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此案,竟和魔教有关?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1-06 08:56 字数:2185
“粗鲁!”,赵兴淡淡瞪了他一眼。
倒也不是因为怜惜玉,而是若明妃一案中,这葵儿真是主犯之一的话,那其心思之密,城府之深,以及面对审讯时表现出来的漠然和冷静,都说明了这小姑娘极不简单。
这等人物,可不是靠上刑就能问出有用信息的。
主要也是因为不敢上太狠的刑,人家是娇滴滴小姑娘,又不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如果一个不小心搞死了,那线索可就又断了。
况且,身为大明锦衣卫,堂堂朝廷鹰犬,自然……还有更高端的办法审讯犯人。
只不过,一般人,一般级別的锦衣卫,没机会用上那等办法。
赵兴目前的职级也不够,但可以……去找陈琼帮忙啊。
这案子本就是陈琼甩手给赵兴的,赵兴也实在不好意思……让陈琼只閒著看热闹。
还是得给这位顶头上司多找点事情做。
赵兴飞鸽传信於陈琼同时,又从闽越调来虎夷山地区的过去十来年的大事记载,也就是所谓的县誌。
从中,或许能找到虎夷山的特殊性来。
正翻看县誌时,蔡延年忽凑了过来,在赵兴耳边小声道:“已查探清楚了,那日刘府当中意外死亡的锦衣卫,其实根本不是锦衣卫,而是大理寺左少卿宋煒的次子,宋盛才!”
事到如今,蔡延年哪还不知,那宋盛才就是赵兴杀的,只是赵兴不说,他也便佯装不知,这是当好一名值得信任的下属应该有的智慧。
这宋家和自己犯冲啊……赵兴有点无奈,之前在闽中时得罪了宋煒的长子宋诗章,后来到了京都,却又不小心杀了其次子宋盛才。
可能怪自己么?在对上他们之前,自己压根就不知道他们身份啊!
大理寺左少卿的次子,就算放在权贵遍地走的京都,也算是大人物了。
更何况大理寺本就是明代的最高司法单位之一……
其意外死亡,必定会被人细查。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虽然没有证据,但迟早,会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
自己当时假冒华山派人,但因准备不足,疑点多多,就算初时对方不觉,久了也必能发现端倪。
大理寺的能量,可不是郭安那区区一个锦衣卫总旗可比的。
况且,那帮抄刘府的锦衣卫確实不知道自己真面目,应该也早就忘了宋怀东和蔡延年长相,但,他们大概记得当时有三人路过,而后一人忽去而復返。
因为进出京都人员每日都会严格登记,只需逐一排查一行三人者便是。
想到此,赵兴又叮嘱了宋怀东下,近期绝对不能外出。
甚至在这百户所內,都要低调行事。
都怪陈琼,给自己派遣这破差事,刚进城就不小心摊上了大麻烦。
现在真想撂挑子不干,就此远离京都,但那样肯定会得罪了陈琼,甚至惹怒万历帝,想想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的自己,若离开陈琼的庇护,这朝堂更会履步为艰,说不定以后都只能混江湖去,穿上和华山弟子一样的补丁衣服……
还是算了,只能硬著头皮继续。
继续,翻看县誌。
县誌分两套,一套在明,一套在暗,赵兴既是以锦衣卫身份索要,这拿到的当然是暗中的那一套,记载了不少民间百姓不知晓的事情。
好在这时候的虎夷山还只是一个县,人口稀少,大事也不多,赵兴仔细翻看半日,便都看完。
整体来说平平淡淡,唯有一事有些特殊。
因虎夷山未设专门的茶官,故而由知县黄铭代为监管大红袍生產並负责上贡事宜。
万历三年,產茶重量未达上贡要求,后经核查,乃是黄铭监管不利,並收取贿赂后同民间茶商走私贩茶。
证据確凿,黄铭却拒不承认,屡不悔改,当朝震怒!
遂满门抄斩,並由锦衣卫抄家,缉货贡茶百余斤。
不就是欠了点茶么,何至於……满门抄斩?
这事情说不准有內幕,但通过正儿八经的渠道,却就无法了解了。
赵兴只好又飞鸽传书於陈琼。
陈琼回復很及时,信中言道:万历三年虎夷山地区受气候影响,茶叶產量本就不高,未达上贡要求或受多方面影响,黄铭之罪责,其实无法准確定性。
这黄铭虽当时只是知县,却也不是普通人,二十岁就进士及第,併入都察院,未到三十,便已升至正四品左僉都御史,但后因与人政见不合,而被从京官中贬謫至虎夷山知县。
另,黄铭一家並未全部被斩,只有黄铭本人、其父、其子被杀,女眷长相优者发配至地方教坊分司,劣者则同其余男丁一道儿流放边疆。
然女眷在发配途中意外遇袭魔教中人,被人发现时,已经满地尸体,包括所有隨行看押人员,以及黄铭家眷,除了……
黄铭唯一的女儿。
此女具体年龄不知,但当时,据抄家的锦衣卫回忆……大抵在豆蔻年华。
得到陈琼回復后,赵兴不由心神微震。
特么的,自己不是在办朝廷的案子吗?怎么就又和魔教扯上干係了?
难怪这世道人人谈魔教而色变,关键就算自己不谈,魔教也阴魂不散……
赵兴深吸口气,暂定心神,让思绪再回到眼前的案子上来。
现在是万历八年,距万历三年过去了五年,如果说当时是十三四岁的话,那和现在葵儿的年龄刚好能对上!
到此,如果这葵儿確认就是黄铭的女儿的话,那相比较之前的怀疑,现在已可基本確定,这葵儿定然参与到了案子中去。
因为,她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为父亲报仇,为家人报仇。
只不过有可能寻错復仇对象了,因为万历三年黄铭案时,万历帝才十三岁,刚即位几年,不说屁都不懂吧,也就是……懂个屁,朝堂大权,完全都掌握在张居正的手里。
但当时葵儿也很小,其实现在也不大,而且常年生活在后宫,对於庙堂斗爭一事,怕是白纸一张般单纯,和寻常百姓差不多。
毕竟在后宫谈论当下政事,那简直和找死无异。
故而又怎知,万历帝和张居正之间的微妙关係。
有了动机,便算是勉强解决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现在到了下一个问题……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现在这些都是自己推测,没有实打实证据,现在贸然再去多问,反而容易打草惊蛇,倒不如……先等陈琼请的高人来到。
那高人,自有办法让葵儿吐露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