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未雨绸缪张居正
作者:不早八的方糖      更新:2025-11-03 13:24      字数:3616
  第1章 未雨绸缪张居正
  万历九年。
  三月。
  清晨,京城正阳门的晨钟敲响,护城河内的浮冰初泮,路边偶见一两棵柳条树泛出青黄。
  棋盘街两侧官廨的灯笼还未熄灭,有书吏怀里揣着卯簿疾步跑入官廨。
  东安门,有处挂“张宅”高门府邸中。
  一名眉目清澈的少年人,正对着宣纸冥思苦想,眉毛揪在一起。
  “《京报》手抄本模式不错,在这个时代利于传播”
  “盗印是个麻烦,伪托名人、任意剪裁、改头换面这套,明朝已经很普遍了但我爹是张居正,谁敢盗印我就让皇帝打断他的狗腿!”
  “闭门造车不可取,万历年间印刷业很兴盛,建阳系、金陵系、徽州系,可以寻求与这些商人的合作.”
  “能够文抄公的作品很多,《大唐狄公案》、《聊斋异志》都是很不错的作品.”
  想了半天,他将毛笔扔在砚台上,无奈地说道。
  “终究还有些难,如何到了这一年?”
  少年人名叫张允修,乃是当朝元辅张居正的第五子。
  按理来说,在万历朝,张居正的地位堪比摄政王,代皇帝执掌朝政,成为他的儿子,理应是荣华富贵,享受不尽。
  可该死是该死在,如今是万历九年,即便不太看历史的张允修也知道,在仅仅一年半之后,便宜老爹就会撒手人寰。
  届时,一直受到张居正压制的小皇帝万历,将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扑。
  从前尊敬的“元辅”不再是国之肱骨,而变成了“钳制言官、蒙蔽圣上、独断专行”的大奸臣。
  万历元年以来,所有积攒下来的改革成果,将被彻底推翻。
  随后,张家也将彻底倾覆,张居正妻妾充入教坊司,大儿子自尽,次子充军,三子发配边疆.
  一想到张允修就头皮发麻,刚刚穿越重生,你便知道自己要家破人亡,这是什么感受?
  自己虽为万历皇帝的伴读,自小有些情分,可那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再者说,在皇权面前,连父子都能反目,何况是伴读?
  而后的几十年,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明年努尔哈赤在北方起兵,成为大明王朝最大敌人,土地兼并下农民起义,小冰河期,军队糜烂.
  此间种种如何破局?
  直接劝谏张居正?
  张允修摇摇头。
  自己年纪尚小,人微言轻,说出来的话,恐怕没什么人相信。
  还有一年时间,最关键的是,让张居正看到自己的实力。
  还得顾着朝堂的明争暗斗,老爹跟小皇帝微妙的关系……
  张允修从抽屉夹缝里,抽出自己这些天做得计划,又重新看了一眼,随后便扔进一旁的香炉销毁。
  千头万绪,终究是要脚踏实地。
  这办报纸便是张允修的所有计划的第一步。
  就在此刻,门外忽的传来急促脚步声。
  随后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五少爷!五少爷!不妙啦!老爷又要寻你了!”
  张允修收起桌上的稿纸。
  “进来。”
  一名老秀才模样的中年人推门而入,对着张允修拱拱手说道。
  “少爷。”
  张允修打眼一看,他认得这名中年人,乃是府上管家游七。
  见他这模样,张允修就知道没啥好事说道。
  “老爹又要数落我什么了?”
  游七低声提醒说道:“许是少爷你办报纸事发了,老爷这会儿发脾气”
  “报纸?”张允修皱起眉头。
  “正是。”游七点点头说道。“而今外头士林都传扬开来,说少爷平素里不学无术,却效仿他人著书立派,这办报纸乃商贾之事,外头人议论纷纷说你实在是败坏门庭。”
  张允修脸上一抽,自己还没“荒唐”,怎么名声就开始臭了?
  他摆摆手说道:“这些清流官懂个屁,成天之乎者也,不会干个实事儿,我老爹怎么说?”
  游七犹豫了一下说道:“老爷说你这是不务正业,说再由你这么胡闹下去,张家就要败在你手上。”
  “什么玩意儿?”
  张允修从椅子上跳起来,气得发毛。
  “张居正这老东西如此昏聩,我不过是办个报纸罢了,怎么张家就要败在我手上了?”
  自己排行老五,也没有欺男霸女,办报纸天会塌下来么?
  游七吓尿了:“少少爷,慎言呐~”
  当今大明朝,敢说元辅昏聩的,也就这位小少爷了。
  “不单单是办报纸,少爷您难道忘记了。”
  游七提醒说道。
  “前几日您不是差四少爷底下的锦衣卫寻什么万年西洋老山参?
  昨日你还差府上下人,去找了街上患病的百姓,到府上用刑。
  还有前日,你找二少爷借了一百两的事情,也被老爷给知道了。
  ……
  远的,您小时伴读万岁,险些让万岁落水。
  还有”
  “好了好了。”张允修一时间有些头皮发麻。
  原主本来就是个荒唐性子。
  当然,自己也不赖。
  最近做的这些尝试,对于现代人理所应当,可对于古人那便荒唐了。
  可他也有自己不得不干的理由啊!
  万年西洋老山参,乃是张允修想要找到的红薯,照他的记忆来说,红薯应该万历年间便传入了,有这东西,老爹的改革将如虎添翼。
  还有找病患做实验的事情,天可怜见,他这是想帮助张居正续命啊!不做点实验能行么?
