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仁道,霸道,王道!【2】
作者:天命帝王      更新:2025-10-29 18:01      字数:2872
  汉阳郡,冀县。
  隨著冬季的第一场落雪。
  整个汉阳郡都被积雪覆盖,银装素裹大地一片苍白。
  太守府的书房当中,火盆又增加了两个,但是依旧难以完全抵挡外面的严寒。
  后世都知道明朝亡於小冰河时期。
  但极少有人知道,东汉年间,也正处在一种节气混乱的小冰河时期的夹缝。
  冬季越来越冷,有时甚至在六月天气依旧落雪。
  之前没有来到凉州的时候,段羽还没有这种感觉。
  但自从来到凉州之后,这种感觉就愈发的明显。
  气候,是一个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一年四季气温適宜,没有巨大自然灾害的王朝,往往在衰变的过程会变得更加缓慢。
  但一个气温混乱,每每都要面对自然灾害的王朝,將会加剧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自然灾害所產生的影响,最佳直观的影响便是饥荒,灾病。
  而恰巧,东汉就处在了这样一种环境之下。
  而这种时代,还有一个统称。
  乱纪元!
  而这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別的事情,段羽便开始在太守府当中补充东汉开端以及之前的歷史。
  根据段羽查到的一些史料显示。
  东汉的气温和天气震盪,是从新莽王朝之时便已经开始了。
  在东汉建立之前,新莽的天凤元年,天气就已经开始逐渐变的恶劣。
  《汉书:王莽传》中记载,四月,陨霜杀草木。
  也就是说,四月的时候,天气骤然霜降,將春天刚刚新长出来的草木嫩芽都杀死了。
  这种天气完全不正常。
  而就仅仅相隔一年,天凤三年二月。
  原本应该春暖开,万物復甦的时节关东地区却遭遇了强烈地震和风霜雪降。
  《汉书:王莽传》中记载,地震,大雨雪,关中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
  二月春暖开的时候,关中地区遭遇了强烈的地震,还有大雨雪,最深的地方,积雪可达一丈。
  仅仅是又过了一天,到天凤思四年的时候,有记载,八月份的时候,寒冷的天气甚至已经可以冻死人了。
  当段羽在看到这些记载的时候,也感到惊讶。
  羌族从酒泉张掖开始朝著关东迁徙的时候,便是东汉初年。
  而当时羌族迁徙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生活环境所迫。
  新莽王朝从建立,一直到赤眉军崛起,几乎每年都在遭受强烈的自然灾害。
  而东汉初期,只是延续了一段时间新莽王朝的恶劣天气,在后来的几十年当中,气温开始逐渐的转好。
  这个时间阶段,也是东汉王朝最稳定的一段时期。
  但这种天气並没有完全退去,只是减少而已。
  汝南袁氏的先祖袁安当年在抵达洛阳的时候,就遇到了一场大暴雪。
  暴雪过后,洛阳城內的百姓都纷纷出来清扫自家门前的积雪。
  而袁安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並没有出门扫雪。
  而路过袁安家门口的巡检士兵则是以为袁安在家中被冻死了。
  伴隨著恶劣的气候,土地粮食减產,刚刚播种的种子秧苗会被冻死,而百姓也因为剧烈的气温震盪起伏而感染病痛。
  伤寒。
  为何张角的符水能广泛传播?
  不是因为张角的符水有多么多么的好使好用。
  而是大汉十三州,天下百姓遭受病痛伤寒的人太多了。
  段羽记得《伤寒论》就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
  可见的,这个当今天下有多少百姓在遭受病痛和饥荒的折磨。
  段羽以前也看过三国志,看过三国演义。
  但那些里面只有关於英雄美人,群雄爭霸,抢夺地盘,廝杀权谋的描绘。
  但是却极少有关注百姓民生,对天下社会的描写。
  可是当段羽真的身临其境在这个环境之下的时候。
  也才能明白一二为什么百姓要造反。
  为什么天下的百姓说活不下去了。
  就在这种环境之下,士族豪强还在兼併土地。
  看似士族遍地的繁华盛世,看似英雄美女频出的广阔地貌,其实更多的,则是饥寒交迫。
  那些士族身上装点服饰的美玉金银,那些豪强家中的锦衣玉食,无非都是百姓蘸血的馒头,吸食的都是百姓的骨血。
  张角能一呼百应,天下相应,並非是因为他的符水有多么神奇。
  段羽穿越之前听说过一句话。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
  『你明知道张角的符水是假的,为什么还跟隨他造反?』
  回答是:『我当然知道张角的符水是不是假的,但他至少能给我口饭吃!』
  且不论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至少,段羽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样。
  民生凋敝,百姓饥寒交迫,豪强率兽食人。
  而天下已经坏成这个样子,那些口口声声唱说著以“礼治”“德治”“人治”的儒家士族却只知道爭权夺利。
  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卖草鞋的,最终三分天下?
