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夺情还是守孝?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05 08:52 字数:3147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直如铁塔般侍立在朱元璋身侧,沉默寡言的徐达,忽然轻轻地、长长地嘆了口气。
这声嘆息,在寂静的广场上显得格外清晰,带著一种洞悉世事、看透结局的苍凉。
徐达的目光,越过光幕上那辉煌的数字,仿佛看到了更远、更深的未来,看到了那个埋首案牘、呕心沥血的首辅註定黯淡的结局。他声音低沉,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如同预言般缓缓道:
“陛下所言,鞭辟入里。如此行事,得罪天下富户豪强,虽於国大利,却……自绝於整个士林,自绝於天下悠悠之口……此等良相,一心为公,不惜己身……恐怕……难得善终啊。”
徐达的话,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猛地砸进了朱元璋刚刚因看透张居正“非篡位之心”而略微轻鬆的心湖,瞬间激起千层寒浪!
朱元璋脸上的那点激赏和玩味瞬间凝固,隨即被一层更深的阴霾所覆盖。徐达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內心深处最隱秘的忧虑。
是啊!不得善终!
王安石变法得罪了那些“体面人”,结果呢?身后骂名滚滚,被写进戏文里当成奸臣嘲弄!
霍光扶保汉室,鞠躬尽瘁,结果呢?家族被夷灭!
张居正现在干的事,比王安石、比霍光得罪的人更多、更深!
他朱元璋自己就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太清楚那些被动了根基的“体面人”反扑起来会有多疯狂、多阴毒!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在史书上泼尽脏水,在民间散尽流言,甚至……在皇帝耳边吹尽阴风!
朱元璋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光幕,那象徵著万历朝中兴希望的、辉煌无比的两百多万顷田亩数字,此刻在他眼中,仿佛变成了张居正未来墓冢上冰冷的墓碑。
他仿佛看到那个一心为国的首辅,最终在皇帝亲政后,被汹涌的“民意”和“清议”淹没,被冠以各种污名,家產被抄,子孙流放……甚至,连他殫精竭虑推行的新政,也会被彻底推翻,人亡政息!
一股沉重的、冰冷的寒意,从朱元璋的脊椎骨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
他不再担心张居正会篡位,却陷入了更深的恐惧——恐惧那个远在未来的万历小皇帝,会不会像史书上那些亲政后便翻脸无情的君王一样,听信了那些被张居正得罪狠了的“体面人”的谗言,將这位中兴的柱石彻底打翻在地?
如果那样……
朱元璋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北宋末年那副令人心悸的景象——朝堂之上,满口仁义道德、结党营私的庸才充斥,真正有才干、敢做事的人被排挤、被打击,销声匿跡。
整个国家在无休止的党爭和內耗中,像一艘失去了舵手的巨船,无可挽回地滑向深渊。
“中兴……”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带著无尽的苦涩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若连张居正这等人都落得如此下场……那这万历一朝的中兴,怕也是……曇一现,后继无人了……”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但那股深沉的、对国家未来人才凋零、栋樑难立的巨大忧虑,如同无形的铅云,沉沉地压在了整个奉天殿广场的上空,压得每一个人都透不过气来。
夜风吹过,捲起几片落叶,打著旋儿落下,更添几分萧瑟肃杀之意。
光幕上那辉煌的田亩数字,在洪武君臣眼中,仿佛也蒙上了一层不祥的血色阴影。
凛冽的朔风卷过南京城头,颳得奉天殿檐角铁马叮噹作响,更添几分肃杀。
夜空中的巨大光幕,无情地將二百多年后的万历朝堂风云,泼墨般倾泻在洪武君臣眼前。
从朱元璋拧紧的眉头,到阶下百官屏住的呼吸,空气沉甸甸地压著,仿佛那口悬在天上的“窗户”隨时会砸下雷霆。
光幕上,正是万历五年(1577年)的深秋。
北京城,首辅张居正府邸那往日门庭若市、象徵著无上权柄的朱漆大门,此刻掛满了刺目的白幡。
纸钱灰烬在寒风中打著旋儿,如同破碎的蝶翼,悽惶地飘落。府內,哀乐低回,灵幡垂落。
张居正,这位权倾朝野的铁腕首辅,一身粗麻孝服,跪在灵前,背影挺直,却掩不住那份沉甸甸的疲惫与哀慟。
他父亲张文明在家乡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到北京城,而此时他手中的清量天下田亩的奏摺正攥在手里。
家中临时的灵堂中,香烛明灭,映得他脸色灰败。
“祖父……去了……”一个压抑著悲痛的声音响起,是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他红肿著眼,声音嘶哑,“按制,您……您需即刻丁忧,扶灵归葬江陵,守制二十七个月……”
“二十七个月……”角落里,一个穿著低阶官服的吏部官员,用袖子掩著嘴,声音却带著一丝压不住的、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对旁边同僚低语,“天助我也!清丈田亩……这下总该搁置了吧?拖!拖过这两年,万事皆休!”
