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李承乾:世人皆醉我独醒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22 08:20      字数:2250
  李泰起身行礼,道:“父皇允许儿臣置文学馆,准儿臣引召学士。儿臣有感父皇恩典,昨日苦思良久,决心於文学馆中修撰《括地誌》一书。”
  “此书分述天下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神话传说、重大歷史事件……”
  接下来,李泰神采飞扬的將他想要修撰的《括地誌》详细的诉说了一遍,听得李世民激动不已,群臣更是连连喝彩。
  最后,在群臣的请奏下,李世民当即拍板。
  “此书若著成,当记你一大功,朕准了。”
  “谢父皇,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李泰谢恩行礼之后,缓缓坐下,朝著对面的李承乾,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李承乾对李泰要修撰《括地誌》也大为震惊,此书一旦著成,李泰的名望必將得到极大的提升。
  好在他有诗会这一杀手鐧,否则面对咄咄逼人的李泰,当真是寢食难安。
  於是,在李泰的注视下,李承乾心中冷笑一声,从容起身,道:“父皇,临近清明,儿臣想以东宫的名义,举办我大唐第一届清明诗会。”
  “为保证诗会的公正性,儿臣斗胆请父皇掛名诗会主审。”
  “另请朝中几位大臣,担任评审。”
  “以此诗会,一来为那些无法归乡扫墓的游子带来慰藉,二来彰显我华夏薪火相传,盛唐风采远迈汉隋。”
  李承乾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內寂静无声。
  不少大臣面面相覷,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非同寻常的深意。
  大唐第一届清明诗会。
  诗会就诗会,还冠於大唐二字。
  朝堂中不少老狐狸,一瞬间就明白这里面的含义,察觉到了李承乾心中的图谋。
  这分明是要和李泰打擂台啊。
  文学馆之事,儼然已经让两兄弟势同水火了。
  龙椅上,李世民眸光转动。
  电闪之间,也明白了李承乾的目的。
  他也是现在才恍然大悟,昨日答应李泰置文学馆,竟然会给李承乾带来这么大的压力。
  以至於第二日,就是提出了清明诗会,摆明了要与李泰竞爭。
  可兄弟俩互相竞爭,並非他的本意啊。
  “诗会主审,此事朕允了。”
  在李承乾的炯炯目光注视下,李世民答应了。
  他知道要是不答应,父子之间必然要心生嫌隙。
  毕竟文学馆这件事,的確是他对不起李承乾这个太子。
  “谢父皇。”
  李承乾谢完恩,神情自若的坐了下去。
  表面上他虽然一副不在意文学馆的事,可心中却始终有一根刺。
  若是没有昨天李长青出的主意,面对李泰的来势汹汹,他绝对要落入下风。
  尤其是今日李泰还要修撰《括地誌》,届时此书一成,人人称颂魏王李泰,置他这个太子於何地?
  朝堂之上,百官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站出来反对。
  皇家举办诗会,虽然少有,但也不是什么坏事。
  就是天子担任主审,有些过於夸张。
  今天的朝会,由李泰和李承乾开了个头,之后商议的朝政事务,倒是显得有些清汤寡水。
  一个时辰之后,朝会结束。
  待群臣一一离开,李泰走到李承乾前方,笑呵呵的说道:
  “大哥倒是好手段,但想要用区区诗会提高名声,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这些年,李泰也经常举办各种文会诗会。
  在他看来,李承乾不过是仿照他而已,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是不是拾人牙慧,青雀就拭目以待吧。”
  李承乾瞥了李泰一眼,面无表情的与他擦肩而过。
  李泰看著李承乾离去的背影,不以为意的一笑。
  靠这种手段,可远远比不上他。
  ……
  东宫。
  从朝会上回来的李承乾,心情十分畅快。
  不只是李泰,还有文武百官,甚至是他的父皇,今天所有人都看走眼了。
  眾人都以为他举办诗会是在置气。
  却没有人知道诗会背后的目的。
  等到他宣布將会从诗会参与人员当中册封明德殿十八学士的消息传出去,所有人都会明白,太子终究是太子!
  此时的李承乾,隱隱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暗爽。
  那些人,只以为他是为了名声才举办诗会,压根不知道他背后惊世的谋划!
  “卑职参见殿下。”
  明德殿门口,贺兰楚石见礼参拜。
  “平身。”
  李承乾隨口说道,脚步不停地往明德殿走去。
  他要去和东宫的属官们,好好把第一届清明诗会给办好。
  “殿下昨日交代卑职办的事,卑职已经办好了。除此之外,卑职还额外带进宫两位美人,不知殿下……”
  贺兰楚石有些忐忑的说著。
  侯君集府上那两位美人,没有经过太子的同意。
  若是太子满意还好。
  若是不满意,那他少不得被狠狠地斥责一顿。
  不过如今心情正畅快的李承乾,哪里会在意这种小事。
  更何况他除了美人之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赏赐为他立了大功的李长青。
  心下甚至有些担心,长此以往下去,李长青会不会不满这等赏赐,日后会不会不用心为他办事?
  隨意的挥了挥袖袍,李承乾道:“都送去宜春北苑便是。”
  贺兰楚石鬆了口气,隨即暗喜。
  看来他的岳丈分析的果然没错,太子年龄大了,开始好美色了。
  算上之前的武顺,如今太子身边已经有了四个他送来的美人。
  日后一旦成功上位,那就不得了了。
  ……
  宜春北苑。
  李长青看著刚送来的三个小美人,心中略有失望。
  清一色全是和武顺一样尚未长开的小美人!
  他喜欢的是成熟大姐姐,最起码也得是太子妃那样的少御,而不是这种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姑娘啊。
  “郎君,这是我妹妹。”
  武顺指著其中一人,惊呼出声。
  此时她心情很是复杂。
  一方面对妹妹和自己一起进宫陪伴太子,以后在这深宫当中有个伴,她很开心。
  可若是迟迟得不到身份,一直这样没名没分的下去,她又为妹妹感到难过。
  李长青顺著武顺的目光看去,正是三人当中,长相颇具媚態的那位,与武顺的模样也有三分相似。
  打量著眼前这位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一代女皇,李长青心中暗道:
  “按照歷史进程,武则天明年进宫,被封为才人。”
  “眼下这般年纪,又没有经过后宫的那些勾心斗角,能有帮助我的能力吗?”
  李长青心生疑虑。
  一个人的心机和能力,可不是天生的。
  如今的武则天,没有宫中十几年勾心斗角的经歷,更没有在感业寺那段时间的磨难,还能是武则天吗?
  唉,失策了。
  “把你妹妹和这两人都安置一下,我出去看书。”
  李长青心中长嘆一声,知道自己太心急了。
  吩咐了武顺一句,心烦意乱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