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海贸(求支持!)
作者:佚名      更新:2025-10-22 19:15      字数:2157
  第110章 海贸(求支持!)
  八月十六、十七两天,刘台先后去找刘、谢清林、暨宏景等人,听听他们讲对广州海贸的了解。
  八月十八,刘台又来到城南的海阳馆,专程来拜访市舶司,从而对海贸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唐一代,海贸都十分兴盛,广州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广州海贸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
  天时上,唐代奉行包容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蕃商来华贸易,为蕃商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有利促进了贸易往来。
  地利上,广州地处南中国沿海中心,珠江口又提供了优良的深水港口,航线可以直达阿拉伯乃至东非。
  如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皇华四达记》中,详细记载了“广州通海夷道”。
  全长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也是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人和上,唐代经济繁荣,丝绸瓷器等產品享誉世界,受到大量蕃商的青睞。
  同时,唐代各阶层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香料、珍宝等大量进口至中国。
  繁荣的海贸也催生了广州特有的海贸群体,总而言之,可以分为三个主体:蕃商、市舶司等官方机构和岭南本土豪强。
  蕃商是海贸的绝对主力,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主,拥有规模庞大的船队、雄厚的资本以及成熟的商业网络。
  为了加强对日益繁荣的海贸的管理,唐朝设立了最早的海贸管理机构一一市舶司。
  市舶司的主官唤作市舶使,又名结好使、押蕃舶使。
  一般认为,市舶使是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设立,最开始是岭南节度使兼领。
  大约在武则天之后、开元之前,市舶使不再由岭南节度使兼领。
  市舶司的设立,是古代海贸管理走向制度化的標誌。
  市舶司通过厘定关税、管理朝贡贸易、建立禁榨制度等行为,有力规范促进了海贸。
  这些也助力广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的国际港口。
  中晚唐后,市舶使逐渐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开始逐渐腐化,蕃商对此深恶痛绝。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宦官都是蛀虫,好几任宦官在任上尽职尽责,贡献不小,名留史册。
  原本市舶使是个油水很足的使职,虽然岭南僻处南海,气候湿热,但仍有宦官爭夺职位前来。
  黄巢入广州后,大肆屠杀蕃商,虽无確切可信的数据,但损失惨重却是確凿无疑的。
  黄巢的屠杀导致蕃商和资本大量外套,商业网络趋於崩溃,广州的海贸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元气大伤。
  有研究认为,这是唐代广州海贸黄金时代的终结。
  而这也直接导致宦官不再热衷於市舶使一职,去年冬前任监军兼市舶司离任后,至今尚未有接任者。
  李知柔南下时,唐昭宗也没有派监军隨行,估计还在选人吧。
  除了中央设立市舶司,地方也设有市舶监,岭南节度使等地方官员,也常利用职权参与贸易牟利。
  毕竟是鼻子底下的大生意,怎么可能不闻不问呢。
  而岭南本土豪强近水楼台先得月,更是不会错过这么大的一块蛋糕。
  不少家族利用地利、人脉等资源,为蕃商提供仓储、运输、翻译、中介、信贷等服务或者与蕃商合伙投资,在船队中占有股份,直接参与到贸易链条。
  这其中,就以严氏家族做得最大。
  “严氏?”刘台喃喃自语,他记得歷史上刘隱的正室就是严氏,难不成要印证在这里c
  市舶使空缺,市舶司目前是一个姓王的监官在主持工作。
  听到刘台在念叨严氏,王监官问道:“参军可是要去寻那严家?下官倒是可以给您引见。”
  “哦,那好啊,那改日便有劳王监官了。”
  刘台也不拒绝,严家与市舶司这边肯定是往来密切,有他们引见,也省的严家多想。
  “参军见外了,下官的举手之劳罢了。”王监官谦虚道。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市舶司势弱,王监官也乐於与地方官员结交,打好关係。
  更別说如今刘隱兄弟势力正盛,连新来的大王都多有倚仗,自己当然也是要好好逢迎才是。
  “王监官方才讲的多是些大略之事,不知这具体之事,又是如何处理呢?”刘台问道。
  以后这海贸是自己要大力发展的,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一些。
  “参军见问,容下官一一说来。”王监官说道。
  隨即將一应流程仔细说与刘台听。
  首先是奏报,即记录前来贸易船舶到达及外商来访信息,定期向朝廷交报表。
  在这过程中,因为蕃坊的存在,很多信息都是由蕃坊代为报送。
  接著便是检阅,市舶司派人登船查验有无违禁品。特別是要严防携带军火盔甲,那可是涉嫌造反要杀头的。
  一百多年前,就有过蕃商攻广州城的事件。
  《旧唐书》肃宗本纪载:“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广州奏,九月大食国、波斯国攻城,刺史韦利见弃城遁。”
  不过经过黄巢屠杀后,蕃坊的外商少了很多,倒是没法子再作乱了。
  登船查阅过后没有问题,那就到了第三步,收舶脚,也就是“收关税”。
  对普通货物徵收“什一税”,也就是10%,对香料珠宝等奢侈品则是徵收30的“禁权”税。
  总之是浮动税率,官府隨时都会以一些名义临时加征。就算如此,香料珍宝贸易仍然是利润丰厚。
  有数据显示,市舶税收占岭南財政收入比重达30%,可想而知,海贸是多么赚钱!
  这么一棵摇钱树,不好好呵护,那真是脑子进水了。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个特別的,那就是进奉。字面理解即可:船上有啥奇珍异宝先交上来。
  这点职能可以说是赋予了市舶司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也是最受蕃商垢病的地方。
  辛辛苦苦船运过来的珍宝,指望著卖个好价钱翻本赚钱呢,结果你手一指,说这个要进奉,拿来吧。
  人家能不痛恨你?能不想弄死你?
  一次两次或许就忍了,多几次,谁还敢来。
  而这也是蕃坊存在的意义之一,有蕃长司的人居中打点,市舶司的人也会收敛一些。
  刘台听完,很是感慨。市舶司对进口货物的查验管理,可以说和现在的海关也没有多大区別了。
  可惜了啊!
  不过既然自己来了,那就要好好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