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4:51      字数:2191
  因为写作《误杀》的原因,张启民在老家安仁南山村住了十多天。
  这十多天里,家里人尽情地宠著他,只要他不出屋,家里就非常安静,而一旦出屋,家人们就立刻忙碌起来。
  见此,张启民儘量选择在晚上写作。傍晚十点过后,来家里串门、看电视的人散去后,他才开始写作。
  而第二天醒来时,却已是中午十分,饭菜早就烧好,一家人就等著他一起吃饭了……如此过了十天。
  期间,张建涛来找过张启民两次,第一次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对於这位本该叫叔的建涛哥,张启民还是比较佩服的,南山村离瀧泉县城这么远,他能够每天风雨无阻去做他的“生意”,没有精明的头脑和毅力,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
  张启民敏感地发现,张建涛身上有了一种变化,这变化是之前所没有的。但要说是什么变化,却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第二次,张建涛来串门的时候,两人聊起了瀧泉城里的事情,聊著聊著,张建涛想起了什么,突然噤了声。
  张启民等著他说,但张建涛坐了一会儿就急匆匆走了。
  张启民本想问的,但想想还是不问了,张建涛如果真有事,他必定会自己说出来。
  农历正月初十,张启民写完了《误杀》初稿。
  按照文化馆的假期,正月初四就上班了,鑑於文化馆上班的“特殊性”,张启民没有把上班这回事放在心上。
  但他还是觉得差不多了。
  阳历的时间,已是二月底了。
  按照杂誌社的出版习惯,双月刊的第二期,应该在二月底就已经出来了,况且,这次又逢农历春节,可能实际出刊的时间还会更早。
  但正因为逢春节原因,可能邮路上会推迟一些天。
  以上是张启民的判断。
  所以,在他回城的第二天就到了文化馆。
  不巧的是,这一天是周六!沉浸於写作当中的张启民把时间搞得有些混乱了。
  安静的文化馆大院內,门卫老刘正在打扫院子,看到张启民时,脸上堆上了笑容:
  “张老师,你今天真是难得。”
  遂忙著给张启民敬烟。
  老刘的香菸被张启民制止了,这次在老家的写作张启民做到了不抽一支烟,这个习惯他还想继续保持下去。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张老师,前几天有你几封信,都放在办公桌上。”
  张启民点点头。
  “对了,张老师,胡主任还问你呢,问我你有没有来过……”
  “哦?”
  胡永军在年前已经升任了文化馆的办公室主任,负责馆里的一些后勤事务。
  办公室內,张启民看到了自己办公桌上的信。
  第一封是杭城的王旭枫写来的。
  王旭枫在信里说:
  上次,张启民去杭城没有碰面很是遗憾。最近,她又去看过陆老了,陆老恢復得很好,已经从医院回到了寓所,还配了专门的保健医生,二十四小时监护,只要再过上几个月,就能恢復如初了……
  王旭枫还写道:
  “茶文化小说,我已经开始动笔了,开了四个开头,都不是很满意……故事的素材都有了,故事也基本构思好了,但我碰到了一个难题,故事里边人物的名字取不好,我被人物名字给卡住了……”
  看到此,张启民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二封信,是燕京寄来的。
  从笔跡上看,字体颇为粗獷,张启民好奇地拆开信封。
  “启民:你好!见信,首先祝你新春快乐……
  张启民赶快先扫了一眼信的落款:“白连椿”。
  原来是诗人写来的信!张启民心情愉快地读了起来。
  白连椿在信里告诉张启民,他在《燕京文学》的招聘中被录取,已经在《燕京文学》社工作了,不过还不是编辑,属於“实习编辑”……
  张启民高兴得握起拳头,在办公桌上敲了一下!
  太好了!
  记得当时,白连椿是在纳兰錚的建议下去《燕京文学》试一试的,想不到竟然成功了。
  看来,这个世界上,很多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只要敢於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性。虽然像白连椿这样的情况,应聘的成功率极低,但他勇敢地去了,结果成功了。
  跟白连椿短暂的接触,张启民已经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態度,依照这样的態度,白连椿必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燕京文学》好好干下去的。
  继续往下读,白连椿写道:
  “我在北大图书馆认识了一个诗人,是法大的老师,他的诗写得非常好!我向他请教了诗歌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可惜有些理论比较深奥,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
  “这个诗人的笔名叫海子,也来自南方农村,他写得最好、也是大家公认的一首诗叫《面朝大海,春暖开》……”
  张启民不由得一惊。
  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开”的那个诗人海子?
  张启民沉思起来:如果白连椿见到是海子,那么这位诗人將在1989年的春天在山海关臥轨!
  海子的臥轨,留下了未解之谜,更让喜欢他诗歌的人唏嘘不已。
  张启民立刻衝动地拿起纸和笔,给白连椿回信。
  他要告诉白连椿,下次再去北大图书馆见到海子,一定要劝告海子,对生活要保持乐观,不能有极端的想法,就是再苦再难,活下去就会见到希望……
  信写到一半,张启民停下笔:
  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太幼稚了?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思想,是一两个朋友所能劝得过来吗?
  张启民嘆了口气,遂把刚写的信揉成了一团,扔到了废纸篓里。
  然后,他给王旭枫写回信。
  在给王旭枫的回信中,张启民主要说了两件事:
  一是,他去探望过陆老了,还和陆老交谈了,等年后空一些,会再去陆老家探望,到时候可能见到王旭枫,可以交流写作;
  二是,他很想了解关於“西林印社”的情况,特別是当下的社长是谁,如果向“西林印社”捐献古籍,需要哪些手续。
  等写完信后,张启民看到报纸下面的一个大信封,上面写著他的名字。
  他好奇地拆开信封,一本《1987年优秀小说选》出现在眼前。
  翻开封面,张启民在目录里看到“河边的失误”和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原来,小说发表后,除了被转载之外,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刊载!这是张启民没有预料到的。
  入选了年选?但是,稿费呢?
  张启民在桌上一阵翻找:怎么没有稿费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