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卷宗下隱藏了什么?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3 02:05      字数:2031
  苏定方就不说了,怎么说也是大唐排进前五的名將!
  其临阵之能、治军之严,早已用无数战功证明。
  让他执掌左武卫,整顿宫禁宿卫,正是人尽其才,李承乾毫不担心。
  至於杜构,身为杜如晦长子,从小耳濡目染,於政务规程、朝堂机要早已瞭然於胸。
  杜如晦生前之风,刚毅果决,明达吏事,李承乾虽未能亲见,却常听李世民与魏徵等人感怀追忆。
  如今观杜构举止沉稳,言谈有物,颇有乃父遗风。
  让他出任尚书右丞,协理新政文书,沟通六部,正是用其所长。
  李承乾相信,以杜构的家学渊源与地方歷练,定能很快熟悉中枢事务,成为推行新政的得力臂助。
  “有此文武辅弼,新政大业,方有可为。”李承乾轻叩案几,心中已有计较。
  他吩咐內侍:“传话给杜、苏二位卿家,让他们放手去做,遇有难处,可直接稟於东宫。
  另,將前日整理好的关於河北道田亩户籍的旧档,抄送一份至尚书省杜右丞处,供其参考。”
  他深知,任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让这两位能臣真正施展拳脚,打破旧有桎梏,才是关键。
  而他这位太子,便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李承乾的笑意並未持续太久。
  他深知,李世民將魏徵放在侍中的位置上,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微妙的制衡。魏徵的“稳中求进”与他的“锐意革新”之间,必然存在需要磨合之处。
  而五姓七望等世家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的反扑只会更加隱秘和凶狠。
  “来人。”李承乾沉吟片刻,再次唤来內侍。
  “去秘书省,调阅近年来所有关於考核、田亩、户籍制度的奏疏副本,尤其是各方爭议的焦点,整理成摘要,送至孤这里。”
  內侍领命而去。
  李承乾收敛心神,重新坐回案前。
  他明白,仅仅依靠杜构和苏定方在前衝锋陷阵还不够,他这位太子必须对新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方能精准施策,应对自如。
  尤其是田亩与户籍,这直接关係到赋税、徭役,更是触动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核心所在,其中的爭议和博弈必然最为激烈。
  约莫一个时辰后,两名东宫属官领著数名秘书省的书吏,抬著两大箱沉甸甸的卷宗来到了东宫丽正殿。
  卷宗堆积在案几旁,几乎形成了一座小山,散发著陈年墨香与旧纸特有的味道。
  “有劳诸位。”李承乾对书吏们微微頷首,隨即对属官吩咐道:“你二人协同,即刻开始整理。
  將歷年关於考课、田亩、户籍之议的奏疏,按时间、提议人、主要观点、爭议焦点、最终决议,分门別类,摘要录出。尤其是各方驳难往復的要点,务必清晰罗列。”
  “是,殿下。”属官与书吏们深知此事紧要,立刻行动起来,殿內很快便只剩下翻阅纸张和笔尖划过竹纸的沙沙声。
  李承乾也没有閒著,他亲自拿起几份標註为“爭议甚大”或“悬而未决”的奏疏,仔细阅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但目光锐利,不时用硃笔在旁边的白纸上记下关键的人名、数据和建议。
  越是翻阅,他的眉头蹙得越紧。他看到贞观初年便有官员上书,直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请求限制占田,却遭大批朝臣驳斥,认为“扰民”、“乱法”,最终不了了之。
  他看到关於户籍核查的提案,往往在清查被世家大族隱匿的人口时,便会遭到强烈反对,理由无非是“劳民伤財”、“易生扰攘”。
  他还看到,许多考核地方官员的標准,过於侧重钱粮赋税的上缴,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助长了地方官与豪强大户勾结,將税赋压力转嫁给贫苦百姓!
  因为从世家大族那里收取赋税,远比从散佚的贫民手中收取要困难得多。
  这一份份奏疏,看似是陈年旧纸,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化作了无数张面孔。
  有世家大族代表们道貌岸然却心怀私利的諫言,有清廉官员满怀忧虑却势单力薄的疾呼,更有无数在田亩户籍制度弊端下挣扎求生的平民百姓的无声吶喊。
  “原来如此……积弊竟已如此之深。”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疏,长长吁了一口气,心中既有沉重,也有更坚定的决心。
  他意识到,新政绝非仅仅颁布几条政令那么简单,这是一场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梳理和重构的硬仗。
  而这些尘封的爭议,正是他必须直面並逐一破解的难题。
  “殿下,”一名属官呈上一份刚刚整理好的摘要,“这是近三年来,关於河北道、河南道田亩纠纷及户籍讼案的奏报摘要,其中七成以上涉及世家豪强侵吞民田、隱匿人口。”
  李承乾接过,快速瀏览,眼神越来越冷。数据触目惊心,而许多案子的处理结果却是“查无实据”或“调解息讼”。
  “很好。”李承乾的声音平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继续整理。
  將其中证据相对確凿、却最终被压下的案子,单独列出来。
  还有,找出所有反对清丈田亩、改革户籍制度的代表性言论,分析其背后可能关联的各方势力。”
  “臣等遵命。”
  李承乾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著窗外渐沉的夕阳。
  他知道,东宫今夜將灯火长明。而他手中的这些卷宗摘要,將成为他日后在朝堂之上,与那些反对者们论战的最有力武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与此同时,尚书省值房內的杜构,也渐渐察觉到了水面之下的暗流。
  他刚上任就重点查阅了河北道田亩户籍的相关卷宗,很快就发现了蹊蹺。
  许多关键年份的档案记录模糊不清,数字对不上,甚至有些年份的匯总文书乾脆就標註著暂缺或损毁。
  更令他起疑的是,当他试图调阅一些地方上报的原始清册副本时,掌管档案的主事却面露难色。
  这让杜荷不由得提起了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