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舌战百里询
作者:江中石      更新:2025-10-28 10:49      字数:3301
  百里询一见他老爹又要发怒的跡象,立即换了態度说:“既然蒙狼刺相问,百里询也就如实相告。窃以为,为君者上知天下通地方为天下主。君上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所思所想无不是军国大事,似这等小事之前已有成例。秦律之所以森严就是为了教化百姓约束言行,触犯者必受惩治,这有何不对?更谈不上什么百姓有错,错在为君者不教。难道你想让君上每天站在街市之上,告诉每个百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吗?那样的话君上还是君上吗?百里询以为,似这等小事重罚之后百姓自然就会记住,用不著再教。这就好比牧羊,对那些乱跑不听话的羊儿就必须用鞭子抽,抽过之后羊儿就会俯首贴耳唯命是从。所以,教化百姓就和牧羊一样,该抽的时候就得抽!”
  蒙义呵呵一笑说:“请问百里询,你儿时犯过错没?”
  “犯过呀,谁小的时候不淘气呢?难道你没犯过错?”
  “自然犯过,但是狼刺自幼是和狼一起长大的,不知道像你这样的世家子弟,儿时犯了错会如何惩治。”
  “那就要看是有心还是无意的了。”
  “有心怎样无意如何?”
  “若是无意之举,父母兄长会告诉我今后该怎样避免犯错。若是有心必將重罚,只有重罚之后我才能记住才能不会再犯。”
  “嗯,如此说来你百里询就是一只羊,还是一只不太听话的羊,非得用鞭子抽才能改正错误。”
  哄,朝堂之上一片笑声。百里询脸上一红辩白到:“我自幼聪慧,就算自己不犯错但只要看到別人犯错,我父亲纠正处罚別人之后我也会记住,所以我很少犯错。然而百姓怎能与我相比,他们不读书不明理,同样的错误总是再犯,说教无用只能重罚!”
  蒙义呵呵一笑说:“说得好,如此说来在下就明白了。似你这等说法那就是不教而罚。譬如你无意中犯错,大上造不论青红皂白上来就打一顿,然后不闻不问,等你再犯错的时候再打一顿。百里询,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你不犯这样的错总会犯那样的错。犯了这样的错大上造揍你一顿就过去了,当你犯那样的错时大上造就再打你一顿。於是乎打一顿你明白自己那样是不对的,你长到这么大得挨多少顿打呀。由此可见,等你鬢髮斑白再犯错的时候,大上造手杵拐杖,颤颤巍巍连咳嗽带喘的揍你一顿,你就又明白道理了,如此循环往復。百里询,你不能总是在你父亲膝下承欢,你总有一天会位列朝堂之上辅佐君上,到那时你若犯错该由谁来揍你。君上吗?似你这般道理为君者治国就简单了,臣子犯错揍一顿,百姓有错揍一顿。当有一天所有的臣子和百姓都被揍遍之后却仍旧不改,你待如何!”
  一句话问得百里询哑口无言,大殿之內一片安静,贏开瞪大双眼紧握双拳注视著二人。
  “那,那你说该怎样?”
  蒙义转身面对百里棲深施一礼说:“狼刺莽撞言语中得罪之处还请大上造见谅。”
  百里棲一挥手说:“无妨,你且直言。”
  “请问大上造如何教子的?”
  “询儿自由算是聪明的,有举一反三见微知著之能。似这等心智已是上上之选,普通人中敢说是万中无一。但即便如此也是经常犯错,那时我会先给他陈明利害,他明白道理之后罚反而不重要了。狼刺,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为君者犹如百姓父母,子女犯错应先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何犯错,然后根据错误轻重施以惩罚。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子女记住错在何处,並能由此明白何为对何为错,公子所言的教其实是引导百姓明白是非,可对?”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善,大上造所言甚善。那么狼刺斗胆再请问大上造,可有罚错的时候?”
  “有,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就算是我也有失察的时候,往往凭著主观的判断认为子女有犯了错,罚过之后再细问才发觉是自己罚错了。”
  “大上造敢於直言不讳足见品德高洁堪称君子。眾位大人,方才我与大上造一问一答之间想必各位大人都已经听出门道。为父母者难免由於主观判断错怪子女,这种事情想必谁家的都有过,实属人之常情不足为奇。君上治国牧民就如同父母养育子女,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够成为明辨是非通情达理的正人君子,而每个父母都会对子女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子女当中有聪明的也有愚钝的,有理解的快的也有理解的慢的,有听话的也有淘气的。那么做父母的会不会因为一个子女犯了错就罚所有的子女呢?”
  “不会!”
