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勛贵们的小算盘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03 14:00      字数:2466
  天幕將洪武十三年君臣的目光,从建文帝那令人啼笑皆非的“仁旨”漩涡中,骤然拉向千里之外的肃杀战场!
  画面中,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初春的寒风中奔涌,河水浑浊,卷著尚未完全消融的浮冰。
  河岸两侧,是无边无际、如同金属森林般耸立的营帐!旌旗猎猎,遮天蔽日,刀枪的寒光匯聚成一片令人心悸的汪洋!
  一面巨大的“李”字帅旗依旧刺眼地矗立在南岸中军,宣示著李景隆大將军的“统帅”地位。
  而在北岸,规模虽小却更为精悍的“燕”字大营,如同磐石般稳稳扎住阵脚。
  冰冷的文字標註战场: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自德州,郭英、吴杰等自真定誓师北伐,会师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六十万。燕军亦出。四月二十日,燕军渡玉马河,驻苏家桥。】
  镜头拉近南岸庞大的军阵。在如林的將旗中,几面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那面巨大的“李”字帅旗,还有“武定侯郭”、“安陆侯吴”等字样!
  画面特意给了其中一位鬚髮皆白、但精神矍鑠、甲冑鲜明、正按剑巡视营盘的老將一个特写!
  天幕標註:【南军大將,武定侯郭英!】
  “嘶——!”
  奉天殿內,勛贵班列中猛地响起一声倒抽冷气!武定侯郭英本人,这位洪武十三年正值壮年的开国猛將,此刻眼珠子瞪得溜圆,死死盯著天幕上那个“未来自己”!
  “郭…郭英?!那是我?!” 郭英下意识地抬手,狠狠掐了自己胳膊一把!
  疼!不是做梦!
  他看看天幕上那个虽然苍老却依旧威风凛凛的身影,又低头看看自己洪武十三年结实有力的臂膀,一股极其荒谬又带著点隱秘狂喜的感觉直衝天灵盖!
  “哈哈哈!好!好!” 郭英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带著毫不掩饰的得意和庆幸,“老子…老子居然活到了建文朝?!还他娘的能披甲上阵?!哈哈!看来咱老郭福大命大造化大!阎王爷不收咱啊!”
  郭英的狂喜,如同在勛贵堆里投下了一颗炸弹!能活到建文朝!还能统兵打仗!这对经歷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清洗、每日如履薄冰的勛贵们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和榜样!
  然而,並非所有勛贵都如郭英般欣喜若狂。就在郭英身边,安陆侯吴復,这位同样战功赫赫的老將,此刻却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天幕南军营盘里那面“安陆侯吴”的將旗下。旗下虽未特写人物,但“吴杰”这个名字,如同重锤敲在吴復心上!
  吴杰!那是他吴復的儿子!未来的第二代安陆侯!
  “杰儿…” 吴復心中低语,满是忧虑。他不像郭英那般自信满满。天幕之前展示的惨烈画面——瞿能疯虎般攻城差点害死全家、吴高怯战被削爵——如同阴影般笼罩著他。
  “瞿能那莽夫,差点害死瞿通满门!我儿…我儿吴杰,你可千万別学他!” 吴復在心中疯狂祈祷,“不求你立什么大功,只求你平平安安!看清楚形势!该退则退!该守则守!千万別学那瞿能傻乎乎地往前冲!更別学那吴高畏畏缩缩丟了祖宗脸面!稳稳噹噹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住爵位,保住性命,就是大功一件!”
  吴復的目光,下意识地瞟向旁边还沉浸在狂喜中的郭英,又扫过远处一脸庆幸的江阴侯吴良(其子吴高被削爵但保命),最后落在更远处、面如死灰、至今不知儿子瞿能下落的瞿通身上。
  他心中的天平,无比清晰地倒向了“稳”字诀!儿子吴杰,你可得学聪明点啊!
  郭英的“长寿喜讯”和吴復的“忧子稳字诀”,如同两股清泉,瞬间冲淡了之前因建文帝“仁旨”和蓝玉哭嚎带来的压抑与悲凉。殿內勛贵圈子里的气氛,竟变得有些…微妙而轻鬆起来。
  几位侯爵、伯爵不动声色地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眼神交流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盘算。
  “武定侯高寿!看来只要不沾那些要命的事儿,安安稳稳的,富贵荣华还是能享到老的!” 某位伯爵低声感慨,语气中满是嚮往。
  “可不是嘛!” 另一位侯爵接口,目光瞟向天幕上郭英的身影,“郭侯爷这身子骨,建文朝还能掛帅!说明什么?说明咱们只要本分,陛下(指朱元璋)还是念旧情的!”
  “何止念旧情!” 又一人压低声音,带著点兴奋,“你们看,江阴侯家的吴高虽然被削了爵,但命保住了!安陆侯家的吴杰也活蹦乱跳地在真定统兵呢!瞿通家的瞿能…呃,虽然下落不明,但至少瞿家现在还没事不是?”
  这话引得眾人纷纷点头,仿佛找到了某种生存密码。
  “关键啊,” 最先开口的伯爵声音压得更低,眼神却异常明亮,“得离那位爷远点!”
  他不动声色地用下巴极其隱晦地指了指勛贵队列中间,那个依旧脸色阴沉、浑身散发著生人勿近气息的永昌侯——蓝玉!
  这个动作如同一个信號,周围几位勛贵心领神会,默契地、不约而同地,將原本靠近蓝玉的位置,极其自然地、悄无声息地,往后挪了半步。虽然只是半步,却清晰地划出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蓝玉那案子…太嚇人了!” 有人心有余悸地低语。
  “一万五千人啊!说剥皮就剥皮!跟著他,功劳再大,能有命享?” 另一人摇头。
  “看看天幕,郭侯爷、吴侯爷他们,不攀附,不结党,稳扎稳打,这不都好好的?荣华富贵传下去了吗?” 结论不言而喻。
  “远蓝玉,保富贵,稳如泰山!” 这几乎成了此刻洪武勛贵圈子里心照不宣的共识。
  天幕上那些活到建文朝的勛贵二代(如吴杰)甚至老將本人(郭英),都成了他们眼中最鲜活的榜样和指路明灯。
  蓝玉似乎察觉到了身后那些微妙的疏远和窃窃私语,他猛地回头,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那几个悄悄挪位的勛贵。
  那目光冰冷而充满嘲讽,仿佛在说:“一群鼠辈!”
  但他並未发作,只是冷哼一声,又转回头去,脊背挺得更直,带著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不屑。
  勛贵们的小心思並未影响天幕的进程。画面流转,聚焦於北岸燕军营盘外的苏家桥。
  【四月二十四日,燕军与南军主力会战於苏家桥!】
  镜头掠过燕军阵前,朱棣一身玄甲,立於高坡之上,目光如电,扫视著对岸那无边无际的南军人海。
  他身后,是经歷了大寧收编、郑村坝大胜后,士气如虹、装备精良的燕军精锐,以及那支令人胆寒的朵顏三卫铁骑!
  而对岸,南军阵型虽庞大,却隱隱透著一股虚浮之气。中军帅旗下的李景隆,面容依旧“肃穆”,但眼神深处却难掩一丝茫然和…心虚?
  战鼓尚未擂响,肃杀之气已瀰漫天地!白沟河的寒波,映照著两岸密密麻麻的兵戈,一场决定大明未来命运的惊天大战,一触即发!
  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內的君臣,屏息凝神,所有的目光都紧紧锁住那片银幕。
  勛贵们的小算盘、朱元璋的深沉、朱標的忧虑、徐达的凝重……在这一刻,都被那即將到来的滔天血战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