  可张允修没法跟古人解释这么多。
  至于皇帝落水,跟自己有啥关系?那时候我还没穿越呢!
  游七见少爷还是玩世不恭的模样,提醒说道。
  “少爷您还是收收心吧,别给老爷惹祸了,他如今为了朝政的事情殚精竭虑”
  张允修不悦说道:“游伯你这是哪里的话?你的意思是我不体谅孝顺老爹了?”
  游七脸上露出怀疑之色。
  难道不是么?
  张府,正房厅堂。
  中央放置黑漆翘头案桌,上头陈设青铜香炉以及文房清供。
  在案桌前,两侧有黄梨官帽椅和方几。
  此刻,张居正便端坐在左侧的官帽椅之上。
  他面容清瘦,头发发白,脸上多有皱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之气。
  紧接着,张居正打量站在自己面前的兄弟俩,用略带沙哑地声音说道。
  “你们俩谁先开始啊?”
  站立在堂中央,张允修穿越来还是第一次直面张居正,不免心中感慨其风采。
  这便是当上元辅的威严么?
  他瞟了瞟站在自己旁边的大哥张敬修。
  年近三旬的张敬修,看起来双腿竟有些发抖。
  见二人没有答话,张居正看向长子说道:“长兄如父,弟弟出错了,你这个做哥哥的也逃不掉,你来说说吧。”
  张敬修有些结巴地说道:“五弟年幼,自小便体弱多病,前些日子还害了风寒,他读不进书,或许是荒唐了些,可也不是十恶不赦。
  我愿为五弟代为承受责罚。”
  张居正冷哼一声,瞟了长子一眼:“你倒是兄弟情深。”
  长子张敬修低头不语。
  可这番话下来,张居正气也消了一些。
  他抬眼说道:“前些日子我给你看了些疏奏,学得如何了?”
  这想要考校张敬修。
  张敬修性格温吞憨厚,自小便是个刻苦读书的,抬头回答说道。
  “回父亲的话,儿子前些日子已经学完了。”
  “学完了?好我便问你。”
  面对张居正的突然提问,张敬修并没有什么反应,显然这种考校经常出现。
  原本发呆的张允修,抬起头,好奇张居正会问些什么。
  却听他说道:“户部拟定出清丈田亩八项颁布全国,对于其中清丈官吏职责,以及如何推行全国,你可有理解?”
  新政的清丈法施行一年多,这是在考对新政的理解。
  似乎有.培养接班人的意思?
  张允修在心中思量道。
  这会儿,长子张敬修倒是不紧张了,他拱拱手。
  “回父亲的话,自年初以来,儿子研究清丈田亩办法,已经得了一些心得,所谓清丈田亩乃是与考成法相互结合,使得赋税不增加,国家赋税收取更加顺畅,小民不再有更多的生活重负.”
  回答中规中矩,却也寻不出什么错误。
  可张居正不满意:“这是我给你的疏奏中有的,你可有自己的理解?”
  “这”
  突然的反问,让张敬修脑袋顿时宕机。
  他结结巴巴一阵,赶紧找补。
  “父亲及朝廷诸公的疏奏,已然尽善尽美,儿子实在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张居正起身踱步,转头目光如电,瞪着张敬修说道。
  “若是尽善尽美,朝廷推行考成法、清丈法还有后续的一条鞭法,怎会困难重重?你未曾理清其中缘由,一味照本宣科,这是死读书!”
  “儿子.儿子”
  张敬修被吓了一跳,脸上又焦躁又害怕。
  乖乖~
  张允修站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
  老张真的很严格啊
  同时,他也确定了一点。
  张居正绝对有培养接班人的想法。
  实际上,张居正哪里会不知道霍光和王安石的旧事?
  “人亡政息”的道理他可太懂了。
  张居正也想过急流勇退,可改革进行到此,已经一刻也不能停了。
  即便是知道很可能被清算,可为了天下苍生,心中的一腔热血,张居正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但苦的,可是张允修这一干儿子们了。
  张允修瞟了一眼大哥。
  老哥看来是不行了或许只能依靠自己了啊。
  想到这里,张允修不由得开始思索。
  清丈法?
  变法所推行的清丈法,无非是几个问题,一个是测量工具原始采取步弓,缺乏精确程度,另外一个是各省自行规定折亩碧绿,造成计算混乱。
  还有的,诸如基层腐败,地方豪强的抵制,各地藩王的反对等等。
  这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不论是清丈法还是一条鞭法,于后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有诸多弊病,可对于当下明朝的士大夫们来说,已然是最优解了。
  可明朝的灭亡是系统性的,张居正这个糊裱匠,即便再努力推行改革,无非是让明朝晚多少年灭亡的问题。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还要
  等等,我脑袋里头有这么多历史知识了?
  我也没研究过历史啊?
  不对劲!
  堂中,张居正叹了一口气,看向长子。
  “你是家中嫡长子,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今后还要仰仗你,你要争气一些.”
  张敬修则恭敬说道:“父亲椿龄永续,家里有父亲,张家的天就塌不下来。”
  听到这话,张居正的眼神在对方身上打转,显然充满着失望。
  此刻,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传来。
  “那个.老爹啊~”
  张居正皱起眉头,注意到幼子,这全家只有他敢叫“老爹”了。
  正在气头上,他没好气地训斥:“急什么?还没轮到你,你那些荒唐事也逃不了!”
  可张允修眨巴着睛,用人畜无害的语气说道。
  “不是的老爹,我是想说,适才你问大哥的问题,我也能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