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忠贞为国」郭攸之!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11 09:19      字数:2281
  “敲打东夷城?”
  “东夷城一个小小邦国,胆敢触犯我大庆?”
  “听说昨晚的皇宫刺杀,跟东夷城脱不开关係,有可能是四顾剑出手。”
  嘉靖话音刚落,殿下群臣便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
  记得六七年来,庆国都没有对外面其他国家大动干戈,看来这次北齐和东夷城,是真的將陛下激怒了。
  “陛下,若是想敲打东夷城,这並不难。
  只是东夷城如今鲜少与其他国家发生衝突,还跟咱们庆国往来贸易频繁,要敲打东夷城恐怕师出无名啊!”
  其他官员还未说话,礼部尚书郭攸之主动站了出来,言语间想规劝嘉靖,不要与东夷城贸然起衝突。
  “哦?听你的意思,东夷城还是个碰不得的烫手山芋?”
  嘉靖眉眼怒睁,一半脸上表情沉重,另一半脸上似笑非笑,两只眼睛一个瞪圆,一个微眯。
  “我大庆惩治东夷城,就成了师出无名,徒生事端?”
  嘉靖念出最后一个词,尾音突然加重,眼神直勾勾注视郭攸之。
  “陛下恕罪,微臣不敢!”
  看到嘉靖似要发怒,嚇得郭攸之赶忙跪在地上,语气惶恐急忙解释。
  “微臣並非认为不能敲打东夷城,可大庆多年未有战事,十几年来东夷城跟咱们大庆贸易往来频繁。
  內库生產的诸多货物,都是从东夷城中转出海、借道补给,万一跟东夷城起了纷爭,恐怕对庆国內库贸易不利啊!”
  “郭尚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何以未战先怯?”
  站在武官首位的老將秦业,眼见郭攸之一直在朝堂上泼冷水,话语中明里暗里,反对陛下和军队惩治东夷城和北齐。
  常年在朝堂上不问世事,颐养心神的他,此刻也忍不住发怒。
  “我大庆是天下第一强国,经济繁荣贸易昌盛,军威震世所向披靡。
  而今七八年安逸承平日子过惯了,像郭攸之,郭尚书,你这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能在京都过著太平日子。
  全靠我大庆军中儿郎,良家子弟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才能打出一片大大疆土。
  现在就凭你一句担心伤害贸易,就前怕狼后怕虎。
  要是没有血性,我大庆如何在天下立足,还如何威服天下诸国,我大庆的地位是打出来的,不是做生意买来的。”
  “好,秦老將军说得对。”
  “是啊,这么多年没打仗,別人还以为我大庆好欺负。”
  “小小东夷城简单,用不了几个月,就三天,三天我们就能全歼东夷城水师。”
  老將秦业一发话,朝堂中的大多数武官纷纷出声驰援。
  庆国七八年来,都没有对外打过一场仗。
  整个国家醉心於做生意和搞什么诗词歌赋,满朝文官整天用热脸,贴北齐文坛大家庄墨韩的冷屁股。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庆国成了北齐的藩属国,搞得庆国民间百姓都憋了一肚子气。
  “郭尚书,你最近未免管得有些太宽了。
  先前户部准备搞课司,分离出一部分內库货物生產,你对户部指手画脚。
  现在军队谈论战事,你又担心影响內库贸易,跳出来说三道四,我们也不知道,礼部什么时候能替其他各部做决定了。”
  看到郭攸之跳出来反对秦业为代表的军队,身为户部侍郎的范建,这时候也適时出来补刀。
  范建心里很清楚,谁不知道郭攸之跟长公主走得很近,这几年没少通过內库贸易捞钱。
  先前站出来阻止自己分散內库权力,现在又担心敲打东夷城和北齐,会影响內库货物贸易,出言劝阻陛下和秦业,一切只不过是维护自己和长公主之间的利益。
  难得现在郭攸之被满朝武官群起而攻之,范建为了以后范閒进京,能更顺畅的收回內库財权,以及报復前几日被郭攸之噁心的仇。
  恰好站出来给郭攸之扣帽子,要是郭攸之能被陛下惩处最好,哪怕郭攸之不被惩处,也能削弱几分长公主这边官员的影响力,为日后范閒进京铺平道路。
  眼见自己成了眾矢之的,郭攸之整个人都麻了,他只是因为在內库那边有生意,这么多年长公主分润了不少利益给他。
  为的就是能让他们这些官员,在朝堂上为长公主说好话,维护內库利益。
  长公主出钱,他们这些官员出力,大家这么多年一直合作愉快,从没见过朝堂上有谁会极力反对他们。
  长公主毕竟是皇亲,手里还握著內库財权,朝堂上贪財的官员,拼了命想搭上长公主这条线,根本不敢和他们起衝突。
  一些不想跟长公主有所牵连的官员,为了明哲保身,同样犯不著跟他们言语相爭,因而触犯到长公主。
  可今天怎么回事!?
  范建和秦业,还有一大帮武官是吃错药了?
  自己只说了一句话,他们犯得著上来就扣上这么多顶大帽子吗??
  郭攸之在心里暗暗想道。
  “尤其是这个范建,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最近居然明目张胆动长公主的內库利益。
  他难道不知道长公主是何许人也,那是陛下的心腹妹妹,他以为自己是谁?
  一个继承父辈爵位的司南伯,一个户部侍郎,敢这么勇?”
  心中鬱闷的郭攸之,面对一眾武官和范建的攻击,同样不甘示弱。
  “秦將军,司南伯,我哪里说过不能敲打东夷城和北齐了?
  我只是劝陛下从长计议,哪怕是敲打周边国家,同样要师出有名,不然別人说我们庆国武力欺人,实非君子所为。
  再说了,咱们现在和东夷城贸易往来频繁,东夷城也是內库货物出海的重要中转站,大家相互之间合则两利,动则两伤。
  东夷城除了四顾剑和其门下剑庐里的几个弟子,整个城內和周围附属藩镇,加起来不过十几万人,完全对我们庆国造成不了任何威胁,何必吃力不討好出兵对付东夷城呢?”
  郭攸之说完这番话,又跪在地上,向嘉靖拱手劝諫。
  “微臣忠贞之心日月可鑑,对待国事没有半点儿私心,所言所讲为的都是我们庆国利益,还望陛下三思。”
  “忠贞为国,绝无私心!”
  坐在龙椅上,挺直身子的嘉靖,斜眼看著郭攸之跪在殿下,他的声音似笑非笑。
  “好一个忠贞为国,好一个绝无私心。
  你郭攸之是忠臣良臣,殿下数百位文武官员,就都是奸臣佞臣了?”
  “微臣不敢,微臣斗胆,微臣只是心有所想,觉得庆国难得过了几年太平日子,要是战端一开,便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庆国难免生灵涂炭。
  战死的军中儿郎、良家子弟,他们又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你郭攸之说得好,战端一开便是生灵涂炭。
  可是……朕何时说过,要用武力惩戒东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