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专家相助破难题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20 08:43      字数:2026
  丁义珍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捏著王工给他的地质分析报告,眉头皱得能夹住一只蚊子。
  他看著那张模糊的印章,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知道,如果不能儘快找到合適的专家来解决地基沉降的问题,这个项目就真的要黄了。
  他拨通了高育良的电话。
  “高老师,是我,丁义珍。”
  “哦?小丁啊,听说你最近在搞乡镇企业,挺有魄力嘛。今天怎么有空打电话给我呀?遇到困难了?”高育良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带著点老学究的儒雅。
  “谢谢老师夸奖,我这里还真的遇到了些小问题,想找老师帮帮忙。
  我们选的工厂用地遇到点技术难题,想请您帮忙推荐一位地质工程方面的专家。”
  “嗯?”高育良顿了一下,“什么问题?”
  丁义珍简明扼要地把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图纸上的印章、地基下沉、村民质疑这些细节。
  听完后,高育良沉默了几秒,才开口:“这事有点麻烦,不过我可以帮你联繫一下省科学院那边的几位专家。”
  “太好了!”丁义珍语气一松,“您什么时候能给我名单?”
  “我这边安排一下,但有个条件——你要把详细的项目资料整理一份过来,让专家们先了解基本情况。”
  “没问题,我今晚就准备。”
  掛掉电话后,丁义珍立刻开始整理材料。
  从项目的背景介绍、选址依据、施工流程,到目前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案,他都一一写清楚。
  整整忙了一夜,直到东方泛白,他才把材料装订成册。
  然后他拿起电话,拨给了甫光。
  “甫叔,我这边急需要一份材料送到汉东省科学院门口,越快越好。”
  “什么材料?”
  “地质分析报告、施工图纸、问题匯总……全在这儿了。”
  “行,我安排人接应。”
  不到两小时,一架私人直升飞机已经腾空而起,载著丁义珍的希望飞向省城。
  ---
  第二天下午,丁义珍接到一个陌生號码的来电。
  “你好,是丁镇长的电话吧?我是省科学院地质所的刘建国,高育良同志跟我是高中同学。
  我带所里的几个老傢伙天上午九点到青山镇,请你做好接待准备。”
  “一定一定!”丁义珍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可还没等他高兴太久,噩耗就来了。
  当天晚上,一场暴雨突袭青山镇,通往厂区的主要道路被泥石流衝垮,整条路塌了半边,別说车,连人都难走。
  丁义珍站在办公室窗前,望著外面漆黑一片的雨幕,心里一阵发凉。
  “这下完了,专家要是过不来,那就真没戏了。”
  他咬牙掏出手机,拨给了周叔。
  “周叔,我需要一支工程队,马上修一条临时便道,时间只有六个小时。”
  “你现在在哪?”
  “我在镇政府办公室。”
  “好,我十儘快人过去。”
  果然,不到半1个时,一支由本地工人组成的工程队就赶到了现场。他
  们带著铲车、推土机,还有几台发电机,在丁义珍的带领下直奔塌方路段。
  一夜无眠。
  等到天亮时,一条勉强能通车的便道终於修通。虽然坑坑洼洼,但至少能让车辆缓慢通行。
  当丁义珍开著自己的旧皮卡出现在专家团队面前时,几个教授脸上写满了怀疑。
  “这就是你们修的『路』?”刘教建国授皱著眉。
  “临时性的,等项目稳定下来我们会重新规划。”丁义珍笑了笑,“不过各位请放心,路上不会有危险,我亲自带你们进去。”
  一路上,他一边开车一边跟专家们聊天,讲讲青山镇的歷史,聊聊当地人的生活,还顺手递上几瓶矿泉水和早餐麵包。
  “你们这地方倒是挺有意思。”刘教授喝了口水,语气缓和了些。
  “是啊,山清水秀,空气也好,比城里清净多了。”
  “但问题是,你们这种地质条件,根本不適合建重型厂房。”
  “我知道,所以我们才请各位来评估。”
  到了工地现场,专家们戴上安全帽,拿著仪器四处勘察。丁义珍则在一旁耐心解释每一块地基的情况,还拿出之前整理好的资料供参考。
  几个小时后,刘教授召集大家开会。
  “根据我们的实地勘测,这块地確实存在严重的砂层结构问题,如果不做加固处理,未来几年內肯定会出现更大范围的沉降。”
  “那有没有解决办法?”丁义珍问。
  “有,但成本不低。”
  “只要能解决问题,钱不是问题。”
  “我们可以採用深层注浆法,对地下进行加固,同时在地表铺设钢樑支撑结构。”
  “听起来可行。”
  “另外,我们建议你们调整部分设备布局,避开最薄弱的地层区域。”
  “这些我们也可以配合。”
  会议一直开到中午,最后专家们一致同意出具正式的整改方案,並愿意继续提供后续技术支持。
  ---
  方案定下来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设备採购。
  “这个深层注浆设备,县里没有,省里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调货。”李工愁眉苦脸地说。
  丁义珍想了想,再次拨通了林周长利电话。
  “林周叔我这边急需一台深层注浆设备,香江那边有没有备用的?”
  “有是有,但运回来得几天。”
  “能不能快点?”
  “你让甫你光那叔边安排专一下,这边让仓库连夜打包,用最快的船运出去。”
  “多谢!”
  周长利掛了电话,立刻让人把设备装箱,通过海上快线发出。
  两天后,设备准时抵达港口,甫高启强人直接接货,连夜送回青山镇。
  开工那天,丁义珍站在新修的便道上,看著施工队开始作业,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回头看了看那些忙碌的专家,又望了眼远处正在加固的地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一关,总算过了。
  风从山间吹来,带著泥土的气息和机器的轰鸣,像是某种无声的回应。
  他摸出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拨通棒梗的號码。
  这次的事,是他自己扛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