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叫马云!(求推荐票)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3 04:51 字数:2539
西林印社成立於1904年。
它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最初是由丁仁、吴隱、王福庵、叶铭四位年轻人创建的。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是其创社的宗旨。
1961年,西林印社被钱江省政府认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西林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
前一世,张启民知道西林印社还被评为了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金石篆刻”成为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作。篆刻艺术,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走上了国际舞台。
张启民进入大门,迎面正走来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边跟著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男人边走边给小孩讲述篆刻之美:
“刻印章,刻的是一种刻生活態度……”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
看著这一幕,张启民不由得心中讶然!
看来这位父亲一定是个金石爱好者了,给这么小的孩子就灌输篆刻知识。
张启民继续往里走,园林静謐。
院子里,树影婆娑,映衬著间间亭台楼阁,或明或暗,错落有致。
隨后,张启民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一间屋內忙碌,有整理文书的,有写春联的,忙得不亦乐乎,个个专注於自己的手中的活,没有一人说话。
古朴、幽静的环境,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此刻,张启民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吴佚云帮自己买下的那本《云林片玉笺谱》……
传闻,西林印社歷史上,社长一职一直保持“寧缺毋滥”的原则,这个闻名天下的社团,很长时间里,社长一职竟然是一直空缺的。
张启民看中的是它的严谨和专业。
放眼整个华国,最能配得上《云林片玉笺谱》的,似乎只有西林印社了!
这样一家社团,而且以后会升级为出版社,无疑是《云林片玉笺谱》最好的归宿。
当初,张启民一心想买下《云林片玉笺谱》,最初的想法是不想让《云林片玉笺谱》被钱江省以外的博物馆收藏。
现在看来,它的归宿终於找到了!
但是……如果自己此时贸然去联繫西林印社,必然会被误解,且自己尚不认识这些工作人员中的一人。
需要有个合適机会才好,最好能认识社长,那是最好不过。
到时候水到渠成,《云林片玉笺谱》有了好的归宿,又不落到钱江省外,可谓两全其美。
主意已定,张启民又游览了汉三老石室,在华严经塔前驻足观摩了一会儿。
看看天色渐晚,张启民便开始沿著山路往回走。
第二天。
张启民在西湖边的旅馆里醒来,简单地吃了早饭后,沿著北山路往东行。
在达到湖滨的时候,他看到了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起鬨。
张启民很好奇,这些人在干什么?似乎,里面还有个老外?
张启民靠近人群,发现被围在中央的老外,四十来岁,鼻樑高挺,一双大眼睛此时正无助地向四处张望,当看到张启民的时候,目光里似乎流露出了无奈和求助的表情。
老外大声说道:“can anyone speak english?”
张启民只听懂了其中一个单词。
正想上前的时候,身后一个身穿白色夹克、身形单薄的青年人抢身上前,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嘴里脱口而出:
“hello, friend! i can speak english!”
老外闻言,大喜:
“hello! it's really great that you can speak english!”
老外挤出人群,来到了身穿白色夹克的青年人身边,两人开始用英语热烈地交谈起来。
之前围观的人见此情景,遂逐渐散去。
老外有些激动地和青年交谈: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temple?”(“你知道去寺庙的路吗?”)
“there are many temples in hangzhou. which one are you going to visit?”(“杭城有很多寺庙。你要去哪一个?”)
“lingyin temple”(“灵隱寺”)
“you can take a taxi along this road. do you want me to hail a taxi for you?”(“你可以沿著这条路乘计程车。要我帮你叫辆计程车吗?”)
老外非常高兴:“great! thank you!”
看著老外解决了问题,青年人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老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票子塞到青年人手里,看上去有几十美元!
想不到青年人只取了其中一美元,其余的都还给了老外:
“one dollar is enough. i only take what i deserve!”
(一美元够了,我只取应该取的酬劳。)
老外有点不敢相信地看著青年人。
青年人把手里的一美元朝老外挥了挥:
“this is exactly what i deserve!”
(这是我应该得的!)
见此,老外只好把剩余的钱收了回去,临走前问道:
“what's your name?”
青年人回答道:“ma.yun!”
张启民关注著眼前发生的一幕,从老外的发音里,基本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老外要去的地方是灵隱寺,他在西湖边迷了路。
而最后穿白夹克青年的一句话,让张启民吃了一惊:
“马云?!”
张启民不由得再次打量起穿白夹克的青年人来,看上去比自己大四五岁、瘦瘦的身材,不是年轻时期的马云,还会是谁?!
此时,马云正想离去,看到张启民正注视著他,脸上还带著微笑,就走了过来:
“你好!刚才你也看到了,这老外不知道去灵隱的路……”
张启民朝马云点了点头:
“马云,你做得非常好!”
“哦?你怎么知道我叫马云?”
张启民笑道:“你刚才不是告诉老外了吗?”
“哦……”
马云也笑了起来,笑过后好奇地问张启民:
“你是哪里人?”
张启民答道:“我是儷市下面的瀧泉县人。”
马云闻言思索了一下,惊嘆道:“儷市……瀧泉……,离杭城有点远啊,就是到我老家嵊县也隔著一个市!”
张启民点头:“是啊,是有点儿远。”
两人便聊了起来。
马云问张启民:“你也是到西湖来游玩吗?”
“不,我是来看望朋友的,已经看好了,现在正打算回瀧泉去。”
“认识你真的太高兴了!正式介绍一下,我叫马云,今年二十四岁,是杭城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
“我叫张启民,今年十九岁,高中学歷,没有念过大学。”
“张启民,你好!”
“马云,你好!”
马云伸出了手来,张启民遂也伸出手去,两人握了握手。
马云告诉张启民:
“我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在这西湖边做翻译已有三年多了,和很多外国人打过交道,不仅提高了口语水平,还了解了很多校园里没有的知识。”
张启民微笑著点头。
“启民,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可能很冒昧……”
“没事,你儘管问。”
“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再去復读,爭取考一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