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沪市一日游2
作者:晴瑶的小白猫      更新:2025-10-28 05:49      字数:1526
  易中河没有任何目的的在沪市的街头转悠著,反正他也没有事,就是纯粹的想见识见识这个年代沪市的风采。
  外滩作为沪市的標誌性景观,沿线矗立著市府大楼(原滙丰银行)、海关大楼等歷史建筑,也让易中河看到了跟后世不一样的外滩感觉。
  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见识过后世外滩的繁华,对於现在的这些场景也是看个稀奇。
  不知不觉易中河就逛了一上午。
  早上也没有吃饭,所以这会易中河也饿了,就想著找饭辙。
  现在可没有以 后 方便,到处都是饭店,这会只有国营饭店在营业。
  即使有一些偷摸营业的私人饭店,也不是易中河这个外地人能找到的。
  虽然昨天易中河跟李怀德说沪市的本帮菜不好吃,那也是针对於食堂的伙食来说。
  真正饭庄里的本帮菜,浓油赤酱,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易中河很快就找到一个国营饭店,饭店不大,估摸著可能是公私合营的產物。
  1959年处於特殊时期,全国面临物资匱乏的状况,沪市虽然属於大城市但也不例外。
  食材供应整体较为紧张,肉类、新鲜蔬菜和水產品等的供应量有限。
  国营饭店在食材採购上受到严格的计划调配,导致可选择的食材种类相对较少。
  像猪肉、鲜鱼等在市场上供应不足,饭店难以大量获取,在这种小的国营饭店中,没有专门的採购员,没有专门的供货渠道,只能按照分配的份额进行採购和使用。
  所以能够让易中河远的菜品也不多,只有那么寥寥几个菜。
  不过儘管食材受限,但沪市的国营饭店还是努力保留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和传统风味的菜品。
  本帮菜以浓油赤酱为特点,像红烧肉、油爆虾、红烧划水等经典菜餚在国营饭店的菜单上仍能看到。
  不过,由於食材供应的不稳定,这些菜品的製作可能无法达到以往的標准和规模。
  特別是红烧肉,在这个年代,七肥三瘦的红烧肉,可是最受人民群眾欢迎的,今天就没有。
  不过易中河对红烧肉本来的感觉也就这么回事,相对於红烧肉,易中河更想尝尝沪市的其他菜品。
  虽然这个国营饭店里没有红烧肉,但是像油爆虾,红烧划水和醃篤鲜都有。
  而且还有为了应对食材短缺的问题,国营饭店的厨师们发挥智慧,开发出一些创新菜品。
  他们利用有限的食材进行搭配和组合,製作出既符合大眾口味又能充分利用资源的菜餚。
  例如,用豆製品代替部分肉类,製作出素鸡、素鸭等仿荤菜品,
  將一些边角料食材进行加工,做成別具风味的小菜。
  所以易中河点了一个醃篤鲜,一个红烧划水,一个素鸭,一个素鸡。
  主食就是杂粮米饭,这对易中河这个北方人来说,除了主食有点不太友好以外,其他的还是比较满意的。
  易中河付好钱和票据以后,就在出餐口等著端饭菜。
  这个国营饭店不大,吃饭的人也不多,有人见易中河一个人点了四个菜,也是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解书荒,101????????????.??????超全 】
  易中河倒也不在意,在这物资匱乏的年代,能点四个菜確实有些扎眼。
  有人搭话,易中河笑著解释,自己是京城过来的,想品尝品尝沪市的美食,而且还想跟同事带点回去尝尝。
  易中河又拍了拍隨身的包,传出饭盒相撞的声音。
  饭店里的其他人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外地的同志,所以饭店里的人也报以善意的微笑。
  不一会儿,饭菜陆续端了上来。
  醃篤鲜汤色奶白,咸鲜入味,春笋的清甜和咸肉的醇厚完美融合。
  红烧划水色泽红亮,鱼肉鲜嫩,酱汁浓郁。
  素鸭口感紧实,豆香十足,仿荤的味道还真有几分像鸭肉。
  单论饭菜的味道来说,虽然这个年代没有这么多的调料,但是同样没有这么多的科技与狠活,所以味道比后世易中河吃过的更好。
  易中河吃的很过癮,而且想著李怀德给自己的票据,晚上还要跟李怀德一起喝酒,乾脆把四个菜又打包了一份。
  反正李怀德给的票据也多,毕竟吃独食不是啥好习惯。
  国营饭店的人经过刚才的聊天也知道易中河是外地人,想让同事也品尝一下沪市的美食,所以也没说什么,而且还把菜的份量多给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