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西子湖畔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4:51      字数:2303
  李晓琳给张启民的时间,是“二月六日傍晚前入住静安宾馆”。
  张启民推测,“青年作家座谈会”,便是二月七日举行了。
  时间上,还很宽裕。
  张启民脑海里,再次动笔的念头,从茅山回来休息的几天里就已经形成。
  如果说《河边的失误》里面的凶杀案有偶然性,《消失的她》里边的案件过於隱蔽,那么,现在张启民要写的这一部小说,將顛覆前面的两部。
  张启民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將故事和当下的时代和人的观念相融合。
  如果更適合当下人的观念,那么引来的爭议会少一些。
  当然,融合得不是很好,也能在效果上起到特立独行,横空出世的感觉。
  如何拿捏这个“度”,是张启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法一旦形成,就有了动笔的衝动。
  但是,张启民还不打算立刻动笔,他想等到年后,等脑子里纠结的全部问题都解决后,一口气把它写出来!
  现在,《收穫》的邀请盛情难却。
  钱江省离申城也不远,只要坐长途汽车到达杭城,选择的交通工具也有了余地,火车或长途汽车都能抵达申城。当然坐飞机也是可以,但没有那个必要。
  上个月头上,从燕京回钱江的那一路,那种在大地上行走的感觉,张启民非常难忘。
  是时候,在那些“青年作家”面前亮亮相了!张启民按捺住有些激动的心情。
  张启民先回了一趟安仁南山村。
  他是当天去当天就回的,家里最不舍的是爷爷和奶奶,千叮嚀万嘱咐:
  “民儿,快过年了,这次走了早点儿回来……”
  张启民紧了紧肩膀上的背包带,望著两位老人,答道:
  “知道了,爷爷奶奶,过年我肯定回家的!”
  得到了张启民肯定的回答后,两位老人才放他离开。
  两天后。
  张启民从瀧泉出发,乘长途汽车来到杭城。
  出了汽车站,张启民掏出隨身带的笔记本。笔记本上,记著陆迟陆老留给他的住址。
  一个小时后,张启民来到了位於西湖边北山路上的陆老寓所。
  当房门敲响的时候,门內一个老人带著磁性的嗓音响了起来:
  “你哪位?”
  张启民大声答道:“陆老,我是瀧泉的张启民。”
  门內竟没了声音!
  正当张启民犹豫著离开的时候,门开了,一头银髮的陆老正站在门內,身上穿著一件高领的时髦羊毛衫,从领子处可以看出他是刚刚特意换上的。
  陆迟的身旁,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还在为他整理衣服,看似是保姆。
  “陆老,您好!”
  “快进来,快进来,启民。”
  陆老的热情不亚於见到了一位老友。
  陆迟看到张启民在门口的桌上放下拎在手里的一袋水果,责怪道:
  “启民,你来就来,不要买什么东西嘛。”
  张启民笑道:“陆老,我没有买什么,只是一些水果而已。”
  在陆老的责怪下,张启民打量起陆迟的寓所来。
  陆迟领著张启民穿过客厅,来到了一扇门前,推开门,张启民发现原来里面別有洞天:
  两个巨大的书架占据了房间左右两面墙壁,南面的窗户前是一张写字桌,从窗口往外望去,可以望得见西湖。
  房间里还放著一张行军床。
  张启民心说,陆老这是坐拥书海啊!
  张启民看到,有一个书架里,摆著几张陆迟年轻时候的照片。
  等等……张启民发现一张照片顏色发黄,里面的一个青年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一个留著標誌性浓密八字须、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旁边。
  这是鲁……?那旁边的人是谁?难道是青年时期的陆迟不成?
  这让张启民震惊不已。
  让张启民震惊的还有,另一张可以辨別出陆迟本人的照片里,和陆迟同框的竟然是巴老!
  陆迟看张启民在看照片,也没有介绍,只是笑呵呵地看著。
  张启民觉得自己有些失態,看陆老已经在写字桌前的藤椅里坐下,他也便在对面的一把椅子上坐下身来。
  陆迟的声音非常亲切,微笑著说道:
  “启民,我想到你会来的,只是比我预想中的早了些……”
  张启民闻言有些惭愧:“陆老,本该早来拜访您的,只是之前確实比较忙。”
  张启民转身从自己隨身的背包里,取出了一个物件,摆在写字桌上:
  “陆老,这是我送给您的一件小礼物,相信您一定会喜欢的。”
  陆老皱起眉头,看著张启民把包在外面的旧报纸一层层揭开,一件瀧泉青瓷出现在陆迟的面前。
  “这……”
  陆迟双手捧起青瓷,仔细端详起来。
  张启民看到,此时的陆迟和之前完全判若两人,他用目光凝视青瓷表面,手指不断地摩挲,一时间,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好一阵子后,陆迟把青瓷轻轻放回桌上,说道:
  “这是一件用古法製作的青瓷,能做到如此程度,手艺很不简单!”
  张启民惊讶地看著陆迟,陆迟竟然准確地判定出了这青瓷是古法製作,且工艺水平不低!刚才,他可没对陆迟说起这青瓷的出处。
  陆迟继续说道:
  “可惜啊,瀧泉那边从上到下,都在发展经济,无一人重视……”
  张启民不由得舒出了一口气:
  “陆老,您是我们瀧泉人,我知道您对青瓷非常喜爱,並有独到的研究,这件青瓷我是偶然得来,送给您保管,是最合適的!”
  陆迟辨別著张启民的话,稍稍犹豫了一下,欣然道:
  “好!启民,我收下了!这件青瓷,我会好好研究,一直保存下去……”
  张启民闻言,露出了一脸灿烂笑容。
  陆老少小离家,却一直心系乡梓,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当初自己和张建涛以收废品的名义,买下了文保所的青瓷,除去送张建涛一件作酬劳外,这是第二件。剩下的青瓷,张启民早已决定,不会再动一件。
  所谓物有所值,那一批青瓷最终要发挥他们最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启民,你最近有没有新作?”
  “有的。”
  张启民遂向陆迟讲起了之前去燕京改稿的事,不过仅限於投给《当代》的小说《白鹿村》。
  陆迟是用难以置信的表情,听完张启民的讲述的。
  听完张启民的讲述,陆迟惊讶地看著张启民,良久,才讚赏道:
  “启民,如果不是亲耳听你讲述,我都不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你太让我感到意外了,这个年纪,竟然已经写出了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真是我们瀧泉人中翘楚!”
  面对陆迟的肯定,张启民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感谢陆老您的认可!”
  “我真没看走眼!当初我读你的第一个中篇小说,就知道你会有大的建树!”
  正当张启民准备继续享受陆迟的讚赏时,不料,陆迟突然语气一变,问道:
  “启民,我听说你……拒绝了北影的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