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外臣
作者:
佚名 更新:2025-10-22 09:20 字数:2349
第132章 外臣
“世人皆以为养鹰不过是玩物丧志,却不知在战场之上,鹰集锐目可洞察百里敌情,料敌於先机。此等奇谋,岂是庸人可以窥见的?”
东信义不等本多正信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话一出,瞬间让本多正信有些微微发呆。他的父亲曾多次怒斥他“玩物丧志”,认为武士就当专注於刀枪弓马,而非与鸟兽为伍。但眼前这位年轻大名,却能一眼洞穿他深藏心底的谋算。一股难以言喻的激流在他胸中翻涌。
“没想到,阁下竟能懂得我的用心?”本多正信深吸了一口气,自嘲地笑道,“家父常说我背离武土之道,但在这个乱世之中,墨守成规之辈,最终將是冢中枯骨!”
“说的好!”
东信义大讚了一声,走上前,盯著对方的眼睛,“那便来助我。在我魔下,离经叛道之想,自有容身之地!我会为你建起三河首屈一指的鹰舍,让你的雄鹰翔在战场的天空,让你胸中的韜略都一一实现!”
本多正信迎上那炽热的目光,眼中火焰跳跃,却还是强自按捺,忽地话锋一转:“东殿,你可知,三河国內对你另有一说?称您是『美浓来的又一条蛇”,另一个斋藤道三!”
“不,我不是斋藤道三。”
东信义朗声一笑,断然摇头,“道三公以阴谋篡国,顛覆了武士的传统,但他的治国却还是墨守成规,终其一生不过是一国之主。可你看我一—”
“我东信义从美浓孤身踏入三河,无倚无靠,无根无基!所凭者,是不拘成法之奇兵,连战连捷!夺下刘谷城后,我即刻改良盐法,所图者,唯『以变图强』四字!”
东信义猛地紧拳头,“如今这世道,便如一张朽烂破网!要么被它缠死,要么一一”他骤然拔出腰间佩刀,狠狠贯入脚下泥土,“以革新之力,將它撕得粉碎,再亲手重织乾坤!”
本多正信低头凝视著那柄犹自震颤的利刃,喉结不由剧烈滚动。当他再次抬头时,他的双眸中已燃起了炽烈火焰。
然而,他还是强行忍住心中激动,又道:“我本多氏—-世代侍奉松平家。我若背弃,岂非不忠?”
“忠?”东信义笑一声:“乱世之中,『忠君”不过是强者予夺的藉口!松平元康如今寄居他人篱下,仰人鼻息;义元公野心昭昭,一旦举兵上洛,松平氏必为前锋炮灰!又能有何前途可言?”
东信义突然抓住本多正信的肩头,目光如炬:“正信,你是甘心为这样怯弱的松平驱使?还是甘心看著自己的才能在这小小鹰舍里腐朽?”
“亦或”他鬆开手,后退半步,张开双臂:“你愿意与我一起,在这乱世中开闢属於我们自己的道路?”
本多正信沉默了,时间仿佛凝滯。
良久,他终於再次开口,语气中的戒备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丝试探与不確定的期待:“那—
东殿就不怕在下年轻识浅,毫无建树?”
东信义纵声大笑:“你方才不是说了?我比你还年轻几岁,谈何见识!况且一一”他声音转沉,充满了力量,“我此刻所求的,非是功成名就的家臣宿將,而是一个能与我一同步履荆棘、共谋天下的同道中人!”
本多正信再次沉默思虑,片刻后,
他突然单膝跪地,左手紧握刀鞘,右手按在膝头,深深俯首。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下,
本多弥八郎正信,蒙殿下不弃,愿效犬马之劳。纵使粉身碎骨,亦当助殿下撕破这腐朽乱世,重织朗朗乾坤!”
隨即,话锋一转,“然则家父尚在,族规森严。在下斗胆恳请,容在下暂以外臣之身效力。待他日“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终究没能说下去。
东信义凝视著本多正信紧绷的身躯,心中泛起一丝苦涩。
即便自己舌灿莲,终究敌不过武士血脉中流淌的忠义锁。他暗暗嘆息:也罢,能得此才俊相助已是幸事,何必强求?
收服本多正信后,东信义便让他稍作收拾,一同返回刘谷城。
一路上,本多正信目光炯炯,好奇地打量著这座对他来说熟悉却又陌生的城池。
“殿下,这就是您一日建成的外城?然后凭藉这外城,一举击败水野信元?”本多正信仰头看著正在增筑的外城,语气中满是惊嘆。
东信义回头一笑,“一日建成太过夸张了,其实耗时三日有余。”
“哪怕是三日,也是了不得的奇蹟啊。”本多正信依旧是震撼不已。
二人谈笑间步入天守阁庭院。本多正信终於按捺不住心中盘桓已久的疑问,躬身问道:“殿下,此前派人购我雏鸭,究竟——有何深意?”
东信义一笑,示意本多正信在廊下坐下,自己也坐在他身边,笑道:“正信,你可知道,这稻田里不仅能种稻,还能养鸭?”
本多正信闻言神色然,手不自觉地按在膝头,“养鸭?在稻田里养鸭?这如何使得?鸭子岂非啄食稻苗?”
东信义摇头微笑道:“寻常人是怕鸭子啄食稻穗,却不知雏鸭放进稻田的时候,稻苗已长至三寸,小鸭子是够不著嫩穗的。但它们却能在水田里踏泥翻草,寻找那些蛾幼虫与稗草的嫩芽,这样就成了稻田的近侍。”
本多正信听得入神,身体不自觉前倾,“竟有这等事?殿下能否详细说说?”
“这些雏鸭在田里游动时,脚掌会翻动板结的泥土,让稻根呼吸地更加顺畅。”东信义点头道,“而鸭粪落在田中,还能成为稻苗的养料,让稻苗长得更好。再加上水田里的鲤鱼,等到秋收时,我想每亩至少可多收五斗糙米吧。”
“五斗?”本多正信顿时震惊不已。这五斗糙米已经足够一家四口吃上十多天了。可他突然又想到东信义刚才的话,“那鲤鱼又是什么意思?”
“鲤鱼喜食螺螄与杂草根,”东信义指了指庭院池塘中的锦鲤,“而它们甩尾时还能搅碎田底的腐叶,让清水更流通。”
“最重要的是,等到秋收之后,这水田里一网下去,又能捞起数十条尺长的鲤鱼,足够让村民们饱食几顿了。”
本多正信眼光大亮,忽然伏地,额头触地,道:“殿下大才!此等妙法若能推行,三河百姓必能度过荒年。臣代三河万民,叩谢殿下再造之恩!”
东信义伸手將他扶起:“正信,此事虽然大善,但想要推广却並不容易。你出身碧海郡,熟悉乡情。我欲任你为农事奉行,总领此事。你可愿先放下鹰架,替我分忧?”
本多正信抬起头,眼中有火光跳动:“殿下既以国士待我,正信当以性命相报,定不负殿下所託!”
“阿弥陀佛。”
就在这时,忽然就听门口传来一声悠长佛號,快川绍喜手持锡杖,迈步走入庭院。
这位高僧脸上已不见了往日和善笑容,反而多了几分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