  不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
  汉室宗亲这四个字,在当下,並不是什么尊贵的代名词。
  两汉四百年,所谓的汉室宗亲多了去了。
  事实上刘备居住的村子,没有一个不是汉室宗亲。
  凭什么刘备能成大事?
  因为刘备有一套关於自己的治民之法。
  那就是爱民以仁。
  且不论刘备是不是真正的仁义君子,但自始至终,在刘备入川之后,他却都是一直这么做的。
  可能正是因为见识到了黄巾之乱张角於百姓当中的一呼百应,刘备才有了这种理念和想法。
  段羽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圣人。
  如今,身处乱世。
  他没有任何优势。
  现在这一身看似高位,在洛阳城的那些老爷看来,想要剥夺也不过就是一纸文书而已。
  最起码在刘宏死之前,是这样的。
  天下还没有到了那种完全礼乐崩坏的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造反,那就是一辈子的反贼。
  他手下这些个士族,將会第一个脱离他,远离他。
  他之所以选择凉州,是因为凉州远离天下士族中心,以免落得一个將来为他人做嫁衣的结局。
  但即便这样,那些洛阳城內的老爷也不打算放过他。
  此时,在段羽面前摆放著的是三封信。
  一封来自於袁绍。
  一封来自於何灵思。
  一封则是来自於小黄门左丰。
  洛阳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前后经过都已经在这三封信上说明了。
  袁绍表示歉意和无奈。
  何灵思希望他能投身何氏,充当他们外戚的刀。
  而小黄门左丰则是把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一切都说明了一遍。
  还有,代表著袁隗意志的新任凉州刺史耿鄙也正在前往凉州的路上。
  耿鄙不同於梁鵠这个清流,虽然梁鵠可恨,但是对付梁鵠,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但耿鄙带著的却是袁隗的意志。
  还有,新任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则是代表著以杨赐为首的清流一党的意志。
  想要来制衡他。
  五个人。
  四种意志。
  左丰代表的是宫里宦官的意志。
  何灵思代表的则是外戚的意志。
  耿鄙代表的则是汝南袁氏袁隗的意志。
  还有皇甫嵩。
  可想而知,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像是凉州三明,张奐,皇甫规,还有段熲那样的人,面对这四种意志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恐怕会被撕碎。
  但幸运的是,他段羽不是张奐,也不是皇甫规,更不是走投无路的段熲。
  当然......他也不可能是他的岳父董卓。
  以前段羽只是理解一点董卓。
  现在.....他似乎能读懂岳父董卓了。
  明明手里握著刀。
  但是这刀却只能听別人的命令。
  如果一个不从,自己手里的刀,可能还会砍向自己。
  想要不被这些左右手中刀的人左右。
  怎么办?
  能怎么办?
  所以,既然不想成为董卓。
  那就要走另外一条路。
  如果说袁绍走的是王者之道,以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招揽天下英才。
  那曹操走的就是梟雄霸道,另闢捷径,背负天下骂名成就自身。
  而刘备则是走的仁义之道,以民为水身为舟,在百姓拥护的急流当中前行。
  只不过三人最终都没能有成功。
  既然如此,那他就要將三条道,都集於一身。
  王道,霸道,仁道。
  贾詡跪在火盆边上烤著手。
  段羽则是將面前的书信还有来自於军机处的情报全都收拢了起来。
  “当下有三个问题,一个是关於如何正营民生,一个是如何处理耿鄙,还有一个是如何处理皇甫嵩。”
  “你烤的也差不多了,也该出个主意了。”段羽看向贾詡。
  贾詡將烤的热乎的双手插进衣袖当中保暖,顺便暖和了一下手臂吸了吸鼻子。
  隨口说道:“仁道,霸道,王道。”
  段羽眼前瞬间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