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战场科技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3 10:47 字数:2613
顾舟迟疑了片刻,点开最上面的一条,界面顿时就跳转到了【蜂群之心】的详细介绍。
仔细研究一番,顾舟很快便明白了这玩意儿的具体作用。
简单来说,蜂群之心是一个控制无人机的集成ai智能,能够高效执行使用者下达的各种命令。
而刚才他所看到的那些小圆球,其实就是被称为【蜂群】的一个个超小型无人机。
根据大小的不同,它们有著各自的功能与效果,就好像是分工明確的蜂群,各司其职。
比如体型小到堪比小拇指指甲盖的“侦察蜂”。
它在飞行的时候只会產生极其细微,几乎难以被察觉的噪音,同时身上携带了多种传感器与摄像头,主要负责远距离侦查,亦或者是对复杂地形环境的勘探,並最终由ai智能进行匯总,绘製成三维地图传输给使用者。
这是一种极为夸张且高效的探查手段。
试想一下,当你想要探索一栋未知建筑的时候,只需要將这玩意儿释放出去,就可以等待ai將绘製好的三维立体地图发送到你的面前,整个建筑的內部结构一目了然。
而这还只是蜂群无人机的其中一个功能。
除了侦察蜂之外,蜂群中还有著三种类型的超小型无人机。
杀人蜂:体型比侦察蜂大上不少,能够发射7.62毫米子弹,主要负责暗杀任务,內部携带有微型高爆物,能够在关键时刻实行自杀式攻击。
缺点是携带弹药量极少,一架杀人蜂无人机最多携带三枚子弹,並且因为无法消除后坐力,导致其从根本上就杜绝了连发的可能。
干扰蜂:体型与侦察蜂差不多,它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信號干扰,找到网络埠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接入,从而达到入侵敌方网络的效果。
补给蜂:蜂群中体型最大的无人机,拥有较强的承重能力,主要用於在战场上投递弹药与各种补给物品。
顾舟简单数了数,四种类型的无人机共计三十架,其中侦察蜂与杀人蜂数量最多,各有十架,而干扰蜂和补给蜂因为用途没有前两者广泛,所以数量少一些,各有五架。
虽然数量並不是很多,但却足以覆盖战斗的方方面面,而且因为蜂群的体型普遍迷你,灵活性极高,想要损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十架已经足够顾舟用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將视线从几个小圆球上收回,顾舟又点开了【全景头盔】的介绍。
它的功能同样很多,光是现代战术头盔常见的夜视仪,便集成了微光/红外线/热成像三种感应模式。
此外,全景头盔还搭载了电磁频谱扫描(能够探测信號源)、声学传感器(能够通过枪声定位对手位置)、雷射测距,以及化学/生物/放射物质探测器。
然后就是护目镜上防闪光/致盲的功能,能够瞬间探测到强光(如核爆、雷射致盲武器)並自动將相应区域的面罩调至完全不透明,保护使用者视力。
看完这些,顾舟只能在心中默默感慨,不愧是未来科技,简直是把末世的各方面全都考虑到了。
不过要论最让他惊喜的,还是全景头盔与相位军团其他模块的奇妙联动。
比如它能在头盔的护目镜上实时叠加战场地图,在上面標记友军位置、高价值目標標记、威胁指示、导航路径、武器状態、任务目標、实时翻译等关键信息。
至於战场地图怎么来?
当然是依靠刚才所说的侦察蜂了。
释放无人机进行地形环境勘察——蜂群之心负责匯总成三维立体地图——投影到全景头盔的护目镜上——ai实时分析並提供指引。
这就是军团装备之间一套简易的联动流程。
不仅如此,在连接上辅助腕錶后,头盔甚至可以將腕錶的电子屏幕也一併投影到护目镜上。
有了这个功能,他將不再需要低头查看手錶,感应雷达会像moba类游戏的小地图一样,清晰的显示在他的视野角落,同时伴隨著生命体徵监测,在受伤后第一时间做出提醒。
简直夸张的要命。
什么叫未来单兵战士?
什么叫战场科技的极致?
如果不是旁边有人,顾舟此刻都想仰天大吼。
我已经什么都不缺了!
最后,怀揣著激动的心情,他看向了外骨骼动力臂。
一番研究过后,他发现这个动力臂其实是从一款完整的外骨骼装甲上分离出来的左臂模块,因为搭载有独立的能源核心,所以可脱离装甲单独使用,大幅度提升肢体力量。
这么设计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旦外骨骼战甲遭遇意外发生瘫痪,活下来的士兵仍然可以从上面卸下一些有用的模块武装自己,而不是只能看著报废的铁疙瘩啥也干不了。
抬手在机械臂表面敲了敲,顾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
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是採用的什么材料製作的,但可以肯定,其防御力绝对要比他那件已经是战损版的防弹衣要强大的多。
只可惜这玩意儿只能从手掌覆盖到肩膀,並不能包裹全身,所以想要用它来挡子弹可能会发生顾头不顾尾的尷尬情况。
除了出色的防御性能,以及给使用者带来力量上的提升以外,动力臂的掌心还配备有一个名叫气压振盪器的模块,它能够短时间內吸收大量空气,在打击敌人时產生震盪效果。
听描述有些类似那些武侠高手的透体暗劲,隔山打牛,在对付一些表皮防御较高的敌人十分有效。
心痒难耐之下,顾舟当即便穿戴上手感受了一下。
动力臂整体重量並没有多么夸张,估摸著二十公斤左右,如果是服用火种药剂之前,长期佩戴可能会让顾舟有些吃不消,但对於已经是一阶超能者的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而且顾舟发现这玩意儿並不全是金属,其內部还填充有某种非牛顿流体,能够有效吸收爆炸衝击波以及动能衝击。
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在动力臂前侧,顾舟还看到了事先预留的標准战术导轨接口,可以搭载高功率雷射切割器、抓鉤、牵引索等多功能模块。
同时,在动力臂下方也有著名为快速释放模块仓的空间,专门用来容纳蜂群之心,可谓是將联动这一块拉满了。
將单兵套装摺叠起来,顾舟重新看向羽弥,脸上依旧残留著还未淡去的惊喜。
“这些都是你从艾瑞妮那里带来的?”
“对。”
羽弥点了点头:“其实相位军团的装备远不止眼前这些,只是绝大部分都超过了火箭载重,不方便携带,不过那些东西的製作流程都在我的记忆体中留有备份,只要有精度足够的生產设备,我可以將它们完美復刻出来。”
“没事,眼下这些东西已经很让我惊喜了,至於你说的设备,我也会想办法......等等,你说火箭载重?”
顾舟双眸一瞪,终於反应过来:“你是坐火箭来的!?”
“没错。”羽弥頷首:“艾瑞妮所在的位置遍布著异种与外星异族,她只能通过將火箭偽装成洲际飞弹的方式摆脱异种,將我送到亚欧大陆。”
“这么大阵仗就为了来保护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
顾舟摇头轻嘆,看著羽弥埋头分析数据的样子,他犹豫了片刻,忽然起身拉住对方的手掌。
“行了,数据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第一天碰面就忙这忙那的怎么行,走,为了庆祝咱们的相遇,也为了答谢你的帮助,我请你吃火锅。”
羽弥愣了一下,正想开口说些什么,但身体却已经不受控制地被顾舟从座位上拉了起来。
一番犹豫过后,她最终什么都没有说,顺从地隨顾舟走出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