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用人
作者:藤原豆腐      更新:2025-11-12 11:52      字数:1976
  以上这些招生福利,都是姜翎月跟华阳公主和成宜郡主三人,这些天商討好的。
  虽然三人都没正经掌过权,但有皇帝陛下在后头坐镇呢。
  刪刪减减,改了好几个版后,才勉强定下了现在这些条例。
  姜翎月大概讲了讲,道:“这些只是个大概,毕竟现在学生还没两个,咱们都不知道效果如何,具体等学院建成后,若发现还有哪里不足的,再行完善,你们认为如何?”
  摸著石头过河,一切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陈淑仪和鲁明瑶听的心神激盪,完全没有意见。
  如果说,之前她们选择入內廷绝大部分原因是为名为利,那现在姜翎月將推行女学的规划简单说了说后。
  她们才切身体会到,自己即將要奔赴的道路,意义有多重大。
  哪怕,它现在连雏形都不算。
  也足以让她们动容。
  见两人如此模样,姜翎月心中欣慰。
  她笑了笑,道:“西洲交通发达,经济也昌盛,南北方都有大族在那里扎根,跟本地势力盘根交错,形势极其复杂,想要在那里修建女子学院,遭遇的阻碍不会小,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派谁过去。”
  “臣去!”
  鲁明瑶和陈淑仪齐齐请命。
  两人对视一眼,互不相让。
  陈淑仪道:“娘娘可派臣去。”
  她伸手,指了指西洲城隔壁的郡城,道:“若臣没记错,落日郡的郡守,正是出自陈氏一族,论辈分,臣当唤他一声二堂叔,有他在,臣入当地也不算孤立无援。”
  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內廷女官算不算强龙还两说。
  想要办好差事,靠的还是她们自身的资源。
  家族人脉至关重要。
  陈氏一族在京城声名显赫,族中出了不少执政一方的子弟。
  姜翎月本身想的也是,让陈淑仪去西洲城。
  这会儿闻言,当即就要点头。
  然而鲁明瑶却反驳起来。
  “淑仪娘娘所言差异,都是世家出身,谁族中还没有几个为官一方的亲友,”
  她似笑非笑道:“江南一道共有八个节度使,其中一个就是我鲁家人,手握五万兵马,我若要在西洲建立女学,但凡遇到阻碍,同样有族人相助。”
  “除此之外,我阿爹曾任国子监祭酒,他好几个门生都在江南几个郡县任职,就算离西洲城远了些,也不算什么,何况我鲁家在江南有些薄產,西洲城势力再错综复杂,总不至於能为难了我。”
  能叫堂堂惠妃记下的產业,肯定不是薄產那么简单。
  大概已经融入了当地。
  至於,江南一道的几个节度使。
  的確。
  鲁国公府乃先皇后母族。
  在先皇后诞下嫡长子,祁君逸受封为太子后,鲁国公府作为太子外祖家,太子坚决拥护者,鲁家的势力,就是东宫的势力。
  只要皇帝不打算废太子,那鲁家就势必要有实权在手的。
  当时,先帝大手一挥,直接封鲁国公幼弟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掌五万兵马,驻守洪州。
  说是抬举鲁家,不如说是给东宫增加势力。
  一国储君,当然不能是光杆司令。
  鲁家手中的兵权,是东宫的第一块基石。
  而今,祁君逸登基为帝四年,也不曾收回他小舅舅手里的兵马。
  这算是鲁国公府的底蕴了。
  虽然没有圣諭,兵马不能妄动,但那也是震慑不是?
  陈家虽然也是煊赫高门,但世代都是文官,手里没有兵,陈淑仪想要镇住场子哪里能比得过她?
  鲁明瑶自得挺胸,衝著陈淑仪挑衅一笑。
  陈淑仪涨红了脸,好半天,憋出一句,“不要叫我淑仪娘娘,既入內廷,我便已不是淑仪娘娘。”
  见她不跟自己爭了,鲁明瑶收起挑衅的笑,和气道,“那我便唤你子芳吧,日后同朝为官,咱们还得相互扶持,有什么需要的,你只管开口就是。”
  瞧瞧这变脸速度,比朝堂上那些宦海沉浮十几载的老狐狸都要来的快。
  陈子芳哼了一声,別开脸,眼不见为净。
  鲁明瑶也不在意,她对著姜翎月正了神色,请命道:“西洲城修建女学一事交给臣,娘娘就只管放心好了,绝不会叫您失望。”
  一直没说话,看著她们爭论的姜翎月笑了。
  她轻轻摇头,“明瑶你的去向,本宫另有安排呢,西洲最好的人选,还是子芳。”
  这是她早就决定好的,甚至还跟皇帝陛下探討过。
  姜翎月点了点舆图上南面的汴州,“这有块更难啃的骨头,除了明瑶你,本宫找不到第二人能胜任了。”
  汴州离西洲城不算太远,但那里形势比起西洲更为复杂。
  作为南边最富庶的几个州府之一,汴州宗族势力庞大,几百年来,出了无数惊才绝艷的能臣,底蕴深厚的世家。
  那些世家都有族人在朝中为官,退下来的老臣也要回乡颐养天年,这样的家族,就算是当地父母官,也不敢得罪。
  好比梁州王氏一族,在当地势力就极为庞大,声望也高。
  王少甫去年回乡祭祖,梁州州牧听说他来,更是亲自登门拜见。
  也就是王家族规甚严,族老们也懂得约束族中子弟,没有犯下欺男霸女,作奸犯科的事。
  不然,若是王家人真成梁州一霸,当地官员又真的敢冒著得罪王家的风险,秉公处置吗?
  而汴州的世家望族,比之梁州更是多了不知凡几。
  这些世族自成一派,面对朝廷派来的封疆大吏,团结的很。
  就算朝廷也只能杀鸡儆猴,没办法真的一网打尽。
  毕竟,牵一髮而动全身,真要连根拔起,只怕会伤及经济命脉。
  每次派去的臣子,去那边大刀阔斧的整顿,也就当时好些,等人一调任,立即恢復原样。
  在汴州修建女子学院,为的也是鼓励那些世族姑娘们走出內宅。
  有这些出身高贵的世族女子带头,那么底层的贩夫走卒们,对家中女儿入学堂的事,接受的必定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