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青梅竹马的解释
作者:戈壁有只妖      更新:2025-10-28 16:58      字数:2821
  第186章 青梅竹马的解释
  大四上半学期,陈小苗的精力除了毕业论文,还得分出一半教儿子道门本事。
  她不是一个好老师,但好在开天窍的陆阳是个好苗子。
  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稍稍点拨一二,陆阳就能参悟得八九不离十。
  再搭配陈树留下的道经手札,两相对照,陆阳进步神速。
  一个学期的功夫,基本就赶上了师姐吕嘉欣。
  寒假第一天,江城气温骤降。
  陆阳在房间里铺开一张半米长的宣纸,笔走龙蛇。
  赵茉莉一如既往跟在陆阳身边。
  她知道阳阳在忙,就自己搬条小板凳坐着,两手托着下巴,安安静静,不吵不闹。
  直到陆阳写完最后一笔,将毛笔搁在笔洗上,她才迈着小短腿凑过去。
  “阳阳,你写的啥呀?”
  如今四岁多的赵茉莉,在幼儿园里也认了不少字,可宣纸上那龙飞凤舞的墨迹,对她来说跟鬼画符没什么两样。
  “李白的长干行。”
  陆阳轻轻吹着未干的墨迹。
  “李白!”
  赵茉莉眼睛一亮,像是被触发了什么关键词,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完,她立马眼巴巴看向陆阳。
  陆阳竖起大拇指:“茉莉真棒!”
  得到肯定,赵茉莉笑容分外甜美。
  随后她指向宣纸,感慨道:“阳阳,这首诗好长呀,肯定很难背。”
  “还行。”
  陆阳把宣纸放到一旁晾着,笑问:“这首诗出了个成语,你知道吗?”
  “什么成语啊?”
  “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是什么?”
  “我们就是青梅竹马。”
  赵茉莉听得“嘿嘿”直笑。
  她不懂这四个字背后的典故和深意,但阳阳说代表“我们”,那就一定是好事情。
  不一会,她忽又想起什么,拽住陆阳小手:“我刚才上来,瞧见青桐在小区园里,咱们一块儿下楼找她玩吧!”
  “行!”
  陆阳点头应下,陪同赵茉莉来到楼下。
  前几日刚下过一场小雪,积得不厚,在小区园的草坪上、树枝丫上铺着薄薄一层。
  被冬日寡淡的阳光一照,泛着清冽的碎光。
  两人手牵手单元门,冷风扑面而来,赵茉莉下意识地缩缩脖子。
  “阳阳,冷。”
  “跑起来就不冷了。”
  陆阳拉着她小跑起来。
  两团小小的身影穿过单元楼前的空地,很快便瞧见园中央熟悉的身影。
  郑青桐穿着件粉白色的羽绒服,帽子上缀着一圈蓬松的白毛,衬得她那张本就白净的小脸愈发精致。
  她没有像往常那样轻轻晃悠,只静静地坐在那,黑色小皮靴踩在薄雪上,目光不知落在何处,神情怔忪。
  “青桐!”
  赵茉莉挥起胳膊,声音清脆。
  郑青桐闻声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清明。
  “你们怎么下来了?”
  “阳阳写完字了,我叫他下来找你玩。”
  赵茉莉跑到郑青桐的秋千旁,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成一团小小的雾。
  陆阳打量一眼,关心问:“又不开心?”
  郑青桐撇撇嘴,没接话。
  她总不能说,爸爸妈妈因为过年回谁家又吵了一早上,妈妈嫌弃爷爷奶奶家是乡下,待着不舒服,爸爸觉得一年到头就该回去看看。
  这些话,她已经不想再重复,说出来也只是徒增自己的难堪。
  赵茉莉看不出气氛里的微妙,指着草坪上斑驳的积雪,兴致勃勃地提议:“我们堆雪人吧!”
  江城的雪金贵,落地就化了大半,剩下的这点只够在草皮上染层白霜,别说堆雪人,连滚个雪球都费劲。
  陆阳对此毫无兴趣,但由于是赵茉莉的提议,还是点点头。
  郑青桐本想拒绝,可对上赵茉莉那双满是期盼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淡淡“嗯”上一声。
  赵茉莉是行动派,立马脱下手套,直接用手去扒拉草地上的雪,连带着泥土和枯草,不一会儿就凑了一小捧灰扑扑的混合物。
  “手不冷吗?”
