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章 探访小河村
作者:甘蔗嚼不动      更新:2025-10-29 04:44      字数:1875
  “阿娘你別生气了,我会去小河村要个说法!”
  顾洲远扶著刘氏坐在凳子上,帮她抚著后背顺气。
  刘氏当真是急怒攻心了,深呼吸了好几下,才渐渐缓过劲儿来。
  她抹一把眼泪,懊悔道:“当初也是阿娘眼瞎,还想將你大姐嫁给那姓李的,哎……差点就把招娣推到火坑了去了!”
  “人心隔肚皮,这事儿谁也料不到的。”顾洲远轻声劝著。
  “这可怎生是好,招娣一个清清白白的大姑娘,就这样被人泼了脏水,这是想要她的命吶!”刘氏哽咽著说道。
  顾洲远並不擅长安慰別人,他只是轻声道:“阿娘別担心,交给我,我一定帮大姐討一个公道!”
  刘氏虽然气愤,但还是怕顾洲远衝动之下做出什么傻事。
  她止住啜泣,抬头对著顾洲远道:“那姓李的一家在小河村也是有些势力的,你万不可贸贸然去跟他们起衝突。”
  “我晓得的,阿娘。”顾洲远点点头道。
  想了想,顾洲远放低声音道:“这事儿不能让大姐知道。”
  刘氏頷首:“嗯嗯,阿娘省得!”
  小河村跟大同村隔著一个山头。
  这条路顾洲远认识,顾招娣上回差点换帖下定,他还跑去小河村闹了一通。
  顾洲远走在山路上,心中转过千百个念头。
  刚刚在气头上,他都想直接上门,弄死李青松才解气。
  这一会儿他冷静了些,弄死姓李的绝不是最优解。
  大姐的名声还是毁了,而且那时候就不仅仅是小河村知道,大概会传遍整个青田县。
  先去小河村看看什么情况,要把挽回大姐的声誉,然后再弄死他!
  顾洲远来到这个世界,看待大部分陌生人,他潜意识里都是带著一种漠然的心態。
  他掌握著的力量不受约束,向善还是向恶全凭他一念之间。
  有时候他也会感觉到,一头被铁链锁住的野兽,在他心灵的暗室中蛰伏。
  等待著某个不经意的契机,便妄图衝破封印,喷薄而出,將那丑陋的、带著攻击性的恶意宣泄到这个世界上。
  所幸他遇到的大部分人是温暖的,带著善意的。
  这才让他能够將这被封印的恶意继续禁錮,不让它肆意妄为,去破坏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
  想著自己的家人,顾洲远恢復了理智。
  一个人赶路很是无聊,顾洲远便调出控制面板,不断扫描著山路两旁。
  所有方便採取的,有点价值的东西,全都被他卖给了商城。
  一个时辰的山路,他足足走了2个时辰。
  但是商城幣余额也增加了1000多。
  在靠近小河村的一片林子里,顾洲远买了个下垂软翅的璞头带头上 ,又买了一副货担。
  担子两头掛著两个小筐,里面装些针头线脑,木梳木勺,拨浪鼓纸鳶之类的杂货。
  这副打扮,是他跟集市上的货郎学的。
  想了想,他又拿了一个拨浪鼓在手里,充当货郎鼓。
  顾洲远摇著拨浪鼓进了小河村。
  不一会儿,便有村里的孩童们围了过来。
  他拿出几颗枣分给孩子们。
  笑著问道:“你们可认识李青松呀?”
  “认识!”
  “认识!”
  一群孩子喊道。
  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指著村东头说:“他家就在那边,第二排,门口有棵桂树那家。”
  顾洲远又捏起两个蜜枣给这孩子,“谢谢你啊,李青松现在在家吗?”
  其他孩子一看,回答问题竟有奖励,顿时爭先恐后叫起来。
  “我知道,他不在家!”
  “他昨天在家,今天早上坐牛车走了!”
  “我知道,他在县里书院读书,昨天回来了一趟,说是书院放了一天常假,今天早上又去学院了!”一个13、4岁的少年道。
  “昨天放了一天假。”顾洲远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原身也在书院读过书,据他所知,这里的书院每旬会放一天假,称之为“常假”。
  麦熟时还有田假,假期差不多一个月。
  昨天侯公子他们休沐,这李青松也是这一天放常假。
  县里每个书院放假的日期都不一致,这么看来,李青松极有可能是跟侯公子苏沐风他们在一个书院读书。
  见顾洲远嘴里在呢喃著什么,却不拿枣给自己,刚刚说话的少年咳嗽两声,提醒道:“我说的是真的!”
  另有两个孩子也叫道:“我也说了!”
  顾洲远回过神来,拿了几颗枣递给他们。
  “那李青松家里有些什么人?可曾有过婚配?”顾洲远轻声问道。
  “他家里有他爹娘,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小孩抢著道。
  “他姐姐都已经嫁人了,不算!”另一个小孩叫道。
  “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他爷奶也还活著!”
  “他没有成过亲,说是要等今年考上秀才再娶亲!”
  “不过,他去年有个相好的,在山那边的大同村!”
  听到这里,顾洲远神色冷了下来。
  他努力平復下心情,扯出一个笑容继续问道:“你们谁知道那女子叫个啥名儿?他这事儿是有人见过还是他自己说的?”
  一群小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我们只知道那女的是大同村的,去年差点跟他定亲,被人给搅和了。”
  “今年祭祖时,他喝醉了酒说的,说那女的看上他了,但是他改主意了,不想娶农家女。”
  小孩们嘰嘰喳喳抢著说话,顾洲远从他们的话里再也没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他抓了一把蜜枣,给他们每人分了几颗。
  这时一个年轻妇人,抱著个一岁左右的孩子走了过来。
  “这小鼓卖几文呀?”年轻妇人从筐里拿起一个拨浪鼓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