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癫狂
作者:遛完狗的贵族      更新:2025-10-22 19:56      字数:2390
  第168章 大癫狂
  《大癫狂》是19世纪苏格兰著名学者查尔斯·麦基写的一部经济史巨作。
  上次波特先生将这本书送给自己的时候,拉里只是随便翻了翻,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但却始终没有用心将这本书好好读一读。
  直到老店主拿出这本书,并且强调这本书能解决拉里的困惑,拉里才真正的重视起这本书的价值来。
  老店主看拉里翻看书页一副茫然的神色,也不理会拉里说别人曾经将这本书送到自己手上,笑着介绍道,
  “哦,我的朋友,倘若你允许我述说对我提示最大的一本经济读物,我就必须得向你推荐这本令人警醒的著作,这是一本让人能看清人性本质的奇书,他经常能让我放下烟斗……嗯,还有可乐,然后不停的思考书中所蕴含的智慧。”
  说着话,老店主招呼拉里和邓巴两人坐在椅子上,然后自己边为他们倒可乐边说道,
  “你们知道的,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变革。铁路贯通大陆,工厂喷吐烟云,证券交易所里人声鼎沸,仿佛人人都能够靠着投机买卖一夜暴富。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大癫狂》时,却恍然发觉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上演。书中的南海泡沫事件里,那些为虚幻财富疯狂的英国人,与今日在华尔街喧嚷的人们何其相似?人类在贪婪的驱使下,总会陷入一种集体的盲目,这是超越时代与国界的通病。”
  拉里点点头,南海泡沫投机这事自己前世就知道一点。
  大科学家牛顿在南海公司成立初期就投入了5000英镑购买了其股票,等该股开始上涨时,很快就股价就开始飙升,牛顿于高位卖出,连本带利获得7000英镑。
  可等牛顿卖出后,该股价继续上涨,牛顿目睹身边不少人因为持有股票而资产激增,在踏空的焦虑和“别人都赚钱”的嫉妒心理下,他未能抵抗的住诱惑将自己几乎全部身家2万英镑,在南海公司股价达到了每股1000英镑的顶峰时再次购入南海公司的股票。
  结果,随后英国国会就通过了《反金融欺诈和投机法》,这导致南海公司的股价剧烈下跌,短时间内就跌回了100英镑的初始位置。
  牛顿在此次股价暴跌中亏损了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担任皇家铸币厂厂长十年的薪水。
  随后就有了那句感慨,“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性的疯狂。”
  老店主随后介绍,除了南海公司股价泡沫,这书里还有荷兰郁金香泡沫破裂、法国密西西比河全民投机狂潮崩盘,以及十字军东征从“收复圣地”最终演变成无限制的掠夺和屠杀,死者百万。
  老店主翘着胡子,指着目录中的“十字军东征”那部分说道,
  “我最受震撼的,是麦基先生对十字军东征的剖析。那些虔诚的教徒们,原本怀着拯救圣地的崇高理想,最终却沦为烧杀抢掠的暴徒。这不禁让我想起眼下的西部开发中,那些以文明开化之名,行掠夺之实的行径。书中写道,‘当大众聚在一起时,幻想很容易膨胀,人们会难以自控的服从于某种指引和暗示。’这不正解释了为何理智的个体在群体中会变得如此癫狂?”
  老店主的说法引起了邓巴先生的共鸣,他斜睨着拉里手中的书感叹道,
  “对,尽管谁都知道自己在做杀戮、强盗般的错事。但大多数人则会因为‘原住民偷过我一头牛’,或者‘上帝会宽恕我的行为’这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我的长官和牧师当时就这么说过,我当时就怼回去,别把你的恶行推给上帝,上帝不为你的作恶而担保。”
  老店主点点头,长叹了一声。
  此时的美国甚至欧洲,只要是成年白人,谁不知道“殖民”是怎么一回事?谁又不知道“西进运动”又是怎么一回事,但身处利益集团的群体裹挟之中,谁又敢真正的把当时发生的事实说出来呢?
  这何尝不又是一种“大众的癫狂”?
  拉里扬了扬眉,问道,“邓巴叔叔,您刚刚说大部分人都会找借口寻求内心的平衡,那少部分呢?”
  邓巴眼神冰冷,淡淡的说,“少部分人乐在其中,它们以杀戮和侵占为乐,丝毫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拉里注意到邓巴先生用的是指代牲畜的“它们”,耸耸肩,不再说什么了。
  老店主手指抚上书皮,继续说道,
  “麦基先生的语言虽说带着英伦的含蓄幽默,但其洞察力却如同手术刀般锋利。他不仅记录了金融领域的疯狂,更揭示了人类在宗教、科学乃至日常生活中种种非理性行为。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我们美国人引以为荣的务实精神,也难免被群体的狂热所裹挟。”
  邓巴先生冷冷的笑道,“对啊!不必通过辛苦劳动就一夜暴富”是所有癫狂事件共有的人性根基。那些西部的拓荒者,他们开始可能就是本分的、善良的体面人,但最终又是如何呢?不抢夺,哪里来的土地?能抢夺,谁又想耕种?”
  拉里还是第一次在此时代的美国人口中听到如此深刻的反思,并且这种反思并不仅仅是关于金钱和掠夺的,更源于对于人性的冷酷剖析。
  但这对拉里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点,拉里真的从他们的探讨中寻找到了真正不依赖于内幕消息,然后暴富的路径。
  那就是——做空!
  对于集体癫狂的做空!
  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逐潮流,而在于保持独立的判断——正如麦基先生所启示的那样,我要学会在群体的狂欢中保持清醒,既要看到进步的力量,也要警惕集体幻想的诱惑。
  拉里明白自己也在人群之中、也将随着趋势向前,但服从趋势,并不代表着对集体的癫狂视而不见。
  内幕消息,以及它们背后那些能掀起滔天巨浪的摩根、洛克菲勒、肯尼迪们,他们或许能在小范围内主导一时,却永远不能违背真正的趋势狂潮。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人们总在贪婪、恐惧、信仰的驱使下重复相似的错误,等到泡沫破裂时,那就不可能有谁能对抗的了这集体癫狂崩盘时候的滂湃海潮。
  等泡沫破裂时,戳破它,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摆脱别人的束缚,赚到真正别人无法企及的财富。
  拉里抚着书,忽然有个想法,或者现在自己所有的所作所为都可以助长那个泡沫,看着泡沫膨胀、再看着他们狂热,而等到最后泡沫破裂时就再做空,那自己就将成为华尔街最具传奇色彩的大空头了。
  关键是,自己有了当“大空头”这个职业目标,就可以让自己保持冷静。
  有这个真正的目标在心里,自己就不会被狂热所裹挟,而真正能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并且能笑到最后了。
  是的,去做个大空头,做所有泡沫和狂热的最终大空头!
  这才应该是我投机生涯的终极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