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官军以至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2:06      字数:2045
  李承乾眼中终於闪过一丝波动。
  魏徵这把锋利的刀,果然不出所料地斩向了最该斩的方向。
  这不仅是弹劾,更是对新政最有力的声援,是將朝堂舆论彻底扭转向对世家开刀的檄文!
  “知道了。”李承乾淡淡应道,目光再次投向东北方。
  天,快亮了。
  清河的土地庙里,二狗和几个汉子最终做出了决定。他们不能跟著那些明显別有用心的“自己人”去送死,也不能坐以待毙。
  “咱们得想办法出去!”二狗咬著牙,“去找官军!去告状!告诉朝廷,咱们是被骗的!清河真正的祸害是崔家!”
  然而,当他们试图悄悄溜出破庙时,却被几个手持利刃、眼神冰冷的汉子堵了回来。
  “想去哪儿啊?”为首那人狞笑著,手中的刀在微弱的天光下闪著寒光,“坏了崔公的大事,还想活?”
  庙內眾人面色惨白,心如死灰。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却整齐的马蹄声,如同闷雷滚过大地,瞬间压过了城中的喧囂!
  紧接著,是响彻黎明的號角声!低沉,威严,带著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堵门的汉子脸色骤变:“官军?!怎么可能这么快?!”
  庙內的二狗等人也是一愣,隨即眼中爆发出绝处逢生的光彩!
  城外,一面巨大的“唐”字旗和“李”字將旗在晨风中猎猎展开。
  一千精锐骑兵,玄甲森然,列阵於清河郡界之外,如同一道冰冷的铁壁,隔绝了內外。
  他们没有踏入郡境一步,但那冲天的杀气和无言的威慑,已让清河城內所有的疯狂和骚动,为之一滯!
  为首的將领目光冷冽地看著那座浓烟滚滚的城池,举起手。
  麾下骑兵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奉太子令!止乱安民!负隅顽抗者,杀无赦!弃械投降者,免死!賑灾使团即日便到,开仓放粮,公正分田!”
  声音如同滚滚雷霆,一遍遍传入清河城中。
  城內的疯狂,在这突如其来的武力威慑和“开仓放粮”、“公正分田”的承诺中,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凝滯和动摇。
  那些混在人群中的崔氏私兵头领,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太子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不快不慢,不大不小,恰好卡在了他们的七寸之上!
  焚城的烈火还在燃烧,但第一桶冷水,已经以最强势的方式,当头浇下!
  黎明的微光並未给清河带来寧静,反而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更多触目惊心的疮痍。那雷霆般的骑兵呼喝声穿透城墙,在喧囂的暴乱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土地庙內,二狗和那几个汉子与堵门的崔氏私兵对峙著,死亡的阴影笼罩下来。然而,那突如其来的官军號角与吶喊,让私兵头目脸色剧变,出现了瞬间的分神。
  “就是现在!”二狗低吼一声,抄起地上一根断椽,猛地扑了上去。
  求生的本能和骤然燃起的希望,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勇气。其他几人也被激发,赤手空拳地加入搏斗。
  庙內空间狭小,私兵手中的利刃反而有些施展不开,一时竟被这几个拼命的饥民缠住。
  城外,精锐骑兵的威慑力持续发酵。
  城內,那“开仓放粮,公正分田”的呼喊,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炸裂开来,引发了更复杂的反应。
  “官军…官军来了!”
  “他们说开仓放粮?真的假的?”
  “太子…太子还记得我们?”混乱的人群中,开始出现迟疑和议论。
  许多被裹挟、单纯为了口饭吃而参与抢掠的百姓,动作慢了下来,眼神中的疯狂逐渐被恐惧和疑虑取代。
  混在人群中的崔氏私兵头领们又惊又怒。他们嘶吼著,试图重新煽动情绪:
  “別信官府的鬼话!他们是来骗我们出去送死的!忘了那些苛政了吗?忘了是谁逼得我们活不下去吗?抢!只有抢够了粮食,我们才有活路!”
  一部分已经杀红了眼、或对朝廷彻底失去信任的乱民再次被鼓动起来。
  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听到“开仓放粮”的,开始下意识地朝著官仓方向涌去——那里或许有生路,而不是继续跟著去攻打那些高门大院,面对冰冷的刀剑。
  暴乱的人群,第一次出现了分裂的跡象。
  暗处,那名崔氏私兵的头领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太子的反应太快、太准了!不出大军碾压,而是派精骑划界威慑,精准地避免了“官逼民反”的罪名坐实。更狠的是直接打出“賑灾、分田”的旗號,这是直插他们的心窝子!
  “通知我们的人!”头领对心腹咬牙道,“官军不敢轻易入城,这是我们的机会!加快动作,重点攻打那几个不肯合作的富户和官仓!
  把水彻底搅浑!让他们来了,也只能看到一片焦土和死无对证!”
  他眼中闪过狠毒:“还有,找机会,把那些开始动摇的『自己人』…”他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做得像官军或者仇家乾的!”
  必须让恐慌和仇恨压倒刚刚萌芽的希望。
  ……
  长安,太极宫。
  朝会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將至。河北乱起的消息已经在小范围传开,各方势力心思浮动。
  李世民高踞御座,面色平静,但熟悉他的老臣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酝酿的风暴。
  他没有首先询问河北之事,而是听著各部堂官按部就班地奏报日常公务,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终於,当常规议题奏罢,短暂的沉默降临大殿时,一位御史出列,刚想开口提及河北,却被一个洪亮、刚直的声音抢先一步。
  “陛下!臣魏徵,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以犯顏直諫闻名的郑国公身上。只见魏徵手持玉笏,神色激愤,大步出班,声音响彻大殿:
  “臣弹劾清河崔氏,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欺君罔上,祸国殃民!其罪有五:
  一曰侵吞国帑,剋扣賑灾粮款,致饿殍遍野,民怨沸腾;
  二曰兼併土地,巧取豪夺,以滩涂充良田,毁堤淹田,再低价强购,丧尽天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