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现在,朕要亲自下场!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3:20      字数:2088
  阿魅的手中,捏著一根细长的银针,针尖在油灯下闪烁著幽光。
  “我再问你一遍,”阿魅的声音轻柔得像情人的呢喃,但听在倭国士兵耳中,却比魔鬼的嘶吼还要可怕,“你们使用的火炮,是从哪里来的?”
  “我……我不知道……我只是个普通的士兵……”倭国士兵嘴唇哆嗦著,还在嘴硬。
  阿魅笑了笑,將银针轻轻刺入他手臂上的一处穴位。
  倭国士兵的身体猛地一颤,隨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奇痒从针刺处传来,並迅速蔓延到全身。他感觉有成千上万只蚂蚁在啃噬他的骨髓,痒得他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肉都撕下来。
  “啊!啊——!杀了我!求求你杀了我!”倭国士兵疯狂地扭动著身体,发出了不似人声的惨嚎。
  阿魅面无表情地看著他,直到他快要昏厥过去,才拔出银针,又给他餵下了一颗解药。
  那股极致的痛苦瞬间消失了。
  倭国士兵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气,看向阿魅的眼神充满了恐惧。
  “现在,可以说了吗?”阿魅的声音依旧温柔。
  “我说……我说!是明智光秀大人!”倭国士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一个月前,明智光秀大人带回来一百们门火炮和几百支火銃……让我们练习使用,威力比我们的国崩炮强太多,就是质量不好,容易哑火炸膛……”
  阿魅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追问道:“那么,这批武器是由谁製造的?”
  “听说……是一个来自的大夏的,姓吴的官员。”
  对上了!
  阿魅低哼一声,转身走出牢房,命人將情报传递迴京城圣上。
  两份情报,通过不同的渠道,几乎在同一时间,摆在了京城陈平川的御案上。
  登州军械监副监,吴三保。
  偽造转运令,深夜盗运军械,时间、数量,全都对得上。
  倭寇士兵的口供,更是提供了人证。
  铁证如山!
  陈平川看著手中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御书房內的空气,却冷得能冻结人的血液。
  原来是这个王八蛋!
  这个吴三保,是前朝定海水师提督丁奉国的老部下。
  自己为了安抚旧部,並没有过多地清算这些人,只是將一些有劣跡的降职调用,看来这个吴三保就是其中之一。
  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心软,竟然养出了这么一条毒蛇!
  因为被降职,因为断了財路,就怀恨在心?
  就因为这点私怨,他就可以把屠刀递到敌人的手里,让自己的同胞去死?
  何其自私!何其歹毒!
  陈平川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巍峨的紫禁城。
  他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他一直致力於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可他终究还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与怨毒。
  一个小小的军械监副监,就能因为一己之私,给整个国家带来如此巨大的隱患。
  那在那些他看不见的地方,又还隱藏著多少个“吴三保”?
  陈平川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和冰冷。
  他意识到,有必要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大夏內部的清洗!
  不把这些蛀虫、这些国贼清理乾净,就算打下再大的疆土,也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隨时可能崩塌。
  他转过身,对著空无一人的大殿,缓缓开口。
  “传朕旨意,著手准备,三日后,朕要……御驾亲征!”
  “遵旨!”
  玲儿的声音传来。
  ……
  “什么?陛下要御驾亲征?!”
  首相府內,首相赵康听到传旨太监的话,脸色大变!
  “胡闹!简直是胡闹!”赵康顾不上其他,急匆匆地就往皇宫赶。
  几乎是同一时间,兵部尚书李岩,户部尚书张盛財等一眾核心大臣,都得到了这个惊人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所有事务,心急火燎地冲向紫禁城。
  御书房內,陈平川一袭常服,正对著一幅巨大的倭国地图出神,对身后涌入的一眾大臣视若无睹。
  “陛下!万万不可啊!”赵康一进门就跪了下来,老泪纵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岂能亲身犯险?倭国前线虽有小挫,但秦锋、石头皆是百战名將,足以应对。您坐镇京中,统筹全局,才是万全之策啊!”
  “是啊,陛下!”李岩也跟著跪下,急声道,“兵者,凶器也。刀剑无眼,倭寇狡诈,万一……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大夏江山社稷该当如何?臣恳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一眾大臣跪了一地,苦苦劝諫。
  陈平川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眾人,开口道:“眾卿的心意,朕明白。但你们也应该明白,这次不一样。”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肥前国的位置上。
  “吴三保叛国,致使我军火器技术外泄。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战爭了。”陈平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是一场技术战,心理战!”
  “倭寇有了仿製的火器,哪怕再粗劣,也足以让他们產生『大夏军不过如此』的错觉。他们的士气会因此提升,抵抗会更加顽强。而我军將士,面对著用我们自己的技术武装起来的敌人,心中会怎么想?他们的锐气会受挫。”
  他看著李岩,问道:“李尚书,朕问你,如果秦锋和石头,用常规战术,强攻有火器防守的城池,需要付出多大的伤亡?”
  李岩额头冒汗,囁嚅道:“这……伤亡恐怕会数倍於从前。”
  “没错。”陈平川点头,“朕的士兵,他们的命,不是用来填的。秦锋和石头,是优秀的战將,但他们对火器的理解,对这场跨时代战爭的认知,还停留在战术层面。他们不懂技术,更不懂如何从技术和心理上,彻底碾压敌人。”
  “而朕,懂。”陈平川的语气中带著一股绝对的自信,“敌人以为偷到了我们的武器,朕就要亲自去告诉他们,朕的手里,还有他们闻所未闻的东西!朕要亲自去前线,用一场胜利,彻底击碎他们的幻想!”
  “而朕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前线將士最大的鼓舞。只有朕亲自指挥,才能將新战术和新武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这一战,朕必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