“正是此理!”另一人连连点头,眼中闪烁著精光,“阁老一走,群龙无首,再大的事也得黄!那些田亩册子、鱼鳞图……呵,束之高阁便是!”
暗流在灵堂的悲戚之下汹涌,无数双眼睛盯著张居正,等著他卸下权柄,等著那柄悬在他们头上、名为“清丈”的利剑自行锈蚀、坠落。
自隆庆年间便筹谋、却屡遭阻挠的丈量天下田亩、清理隱匿税赋的国之重策,似乎终於要在这一场丧事中,又一次无声无息地胎死腹中。
然而,仅仅数日之后!
一道明黄耀眼的圣旨,如同九天落下的金鞭,狠狠抽碎了所有暗藏的庆幸与算计!
紫禁城,乾清宫。十五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端坐龙椅之上,脸庞尚显稚嫩,但眉宇间已凝著一股刻意模仿出来的、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
他身侧,垂著珠帘,隱约可见李太后端庄的身影。大太监冯保侍立阶下,低眉顺眼,嘴角却噙著一丝掌控一切的淡笑。
冯保清了清嗓子,声音刻意拔高,带著太监特有的尖声,却字字如锤,砸在跪满殿的臣子心头: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元辅张先生,忠勤体国,勛在社稷。值此国家多事之秋,朕倚为股肱,深资赞理!今闻父丧,朕心震悼!然国事至重,岂可一日无相?著命张居正夺情,在任守制,以全忠孝,以安天下!钦此!”
“夺情”!
这两个字如同滚烫的烙铁,狠狠烫在所有听到的人心上!
“哗——”
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低低的惊呼、难以置信的抽气、压抑的愤怒议论声浪般席捲开来。
无数道目光,惊疑、愤怒、不解、甚至带著一丝隱秘的恐惧,投向珠帘后的李太后和御座上的小皇帝,最后又聚焦到那面无表情的大璫冯保身上。
这是皇帝的意思?太后的意思?还是……那个阉竖冯保的意思?!亦或是……张居正本人的意思?!
光幕画面骤然切换至首辅值房。
张居正已换下孝服,穿著寻常的緋色蟒袍,可那身象徵权力的红,此刻却衬得他脸色愈发惨白。
他不再是朝堂上那个威仪赫赫的权相,只是一个被巨大矛盾撕裂的凡人。他手中,竟赫然握著一柄寒光闪闪的短刀!
“走?不走?”他双目赤红,布满血丝,如同困兽般在值房內踱步,对著虚空嘶吼,声音沙哑绝望,“守制归乡,清丈田亩,前功尽弃!大明积弊,沉疴难返!可留……留在这位置上……”
他猛地低头,看著手中冰冷的刀刃,眼中是万念俱灰的痛苦,“我张居正,便是千夫所指!不孝之名,万世唾骂!这千古骂名,我……我担得起吗?!”
他猛地举起刀,刀尖直指自己的咽喉!手臂剧烈地颤抖著,青筋暴起。就在那锋刃即將刺入皮肉的千钧一髮之际——
“张先生!使不得!”一声尖利阴柔的呼喊破门而入!冯保如同一道鬼影般闪了进来,动作快得惊人,一把死死攥住了张居正持刀的手腕!他的力气极大,捏得张居正手腕生疼。
冯保脸上堆满了焦急与“关切”,凑近张居正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却带著一种冰冷的、不容抗拒的力量:
“先生糊涂啊!陛下年幼,太后娘娘深居后宫,这大明朝的千斤重担,离了您这根擎天白玉柱,靠谁来撑?国事为重!国事为重啊!”
他眼中闪烁著洞悉一切的精光,“清丈田亩,功在千秋!此刻若退,非但前功尽弃,先生一生抱负,尽付东流!陛下和娘娘……离不开您哪!这夺情的旨意,是圣心,是天意!您……就受了吧!”
张居正持刀的手,在冯保铁钳般的紧握和这诛心的话语下,颓然、无力地垂落。
短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整个人也像是被抽掉了脊樑,踉蹌著后退几步,重重跌坐在太师椅中。
目光空洞地望向书案——那里,摊开著耗费他无数心血、標註著密密麻麻符號与数字的《万历朝清丈田亩总图》。
一滴浑浊的泪,混著额角因挣扎而渗出的冷汗,无声地滑落,正正滴在图纸上“江南膏腴之地”几个朱红小字旁,迅速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绝望的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