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夹带私货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16:47      字数:2229
  太极殿內。
  李泰一句杀子传位,震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未等眾人回过神来,褚遂良已怒目相斥,“魏王殿下!父子人伦尚且不顾,谈何兄友弟恭?!”
  是啊,一个连亲生儿子都能杀的人,谁敢信他真能善待兄弟?
  大殿之中,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房玄龄趁此机会,將房遗爱赶出大殿,省得他在这继续惹祸,而杜荷和赵节见了,便也跟了过去。
  反正大朝会官员很多,他们这些小囉囉站在门口和站在外面没区別。
  刚好藉此机会,从房遗爱口中探探魏王党羽的情报。
  “魏王殿下,请您解释您刚才的话!”
  褚遂良有些咄咄逼人。
  他这灵魂发问,算是將李泰钉死在耻辱柱上了。
  “我……”
  李泰脸色煞白,肠子都悔青了。
  这本是他精心准备,打算私下討好父皇的漂亮话,怎会在朝堂之上脱口而出?
  这下完了!
  这若是传出去,天下人还会怎么看他?
  “该死!”
  他在心中暗骂。
  为了討好阿耶,这几年来他时刻揣摩圣意,连杀子传位这样的说辞都想到了,还把自己感动得不行。
  哪曾想,褚遂良竟会这般解读!
  此刻,李泰活像个泄了气的河豚,完全没了精气神。
  眼见魏王如同斗败的公鸡,杜楚客等魏王党羽急得直搓手。
  什么情况啊?
  明明往日对付太子都是手到擒来,今日怎就处处不顺?
  不过,作为魏王党头號智囊,杜楚客还是有些急智的,他眼珠子一转,立刻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各位,今日策论比试,太子殿下还未呈上策论,莫非是想矇混过关?”
  他这招著实高明。
  魏王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文采啊!
  只要把话题拉回策论比试,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杜楚客打得一手好算盘,殊不知,这却正中李承钱下怀。
  方才被李泰打断,他正愁没机会装一波呢!
  “既如此,那孤便说了。”
  他一瘸一点走到大殿中央,环视眾人道,“不过这回,可不许谁来打扰。”
  杜楚客与韦挺同时翻了个白眼。
  就凭太子那点墨水,能说出什么样来?
  要他们说,魏王方才就不该急著出风头,否则哪会落得这般田地!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期待。
  看太子这般气定神閒,莫非真有什么高论?
  褚遂良事不关己地捋著鬍鬚。
  挑起事端的张玄素倒是兴致勃勃。
  而于志寧和孔颖达则无奈地闭上双眼。
  太子有几斤几两,他们还不清楚吗?
  龙椅上的李世民暗自摇头。
  这个承乾,都这时候了还不忘踩青雀儿一脚,真是小心眼!
  不过,杜楚客把话题拉回策论,倒是正合他意。
  那些兄弟鬩墙、父子相残的话题,实在太过沉重。
  “君臣之际,非礼法所能拘也!”
  李承钱缓缓开口,一瘸一点地踱著步,活像个文人骚客,只是他那条瘸腿却是有些刺眼。
  李世民暗暗嘆息。
  要是承乾的腿没出事该多好啊。
  “昔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有乱臣十人而周室兴。何哉?各尽其才而已。”
  不错!
  这开篇便显出不凡!
  太子殿下引经据典,比起魏王那些阿諛奉承之词,不知高明多少。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相视一笑,眼中闪过讚许之色。
  就连一向中立的褚遂良也不由微微頷首。
  于志寧和孔颖达暗中鬆了口气。
  总算没给他们这两个师傅丟脸。
  而张玄素则是眼前一亮,显然是对太子刮目相看。
  唯独杜楚客和韦挺依旧鼻孔朝天,满脸不屑。
  至於,李泰完全就沉浸在自己个小世界。
  “故明君之御臣下,不在苛责小节,而在量才器使。若使皋陶治狱,而令后稷典刑,虽日挞百僚,终不能致太平。”
  此言一出,便是满朝皆惊!
  这用人之道,正是治国理政的精髓所在。
  李世民听得老怀甚慰。
  没想到承乾竟有这般见识!
  以前算是小看他了,不知不觉那个稚童已经长大。
  其他朝臣也纷纷点头称是。
  于志寧和孔颖达暗自欣慰。
  虽然太子平日顽劣,但这策论確实符合他们要求的引经据典。
  而张玄素则被太子的才学所折服。
  至於,杜楚客和韦挺的脸色却愈发阴沉。
  这真是太子所作?
  他何时有了这等文采?
  见大家反应各异,李承钱微微一笑。
  接下来,要上强度了啊!请各位做好心理准备!
  “今之论君臣者,徒执礼法,不识变通,是犹胶柱鼓瑟,岂不谬哉?”
  这是夹带私货吧?
  此言一出,满朝老狐狸顿时竖起耳朵。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褚遂良捋须的手微微一顿。
  于志寧和孔颖达则老脸一红,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又未点名,但他们却觉得字字都在戳他们的脊梁骨。
  龙椅上的李世民暗自嘆息。
  承乾这番话夹枪带棒,看来確实是受了不少委屈啊!
  而杜楚客和韦挺听了则暗喜不已。
  这话也能讲?
  太子这是要自掘坟墓吧?竟敢在朝堂上放这等厥词!
  “君臣相得,首在推诚。昔汉高祖用萧何、韩信,一以文治,一以武功,皆能尽其所长。何也?高祖知人善任,臣下竭忠尽智耳。”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心中暗想:朕自玄武门后,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待臣下更是推心置腹。
  魏徵当面直諫,朕不曾降罪。房玄龄偶有过失,朕亦宽宥。
  便是那侯君集私取高昌珍宝,朕也不过略施薄惩。
  这般容人之量,便是比之汉高祖也不遑多让!
  更不必说,朕设立諫议大夫,许百官风闻言事。
  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从无懈怠。
  这般勤政爱民,便是比之尧舜……
  (咳咳,此处省略李二內心自我讚美一万字)
  那么!
  在承乾眼中,当年汉室的君臣佳话,是否已在大唐重现了呢?
  这个念头,让李世民心头一热,竟有些期待起来。
  眼见宝座上的陛下突然扭捏起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果然,陛下最在意的还是这身后之名啊!
  而此时,于志寧和孔颖达犹自眉头紧锁,似乎还在琢磨太子方才那句胶柱鼓瑟的深意。
  至於,杜楚客和韦挺还是非常不屑。
  太子这番言辞,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次,当存体恤之心。管仲射鉤,桓公不以为仇;魏徵直諫,陛下每加优容。故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非虚言也。”
  来了!来了!
  终於等到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