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不得不去的理由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2:08      字数:2020
  “更何况,诸卿莫非以为,朕的目光,仅仅局限於辽东这一隅之地吗?”
  他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高句丽的位置,然后猛地向西划过广袤的草原,直至遥远的西域,再转向西南,落在那片高原。
  “高句丽,乃是悬在我大唐头顶的一柄利剑,更是卡在我帝国东翼的一根毒刺!
  此獠不除,我大唐每年需在河北、营州一带驻扎重兵,耗费无数钱粮以防其窥伺。如此,我朝如何能全力应对西方之巨患?”
  他的手指用力敲打著西突厥和吐蕃所在的位置:“西突厥,狼子野心,时叛时降,控弦之士数十万,时刻威胁著我西域商路与安西都护府!
  吐蕃,松赞干布亦非庸主,其国势日涨,对河陇之地虎视眈眈!
  此二者,方是我大唐未来之心腹大患!”
  李世民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位重臣的脸:“唯有彻底拔除高句丽这根毒刺,平定辽东,我大唐才能免除东顾之忧,才能將河北、山东之人力、物力、兵力释放出来,全力西向,与西突厥、吐蕃爭雄於万里之外!
  才能打造一个真正东西纵横、南北贯通,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的无上帝国!”
  “朕御驾亲征,不仅要雪前朝之耻,振天汉之威,更是要一举定鼎东方,为后世子孙,为我大唐千秋伟业,扫清这最后的障碍!
  此战,非为朕一人之功业,实为我华夏社稷之安危,为我大唐国运之走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金铁交鸣:
  “故而,高句丽,朕必亲征!非朕不可!非此时不可!此心此志,天地可鑑,纵有千难万险,亦绝无更改!”
  李世民这番长篇大论,如同狂风暴雨,又似惊涛骇浪,將个人雄心、民族大义、国家战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不仅是要报仇雪耻,更是要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东部威胁,为大唐未来的全球战略铺平道路。
  这格局,这气魄,已然超越了寻常的帝王心术,上升到塑造帝国命运的高度。
  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彻底沉默了。
  他们面面相覷,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一丝无奈的明悟。
  皇帝已將话说到这个份上,將亲征的意义拔高到关乎国运、民族尊严与未来战略布局的层面,他们还能以什么理由劝阻?
  难道要他们承认大唐无力同时应对东西两线?
  难道要他们否认洗刷前耻、重振汉威的必要性?
  李靖適时地再次开口,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陛下深谋远虑,志在千秋,臣等拜服。既如此,臣等唯有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此不世之功!
  陆路进军,臣必步步为营,扫清障碍,为陛下亲临营造万全之势!”
  见到最为持重的李靖已然表態支持,房玄龄等人知道大势已去,再劝无益,反而会引来天子不快。
  他们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齐齐躬身,声音带著复杂的情感,有担忧,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发出来的豪情与使命感:
  “陛下圣虑深远,臣等愚钝,未能体察圣心万一!既为社稷千秋计,臣等……谨遵圣命!必殫精竭虑,保障大军,不负陛下重託!”
  看著终於被说服的重臣们,李世民脸上露出了释然与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內部的障碍已经扫清。
  接下来,便是將全部的精力,投向那即將燃起战火的辽东大地。
  “好!有诸卿鼎力相助,何愁高句丽不灭!”李世民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即刻起,按御驾亲征之规格,加速筹备!
  朕,要亲率大唐虎賁,踏平辽东,让『天可汗』的战旗,插上平壤城头!”
  见皇帝决心已定,且並未立刻动身,房玄龄等人知道再劝无益,只得相互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遵旨。”
  只是,每个人心中都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陛下御驾亲征,此战已再无任何迴旋余地,只能胜,不能败!
  而且必须是大胜,酣畅淋漓的完胜!
  否则,对於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对於威望正隆的贞观天子,其后果不堪设想。
  消息虽被严格保密,但皇帝有意御驾亲征的风声,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悄然在帝国的上层圈子里流传开来。
  东宫之中,李承乾听闻此讯,手持的墨笔在密报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浓重的墨点。
  他抬起头,望向太极宫的方向,眼神复杂。
  果然不出他所料,李世民要亲征了…
  这意味著,对高句丽的战爭,规模將远超预期,已上升到举国之战的高度。
  这对他而言,是机遇,也是巨大的压力。
  监国理政,统揽后方,保障这架空前庞大的战爭机器运转,绝非易事。
  但同时,他心中那股火焰也燃烧得更加炽热。
  李世民作为一国皇帝尚且不惧风险,亲临前线,他身为太子,又怎能安坐后方?
  他必须做得更好,让天下人都看到他的能力!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沉声对身旁的杜构吩咐:“传令下去,青州方面,所有与新政、与海运、与军备相关事宜,效率再提三成!凡有延误、推諉者,无论品级,严惩不贷!”
  “是!殿下!”
  战爭的阴云愈发浓重,而帝国的意志,在它雄主的驱动下,已然化为一柄即將出鞘的利剑,锋芒直指东北方向那片古老而桀驁的土地。
  此刻,在东莱军港,一艘巨大的楼船之上,刚刚投入军旅、被编入先锋斥候队的薛仁贵,正迎著凛冽的海风,用力擦拭著手中那杆刚刚分配下来的沉重马槊。
  他听著身边老兵们关於皇帝可能御驾亲征的窃窃私语,望著港外那片通往未知战场、波涛汹涌的苍茫大海,胸中豪情与战意交织,几乎要破体而出。
  辽东,我薛礼来了!陛下,殿下,且看我如何在这白山黑水之间,为大唐,杀出一个赫赫威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