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章 流民问题
作者:甘蔗嚼不动      更新:2025-10-29 04:51      字数:2021
  “汐月妹子那朋友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自然是要表达一下谢意的,请人家吃顿饭也合情合理吧?”
  顾洲远一本正经道。
  听到这话,苏沐风这才放鬆下来。
  原来顾兄是想让他引荐汐月的朋友呀。
  不对!他突然反应过来。
  汐月是安全了,可她那个朋友身份特殊,要是出了啥岔子会更加麻烦。
  顾洲远见苏沐风时而鬆弛,时而蹙眉,也不知在脑补些什么。
  便笑著解释:“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汐月妹子的朋友有这样的路子,我是想交好一番的,万一以后我家山上再挖到啥好宝贝呢!”
  顾洲远现在是不缺银子的,可万一以后遇到急用钱的时候,也得有个捞银子的去处啊。
  他商城里一商城幣一把的玻璃珠子有的是。
  还有几幣一个的“精品琥珀”,里面各式昆虫应有尽有。
  青田县城一共就这么大地方,有钱人之间基本都能混个脸熟,好东西不能一直在本地出手。
  而京城离这里足够远,那里攀比奢靡之风更盛。
  能搭上京城的线,对顾洲远还是大有裨益的。
  苏沐风点了点头,顾洲远的这番说辞倒也挑不出毛病。
  可那位確实身份不一般,他踌躇良久,最后开口道:“我帮你把话带给她,至於她答不答应,那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顾洲远哈哈笑了两声:“可以,你把我心意带到就行,其他的不过分强求。”
  这条线能搭上最好,搭不上也没有太大影响,只不过是有备无患罢了。
  顾洲远从一沓银票里抽出了2500两,递给了侯岳:“你帮我把这银票给郭掌柜,银钱结清,酒楼才彻底属於咱们的。”
  郭掌柜人已经回了徽州老家,要不然顾洲远就自己亲自去结清尾款了。
  他把剩下的银票揣进怀里,笑道:“今天我做东,想吃什么儘管开口。”
  他现在腰包鼓鼓,可谓是財大气也粗。
  侯岳眼睛顿时亮了,他脸上露出靦腆的笑:“那个,那个淮青河里的水已经涨上来了,现在河两岸全是赏景的人。”
  “晚上咱也去那边转转,那里的酒楼都是咱县里最好的,正好顺带也去看看咱的酒楼。”
  “可以啊,馆子隨你定,咱现在不差钱!”顾洲远点点头,拍了拍怀里的银票,大气道。
  “咳咳……”侯岳说话竟有些结巴,“我,我的意思是淮青里水位上涨,那些搁浅的画舫也都浮起来了,咱们晚上可以去迎春楼里喝些小酒……”
  顾洲远愣住了,他著实没想到侯岳是动的这个念头。
  他还没开口说什么,一旁的苏沐风便斥道:“侯岳你整天脑子里就只想这些东西吗?”
  “现在县里多了那许多流民,这些流民全都是因为吃不饱饭,才被迫背井离乡。”
  “侯县令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你倒好,还有心思去逛青楼喝酒!”
  侯岳最烦苏沐风说教,可每次苏沐风说的那些他又无从反驳。
  “我只是想去领略一下淮青河上的风光罢了,哪有你想的那般齷齪。”侯岳弱弱道。
  “领略河上的风光?”苏沐风嗤之以鼻。
  “有挑晚上去观河景的吗?这样,我明天找淮青河边的渔家借条船,你划著名去河中央去观景吧!”
  他双手举过头,討饶道:“算我说错了,我不去还不行吗?”
  “比我奶奶还嘮叨!”侯岳小声嘀咕道。
  顾洲远不由失笑,这苏沐风確实有够正直的。
  侯岳看起来就像个小霸王,没想到竟能被苏沐风给制住。
  “对了,刚刚苏公子提到流民,”顾洲远开口道。“现在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房间里的气氛明显变得沉重起来.
  “我爹说,现在每日小偷小摸的案子变得多了起来。“
  侯岳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样子,蹙眉道。
  “城里乞儿好似比以前多了起来,不断地有流民涌进城里。”
  “先来的流民有的去码头去扛大包,后来流民越来多,码头也没有那许多活计让干。”
  “现在码头那边干活都需要给工钱,只要供一顿饭就有人抢著干。”
  “可流民实在是太多,现在城里起码来了五六百號流民,大多数都是靠沿街乞討过活。”
  “我爹说,城里最多容纳1000个流民,再多了就要出事了。”
  “估计最多明后天,县里的城门就要关起来,不让外面的流民进城。”
  侯岳越说越是忧心,他一口把茶盏里的茶水喝掉,长长嘆了一口气。
  “可不让这些流民进城,他们便要饿死。”苏沐风忧心忡忡道。
  “侯大人现在怎么说?朝廷有什么举措吗?”顾洲远沉声问道。
  他跟镜德先生聊过救灾的一系列想法,也不知他们进行到哪一步了。
  “我爹前天去了桃李郡,那里设有常平仓,他想让郡守大人先拨些粮食下来,好在城外搞起一个粥厂救灾。”侯岳说道。
  “可这回的蝗灾整个桃李郡全面受灾,就连隔壁的淮江郡中吴郡都受蝗灾波及,常平仓那点粮估计也是杯水车薪。”苏沐风在一边悠悠道。
  “没错,郡守大人根本就不肯拨粮,说这才只是灾情最开始的阶段,常平仓的粮食要用在最紧要的关头。”侯岳点头。
  顾洲远也知道郡里的决策是符合这个时代背景的。
  朝廷的粮仓储备要应对多种灾害和其他事务。
  绝不仅仅是谁饿了就给谁发粮食那么简单。
  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粮食发放。
  灾荒往往伴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有可能会有民变暴乱的事情发生。
  那么军队开拔镇压,都是需要粮食的。
  运输和分配粮食也需要成本,包括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
  有时候从远处拨调的賑灾粮,一路上人耗马吃,往往在路上就被消耗大半。
  真正能有效分发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寥寥无几。
  而且在蝗灾初期,朝廷可能会低估灾害的严重性,希望地方能够自行解决部分问题。
  等到灾情严重、范围扩大,才会大规模拨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