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如何就任?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1-03 13:25      字数:2757
  审判结束了。
  神甫回到了修道院,便紧闭大门,谢绝一切来访。
  无人知晓他是在潜心祈祷,还是被塞繆尔那番言论扰乱了心神,以至於需要独自静养。
  与此同时,伊万正在黑森林的市镇里缓步行走。塞繆尔与伊莲娜在他身侧,几名神情复杂的黑森林骑士跟在后面,安娜则安静地陪在一旁。一行人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气氛有些微妙的沉寂。
  “伊万。”塞繆尔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关於那个赌约,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他的语气轻鬆,仿佛只是在閒聊。
  伊万的脚步顿了一下,他垂下眼帘,思索了片刻,才用一种沉稳的低声回答:“有过一些设想……但还没有最终確定。”
  让黑森林领地在半年內焕然一新,方法確实不少。伊万对此抱有相当的自信,即便他的个人武力远不及神甫、塞繆尔或是那位“老禿头”大骑士的层次。但在领地规划与发展方面,他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优势——毕竟,他好歹也是一个在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还参与过扶贫的基层公务员,对领地怎么发展变化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只是,具体从何处著手,他还需要通盘考量。
  “哦?是吗?”塞繆尔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笑容,“你可只有半年的时间。要怎么做,才能让黑森林领地的所有人都认识你,並且从心底里认可你是一位合格的领主?”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盯著伊万,“我难得下注一次,可不想输得太难看。跟我透露一下你现在的思路。”
  隨后他再次嬉笑迈开脚步,转身小跑了起来,几步便走到了之前那个贩卖“白麵包”的摊位前,又隨手买了几个。
  他將馒头拿在手里,一边咬著,一边含混不清地补充道:“顺便提醒你一句,『让所有人认识你』和『获取人心』,这是两个前后相继,但难度完全不同的目標。”
  他吃东西的样子很隨意,但眼神始终没有离开伊万的脸。
  安娜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她能感觉到神甫似乎不太喜欢伊万,但她內心深处,仍旧希望伊万能够安然度过这次危机。
  她向前凑近一步,压低声音,用只有他们几人能听见的音量对伊万说:“伊万,领主的任命流程通常会在一周內启动。按照惯例,神甫大人会提前三天发出正式通知,然后在指定的时间,於黑森林的城堡前,向所有骑士当眾宣布你的领主身份。”
  “没错,圣光教廷的任命仪式。”塞繆尔咀嚼著食物,对安娜的小声提醒毫不在意,甚至嘴角还勾起一抹讚许的弧度,“那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他咽下口中的食物,再次將问题拋给了伊万:“你想好要如何利用这个仪式,让所有人第一次见到你,就牢牢地记住你吗?”
  伊万坦诚地摇了摇头,“我此前对这方面一无所知一无所知。这是我第一次了解领主的就任流程。”
  第一次知道领主的就任仪式,他又能有什么想法?就算有,那也要仔细思考,认真討论可行性。
  不可能现在就做出决断来。
  “那个……”一直沉默的骑士诺德,此刻忍不住开口了。
  作为最先选择投降的骑士,他如今的命运已经和伊万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他比任何人都更期盼伊万能站稳脚跟。
  “我觉得,仪式结束后,我们可以各自返回庄园和领地,向我们的家人、朋友和领民们宣传您的事跡。这样一来,大家不就都认识您了吗?”他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著伊万,希望这个提议能得到採纳。
  “你觉得呢?”塞繆尔没有表態,只是似笑非笑地看著伊万,把决定权交还给他。
  “不行。”伊万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否定了诺德的想法。
  他平静的目光扫过诺德,以及他身后那些刻意保持著三米以上距离的骑士们。这个距离,在心理层面已经是一种明確的疏远和防备。
  伊万收回视线,心中瞭然。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並未真正贏得这些骑士的信任,他们同样也不信任他,甚至他们也未必信任诺德。
  这些人之所以还留在这里,一方面是迫於神甫此前的禁令,另一方面则是被他们在黑森林的家人和產业所束缚。
  如果他被之前那种靠著武力与食物建立起来的临时指挥权所迷惑,认为可以隨意驱使他们,那才是將自己的命运草率地交到別人手上。
  “黑森林的骑士可未必会真心听从我的命令。”伊万言简意賅地解释了自己的判断。
  “嗯哼。”塞繆尔从鼻腔里发出一个轻快的音节,眼神中流露出对伊万这份清醒认知的讚赏。“那么,你的思路是什么?”
  安娜的呼吸微微一滯,她紧张地注视著伊万。
  儘管伊万在之前对抗大骑士时展现了超乎年龄的谋略,但治理一片领地,对於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言,负担是否还是太重了?伊莲娜则显得信心十足,她伸手轻轻拍了拍安娜的肩膀,用眼神示意她放宽心。
  伊万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需要一个足够震撼的登场方式,一个能让领地內所有人都能亲眼目睹的场面。我要让他们在第一次认识我的时候,就记住我的存在。”
  他停顿了一下,组织著脑海中的概念,用更清晰的语言阐述道:
  “我必须在最公开、最正式的场合,让他们所有人同时知晓『伊万成为新领主』这一事实。並且,要让他们在那一刻就充分认识到,我具备建立秩序与执行律法的绝对能力。”
  “只有这样,我才算真正掌握了黑森林的权力。”
  在现代的知识体系里,有著两个关键概念。
  第一个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
  人们对新事物的初次接触,会形成一个难以磨灭的“標籤”,深刻影响后续的认知。
  诺德的提议之所以不可行,不仅仅在於执行层面的不確定性,更在於它会塑造一个“需要恳求骑士们帮忙宣传”的软弱领主形象。
  相反,如果伊万的初次亮相伴隨著无可置疑的力量与强势態度,那么民眾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一位强大的统治者,日后的一些小瑕疵甚至都可能被这个强大的初始印象所掩盖。
  第二个概念,则源於社会学,叫做“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
  这个术语听起来有些绕口。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状態,即“所有人都知道,並且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它与“秘密”或“流言”的根本区別在於其公开性和共识性。
  一个官员贪腐的事实,或许很多人私下里都心知肚明,这位官员自己也清楚民眾知道他在贪腐。但只要这件事没有被放在一个公开的、正式的场合进行宣告,它就不构成“公共知识”,贪腐的行为就可能在潜规则下继续存在。
  可一旦这件事被权威媒体曝光,在电视和广播上公之於眾,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贪腐的事实立刻会从流言升级为“公共知识”,並与社会中另一条“公共知识”——“贪腐是罪行,犯罪者不能担任公职”——发生碰撞。
  在两条公共知识的共同作用下,这位官员的政治生涯会瞬间终结。
  政权的权威,政治生涯的开始与终结,几乎都依赖於这样的公共知识。
  此事在让子弹飞杀黄四郎替身一事之中也有展现,歷史上更是有无数几十人政变证明此事。
  伊万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他要在任命仪式上,將“伊万是黑森林的合法领主”这件事,一次性地、不可逆转地烙印成这片土地上的“公共知识”。
  紧接著,他要通过后续的行动,建立起第二条“公共知识”——新领主具备极高的信用;而违抗新领主的人將有严重后果。
  这样,他就真正具备了实权力,能够对黑森林领地进行达到阔斧的变动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