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华尔街最后一块拼图基金业
作者:遛完狗的贵族      更新:2025-10-22 19:59      字数:2647
  第212章 华尔街最后一块拼图——基金业
  拉里的言论让伊士曼先生感到惊奇,他看着这个能从口袋里掏出jp摩根名片的金发小伙子,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您……您真的能保证起码有50万的募集资金吗?”
  拉里重重点点头道,“如果您真能兑现50万美元所对应的16.6%股权的话,我就能保证起码有50万美元的融资。”
  伊士曼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眼睛望着天板,手指在膝盖上不停的滑动,直到计算半天后,才对两人郑重说道,
  “好!!如果有这50万,我能起码保障伊士曼柯达将以最小的规模进行扩展,虽说不是很理想,但聊胜于无。不过,我依然会坚持我原来的份额的。”
  拉里和波特先生都点头表示同意。
  伊士曼走了以后,波特先生皱着眉看向拉里,
  “你刚刚说的50万投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要自己投资伊士曼柯达公司吗?”
  拉里点了点头,“对,这是一个好公司,我觉得我应该进行投资。”
  波特先生点点头,又皱眉问道,“那其它那97万呢?你又该怎么凑到?!”
  拉里脸上露出微笑,看着波特先生说道,“我?不!不是我,是您,您应该弄到这97万美元。”
  波特先生一惊,连忙坐起了身体,奇怪的问道,“为什么是我?我怎么能弄到,这么多钱?”
  拉里笑着说,“波特先生,您有庞大的人脉,而那些富人们又在专业投资有求于您,您可不能将如此绝佳的契机,就只给他们做股票买卖的代理啊!”
  波特先生更加好奇了,“您是说,做信托?”
  “是信托,但非我们现在了解的信托。”拉里回答道。
  信托这个概念来源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的人为了规避法律对遗产继承的限制,罗马人会把财产委托给第三人,要求其为妻子或者子女的利益管理资产。
  到19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开始流行。但此时的信托主要的目的并非投资获利,而是传承和守护自己的资产。
  因为此时信托的主要功能就是资产隔离,一旦资产转入信托,即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其它财产,能起到风险隔离的作用。
  所以,目前这种信托注定是以“管理财富、财产保值”为目标的。
  拉里给波特先生的建议是做信托投资基金,这种信托投资的重点在“投资”两个字上,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也可以说是“共同基金”。
  因为此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开放式共同基金,少数人的投资行为还仅限于自己进行买卖股票、或者买卖债券。完全没有想到将这些钱,交给专业的人去管理、再投资。
  拉里给波特先生的建议就是,不如趁这个机会,转型到投资基金业去。
  当然,投资基金也分好多种,后世人见的最多的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主动管理型投资基金。
  但拉里给波特先生的建议是先做私募投资基金,模糊投入方向。
  有点像是后世的黑石公司,但也只是投资类型像,而不是公司架构像。
  “波特先生,说服一个陌生人把钱交给你去管理,这是普通人最大的难题。但却是您的优势。你获得了那么多人的认可,并且在他们眼中足够的专业内行,那您就应该利用起这个强大的杠杆,去撬动地球。”
  拉里总结似的说道。
  波特先生陷入了沉思,一时半会还没有从拉里所说的超前概念中恢复过来,琢磨了好半天,波特先生才问道,
  “你是说……我募集到资金,我负责管理它们,再将基金投入到自己认为能赚钱的项目中去!这、这能行吗?这跟摩根先生的信托银行也不是一回事啊!“
  拉里点点头道,“传统的信托更像是一对一的柜台业务,但我们的信托基金,应该是1对多。用我们的专业能力,将那些没有能力管理自己财富的人的钱拿过来,然后我们再进行投资,并且收取管理费。”
  “但,这事史无前例啊!”波特先生强调道。
  “是啊!可正是因为史无前例,您才应该去做。”拉里建议道。
  波特先生陷入了沉思。
  拉里等了一会,继续说道,“波特先生,您回忆一下,大多数富翁,他们是否在得到您的指导之前,连股票怎么买卖都不知道?甚至连债券买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能搞混?”
  波特先生缓缓点头表示认可。
  拉里继续说道,“这就证明一件事,他们需要专业的人来辅助。您既然又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又能得到他们的认可,真的应该迈出这一步,做信托投资性质的共同基金。”
  波特先生还有点踌躇,随即说道,“史无前例的事,最麻烦的就是没有先例可循。”
  拉里则坐直了身子,进一步解释道,“但若有人走到了河的对岸,那您的行为就为别人开辟了红海,后续的人都将追随您的脚步,您就变成了先知,不是吗?”
  波特先生眼睛微微一震,转脸看向拉里,问道,“你说的对,但这个理念很先进,你能不能给我详细讲一下你说的那个共同投资基金,到底是应该怎么运作?”
  拉里慢慢的将前世自己看到的基金运作规律和注意事项都跟波特先生说清楚了。
  基金投资,简单说就是三方最重要。
  客户们没有理财投资能力,就必须找到投资高手帮他们打理。
  而投资高手,就是基金管理人。
  但客户们又怕投资高手直接拿走自己的钱有风险,万一他卷款跑路了怎么办?
  这就需要引入两者共同认可的第三方,也就是一家信誉卓著的“银行保险库”。
  客户将钱放入银行,由银行负责保管资产、办理结算、核对账目,并监督“投资高手”;
  而投资高手也能专心于研究投资,争取帮客户赚取更好的收益。
  简单的三方分工,完成了制衡的设计目的,反而能让客户放心的将钱交给基金管理人。
  这就是三赢!
  此时还没有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没有《证券法》和《投资公司法》,一切都要靠合同和信誉。
  拉里对波特先生的建议是,要聘请最优秀的律师,精心设计信托契约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
  同时,新成立的基金应该找到一家信誉良好的银行当“托管人”,负责保管资金,这样也能极大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开启基金时代,是拉里能想到的金融行业最大的“蓝海”,就如同伊士曼的相机一样。
  此时的华尔街已经把后世的全渠道都做了,还就缺少最后一颗龙珠,基金业。
  要想一下让公众相信基金,这并不现实。
  所以从私募开始。
  而即使是私募,也不是谁是随随便便就能募集到钱的。
  但波特先生不同,高度的专业性、和勤勉认真,让他能依靠个人魅力和自己的关系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规模、基于信托的封闭式基金。
  等到富人们先习惯了这个基金,再将之推广到公募基金。
  这也就把伊士曼先生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因为私募股权很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但私募股权基金却不会。
  波特先生已经充分理解了拉里的意思,他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口中始终在重复“私募、投资、基金”这三个单词。
  想了一会,波特先生霍的直起身来,对着拉里说,
  “募资那里我可以想办法,我将请动我所认识的大人物带头投资基金的,但托管银行呢?我们又该找谁?”
  拉里脸上露出笑容,眼中透着自信,
  “找jp摩根,他可能看不透柯达胶卷未来有没有投资价值,但他一定能知道,这个庞大的基金行业做起来,将来会有多大的广阔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