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明晚报》的採访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3 04:50 字数:2218
张启民问胡永军:
“胡编,昨天我来过馆里,大家都不在,听说馆里挺忙?”
胡永军点头:
“是的,这几天確实忙,馆里准备了几个节目,要下周在县府召开的新春团拜会上表演,我还是负责调音和后台的机务……”
张启明问:“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你不用,你出差才回来,这几天就好好休息。”
“那好吧,需要我时,就告诉我……”
张启民和胡永军正聊著,外面走廊里响起了门卫老刘的声音:
“张启民,张老师!有人找你!”
办公室內,胡永军和张启明不由得一愣。
不一会儿,就看到老刘领著两个陌生人来到办公室门口。
领头的一个,身材魁梧,戴著近视眼镜,打量了一眼张启民和胡永军,开口道:
“你们好!请问一下,哪位是张启民?”
张启民问道:“你们找我有事?”
“我们是申城《新明晚报》文化版的记者,特意从申城过来,对你做一次专访。”
“申城过来的?”
一旁的胡永军重复道,赶紧请两个记者落座,並开始泡茶。
1988年的《新明晚报》,已復刊多年,该报的文化版以“大文化”为概念,扩版增容,扩版的文化新闻版面成为常態,经常以深度报导的方式,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报导。
隨著版面的扩大,所谓的文娱新闻报导,一为文化新闻,二为文化娱乐,固定为每天二个版面。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按他们办报的思路,是“满足读者需求,引导文化趣味”,介入文化社会进程,议题广泛,涵盖影视、戏剧、文学、社会风尚、市民生活等多个层面。
《新明晚报》立足申城,在长三角地区发行量极大,辐射整个华国。
领头的记者向张启民递上了一张名片。
张启民接过来瞧了一眼:唐翔。
唐翔说道:“张启民你好,我们读了你发表在《当代》和《收穫》上的小说,今天特意从申市过来的,想进一步了解你的小说创作情况。”
张启民愣了愣。
按上次《儷市日报》的採访,记者是先拿著介绍信到瀧泉县委宣传部,然后再安排採访的,这次《新明晚报》的记者怎么就直接过来了?
带著疑问,张启民接受了採访。
和《儷市日报》的採访不同的是,《新明晚报》的记者唐翔在问了几个关於小说的问题之后,向张启民提了三个小说之外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年几岁了?”
张启民答道:“十九岁。”
按照瀧泉的习俗,过年了年就长了一岁,虽不是实际年龄,却也符合实际。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听说北影的王好唯导演,前不久来找你合作《河边的失误》的电影改编,被你拒绝了?”
张启民闻言,不由得愣住了!这《新明晚报》的记者嗅觉这么灵敏,连这事也知道?
但自己婉拒王好唯导演,只有他和王好唯导演两人之间知道,就是当时的宣传部副部长陈果也不清楚里面的细节,《新明晚报》的记者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张启民想了想,答道:
“可能,我的这篇小说现在还不適合改编成电影吧。”
唐翔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做记录。
第三个问题是:“你这么年轻就参加工作了,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难倒了张启民。
自己在瀧泉文化馆工作,具体做的是什么工作呢?
一旁的胡永军看了看唐翔,替张启民答道:
“张启民现在我们文化馆还是合同工,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馆里的群眾演出。”
唐翔听后,继续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採访结束,两位记者站起来,看样子就要告辞。
胡永军还要说什么,但唐翔却伸出了手来朝张启民和胡永军分別握了握手,看样子是履行一下礼节,同时嘴里说道:
“谢谢你张启民、胡总编,今天的採访就到这里,我们从申市过来,今天还要直接回去,就不多打扰了!”
两个记者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等两个记者离开许久,张启民才恍若从梦中醒来:
申城和钱江省毗邻,这《新明晚报》也不属於钱江省,他们的报纸在地处钱江省南部的瀧泉县城虽也有一定的订阅量,但为了一篇新闻稿不至於跑这么远的路吧?
难道,他们要做一篇大稿子?一次深度报导?
张启民陷入了思考。
胡永军今天替张启民回答了记者提问,很是兴奋,看张启民情绪不高,遂说道:
“启民,你还需要多多锻炼啊!”
张启民发出一声苦笑。
“启民,你多出来活动活动,快过年了,这几天你要是没事,就来看馆里的文艺节目排练吧!”
“哦?文艺节目,在哪里排练?”
“馆里借了县劳动局的一个大会议室,就在胜邪路上,从文化馆过去不远……”
“馆里都出了哪些节目?”
胡永军扳起了手指头:
“有林老师的笛子独奏,金老师的大字书法表演,还有舞蹈《丰收歌》……”
“这么多节目?”
“不多,就三个,其他几个节目是瀧泉一中出的,对了,我们自己馆里的舞蹈节目,小蒋也来参加的,她还帮著修改了好几段……”
“小蒋?蒋兰舟……”
张启民不由得心中一动,自己如果去排练现场的话,会见到蒋兰舟。
胡永军继续鼓动道:
“你还是去看看吧,就当散散心,再说了,小蒋你也很久没见面了,你去的话就当是我的助手,到时候可以一起参加团拜会。”
张启民决定拒绝。
正想著怎么回绝,办公室门口传来了一阵皮鞋的声音,隨即,一个年轻人出现在门口,礼貌地敲了敲开著的门板:
“你们好!我找张启民。”
张启民和胡永军都注视著来人。
来人年纪不大,戴著近视眼镜,肋下还夹著一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
胡永军犹豫地问道:
“你是……县府办的朱秘书?”
朱秘书看著胡永军,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笑道:
“果然是胡编,记忆力超强!”
胡永军赶忙起身找杯子要给朱秘书泡茶。
朱秘书摆了摆手道:“胡编你別客气了,我今天事多,马上就走,不浪费茶叶了。”
朱秘书把公文包拿到身前,拉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一张红色的纸,放到了张启民的桌上,说道:
“张启民,这是县府今年新春团拜会的邀请函,你收好!”
朱秘书的话,让一旁的胡永军顿时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