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研討会风波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3 04:48 字数:2040
中午,与会人员都在瀧泉宾馆的宴会厅用餐。
瀧泉宾馆引领著瀧泉县城餐饮业的潮流,恰好第一次推出其他地方还很少见的自助餐。
张启民和胡永军二人各自挑好菜,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两人相对而坐。
“启民,你知道台上那位老先生吗?”
“你说的是戴瓜皮帽,围红围巾的那位?”
“对,坐在主席台最中间的,你知道他是谁吗?”
“上午会上不是介绍过了?那是陆老陆迟,他还发言了……”
“我给你说的不是这些,是陆老的经歷!”
“这个,我倒还真不知道。”
“陆老今年快七十了,年轻的时候参加过革命工作,可以说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东大国建国后一直在省文化厅工作,五十年代的时候还组织创作过一部大型戏曲,进京表演……”
“哦!”
张启民闻言惊嘆了一声。
前一世,张启民对於陆迟他是隱约知道一些的,却是没有胡永军熟悉。
如果能够得到这么高地位文艺界老前辈的提携,对於自己今后的写作那真的是如虎添翼。
两人边吃边聊著,餐厅里就餐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一个健朗的老者端著盘子来到了张启民的旁边,嗓音带著磁性,问道:
“请问,这里有人吗?”
张启民抬头,发现原来正是他和胡永军正在谈论的陆老陆迟。
陆老脖子上的围巾已取下,瓜皮帽也脱去,露出了一头银白色的头髮。
张启民赶忙站起来:
“陆老您好,这旁边没人,您请坐!”
陆迟道了谢,坐下开始吃饭。
陆迟一边吃著饭,一边饶有兴趣地打量著张启民和胡永军二人。
张启民就主动搭话道:
“陆老,欢迎您常回瀧泉老家看看。”
陆迟向张启民微笑,眼神里含著讚许,点了点头。
陆迟的食物盛得不多,吃得却很慢,食物在他嘴里咀嚼的时间比常人多几遍,一看就是个生活有讲究的人。
这个时候,胡永军已经吃完了饭,用眼神询问张启民,想提前离开。
张启民给了他一个短暂的眼神,努了努嘴,胡永军会意,就坐著没动。
张启民站起身,往食品区走。
回来的时候,他的手上多了两个果盘。
他把其中一个放了三种以上水果的果盘放到了陆迟的饭盘旁边:
“陆老,我给您带了点水果,饭后吃。”
陆迟愣了一下,隨后他向张启民露出了一个微笑:
“谢谢。”
等三人都开始吃水果的时候,陆迟好奇地问张启民:
“你们二位也是参加上午《瀧泉文艺》的首发仪式的吧?”
张启民介绍道:
“陆老,这位就是《瀧泉文艺》的执行主编胡永军。”
陆迟立刻露出讚赏的表情:
“好好好,幸会幸会,胡总编!”
胡永军谦虚地笑著;
“不敢不敢,请陆老您多提批评!”
陆迟闻言,也不客气:
“瀧泉的文艺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瀧泉文艺》的出刊非常好,开了个好头,《瀧泉文艺》要多多宣传我们瀧泉的传统文化。”
隨后陆迟开始向二人普及瀧泉宝剑的知识:
“瀧泉宝剑是我们东大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锻造技艺精湛,剑刃锋利,闻名天下,相关部门要保持这样的品质追求……”
二人点头称是。
“我们瀧泉,还有第二大瑰宝,就是瀧泉青瓷,其独特的釉色天下罕见啊,可惜保护和传承上没有做好工作,可惜啊可惜……”
说到此,陆迟不由得扼腕嘆息。
餐厅里的人开始陆续往外走,三人也起身走出餐厅。
张启民站起来的时候,对陆迟说了句:
“谢谢陆老!”
陆迟微微一愣,隨即微笑著向张启民点了点头。
下午,活动继续。
下午的议程为“张启民作品研討会”,由瀧泉文化馆的王淑兰馆长主持。
依照事先排好的流程,与会的嘉宾和专家逐个发言。
陆迟的发言在最后压轴。
首先发言的是上级单位、儷市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雪海。
欧阳主席手里拿起主席台上按次序放好的《当代》杂誌第四期,首先祝贺瀧泉县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绩,然后开始解读张启民的小说:
“《河边的错误》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小说中疯子、朋友、妻子、孩子等代词,让人物变得模糊,这是东大国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完全摆脱了寻根文学的禁錮,开拓了小说题材的范围……”
欧阳主席的讲话,引得台下掌声如潮。
台上,欧阳主席话锋一转:
“不过,在小说中还是要注意避免过多的暴力描写,我们的文学作品要表现的真善美的主题。”
全场静默。
欧阳主席的发言戛然而止。
接下来是来宾依次发言,发言者都不吝讚美之词,却也是泛泛而谈。
因为毕竟都上午才拿到的杂誌,不少人都还没有读完。
有说语言冷静的,有说敘述角度多的,有表扬瀧泉文化馆发现人才的……
张启民坐在主席台下方、靠右的位置,静静地听著发言。
终於,快接近研討会的重磅人物发言了。
话筒传递到了省文联名誉主席、老作家陆迟的前面。
陆迟用手掌拍了拍话筒,略带磁性的话音充满全场:
“各位,今天我研討的是瀧泉作者张启民发表在《当代》杂誌上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鸡蛋的味道很好吃,但我们似乎还没见到下蛋的那只母鸡长什么样……”
台下,有人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张启民在下面听得真真切切,陆老这是化用了钱钟书《围城》里的话,意思是本次研討会还没有向大家介绍《河边的错误》的作者本人。
陆老的话,让主持人王淑兰一脸茫然。
经旁边人的提醒,王淑兰的脸色顿时变得一片煞白,显然王淑兰一时是没听懂陆迟话里意思的。
这个时候,张启民站了起来,全场人的目光都注视著张启民。
张启民面色平静,他面向主席台,微微一鞠躬,然后转身向全场,也微微一鞠躬:
“大家好!我是张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