东家周到。这次我带来了个朋友,马商人,他听说清溪村的绣品和竹编很有名,特意跟我来看看。”
许朗看向周武身后的男人,他穿著件棕色的皮袍,脸上留著络腮鬍,眼神很锐利。“马商人,欢迎来到清溪村!”许朗拱手行礼。
马商人也拱了拱手,操著一口略带西北口音的汉语说:“许东家客气了。我早就听说清溪村的手艺好,这次特意来看看,要是真像传说中那么好,我愿意跟许东家长期合作。”
许朗把两人请进客栈,让伙计端来姜枣膏和羊肉汤。周武喝了口羊肉汤,忍不住赞道:“这羊肉汤真鲜!比我们西北的羊肉汤还多几分清甜。”
马商人也喝了口,点点头:“確实不错。许东家,我们还是先谈谈合作的事情吧。我这次带来了五十斤和田玉,还有一百张狐皮,想跟你换些绣品和竹编。另外,我还想订一批竹编马具,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
许朗连忙让建业把竹编马具的样品拿过来。马商人拿起样品,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掰了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竹编马具很结实,做工也精细,比我们西北用的木走马具还好。我订两百套,下个月来取。”
建业心里一喜,连忙说:“马商人放心,我们肯定会按时做好,保证质量。”
许朗又让晓梅把新做好的绣品拿过来,有帕子、荷包、还有几幅小的绣画。马商人拿起一幅绣著清溪春景的帕子,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纹样,讚嘆道:“这绣工真精细,比江南的绣品还好看。我要两百条帕子、一百个荷包,还有十幅绣画,跟你换五十斤和田玉和五十张狐皮,你看怎么样?”
许朗看向沈文轩,沈文轩悄悄对他点了点头,示意这个价钱很合理。“好!就按马商人说的来!”许朗连忙答应。
周武也笑著说:“我也订一百套竹编马具,还有五十条帕子,用五十张狐皮换。另外,我还想跟你订一批黄桃罐头,我们鏢队的人都喜欢吃。”
许朗一一应下,跟两人签订了合作协议。送走他们后,许朗心里格外高兴,这是清溪村第一次跟西北的客商合作,也是第一次用绣品和竹编换玉石,这意味著清溪村的货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的人都忙著准备年货。绣娘们赶製新的绣品,竹编坊的后生们忙著编竹编马具,张奶奶则带著几个老婆子熬姜枣膏、做糯米糕,客栈里也掛满了红灯笼,到处都洋溢著过年的气氛。
除夕那天,清溪村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