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熬死了一个研究员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3 06:25 字数:2164
核心区的喧囂与昨夜的风波似乎並未影响到那栋守卫森严的小楼。
房间內,灯火通明,一片“祥和”。
姜云熙端坐在桌前,神情专注。
铅笔在雪白的图纸上沙沙作响,流畅地勾勒出复杂而精密的线条。
她的工作效率极高,几乎一天就能完成一张设计详尽的图纸。
这惊人的速度並非源於超常的智慧,空间武器库里造不出来的尖端武器那么多,隨便画几个就行。
很快,几张图纸就被送到了阮雄手中,同时附上了姜云熙轻描淡写却如同重锤砸在阮雄心尖上的话:“这是华国某研究所正在攻关的下一代单兵突击武器概念图,已经进入原型测试阶段了。”
“哦,这张啊,是边境部队反馈需求后,华国正在优化的新枪,样枪都出来了,只是还有点小问题需要改进,离量產配备应该也不远了。”
阮雄如获至宝,又心急如焚。
他立刻將图纸火速送往研究院。
当这些图纸摊在研究员们面前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和惊嘆。
“嘶……这个导气结构。精妙!简直闻所未闻!”
“看这个材料標註,他们竟然在研究这种特种合金做枪管?这韧性要求我们现有的冶炼工艺根本达不到,难道华国的科技已经领先我们这么多了吗?”
“还有这个电子火控模块集成度……天吶!他们是怎么解决散热和抗干扰问题的?这图纸上的参数理论可行,但工艺上简直是地狱难度!”
“这个能量武器雏形,这、这太超前了吧……理论基础在哪里?这不符合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啊!”
研究员们围著图纸,时而兴奋地指指点点,时而眉头紧锁、抓耳挠腮。
他们能看懂图纸上画的每一个零件,能理解標註的每一个参数所代表的意义,但越看,心就越沉。
图纸所描绘的武器,其设计理念之新颖、结构之复杂、对材料和工艺要求之苛刻,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研究院目前的能力上限,甚至触碰到了他们知识储备的盲区!
这不是图纸,这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图!
当这份认知反馈到阮雄那里时,他的反应可想而知。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阮雄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指挥所的屋顶,他赤红著眼睛,狠狠地將研究员们联名写的情况说明报告摔在地上。
“看得懂?看得懂有个屁用,做不出来?华国人都在测试原型了,你们告诉我做不出来?!”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唾沫横飞:“我们还在用人家淘汰的货色,人家已经在研究打卫星的枪了!你们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
“意味著下次衝突,我们的人还没看到敌人,脑袋就被这种鬼东西打爆了!”
他猛地停住脚步,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著噤若寒蝉的研究院负责人,声音如同淬了冰:“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拆!逆向工程,给我吃透它!”
“材料达不到,给老子想办法替代!工艺不行,那就二十四小时三班倒给老子试!理论不懂,就查!翻遍所有资料,挖地三尺也要给我弄明白!”
“必须立刻开始研究,立刻!马上!我不想听到任何藉口,不想再落后华国一步,明白吗?!”
“如果因为你们的无能,导致我们再次在武器上吃大亏,你们所有人,就等著去前线填战壕吧!”
在阮雄死亡威胁般的重压之下,研究院的灯光从此再也没有熄灭过,研究员们被迫进入了近乎疯狂的“攻关”状態。
板房里瀰漫著浓烈的咖啡味、汗味和焦虑的气息。
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地上散落著揉成一团的废弃草稿。
工程师们对著图纸上那些天马行空的结构抓狂,材料专家对著標註的、只存在於理论文献中的合金参数绝望地薅著本就稀疏的头髮。
“不行,这个公差要求,我们现有的工具机精度根本达不到。”
“这种复合材料我们连合成的原材料都凑不齐。”
“这个微型化的传感器,天啊,这需要纳米级的加工工艺。”
“能量武器,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啊……我们需要理论物理学家,需要粒子加速器,而不是在这里熬夜画图!”
抱怨和绝望的低语在深夜的研究院里迴荡。
每个人的眼窝都深深凹陷下去,布满血丝,脸色蜡黄如同金纸。
仅仅几天的功夫,这些原本还算精神的研究员们,一个个都像是被抽乾了精气神,憔悴得如同行尸走肉。
而这一切压力的源头——姜云熙,却在小楼里过得相当“充实”。
她画图的灵感似乎源源不绝。
每当阮雄派人来催问进度,或者试图用“释放孩子”来利诱时,她总能適时地完成一张新的、看起来更炫酷、更让阮雄心惊肉跳的图纸,並轻飘飘地加上一句:“这张?哦,是华国海军陆战队定製的两棲突击步枪,据说水下性能优异,已经开始小范围装备了。”
“这个啊,是配合城市反恐研发的智能榴弹发射器,带简易制导的,我们研究所的同事上周刚跟我通了电话討论参数优化呢。”
每一句轻描淡写的“说明”,都像是一剂强心针打在阮雄焦灼的神经上,隨即化作更沉重的压力,层层传递到那些已经濒临崩溃的研究员身上。
终於,在某个天色未亮的凌晨,研究院里爆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隨即是重物倒地的闷响。
一个头髮白、戴著厚厚眼镜的老研究员,伏在他面前那张画满了问號和惊嘆號的“能量武器概念图”上,再也没有起来。
他的手指还紧紧攥著一支铅笔,旁边是半杯早已冷透、浑浊的咖啡。
过度疲劳引发的心源性猝死,带走了这个在不可能任务中耗尽最后一丝心力的老人。
消息传到阮雄那里时,他正在吃早餐。
他只是皱了皱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像掸走一只苍蝇:“抬出去埋了。”
“告诉剩下的人,这就是懈怠的下场,不想跟他一样,就给老子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研究不能停!”
冰冷的话语,宣告了一个生命的终结如同草芥。
研究员们的眼中,最后一点希冀的光芒也熄灭了,只剩下麻木的绝望和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继续在那些註定无法实现的图纸上,耗费著生命和仅存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