  陆阳皱起眉,从口袋里抽出纸巾,捉过她的手,把上面的泥雪仔细擦拭干净,又把她的手套给她戴好。
  郑青桐则显得有条理得多。
  她找来一根掉落的枯树枝,小心地将干净的雪从草叶上刮下来,聚拢到一处,并示意赵茉莉照着她的方式帮忙。
  陆阳看着眼前两个女孩。
  一个笨拙热情,像团燃烧的小火苗。
  一个聪慧疏离,像块通透的冰。
  忙活好半天,她们才勉强凑齐一小堆勉强称得上是白色的雪。
  赵茉莉满怀期待地问:“青桐,现在可以堆雪人了吗?”
  郑青桐瞥她一眼,用树枝在那小雪堆上戳了戳,开口道:“雪太少了,只够堆个头。”
  她一边说,一边用树枝拨弄,很快一个拳头大小、还算圆润的雪球脑袋成型。
  “哇,雪人脑袋!”
  赵茉莉发出惊叹,她觉得郑青桐简直是无所不能。
  她四下看了看,捡起两粒黑色果子,小心翼翼地按在雪球上,当作眼睛。
  又找来一小截红色的草茎,插在眼睛下方,充当嘴巴。
  “嘻嘻,它在笑!”
  大功告成,赵茉莉笑容灿烂。
  郑青桐看着歪歪扭扭的雪人头,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忽得,陆阳家的阳台窗户被推开,二百五探出狗脑袋,汪汪唤两声。
  “糟了,家里还炖着粥!”
  被二百五一提醒,陆阳才想起老妈交代的正事,赶紧飞快上楼。
  赵茉莉和郑青桐在秋千上坐下,静静等待陆阳重新下楼。
  “青桐,我问你个事儿。”
  “什么?”
  “你知道……青梅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赵茉莉念得很慢,很清晰,生怕自己记错成语。
  郑青桐晃动的双脚忽得停下。
  “知道。”
  “那李白的《长干行》,你也知道吗?”
  “知道。”
  “唉……”
  赵茉莉长长地叹口气,脑袋耷拉:“青桐你懂得真多,不像我,总是笨笨的,阳阳说的好多话,我都听不懂。”
  这是赵茉莉第一次在父母以外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委屈。
  她努力地想要跟上陆阳的步伐,想要听懂陆阳每句话,却感觉自己和陆阳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那种感觉,让她心里发慌。
  冬日的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发出“沙沙”声响。
  郑青桐出言安抚:“笨笨的,也没什么不好。”
  赵茉莉抬起头,不解地看着她。
  郑青桐目光瞟向别处,似乎有些不习惯安慰人。
  “阳阳也总说他妈妈笨笨的,不是吗?”
  “对啊!”
  闻言,赵茉莉重新打起精神。
  赵茉莉的脑筋转得慢,但逻辑很直接。
  干爹喜欢“笨笨的”干娘,那阳阳是不是也喜欢“笨笨的”自己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赵茉莉那点委屈瞬间烟消云散,重新露出灿烂笑容,继续好奇往下问。
  “青桐,李白的《长干行》到底写了什么呢,为什么阳阳说我们是青梅竹马?”
  郑青桐看着赵茉莉求知若渴的模样,难得有为人师的耐心,用最简单的语言组织解释。
  “那首诗,讲的是一个女孩的故事。
  女孩很小的时候,家门口住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总是骑着一根竹竿当马,绕着她坐的凳子跑来跑去,他们还一起摘青色的梅子玩。”
  郑青桐的声音不疾不徐,比幼儿园的老师还让人沉醉。
  “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天天都能见面,感情特别好,等他们长大,女孩选择嫁给男孩。”
  “嫁给他了?”
  赵茉莉惊喜地瞪大眼睛。
  “嗯。”
  郑青桐继续解释:“后来男孩要出远门去做生意,女孩就很想他,天天在门口等他回来。
  诗里写的,就是女孩在想念男孩,盼着他早点回家。”
  她将缠绵悱恻的《长干行》简化成一个纯粹的、关于等待与相守的故事。
  赵茉莉虽然她不懂诗句,但通过郑青桐的描述,她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
  一股巨大的喜悦和激动涌上心头,让赵茉莉小脸涨得通红。
  “青桐!阳阳刚才说我和他是青梅竹马,是不是说明,我和阳阳以后也会结婚?”
  刹那间,郑青桐无言以对。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郑青桐的心里漾开。
  这种情绪并不陌生,每每三个人在一起时,郑青桐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浮现出相同的情绪。
  不过今天,这种情绪来得格外强烈。
  前方,陆阳已经重新下楼,朝着二人奔来。
  郑青桐呼出一口冷气,朝赵茉莉点点头。
  笑得勉强……
  (本章完)