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03 13:45      字数:2255
  穆远山带领摄影团进到山里,看到桃源村的美景,不禁激动地大呼小叫。
  他们每一个人的设备,都很不一般。
  陈小凡虽然不认识,但看见他们的长枪大炮,就知道价值不菲。
  穆远山看著错落有致的村落,叉著腰感慨道:“来到这里,真有进入了桃源的感觉。
  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他兴奋之下,背了一段桃源记的原文。
  “真是不虚此行啊,简直是把书本中的桃源给具象化了。”
  旁边一个叫刘驥的老者,嘆息道:“没想到在我们省內,还有这么美的地方,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
  穆远山指著刘驥笑著打趣道:“南阳刘子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你刘驥,比两千年前的南阳刘子驥,可幸运多了。”
  眾人哄堂大笑。
  大家纷纷上山,用自己的长枪短炮,拍摄著怡人风景。
  他们看到这等美景,都觉得这一趟是来值了。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老干部们全都围住了农村的铁锅灶台。
  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经歷过上山下乡。
  当年烧大铁锅,对他们来说痛苦无比。
  可退休之后,再看到这些,不免勾起大家对青春的回忆。
  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却有青春,有活力,有时间。
  现在什么似乎都有了,但青春和活力却都没有了,时间似乎也不多了。
  他们想起这些,不免唏嘘不已。
  穆远山看到抡著斧子劈柴的,是两个头髮鬍子都雪白的老者。
  他好奇地问道:“两位老哥,你们今年高寿啊?”
  “我八十八了。”
  “我九十了!”
  两个老者笑著回答。
  穆远山等人闻言,不由大吃一惊道:“您九十的人,还能劈柴?”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九十算什么?还年轻著呢,”老者答道,“我们这里一百多的都有好多。”
  老干部们听了这话,不禁肃然起敬,羡慕不已。
  这些劈柴的老人既不会三高,饮食又比较健康,所以才能长寿。
  而他们倒是整天大鱼大肉,但身体早早就出现了问题,身边连一个过九十的都没有。
  吃饭的时候,原汁原味的农家土鸡,又让这些吃过山珍海味的老干部们震惊了一下。
  谁也没想到,在这小小山村里,竟然能品尝到这种美味。
  下午临走的时候,百姓们又给他们带上大包小包的各种山货,作为礼物。
  这里的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
  反正山上的山货有的是,卖也卖不出去,根本不值钱。
  但对省城来的摄影团,却感觉稀罕无比。
  最后穆远山偷偷找到陈小凡道:“小陈,我们没想到这里的乡亲们这么热情。
  这里风景美,饭菜可口,人也淳朴,还给我们带上这么多东西,实在不好意思。
  听说这里还是贫困村是吧?
  我们商量一下,每人再捐三百块钱。
  我个人再出一千,凑够一万,算是谢谢乡亲们了。”
  他说著,把一万块钱塞到陈小凡手中道:“等我们离开,你再转交。”
  “我替乡亲们谢谢你们,”陈小凡道了声谢。
  送走摄影团后,他把这一万块钱交到陶洪泰手中。
  陶洪泰这一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算了算帐,土鸡加野菜,再算上礼物山货,连两千块钱都没完。
  也就是说,这一天他们净赚七千。
  相当於他们村十个人,一年的收入。
  眼见陈小凡又拿来一万,他吃惊道:“这些老干部们太客气了。
  他们已经给了那么多,怎么好意思再要他们钱?”
  陈小凡道:“收下吧,这些老人都不差钱。
  赶紧收拾收拾,明天还有林州摄影协会的过来。
  让乡亲们鼓起劲,这些老干部回去之后,把照片发到网上,咱们桃源村一定会更火爆。”
  “那敢情好。”
  陶洪泰从一沓钱中数出十张,感激地道:“我们村能有今天,完全都是您的给的。
  我做主了,这一千块钱您收下,算是我们村对你的感谢。”
  “赶紧收起来,”陈小凡生气道,“我是来扶贫的,怎么能拿你们的钱?
  要是让別人看见,还以为我吃拿卡要呢。”
  陶洪泰瞪眼道:“这是我们村真心实意感谢您的,看谁敢胡说八道?
  谁要是眼红,有本事也给我们村带来这么大收益。”
  “这钱我不会收,你再这样,我可就怒了。”
  陈小凡佯装生气。
  陶洪泰这才把钱收起来,感嘆道:“您真是好干部啊。
  要是每一个人都像您这样,全心全意为老百姓,那该多好。”
  ……
  梁小梅脚崴之后,在宿舍休息了两天,突然接到杨立新的电话。
  “小梅同志,”杨立新声音低沉道,“桃源村的扶贫工作怎么样了?”
  “桃源村?”梁小梅一愣道:“扶贫哪有这么快就见效的,不是说到年底才进行考核?”
  “恐怕等不到年底了,”杨立新道,“之前省扶贫办巡视组刚刚来过。
  他们查出咱们县这么多年,扶贫款一分钱也没有流向桃源村。
  这属於重大违规。”
  梁小梅皱了皱眉头道:“县里三令五申,但凡有去信访的村子,一律不发放扶贫款。
  我们这也是遵从了县里的决定。”
  杨立新嘆口气道:“县里的確是这样决定的,责任也不在你们。
  但人家扶贫巡视组,可不管你村子信不信访。
  只要是贫困村,就应该发放扶贫款。
  不能把国家扶贫资金,当成要挟老百姓的工具。
  同时,钱发下去,还要看见效果。”
  梁小梅道:“既然这样,那就发给桃源村不就行了?”
  “哪有那么容易?”
  杨立新苦笑了一下:“现在的难题是,今年的扶贫款已经发放完毕,县里也没有多余的资金。
  而巡视组两个月之后还要回头看。
  要是发现我们既没有向桃源村发扶贫款,该村贫困状况又没有什么变化,就会影响我们县明年的扶贫款额度。”
  梁小梅道:“没给发钱,村里贫困没有什么变化,这不是很正常么?
  县里总不会是想既不发钱,还要让桃源村自动脱贫吧?”
  “就是这个意思,”杨立新道,“我知道这个要求有些不近人情。
  但困难也代表著机遇。
  你要是能把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完成,在將来镇领导换届中,我会提名你做镇长。”
  梁小梅笑道:“杨县长,你可別给我画饼了。
  这任务我恐怕真的完不成。
  桃源村我刚刚去过,全村五百多口人,被大山阻隔,进出全靠毛驴,不可能发展任何经济。
  县里一分钱不掏,时间还只给两个月,就要完成脱贫。
  就算要了我的命,这任务恐怕也很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