  “对,肯定不会。君上教化百姓就如同父母教养子女,父母只会罚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在罚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时也是当著所有子女的面想讲清道理然后再责罚。这是为了在惩处犯错的孩子的同时,告诫其他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过错,这就是先教后罚。这样的罚会让犯错的孩子心服口服 ,而没犯错的孩子会引以为鑑。父母也有判断错的时候,为避免委屈了孩子,在处罚犯错孩子之前父母是不是都会问清楚细节才做出决定呢?”
  “是的。”
  “父母只教养几个子女都需要如此耐心细心,作为君上要教化千万百姓,若只凭成列或者一时衝动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顿责罚,百姓可服?”
  “不服!”
  这句话是贏开说的,在他说完之后眾臣才齐声回答:“不服!”
  蒙义转身向贏开一拜说:“正因如此,公子才说父君为秦人君上,犹如百姓父母。偿闻不教而罚谓之虐,百姓有错,错在为君者不教。这句话是一句连贯的话,前提是君上是百姓父母有教化百姓的责任,接下来才是说百姓犯错之后,不让其明白错在何处就惩罚,就和父母对犯错的孩子只处罚不讲明为何处罚是一样的道理。百姓只会屈服,但却並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何处,这罚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说,君上应避免这样的错误,查清事实,陈明利害採取措施之后再行处罚,如此才能令百姓心服口服,即使受罚也毫无怨言。”
  “大善!”
  百里棲击掌讚嘆,贏开笑著问厉阳:“歷卿以为如何?”
  厉阳起身回答:“公子之言臣既感且佩,大善!”
  贏开问大庶长世父:“大兄以为如何?”
  世父答到:“没想到一件小事竟然说出了这么一篇大道理,说得好,说的好哇!善,大善!”
  最⊥新⊥小⊥说⊥在⊥⊥⊥首⊥发!
  贏开站起身说:“寡人今天特意命人將这件小事拿到朝堂上来说,就是为了看看眾卿对这件事的高见。此事虽小也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涉及国计民生。一直以来列国都说我秦人律法严苛,不尊周礼,治民严厉缺乏仁德。凭心而论寡人对此等言语极为愤慨,但静下来细想,这话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秦人若想立国,若想成为列国中的强者,就必须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秦人百姓也要不断吐故纳新,秦人虽地处偏僻,但是我们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有天下万物皆为我所用的胸怀。再加上秦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气节,我大秦何愁不能屹立於列国之上!”
  “大秦,大秦,大秦!”
  眾臣意气风发振臂高呼,雄壮的吼声震得大殿內嗡嗡作响。贏开伸开双臂,等眾臣停止呼喊之后才说:“君为百姓父母。若百姓有错,错在为君者不教。寡人要讲这句话刻在身后的屏风上以为座右铭,时刻警醒寡人。寡人希望眾卿每天上朝的时候也想看看这句话,先想一想怎么辅佐寡人治理百姓。寡人是百姓父母,眾卿也是。寡人更希望眾卿能和寡人一起以父母教养子女的耐心和细心教化大秦子民,假以时日,我大秦子民定会成为列国中最好的子民!眾卿愿与寡人同否?”
  眾臣齐刷刷站起身来拱手说到:“臣等愿与君上同!”
  贏开哈哈大笑双手一挥示意眾臣坐下,宣布这第一件事就按照贏来所说的办理,隨后君臣继续议事。贏来总算跟上了节奏,在接下来的议事过程中变得自如主动多了。他不明白的时候会主动发问,而奏事的大臣会仔细的给与解答,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事情的脉络就清楚了许多,办法也就隨之出现。贏来发问的过程中,贏开一直没有阻止,也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蒙义看来此时的贏开就像当初的狼爸一样鼓励子女自己弄明白道理自己学会处理各种难题,只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一下。
  一见贏来渐入佳境,蒙义放心的提笔记录。不管別人说得多快,蒙义总是能跟得上。只是弄了一手一脸的墨,好在他戴著面具不会把脸弄脏。不过写字写的满脸都是眾臣还是第一次见,这不怪蒙义调皮,很就没摸过笔从来就没用过毛笔的蒙义如今能抓著毛笔写字就不错了。古人蘸一次笔能写好几个字,蒙义蘸一次笔能写完一个字就挺不容易得了。为了赶上速度他是不停的蘸墨蘸墨再蘸墨,弄得满手满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没把墨汁甩到贏来后脑勺上就不错了。
  一位大臣奏事完毕获得贏开答覆之后退了下去,蒙义写完最后一笔正想喘口气,突然旁边伸来一只手將竹简拎了起来。蒙义抬头一看却是百里棲和厉阳,他们身后站著白袍歷显。
  “嘶!这,这写的是什么字?”
  百里棲指著竹简问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